1."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
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
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
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
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
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
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2.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
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
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
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
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
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
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
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
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4.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
报》、《创造日》等刊物。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
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
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
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
要形式。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1925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作家
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失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
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另外,又增加
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5.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
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
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
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
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
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
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
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
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
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
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
出色的作品。
6.新感觉派:(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
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称为是
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主义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内容多展
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总
会、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
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
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
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7.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
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
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
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
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8.海派:海派的概念是与京派对立的,最初这两个名词是沈从文在上世纪30年代挑起的一
场文学争论中提出的,上世纪30年代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基本上分别被京派和海派所
分割。海派作家应该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未必是上海人)。广义上的海派指所有活跃在
上海的作家派别,包括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鸳鸯蝴蝶派;狭义的话,就只指鸳鸯蝴蝶
派。
海派作家应该是指活跃在上海周围的作家,代表人物有张资平、叶灵凤、穆时英、曾
虚白等。他们都以都市青年男女的种种爱情纠葛。有人统计1928年前张资平70多万
字的小说中,写恋爱的就有55万字。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各路作家。其中包
括已成流派的“现代派”诗歌,“新感觉派”小说,以及无法归入任何流派的上海作家如
张爱玲,苏青,林徽因
广义上指所有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别,包括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鸳鸯蝴蝶派;
狭义的话,就只指鸳鸯蝴蝶派海派小说主要是以描写都市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家和
作品有初期海派的叶灵凤的《紫丁香》、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的刘呐鸥的《都市风
景线》和茅盾的《子夜》、张爱玲《金琐记》《倾城之恋》。
9.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
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
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
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
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
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10:2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48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