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

更新时间:2022-12-31 05:48:3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深圳国际学校排行)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一诗歌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欢迎阅读。

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

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

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

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

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

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

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

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

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

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

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

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

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

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

“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

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

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

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

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05:4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41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