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更新时间:2022-12-31 05:17:18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蜂鸟 杰森斯坦森)

伊拉克战争,就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

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

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就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

实质上就是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

政权的一场战争。由于这次战争实际上就是1991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

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

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与人证。2011年

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由于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

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一般认为,美国铲除伊拉克政权,

实质就就是维护美元霸权的地位。这次战争再次诠释了科技就是现代军队发展与军事实力的

重要支柱。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为

“邪恶轴心国”。美国等国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以及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与进行战争过程中,大力扶植

伊拉克库尔德人,企图从内部攻破萨达姆政权这个“堡垒”。而库尔德人也利用这一难得的时

机壮大自己的力量,试图在战后重建中处于有利地位,甚至向实现独立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在萨达姆当政时期,伊拉克共有40多万正规军。自从美军占领巴格达后,这些人何去何从成为

各方关注的焦点。许多美方专家与流亡海外的伊拉克前军官为布什政府起草了详细的“改编

计划”,并希望上述“萨达姆军”能在战后国家重建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美国委任的“伊

拉克总督”布雷默上任不到周就大笔一挥,让40万“根本没有怎么效忠萨达姆的”集体

解散,然后又着手重新组建新军。这也为日后埋下了巨大的祸根与不安定因素。

2003年8月19日,联合国驻巴格达办事处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包括联合国特使德梅洛在

内的22人死亡,150多人受伤。联合国专员发表声明称,发生在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的爆炸

事件“令人深感震惊与愤怒”。她指出,这起爆炸事件就是针对那些帮助伊拉克人民进行战后

重建的人们,这种卑鄙行为理应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谴责。

2006年2月22日,位于伊拉克中北部城市萨迈拉的什叶派宗教圣地阿里-哈迪清真寺遭到炸

弹袭击,清真寺金顶被严重损毁。这一事件在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引发激烈冲突,仅两天内就

有至少168座逊尼派清真寺遭到袭击。而逊尼派一直控诉称,过渡政府内政部由什叶派武装

控制,她们监禁、虐待、甚至私刑处置逊尼派人士。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总统布什(全名:乔治·沃克·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并将伊

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

美国等国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

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据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表示,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为:[2]

1,铲除萨达姆独裁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

2,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剿灭恐怖分子;

3,结束独裁统治,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4,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她天然资源。

但就是包括部分美国人士在内的很多舆论认为原因并不单纯。如伊斯兰共与报等媒体表示美

国已经被犹太集团操纵,占领伊拉克仅仅就是庞大侵略计划的序曲而已。美国前联邦储备局

局长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发行时称,她书中说进攻伊拉克就是为了石油资源;美国防部长盖

茨回应说“我知道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前就有过同样的宣称,但我就是不会相信这说法的。”

格林斯潘后告诉华盛顿邮报她的话被误解了,“我不就是要说这就是(小布什)政府开战的动

机……我只就是想说,如果有人问起,“我们干掉萨达姆算就是幸运的不”我会说:这就是必须

的”。2011年2月15日,当年向美国及德国透露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变节

者首次承认一切均为谎言。

战争性质

编辑

支持战争者认为萨达姆犯下了太多大规模屠杀本国人民的反人类罪行,包括人类历史

上首次对自己国民使用化学武器,当天死亡5000平民,伤10000人,还有很多令人发指的酷刑

对待自己的人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本着人道主义发动了解放伊拉克的战争;反对战争

者认为这就是一场美国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发动的战争,而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就是

编造的。事实上伊拉克早在两伊战争中就大量使用化学武器,而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在完全知

道这一点的情况下仍然持续支持伊拉克,甚至为伊拉克研发生化武器提供便利;化学武器杀

害5000平民事件发生在1988年,该事件也并未影响当时美伊关系的迅速发展[4]。战争爆发

前萨达姆政府反复声明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声称联合国销毁了所有的相关武器

[5]。战争结束后美国经过彻底搜索未发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任何证据。

相关争议

编辑

伊拉克战争就是一场有争议的非法战争,它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美国政府宣称有49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但真正参战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澳大

利亚与波兰四国,丹麦政府宣布对伊拉克宣战,并派遣了两艘军舰支援美军。日本等多个国家

提供后勤支援。

这场战争遭到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阿拉伯联盟、不结盟运动等多个国家政府

与国际组织的批评与谴责。

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宣称,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由于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已经

违反了国际法。埃及籍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谴责该军事行动,认为违反了联合国

宪章。奥地利、瑞士与伊朗禁止联军战机飞越其领空,土耳其禁止美军通过其领土向伊拉克

北部发动进攻,沙特阿拉伯禁止美军导弹通过其领空袭击伊拉克。

全球普遍的反战情绪最终导致了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

联军占领伊拉克初期,由于结束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受到伊拉克民众的广泛欢迎。

美军进入巴格达时也曾被当地市民夹道欢迎。战后,在美国及各国的帮助下,伊拉克经济

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发展缓慢,失业人口庞大,居民生命安全与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

伊拉克针对美英的军事占领而进行游击战,美国18万占领军介入伊拉克战争,深陷比越

战更难以自拔的泥沼,兵力紧绷,使美国无余力对付其它挑战。美军阵亡人数于2008年已突

破4000人大关,另有3000多人死于事故,大大超过了9、11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除此之外,

伊拉克战争还导致美军50000多人受伤,许多士兵留下终身残疾或心理阴影,导致家庭破裂

等悲剧。[6]

战争经过

编辑

开始阶段

战争开始阶段。美英联军从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凌晨5点半)起向

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与“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与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

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在这一阶

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

市与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500枚。与此同时,萨达姆

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7]

僵持阶段

战争僵持阶段。由于供给线太长与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

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

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家返回伊拉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

行列。

转折阶段

战争转折阶段。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与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

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与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2003

年4月8日,美军从北部与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

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与提克里特,伊拉克领

导人号召军队与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在劝说百姓与敌人同归于尽

后,其本人与少数亲信为了生存藏匿起来。

收尾阶段

战争收尾阶段。美军2003年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

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据美国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数为262人,其中

139人阵亡,123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3人。战争消耗了美国230亿美元。2003年

3月美国开打伊拉克战争,迄今共有4869名美军阵亡,4403名美军死于事[7]故。美国总统奥

巴马宣布于2011年12月31日前撤回全部驻伊拉克美军,正式终结持续近9年时间的伊拉

克战争。

2010年8月,在撤走作战部队之际,奥巴马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但仍将约5、6万名美

军留在伊拉克。据五角大楼统计,现阶段驻伊美数减至3、9万人,如果全部撤离,还需把

上百万件武器装备处理完毕。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05:1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39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粗中有细
下一篇:群龙无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