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游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31 04:59:5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withdraw)

《送春》赏析1

古诗原⽂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犹恋褚⾐。

结就客愁云⽚段,唤回乡梦⾬霏微。

⼩桃⼭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注释解释

①朱弁(bian四声)(约1085—1144),字少章,⾃号观如居⼠,江西婺源⼈他在宋⾼宗建炎元年

(1127年)冬天以太学⽣擢任通问副使,出使⾦国,不屈于⾦⼈的威胁,和共同出使的洪皓同被拘

押,16年后⽅归回南宋。他在留⾦期间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诗作,深切婉转,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诗⼈。

有《曲洧旧闻》、《风⽉堂诗话》等传世。

②风烟节物,和季节相适应的⾃然风物。

③褚⾐,棉絮做的⾐服

④君,指春天。

诗⽂赏析

《送春》这⾸七律就是他出使⾦国期间所作。诗中说北国⽓候严寒,⼏乎没有春天,花柳之类的景

物,迟迟不见春意,待到春意刚来,可春天⼜过去了;意在以塞北春天的短暂来反衬被拘押在塞北时间之

久。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犹恋褚⾐。”这两句的意思是,到了三⽉,⽓候仍很冷,缺少春意,眼前很

难见到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云,更很难见到标志春天到来的景物,如春草、春花、春柳、春莺之类的动

植物,⼈们还不能脱掉褚⾐(棉⾐)。这⾥表⾯是写季节⽓候,实际是写⾃⾝遭遇。写寒季之长,实际上

是写诗⼈被拘押时间之长。这样第⼆联写愁和梦也就⾃然可以理解了。

“结就客愁云⽚断,唤回乡梦⾬霏微。”这两句是写:天空⽚⽚云朵,就像是我这被拘押在外地的⼈的

愁绪凝结⽽成的;下了⼀阵蒙蒙(霏微)细⾬,把我还乡的好梦给唤醒了。诗⼈作为南宋使者,⽆理被

押,有国不能归,有家不能回,即使做梦也在思国思家。

“⼩桃⼭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这两句写出三⽉即将过去,已是春末时节,桃花柳树才露出春

意。照实说,三⽉底,桃花早该凋谢了,可⼭下的⼩桃树的花才刚刚开放,沙滩边的垂柳却还没有飞絮。

不过总算有点春意了。但是颇令⼈遗憾的是,春天刚到却⼜完了。

最后两句:“把酒送春⽆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是说端起酒杯来送春,没别的话可说,只是羡慕你

春天的刚到来,⼜要回去了。慨叹⾃⼰长期被拘押在⾦国⽽不能回南宋去,读者也仿佛看到了诗⼈那⽆限

惆怅的⼼境。

古代的诗⼈词家,常常写⼀些留春送春的诗词,作者这⾸送春诗也写得缠绵悱恻,却寄托了深沉的故

国之思,这⼀点不可不察。

这⾸诗抒发了诗⼈对故国的忠贞和眷念之情,婉转缠绵,有晚唐诗⼈的风格和情调。

“暮春三⽉,江南草长,杂花⽣树,群莺乱飞”,⽽“春风不度⽟门关”的塞北三⽉⼜怎样呢?有⼈说“天

春不见花”,有⼈说“春⾊未曾看”,都说得太抽象。⽽朱弁以“恋褚⾐”极写塞北的风寒,以⼩桃“花初见”和弱

柳“絮未飞”说其姗姗来迟,却“更能消⼏番风⾬,匆匆春⼜归去”,这就把塞北春天来迟去速的特点具体地勾

勒出来。

《送春》赏析2

三⽉残花落更开,

⼩檐⽇⽇燕飞来。

⼦规夜半犹啼⾎,

不信东风唤不回。

作品翻译:

花落了虽⼜重开,燕⼦离去了还会回来,然⽽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

是唤不回来的。

送春王令赏析:

这⾸诗是写景的七⾔诗,主要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

景⽣情,抒发了⾃⼰的⽣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重开,燕⼦离去了还会回来,然⽽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

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的花谢了⼜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飞来

飞去,表现了春光⽣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机犹存的特点。后两句以拟⼈的⼿法来写了杜

鹃鸟,塑造了⼀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诗⼈⽤⼦规夜半犹啼⾎,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

尽全⼒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情,⼜显⽰了⾃信和努⼒的态度。表现了⾃⼰顽强进取,执

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诗的⼦规(杜鹃)与以往⼤部分诗⾥借喻哀伤,凄切的

含义较不相同,带有⽐较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令(1032年—1059年),字逢原,江都⼈,北宋诗⼈,因幼年丧⽗。王令的⾼祖⽗、曾祖⽗都曾

在朝廷坐过。其少时尚意⽓,后折节⼒学。不求仕进,以教授⽣徒为⽣,往来於⽠州、天长、⾼邮、润

州、江阴等地。1054年(宋仁宗⾄和元年),王安⽯奉召晋京,途经⾼邮,令投赠诗⽂,获安⽯赏识,结

为知⼰,之后⽂学知名。1059年(嘉祐四年)六⽉初⼆,年仅⼆⼗⼋岁的王令便在贫病交加之中离世⽽

去。在极其短暂的⼀⽣,却留下了480余⾸有价值的诗作,代表作有《⼴陵先⽣⽂集》、《⼗七史蒙

求》。

《送春》赏析3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原⽂:

三⽉正当三⼗⽇,风光别我苦吟⾝。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译⽂

今天是三⽉三⼗⽇,是三⽉的最后⼀天,春天美丽的风光就有离开我这位苦吟诗⼈了。

我和你今夜不⽤睡觉了,在晨钟响动之前,总算还是春天吧。

注释

⑴晦⽇:夏历每⽉的最后⼀天。评事:官名,掌管平决刑狱之事,属⼤理寺。

⑵正:⼀作“更”。

⑶风:⼀作“春”。

⑷睡:⼀作“寝”。

⑸晓钟犹是春:⼀作“五更还是春”。

赏析

贾岛是唐代的著名的苦吟诗⼈,长于五⾔律诗,集中五⾔律诗也最多。他的律诗,字斟句酌,排⽐⼯

整,常有佳句,耐⼈寻味。如“秋风吹渭⽔,落叶满长安”、“长江⼈钓⽉,旷野⽕烧风”、“鸟宿池边树,僧

敲⽉下门”等,或⽓象雄浑,或情景幽独,颇为⼈们所称诵。不过除了⼀些佳句以外,他写得好的律诗并

不多,这是由于他过于醉⼼词句的琢磨,往往忽视了全诗的整体的艺术境界的创造。因⽽他的五⾔律诗,

虽然对仗⼯整,却有雕琢的痕迹,不够⾃然,缺乏动⼈的情怀,使⼈读后,留不下完整的印象。倒是他的

⼀些绝句,⽆意求⼯,写得⾃然、朴素,别有情致。这⾸诗便是其中⼀⾸较优秀的作品。

这是⼀⾸抒写送春的七⾔绝句。这⾸诗极⼒抒写的是“苦吟”诗⼈不忍送春归去,但也⽆计可留,只有

长坐不睡,与那即将逝去的春天共守残夜,哪怕是⼀刹那时光,也是值是珍惜的。⾸句“三⽉正当三⼗

⽇”,点明三⽉晦⽇,表达春天即将逝去。三⽉本是春天的最后⼀个⽉,三⼗⽇⼜是这个⽉的最后⼀天,

诗⼈此刻把春天的离去精确到了最后⼀天,让⼈感到新奇⽽⼜⾃然。次句“风光别我苦吟⾝”,意思是说:

春光虽然别我⽽逝,但我这个苦吟诗的⼈,怎忍别春。不说送春,⽽说“风光别我”,是虚写“送”字。这句⽤

的是拟⼈⼿法,显得很⾃然⽽有情味。

“与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前句写了诗⼈与友⼈愿⼀夜不眠不寐,后句则写了这样做的⽬

的,仅仅只是守住最后的⼀线春光。前两句把春天精确到最后⼀天,这⾥却精确到了最好⼀刻。末⼆句说

虽然已到春尽之期,⽆计可以留春,但只要晨钟未动,明朝之夏未来,仍然还是春天。因此,当这最后⼀

夜之时,愿与友⼈不睡,共同苦吟饮酒,以表送别之情,这样也还是能够很好地享受这最后⼀夜的春光。

“犹是春”三字,可如宋苏轼所说的“春宵⼀刻值千⾦”了。这⾸诗颇有古诗的“何不秉烛游”的意思。但⼆者旨

趣并不相同。古诗的作者秉烛夜游,是由于感叹⼈⽣短暂,韶华易逝,应及时⾏乐;这⾸诗的作者良夜不

眠,则是为了流连春光,爱惜韶华,并⽆伤感之情,作者只意在珍惜时光,刻苦吟诗,这就从惜别春光

中,引出了“锲⽽不舍”的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是因季节转换惋惜春光难留⽽作并赠予友⼈的⼀⾸诗,作于某⼀年农历三⽉三⼗⽇,具体作年不

详。

《送春》赏析4

送春/春晚

宋代:王令

三⽉残花落更开,⼩檐⽇⽇燕飞来。

⼦规夜半犹啼⾎,不信东风唤不回。

译⽂

暮春三⽉花败⼜花开,矮矮屋檐下燕⼦飞⾛⼜回来。

只那眷恋春光的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风唤不回。

注释

更:再,重。

檐:屋檐。

⼦规:杜鹃鸟。

啼⾎: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般指杜鹃鸟的啼叫。

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赏析

这是⼀⾸写景的七⾔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

情,抒发了⾃⼰的⽣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重开,燕⼦离去了还会回来,然⽽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

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的花谢了⼜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飞来

飞去,表现了春光⽣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的⼿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留恋春天的情怀,字⾥⾏

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送春》赏析5

宋代:王令

三⽉残花落更开,⼩檐⽇⽇燕飞来。

⼦规夜半犹啼⾎,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1.更:再,重。2.檐:屋檐。3.⼦规:杜鹃鸟。4.啼⾎: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般指杜鹃鸟的啼叫。

5.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显⽰全部

注释

佚名

1.更:再,重。

2.檐:屋檐。

3.⼦规:杜鹃鸟。

4.啼⾎: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般指杜鹃鸟的啼叫。

5.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赏析

这是⼀⾸写景的七⾔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

情,抒发了⾃⼰的⽣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重开,燕⼦离去了还会回来,然⽽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

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的花谢了⼜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飞来

飞去,表现了春光⽣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的⼿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留恋春天的情怀,字⾥⾏

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规夜半犹啼⾎,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情,

⼜显⽰了⾃信和努⼒的态度。表现了⾃⼰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

诗的⼦规(杜鹃)与以往⼤部分诗⾥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较积极的意义.

王令(1032~1059)北宋诗⼈。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名)。5岁丧⽗母,

随其叔祖王⼄居⼴陵(今江苏扬州)。长⼤后在天长、⾼邮等地以教学为⽣,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对

其⽂章和为⼈皆甚推重。有《⼴陵先⽣⽂章》、《⼗七史蒙求》。

《送春》赏析6

⽃转城荒,

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谁最苦?

但箭雁沉边,

梁燕⽆主,

杜鹃声⾥长门暮。

想⽟树凋⼟,

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

斜⽇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

庾信愁赋,

苏堤尽⽇风和⾬。

叹神游故国,

花记前度。

⼈⽣流落,

顾孺⼦,

共夜语。

赏析:

太后等北⾏。⾄此,南宋实已亡国。全词分为三⽚,每⽚均以送春发端,但三处各有不同。上⽚写临

安城陷后的残败景象。“送春去”是主题,“⽆路”预⽰王朝⾯临⼭穷⽔尽,宋亡已成现实,不可逆挽。“风

沙”暗指敌军凶猛。“飞絮”,形容幼帝君⾂命运飘摇。“乱鸦”

《送春》赏析7

三⽉残花落更开,

⼩檐⽇⽇燕飞来。

⼦规夜半犹啼⾎,

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落更开:即还有开花者

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赏析

这是⼀⾸写景的七⾔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

情,抒发了⾃⼰的⽣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重开,燕⼦离去了还会回来,然⽽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

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的花谢了⼜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飞来

飞去,表现了春光⽣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的⼿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留恋春天的情怀,字⾥⾏

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规夜半犹啼⾎,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情,

⼜显⽰了⾃信和努⼒的态度。表现了⾃⼰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

诗的`⼦规(杜鹃)与以往⼤部分诗⾥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较积极的意义.

《送春》赏析8

原⽂

送春去。春去⼈间⽆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

过,⽃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主。杜鹃声⾥长门暮。想⽟树凋⼟,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

顾。斜⽇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皆北去。苏堤尽⽇风和⾬。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

⽣流落,顾孺⼦,共夜语。

赏析

这⾸词共三阕。上阕由“送春去”开头,“⼈间⽆路”极写⾟酸悲咽。“⽃转城荒”诉说临安陷落,“不见来时

试灯处”尤有深意。中阕由“春去谁最苦”的设问,讲述宋亡⽽爱国军民最为痛苦的事实。“送客屡回顾”状写

宋宫室被掳掠的凄惨境遇。下阕由“春去尚来否”的设问,暗⽰宋朝⼤势已去,恢复⽆望。全词凄绝哀怨,

寄托很深。

《兰陵王》是词中的长调,共分三段。第⼀段写临安失陷后的衰败景象及词⼈的感受。“春去⼈间⽆

路”是全词的主题句,词中各段发端,均以“春去”领起,并围绕这⼀中⼼从不同⽅⾯加以发挥。“秋千外,芳

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对⽐⼿法写出临安失陷前后的不同画⾯,“芳草”、“秋千”,写出元军陷城前

的景况。“芳草”,⼜暗喻送别。这⾸词的“芳草”却不是隐喻⼀般的离情,⽽是送别⼀个朝代,汉家王朝仓皇

南奔,故国何在?凄苦之情,怎能⾃⼰。“风沙暗南浦”,则意味着元军攻陷临安后的摧残践踏,⼜象征着

南逃群⾂们的危厄前景。“南浦”本指分别之地,此处却暗指南宋故⼟,补充了“春去⼈间⽆路”“慢忆海门飞

絮”写词⼈挂念着的宋室君⾂,想象他们如柳絮⼀般飘泊⽆处归依。作者⾸先着笔于“海门”,说明他寄希望

于南逃的端宗,也反映了作者有随端宗南⾏之愿,但却因风沙隔阻,⽆路可通。“乱鸦过,⽃转城荒,不

见来时试灯处。”三句转写眼前的现实,临安⼀派残破衰败之象:狂噪的鸦君在颓城上空掠过,北⽃失

向,城池颓圮;元宵前⼣本应是华灯照耀的都城,到此时已⿊暗⼀⽚寻不到灯的踪迹。“乱鸦”,暗喻元

军,“⽃转”,暗⽰南宋王朝的陨落。“试灯”,元宵前的张灯预赏。临安失陷于⼆⽉,春来时尚可见元宵灯

景,⾄三⽉春归,则南宋已亡,所以说“不见来时试灯处”。

第⼆段写春天归去以后,南宋君⾂与庶民百姓所遭受的亡国之痛。“春去,最谁苦?”以设问句过

渡,“苦”字⽤得醒⽬尖锐。下⾯连⽤三个分句,分写三个⽅⾯形象回答:“箭雁沉边”,写被掳北去的君⾂,

如同被射中的⼤雁,坠落到遥远北⽅,永⽆归⽇,“梁燕⽆主”,以“⽆主”的“梁燕”喻南宋⾂民,⼤厦将倾,

凄惶天依“杜鹃声⾥长门暮”,写临安宫苑凄惨悲凉景象,暮⾊之中,“长门”闭锁,唯有杜鹃啼⾎⽽已。三个

分句,⽤“但”字领起,⼀⽓呵成。“⽟树”三句,紧承前三句的意韵。摹写亡国的悲痛之情。“⽟树”本指汉宫

中之物,王朝倾覆,故“⽟树凋⼟”,就连那⾦铜仙⼈也不免有辞离故国的悲伤。“想⽟树凋⼟,泪盘如露”⼆

句,⽤“衰兰送客咸阳道”(李贺《⾦铜仙⼈辞汉歌》)诗意。“⽟树”、“泪盘”,都⽤来喻宋。“斜⽇未能

度”,指“铜仙”,依依不舍,⾏动缓慢,标志着被迫北去的君⾂对故国的⽆限留恋,与词题“送春”之意。

第三段写故国之思。仍以设问总起:“春去,尚来否?”“来”字重如千钧,怀有深深眷念之情。下⾯接着

以江总、庾信之事来抒写亡国之痛。江总在陈后主时仕⾄尚书令,故称“江令”;陈亡后,他⼊隋北去。庾

信本仕梁,曾出使西魏梁亡,被留长安,北周代魏,⼜不予放还;著有《愁赋》,以抒郁抑之情。

词⼈此时此刻的忧恨之情与古⼈相同,因此以“正”字领出“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两四字对句。同时,借

风⾬尽⽇袭击苏堤来渲染⽓氛,与第⼀段“⽃转城荒”相绾合,使临安的景⾊更加凄迷荒凉。苏堤在杭州西

湖外湖与⾥湖之间,堤上有六桥,桃柳成荫。此处以苏堤在风⾬中飘摇之态,来暗指沦陷后的临安亦如苏

堤⼀样,陷于风⾬飘摇之中。在“送春”之际,作者只能“神游故国”,此⼆句扣紧“送春”,并对“尚来否”作了

回答,说明故国的新春只能梦⾥依稀得见了。“花记前度”,由“种桃道⼠归何处,前度刘郎今⼜来。”(刘禹

锡《再游⽞都观》)诗意仅来表⽰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最后,“⼈⽣流落,顾孺⼦,共夜语”⼀句,表⽰“⼈

间⽆路”,以只能跟“孺⼦”共话亡国之痛结尾。“孺⼦”,指作者的⼉⼦刘将孙。

这⾸词写在元军攻破临安之后,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爱的感情,许多词句如“春去⼈间⽆

路”“谁遣风沙暗南浦”等,爱憎分明,显⽽易见。作者在词中运⽤借代和象征⼿法来表达⾃⼰的思想。例

如,“春”象征着南宋王朝:“飞絮”暗喻南渡的君⾂:“乱鸦”指代占领临安的元军等等。作者将这些⽇常所见

的感受赋予主观的感情⾊彩。因此充分烘托出南宋灭亡的悲剧氛围。词的现实性和认识意义,也是通过这

种⽓氛体现出来,为了强调这种氛围,词⼈运⽤了某些典故,因此送到了很⾼的艺术效果。此篇是专主寄

托的成功之作。作者把南宋灭亡的伤痛哀悼之情和词中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融合在⼀起,达到了交融浑

化“浑化”的⾼⽔平,使读者也产⽣种种感慨。

《送春》赏析9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川闻杜宇,便

作⽆情、莫也愁⼈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欲下潇潇⾬。

朱淑真在少⼥时期也曾“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诗词序》),写过欢快明丽的

《春景》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她要趁春光明

媚⽽及时地去寻觅鲜花,去与⼥伴们⽃草戏耍。这不仅因芬芳秾艳的春景不易常见(故⽽弥⾜珍贵),更

重要的是由⼤⾃然的春光唤醒了⾃⼰的青春之感,激发了对⾃⼰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对春天倍感可

亲可爱),因⽽她不肯为闺中“⼥训”“⼥诫”所拘钳去拿针缝线学什么⽆味的⼥⼯,⽽要欢欣喜跃地举起酒

杯,邀请春天这少⼥般的伴侣陪⾃⼰共度⼈⽣之良⾠。然⽽,曾⼏何时,在经历了⼈世的⾟酸折磨之后

(传说她“早岁不幸⽗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下配⼀庸夫”致使“⼀⽣抑郁不得志”,“每临风对⽉,触⽬伤

怀”),朱淑真却给我们送来了悲凄幽悒的《送春》词。扫视这前后的强烈反差,我们既可感触到旧时代

的凄风苦⾬,⼜可从⼥作家不同风貌的艺术描塑中领略到不同的审美韵致,从⽽丰富我们的美感经验。

本词上阕描叙的是:⼥词⼈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忱挚的双

⼿、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些时吧!”──杨柳们⼀往情深地想牵挽住

春天,向春天表⽰着⽆限的依恋;然⽽,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

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并表⽰: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者究竟⾛到哪⾥,我和你的归宿终究如何?

……。⼀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依春、恋春的多情杨柳,正是⼥词⼈⾃我⼼灵的物化展现。⼥词⼈既痛感于

年华飞度、青春易逝的可悲,⼜并未被不幸现实室息了⾃⼰对美好⼈⽣和⼼灵⾃由的执着追求。

下阕,词作由客观之境转化为主观之境。⼥词⼈说:我极⽬四望啊,⽆论是⾼⼭野岭,还是⼤河⼩

溪,到处都披上了浓绿的彩装,却也时时传来⼦规鸟“不如归去”的凄切叫声。唉,⾯对此情此景,即使

是“⽆情”之辈,岂不也愁肠百折?(⾔外之意:我这本来就多情善感的⼈,怎能不更为伤⼼呢?!)“绿满

⼭川”的静态和杜宇(即⼦规、杜鹃、布⾕鸟)声声的动感,两相谐合地使意境⽴体化,共同暗⽰于⼈:

春⾊既已浓艳之极、春⼼却呈归去之意。词⼈已知留春不住、恋春枉然,就⼲脆爽朗地端持酒杯为春送

⾏。可惜的是“春天”(岂⽌⾃然界之景观,更含社会上之⼈事)不解⼈意,竟⽆语⽽离去。这之前,曾有

宋祁写过“为君持酒送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的词句,虽有名⽓,但只是词⼈的⼀⾯之意,不如朱淑真这

⾥把主客双⽅的不同情意和⼼态共织于⼀体⽽⼜更有艺术的涵蕴美。更何况,⼥词⼈进⽽描绘了“把酒送

春”的典型环境是暮⾊苍茫、细⾬淅沥的悲悒氛围中,益发令⼈黯然神伤。

词⼈把赏春、恋春、留春、惜春、⽆可奈何中的送春以⾄怨春,⼀系列复杂的⼼理历程和⾏为轨迹循

序渐进地组织在由远到近、从⽩⽇到昏夜的时空推进之中,⽽且感情由热望到激越再到沉郁终⾄绵

缈……,给⼈以缜密⽽⼜清朗的审美感受,所以,宋⼈评赞她“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意中事,岂

泛泛者所能及?”洵⾮虚誉。

【《送春》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04:5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39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killmehealme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