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菌的前世今⽣
前⾔
上个世纪80年代,曾有⼀种极为流⾏的神物叫做“红茶菌”,⼈⼈以为⼤保健佳品,街坊邻居⼏乎家家蓄之,不可⼀⽇⽆
此菌。凡有井⽔处,皆见红茶菌,呜呼盛矣。
红茶菌
时光⼀去不复回,往事只能回味。我印象中的红茶菌,菌体恰似较硬的凉粉,俗话说就是“⾉啾啾”。每天以喝剩的凉茶
⽔和糖养之,⽣长⼗分迅速,很快就能长满整个容器。如果从养红茶菌的器⽫中倒出⼀杯“菌液”,稍等⽚刻,表⾯即凝
结成膜状,当时倍感神奇,仿佛看到了万物滋长、天⼈化⽣的要道。
经红茶菌菌液“加持”过的⽔,味道酸酸甜甜,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显得格外可⼝,我个⼈⾮常喜欢。对当时的⼈们来
说,“好喝”只是不必要的冗余,饮⽤“红茶菌”的⽬前是追求某种或者很多种传说中的“保健作⽤”。幸甚⾄哉,同时在国内
流⾏的“打鸡⾎”疗法,似乎并未波及我的家乡,⼈们和鸡们都逃过⼀劫。
红茶菌的起源和传播
“红茶菌”的前⾝并⾮舶来品,它在我国⼈民的⽣活中已经死⽪赖脸地存在了上千年。过去有些⼈⾃⼰酿醋,放久了会产
⽣⼀种叫做“醋蛾⼦”的神秘物质,质地如同果冻,其实和红茶菌相差不远。
有⽇本⼈考证过,“红茶菌”作为⼀种饮品,起源于我国环渤海地区,即旅顺、⼤连、天津、北京和蓬茱、烟台和青岛等
地,正是当时⼋国联军舰队出没和⽈俄战争爆发的所在地,培养“红茶菌”的⽅法和菌母被侵略者强夺,并随之流落异国
他乡。经过战争的浩劫,“红茶菌”在它满⽬疮痍的故乡⾛向没落,终⾄失传。
红茶菌菌液
1970年代,有⼀位教俄⽂的⽇本⼥教师到苏联旅⾏,接触到“红茶菌”后⼤感兴趣,专程赴其盛⾏地----⾼加索地区探访,
并认为此即“⾼加索长寿村”奥秘所在,遂暗中将菌母带回⽇本。须知⽇本是当之⽆愧的忽悠⼤国,各种似是⽽⾮的保健
理论和产品如过江之鲫,“红茶菌”进⼊⽇本正是得其所哉,短时间内便名声鹊起,遍及东瀛。
后续的传播过程难以考证,总之“红茶菌”由⽇本扩散⾄新马泰乃⾄于整个东南亚,最终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再次传⼊
中国,令⽆数国⼈为之痴迷。彼时“红茶菌”在⼈们⼼⽬中的崇⾼地位,唯《西游记》中妖怪群体对唐僧⾁的执念庶⼏近
之。谁也不会想到,这⾥⾯隐藏着民族的屈辱和⾎泪。
红茶菌是何⽅神圣
三⼗⼆年过去,弹指⼀挥间。“红茶菌”的热潮在某个年头戛然⽽⽌,可谓“其兴也勃也,其衰也忽焉”,只在⼩部分⼈群中
仍有余孽。
红茶菌
“红茶菌”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多数⼈对此茫茫然昏昏然不知所以然,当年我只是懵懂⽆知的吴下阿蒙,更是⼀头雾
⽔。直到近些年,我才⼤体了解到“红茶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毫⽆疑问,红茶菌并不是⼀团简单的化学物质,它是具
有⽣命⽓息的活物,但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真菌界和细菌界⼏位⼤咖的混合体。
醋酸菌
酵母菌
经研究(⽇本⼈是主⼒),“红茶菌”终于现了原形。原来此物是以醋酸菌为主,乳酸菌和酵母菌为辅,三者共同⽣长⽽
成。醋酸菌在菌体上层占据优势地位,前⽂说到菌液表⾯形成的膜,即由醋酸菌分泌的多糖类物质形成;中层酵母菌数
量渐增,下层部份则以酵母菌为主,醋酸菌很少;乳酸菌⾃空⽓中飞⼊,但主要聚集在下层。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
另⼆种均为细菌,堪称“跨界合作”之典范。
“红茶菌”由糖分和茶⽔养成,三种菌类密切合作,相辅相成。酵母菌负责将糖类发酵⽣成酒精和⼆氧化碳,并繁殖新酵
母菌,⽽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废物--酒精,则被醋酸菌氧化成醋酸和⽔。乳酸菌难以⽣存单独⽣存,当它和酵母菌共⽣
时,酵母菌能为其提供维⽣素及氨基酸等物质,时间久了,⼆者之间还有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细节不予赘述,知道这回
事⼉就⾏了。
红茶菌的“功效”
在“红茶菌”的繁盛时期,其保健作⽤被吹得天花乱坠,助消化、养胃、调节⾎压、改善睡眠等,当然也少不了放之四海
⽽皆准的“增强⼈体免疫⼒”;民间的各种“现⾝说法”层出不穷,⼀时热闹得紧。可见⼈们虽然⽣活清苦,但绝不缺乏对⽣
活的热忱,⽣怕⾃⼰死早了,“红茶菌”的出现正中下怀,本⾝⼜不难喝,岂有不追捧之理。
然⽽“红茶菌”的作⽤始终是存疑的,从未得到官⽅卫⽣部门背书,新加坡卫⽣部门倒是曾专门发布公告,表⽰不能证实
其“功效”。作为⼀种发酵饮品,实为掺杂了三种菌类各种代谢产物的⼤杂烩,其中也有游离的菌,并⽆神秘不可解之
处。⽼北京“⾖汁⼉”,哈尔滨双城堡“甜酸茶”,也都是发酵得来,没什么稀奇。
1991年德国的⼀项研究结论认为,“红茶菌”菌液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酸、醋酸、酒精、蛋⽩质、叶酸、Vc和多种
B族维⽣素等,这个阵容看上去似乎倒还可以,但千万不要被唬住,这些东西要么容易从⾷物中获得,要么没什么⼤
⽤,或含量太低。当做特⾊饮料尝尝⽆伤⼤雅,追究保健价值⽆异于缘⽊求鱼。
必须指出,由于家庭培养“红茶菌”的卫⽣条件所限,有时难免混⼊杂菌,甚⾄产⽣⼀些危害健康的毒素。1980年代后期
有传⾔⽈“红茶菌致癌”,沉重打击了煊赫⼀时的“红茶菌风潮”,最终致其消失在⼤众视野之中。致癌恐是谣⾔,极有可能
有⼈在饮⽤“红茶菌”时⼤量摄⼊杂菌毒素,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后讹传为“致癌”。
红茶菌的“变体”
前⾔中说,红茶菌只在⼩部分群中仍有余孽,⽹上⼀搜⼀⼤堆,现实中未必能遇到;但这只是指“原始”状态的红茶菌,
事实上红茶菌不但⽓数未尽,⽽且以各种变体的⾯⽬仍在⼤⾏其道,甚⾄红极⼀时。
康普茶
欧美有⼀种叫做“康普茶(Kombucha)”的神奇饮料,短短⼏年之内就红透了半边天,连知名⼥星麦当娜、LadyGaga
都在喝康普茶。不论是好莱坞明星、维密超模,还是健⾝达⼈和美⾷博主,⼈⼿⼀杯康普茶,成了健康⽣活的打卡标
配。康普茶⼜强势进军国内,各⼤商家都推出了⼝味繁多的康普茶。
不是我不明⽩,这世界变化快。康普茶的真实⾝份就是当年被淘汰的“红茶菌”,经过⼀番改头换⾯,它胡汉三⼜回来
了。对“保健品”的迷思是⼈类的共性,中西概莫能外,“康普茶”的兴起就是最好例证。不过,⼯业化⽣产的“康普茶”在安
全性上甩“红茶菌”⼗⼋条街,喜欢喝不妨多喝点⼉,死不了⼈。
最后说明⼀下:本篇绝⾮推⼴“康普茶”的软⽂,但本砖家写完之后却有尝试⼀下的冲动......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03:5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35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