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新校区

更新时间:2022-12-31 02:34:4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苦瓜的英文)

地方高校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

作者:陈宝剑,王蕊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陈宝剑,王蕊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简单的日语人才在知识层次、能

力及素质等方面已经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需求。本文通过对淮北师范大学等地方高校

日语专业办学问题与现状的分析,提出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应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

教学手段、探索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改革对应用型日语人才

的需求。

关键词: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淮北师范大学

doi:10.16083/.1671—1580.2018.05.027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5—0079—0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有许多

的日资企业也开始拓展中国市场,进驻中国。因此,简单的日语人才在知识层次、能力及

素质等方面已经不能真正适应社会需求,日语人才已经由单一的语言型向应用型转变。与此

同时,随着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改变,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给

日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对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有助

于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拓宽日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出更为全面的应用型素质型人

才。

一、地方高校日语人才培养的现状

迄今为止,在日语专业人才匮乏的安徽省,有安徽大学、淮北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

院等12所公办或民办本科院校开设了日语专业。这12所本科高校分散在安徽省各地,为安

徽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的日语专业人才,是地方人才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

这些地方高校却在日语人才的培养方面反映出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以淮北师范大学日语专业

教育为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方法不理想

首先,教学方法枯燥单调,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这种单向化单一化的教学方法,

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还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思辨能力的发展。

其次,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教学。在日语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把

教学重点放在了日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上,注重了语言的表面语义,对学生的非言语行为能力、

文化辨识能力缺乏教育,教师也仅仅把与日本社会文化相关的简单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忽略了对包括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民俗礼仪、生活习惯等广义文化知识的传授,导致日语

专业的学生对日本社会文化的了解比较片面,大多限于对日本传统文化或传统艺术的了解,

缺乏对整体日本社会文化的了解和中日两国文化差异的认识。

(二)教学科研团队不健全

日语专业目前有在校生200余名,而专职教师只有8名,另有外籍教师1名。师资力量

相对薄弱,有待于及时建设。教师年龄层偏年轻化,教师学历相对偏低,目前8名专职教师

中有7名教师获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1名教师获日英双学士学位,教师中无一人获

博士学位,学历构成不符合一流高校建设目标。而且,日语教师的职称全部为讲师,没有

副高甚至正高等高级职称人才,因此无法形成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无法为申报更好的省部

级乃至国家级教研及科研项目提供保障。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课程结构不合理。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对基础日语过度偏重,周学时为8学时,

而听力、口语会话课程仅仅开设4个学期,且每学期周学时仅为2学时。学生的听说能力的

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其次,课程间纵向和横向关联性较弱。目前日语专业各专业课的教

学还是各自为营,教师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相互之间在教学方面缺少沟通,教学存在

一定的盲目性。

二、地方高校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尽管中日两国关系忽冷忽热,但是在逐步走向国际化轨道的今天,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

求只会逐渐增加,不会有所减少,所以尽快探索一套适合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日语

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迫在眉睫。基于地方高校日语人才培养的现状,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

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方法

依据教育部最新的日语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及基本技能

的培养,强调听、读即输入能力与说、写、译即输出能力相结合。在高年级阶段,要注

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带动学生听与读的

技能和学习思辨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

生实践能力。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继续转变教学理念,整合国内外教学理论,切实分析日

语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更多地实行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任务

型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能够根据日语专业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学

习特点适时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策略。

(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日语专业的学生基本是零起点,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任何日语语言基础,因此日语基础

知识的学习仍然至关重要,为了在大学四年里系统地完成日语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传授,

培养学生基本的日语语言素质和语言修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高校日语专业人才的

培养要求,为了能全面培养适应社会未来走向和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日语人才,应该不断地

向兄弟院校学习经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更为合理的修订和完善。教学内容上涵盖听、说、

读、写、译,开设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口语、笔译、口译、日本

文学概论、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化概论等多门主干课程,使学生掌握日语语言、文学、

历史、社会文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这是实现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人才

能力和知识素质协调发展的根本所在。

(三)加快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专业+就业”的新模式

新形势下日语教育应该探寻一条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路子。高校日语人才培养过程中,

理论教学是主要内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日语专业的学校教育侧重语言知识

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学生学习的最终归宿,因此,专业

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恰好满足了学生的实践需要。学生将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既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更是大学生从校园进入社会的融合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其关键是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学

校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通过日语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并强化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特色鲜明的日

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日语语言基础扎实、知识全面、表达能力强,既有明确的专业

方向,又有较强的适应性、宽阔的视野、发展势头强劲的应用型日语专门人才。同时,利

用实习实践基地反馈的信息促进日语课堂教学改革,形成校内教学与校外基地实践相结合的良

性互动教学模式。目前,日语专业已经与6家淮北市内的外事单位或外向型企业以及杭州山

木培训学校签订协议,建成日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其他市域外及省域外的实习实践

基地的开拓也正在联系之中。学生在实习实践基地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1.外事材料翻译、科技文本的翻译。

2.公关、文秘工作。

3.外贸、外事接待工作。

4.日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学生通过到实习实践基地参加实习,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工

作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熟悉了公关文秘业务、外事外贸业务,

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将来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奠定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专业+就业”的新模式是日语专业今后

不断探索的新路。同时,对于日语教育的长足发展和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有着极为重要

的意义。

(四)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围绕日语专业的发展规划、学生的毕

业发展方向等积极探索和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日语专业作为外语教学专业,与日

本的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办学是日语教育国际化道路的必经之路,也是长足发展的特色

之路,日语专业积极推行“国内+国际”的国际化教育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和提升日语专

业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素养,通过输出日语专业学生到日本进行研修、派遣教师进行访

学交流、融合日本先进教育理念等措施,力图构建一套适合日语专业自身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培养模式。在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支持下,日语专业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学校交换生项目,

让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熟悉日本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除以上模式,我们还应该探索新的交流模式,比如“2+2”“1+3”及短期互访,开放

和扩大派遣留学生规模,同时增加短期研修生互访与科研合作。此外,还应该积极广泛地开

展以人才交流为基础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如通过邀请日本及国内高校专家学者以影视、文

学、动画、艺术等现代文化为主题举办讲座、演讲,加深专业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多层面认

识。

笔者相信以上这些方案的实施,必然会对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推进日语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结

通过对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办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实施迫在

眉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深人们对日语人才培养的认知和重视,并能切实在教学过程

中加以运用。同时,提高学生社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

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日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淮北师

范大学等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平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

不断完善和改进,也希望对以安徽省为首的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02:3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32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