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策略
提高适应海平面上升工作的战略高度,将其纳入到国家、地区发展规划。
从政策、规划、技术和能力建设等角度着手做好适应海平面上升的工作,是我
国当前和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任务,是实现我国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保证。
1.1完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综合管理决策机制,完善海岛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和保护规划。确
立科学用海的理念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适应海平面上升方面的配套制度
和管理体系。具体工作中要强化海岸带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
台和机制和创新海洋环保机制并在重大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气候论
证。
1.
1."1建立健全适应海平面上升的法规
确立科学用海的理念和政策导向,深入贯彻实施《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海洋环境保护条
例》、《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等,加强适应海平面上升的配套制度建设,
研究制定《海岸带综合管理条例》、《围填海管理办法》等法规。
1.
1."2建立健全综合管理决策机制
各级政府在海洋工程项目建设和沿海地区经济开发活动中,要根据海平面
上升对本地区的影
响状况,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开展堤坝、沿海公路、港口码头、沿岸
电厂机场等重大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将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重要影响因素来加
以考虑,进行充分的气候论证。同时建立健全综合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建全海
2/7
洋、环保、海事等部门间联合执法体系和协调机制,协商行动,共同取证,提
高执法效率;加强各级海洋部门专业人员与设备配置,实现国家、省、市县间
在适应海平面上升方面工作上的合理、高效分工与合作。
1.
1."3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
及时建立完善对海平面上升预测预报模型和预警系统和简洁高效的信息资
源共享平台和机
制,为决策者和公众传递有效信息。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进一步完善
相关制度,促使海洋、环保等部门在海洋监测设施建设、数据采集和与分析等
方面的合作,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实现统计数据分析与发表的统
一。"
1.
1."4创新海洋环保机制
建立以“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为核心的海洋环境监管机制。在对三
角区等重点海域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细化各个港湾环境承载容量和水质管
理目标,确定相应区块主要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数量、方式以及降污减排分配方
案,实施以海限陆、源头把关、陆海协同、防治结合的海洋环境管理新模式,
探索建立“海洋生态资源损害赔偿补偿制度”。
1.
1."5强化海岸带水资源管理机制
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条例》,深化取水许可管理,把好审批关和验收
关。全面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提高论证质量和效果;规范水资源有
偿使用制度,全面实施取水计量收费,抓好取水计量实时监控工作;按照《关
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继续做好地下水禁限采工作,通过强化海岸带水资源管
3/7
理,进一步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减轻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
危害。
1.2完善规划评估与研究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综合评估海平面上升风险,推进适应海平面上升的技
术开发和示范。
加强海平面上升及受其影响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围绕海平面上升
的观测与预测、海洋灾害预报与评估、海岸带和近海生态系统的响应与适应、
海岛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等重点方向深入开展工作,尤其是加强在气候变化和海
平面上升导致的海洋灾害加剧、海洋生态环境退化及其适应对策等重大科技问
题的研究力度,广泛开展务实的国际合作。同时,针对沿海地区的具体要求,
研究海平面上升给城市建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防洪、排污、排涝、给水、
排水、城市交通等,提出相应的科学防治对策建议。
1.
2."1编制或修编相关涉海规划
以《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与地方上(陆地)主体功能区规
划相衔接,依据各地海洋资源环境状况和海洋开发潜力,并充分考虑未来海平
面上升的趋势预测及可能的影响分析,开展地方上海洋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明
确海洋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并按相应要求
进行保护建设,从规划角度统筹并提前谋划布局,提高近海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抵御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高近海和海岸带生态系统适应海平面上升的能
力。国家和各地方编制或修编《海岸带建设总体规划》、《海洋产业集聚区布
局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
划》等涉海规划,引导海洋经济发展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适应
海平面上升的规划体系。将适应海平面上升的内容纳入到地方上正在编制的相
关“十二五”规划,并加以贯彻落实。
1.
2."2开展海岸带风险评估
4/7
一是综合评估,分类指导。根据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开展综合影
响评价,根据影响
程度的大小和危险度划分区域,作为沿海地区制定规划和各类政策的重要
依据,分类指导,推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专项评估,及早应对。要开
展海平面上升对汛期排涝能力降低及所影响的区域、海水倒灌形成咸潮所造成
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沿海生态系统破坏的规模及速度、对沿海农田和居民区的
影响、对海水养殖捕捞、旅游业的影响等风险进行评估,为尽早制订相关措施
提供依据。同时,对受海平面上升影响较大的地区,还要及早论证海平面上升
在未来若干年中可能造成的受损人群的安置问题,甚至是人口迁移问题。
1.
2."3建立研究服务体系,开展海岸带科技专项行动
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建设完善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观测、研究
和服务体系,开展
海洋领域对气候变化的分析评估和预测。加大气候变化背景下气温、降
水、蒸发等的变化对海洋的影响研究,加快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的开发、示
范和推广。
开展海上灾害性天气(热带气旋、海上低压、海上大风、海雾、东风波暴
雨等)预报预警方法的研究。开展海洋气象灾害对海洋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
产影响的研究。开展海温、含盐量等海洋环境、气象条件、海气耦合对海洋气
象灾害发生发展、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增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专项经费,重
点在海洋监测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加强开展海气
相互作用调查研究,深化海气相互作用的认识。同时建立海平面监测预测分析
评估系统,进一步做好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研究海平面上升适应对策,保障
和促进沿海经济发展。
1.3完善标准规范与工程建设
修订和提高沿海防护标准。按照沿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修订现行海堤设
计标准,重新确定
5/7
海堤等级及划分依据,适当提高沿海城市工程建设的设计标准。适当提高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周边等沿海区域的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市
政项目等设防标准,特别是滩涂围垦或填海、产业功能区、跨海桥坝等基础性
项目的设计标准。加强基础防护能力建设和防护林等生态防护植被的建设。
1.
3."1适当修订标准规范
按照沿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适当修订现行海堤设计标准,重新确定海堤
等级及划分依据,
使大部分海堤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加高加固普遍提高,另根据实际开发需要
新建海堤。适当提高沿海城市工程建设的设计标准,可研究在100年一遇、50
年一遇的标准基础上再提高。要适当提高广东、浙江、天津等沿海城市的城市
规划、重大工程、市政项目等设防标准,特别是滩涂围垦或填海、产业功能
区、跨海桥坝等基础性项目的设计标准。在城市地面沉降地区建立高标准防
洪、防潮墙和堤岸,改建城市排污系统,对沉降低洼地区进行城建整治和改
造,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1.
3."2推进海洋保护区工作,加强海洋生态建设
开展重点河口与海湾综合整治,严格执行入海河口污水达标排放;加强重
点港湾的涉海工程
管理,高度重视港口作业和船舶工业污染,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推行生态
围涂和生态填海,保护重要的沿海红树林、沼泽和芦苇湿地等生态资源;加强
侵蚀岸段治理,开展生态修复项目;采取护坡与护滩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
措施相结合,强化沿海地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防护对策;大力营造沿海防护
林,完善沿海防护林工程体系。实施“小岛迁、大岛建”和重要的连岛工程,保
障海岛居民和设施安全。
1.
6/7
3."3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的建设
进一步完善海堤强化加固工程,重点做好围垦区域的标准海堤建设,提高
抵御洪涝台等自然
灾害的能力。以骨干工程建设为重点,兴建有防洪作用的控制性工程。加
快易涝常灾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防洪排涝骨干工程建设。提高引水工程
受水区的调蓄能力,建设浙东引水工程和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采取陆地河流
与水库调水、以淡压咸等措施,应对咸潮上溯,为沿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基础保障。增强行洪排涝能力,防止河口海水倒灌。
1.4完善能力建设
提升和完善海平面和海洋灾害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的相关意识。着力
加强风暴潮(含
近岸浪)、海啸、咸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等海洋灾害的
监测能力建设,建成海洋环境的立体化监测网络,强化海平面上升和相关海洋
灾害的预警预报服务,为沿海重点地区和重大工程应对海洋灾害提供支撑和保
障。另外,对公众进行宣传适应海平面上升的知识,增强相关意识。
1.
4."1加强海洋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
认真实施和健全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从场地建设、仪
器设备配置、人员
培训、技术研究与开发、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海洋环境观测
和灾害监测能力,并保障网络系统高效运作。就海洋环境监测而言,要开展海
洋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监测工作,突出监测、预报和信息处理三大重
点。就风暴潮预警而言,主要是建立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天文潮预报、
风暴潮预报的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1.
4."2强化海洋灾害预警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7/7
加强灾害的预测能力,提高对重大气候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严格
执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等,进一步建立健全海洋
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机制以及灾种旱期预警机制,建立建全应急处置快速反应
机制。完善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拓宽灾害预警信息的“绿色通道”,增
强海洋灾害信息传播能力,完善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区域联防的防灾机制,
全面提高沿海地区防御海洋灾害能力。
1.
4."3宣传适应海平面上升的知识,增强相关意识
要认识到适应措施的投入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投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
沿海各省、市、区
各级政府机关、学校等部门开展海平面上升领域适应对策的基础教育、概
念示范,可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平台开展海平面上升领域的科普类讲
座,将海平面上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等知识宣传到社会各界,培养沿
海公众对海洋领域的认识,增加海平面上升以及风暴潮、咸潮等海洋灾害的防
范意识,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01:1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28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