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建伟:深度解读量子通信卫星
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8月
16日时间凌晨1时40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
子”号在中国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
信领域全面领先于世界。“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期间,
《环球科学》专访中国量子通信领物、空间量子科学实
验卫星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建伟院士,为读者深度解读“墨子
号”。《环球科学》:能否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量子通信?建
伟:这是目前唯一得到严格证明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手段。
传统的信息安全依赖于计算的复杂,一旦拥有足够强大的计
算能力,所有依赖于计算复杂度的传统加密算法原则上都会
被破解。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单光子
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从原理上保证了信息
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只要量子力学是正确的,量子通信
的安全性就严格得到保障,与计算能力无关,因此可从根本
上、永久性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在城市围,通过光纤构建
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是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在实用化城域量子
通信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在、、、等地都建成或即将建成
规模化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并初步应用于国防、政务、金
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然而,由于光纤的固有损耗,按照目
前的技术,光纤中点对点的量子通信最多只能达到百公里量
2/8
级。另一方面,由于大气层对光子的吸收很有限,将光子送
到外太空再通过卫星的中转,是实现数千公里乃至全球化量
子通信的有效手段。《环球科学》:您是如何产生用卫星来试
验量子通信的想法,又经过了哪些准备工作?建伟:2003年
起,在大多数同行仍致力于在实验室里实现量子通信的时
候,我就想到为了真正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可能需要卫星。
2004年底,我们团队在地面实验中验证,量子状态在穿越整
个竖直大气层后还能够很好存活,证实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
能性。此后,在中科院两个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支持下,
建伟团队和中科院其他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验证实
验,充分验证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2011年,中科院正
式立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专项。《环球科学》:“墨子”号发
射后,将会承担哪些研究工作?研究团队有什么样的分工?
建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将研制与发射1颗量子科学实
验卫星,建设以4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兴隆、乌鲁木齐南山、
德令哈、)和1个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阿里)为核心
的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系统。量子卫星发射入轨后将进行3个
月左右的在轨测试,然后转入在轨运行阶段,将在首席科学
家建伟的指挥下,完成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实验
任务。主要科学目标为: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
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
3/8
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
的实验研究。乌鲁木齐南山站和兴隆站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配合,完成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和建立广域量子通信
网络演示实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飞过乌鲁木齐南山站与德
令哈站,德令哈站与站之间时,可在两个地面站之间进行星
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飞过阿里量子隐形
传态站上空时,实验站向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纠缠光子,
完成星地量子隐形传态实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制集合
了中科院系统的优势研究力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科学
应用系统的研制,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抓总研制卫
星系统,中国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制有效载荷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担任工程
总体并牵头负责地面支撑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行。《环球
科学》:量子通信卫星有4个重要单元:量子密钥通信机、
量子纠缠发射机、量子纠缠源、量子试验控制与处理机,能
否介绍一下这些单元以与其他部分的作用原理和功能?建
伟:这4个单元其实就是量子卫星的有效载荷。量子密钥通
信机实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的密钥产生发射、量子隐形传态
信号接收探测、纠缠信号发射;量子纠缠源为星上纠缠光子
对产生源头,为纠缠分发实验核心;量子发射机实现纠缠信
号发射、量子密钥分配实验密钥产生和发射;量子实验控制
与处理系统实现密钥分发实验的后端处理,最后提取最终密
4/8
钥,此外实现纠缠实验和隐形传输实验的数据分析处理。量
子密钥通信机和量子纠缠发射机是量子卫星对地直接进行
量子通信的设备,需要一些特别的技术。这其中最重要的就
是与地面站的精确对准。卫星的运动速度大约是每秒8公里,
要和地面望远镜的光轴精确对准,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针
尖对麦芒:卫星的对准精度就好比在一万米高空的飞机上,
向地面扔一个一个硬币,要准确投入储蓄罐狭长的投币口,
而储蓄罐还在慢慢旋转中。另外,在量子纠缠分发实验中,
还需要同时和两个地面站对准,难度就更加大,这要求卫星
的对准精度高于普通卫星的10倍,实验才能顺利展开,这
在国际上以往都未曾做到。除了有效载荷,卫星平台本身也
是重要的单元,因为在所有实验开始前都需要卫星先和地面
站初步对准,这就要求对卫星平台的姿态进行精确的控制。
《环球科学》:量子通信卫星的外观和普通卫星有差别吗?
建伟:卫星重量约600公斤,外观上与通常的卫星并无太大
区别。《环球科学》:未来,我们国家可能还会发射第二颗、
第三颗量子通信卫星,那么后面的卫星是否与第一颗有些不
同?后续的卫星,目前有发射的时间表吗?建伟:单颗量子卫
星无法直接覆盖全球,而且目前的空间量子通信还只能在夜
间(地影区)进行,白天强烈的日光背景会带来很大的干扰。
因此在未来还需要发射多颗卫星来组成卫星网络,同时突破
日光背景下进行量子通信的技术,从而实现全球化的广域量
5/8
子通信网络。因此,未来发射的量子卫星还需要卫星之间的
量子通信、全天时的量子通信,这是与现在这颗量子卫星主
要的不同之处。后续卫星目前尚无发射的时间表,不过我国
的未来的空间站项目将开展相关研究,首先验证星间、全天
时量子通信的可行性。《环球科学》:关于量子通信,我国是
三步走的策略:一是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二是
通过量子中继器实现城际量子通信网络;三是通过卫星中转
实现可覆盖全球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此次量子通信卫星的
发射是第三步的重要开端,那么前面两步完成得如何?建
伟:首先,城域量子通信网络肯定是第一步,而后面的城际
量子通信和卫星量子通信是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的不同路
线,是并行开展研究的,并非有先后的顺序。目前我国在城
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在城际量子通信
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年下半年,国际上首条千公里级
光纤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将建成,将连接、、、一直到
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并将在国防、政务和金融领域开展应
用。可以说,我国在量子通信方面,已全面处于国际领先地
位。《环球科学》:量子通信卫星发射后,京沪干线也将完工,
利用现有的量子通信网络,可以做些什么?量子通信的应用
是保障通信的安全,在量子卫星发射、京沪干线建成后,我
国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就初具规模,可以在保障国防、政务、
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得以广泛应用。《环球科学》:美国、
6/8
欧洲也在开展量子通信计划,能否介绍一下欧美的情况?和
他们相比,中国在这一方面处于什么水平?美国和欧洲其实
在量子通信方面的研究是较早的。2008年,欧盟启动量子通
信技术标准化研究,成立“基于量子密码的安全通信”工程;
美国国防部支持的“高级研发活动”计划将量子通信应用拓
展到卫星通信、城域以与长距离光纤网络;NASA也计划在
其总部和喷气推进实验室之间建立一个直线600公里、包含
10个骨干节点的远距离光纤量子通信干线,并计划拓展到星
地通信。2014年,全球最大的独立科技研发机构美国Battelle
公司提出了商业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规划,计划建造环美
国的万公里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为谷歌、IBM、微软、亚马
逊等公司的数据中心之间提供量子通信服务。总的来说,正
如《自然》杂志所评论的,随着量子卫星的发射和京沪干线
的建成,“中国的量子通信水平,已经从十年前不起眼的国
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然而,
来自欧洲和美国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比如,2016年4月,
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启动总额10亿欧元的量子技术旗舰项
目,目标是使欧洲在未来的量子信息革命中处于前沿位置,
而英国政府早在2015年初就已先期配套约3亿英镑用于支
持该旗舰项目的启动;2016年5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正式提出,将“下一代量子革命”作为未来重点支
持的六大科研前沿之一。未来我国能否继续保持领先,还需
7/8
要国家的战略布局和高强度支持。《环球科学》:我国的计划
是在2030年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那么作为普通公众,
什么时候可以用到量子通信?全面实现量子通信,您认为大
致会是在什么时候?
建伟:目前的量子通信,由于围有限、成本较高,主要还是
集中在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通过10到15年的努力,
如果可以构建一个覆盖全国甚至是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网络,
同时随着应用的深入,成本也会逐渐降低,到那时,普通大
众应该也能广泛享受到量子通信带来的通信安全。比如,可
以通过入户的光纤,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量子密钥机,手机里
面也可以有一个量子加密芯片,这样出门前在量子密钥机给
手机“充量子密钥”,然后就可以用手机来进行安全的通话、
上网、支付等等。请注意,量子通信并不是要取代传统通信
技术,反而是使传统通信更加安全。
《环球科学》:从今天到2030年还有15年时间,在未来15
年里,还将开展哪些重要的研究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布局“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重大科
技项目,也会建设量子信息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我们希望在
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的支持下,集合全国的优势研究
力量,实现一些关键技术和器件的突破。基础设施方面,除
了上面说到需要发射多颗量子通信卫星外,地面上也需要在
“京沪干线”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多横多纵”的全国性光
8/8
纤量子通信干线,目前我们正在与国家发改委沟通。环球视
野标题:《连线建伟:深度解读量子通信卫星,中国在量子
通信领域全面领先》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23:5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24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