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s

更新时间:2022-12-30 23:10:13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广州站列车时刻表)

对LGBT群体的认知调查及现象分析

张军陈欢欢马健翔兰思群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同性恋群体〔LBGT〕的生存现状和社会接纳程度一直受到

广泛的关注并不断产生争议。本文围绕LBGT群体这一敏感话题针对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大

学、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的大学生群体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大学生

群体对同性恋群体的接纳程度较高,大多认为开放平等的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对LBGT

群体更加包容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同性恋群体生存现状

一、调查背景

同性恋及双性恋群体〔LBGT群体〕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

双性恋者〔Bi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一般而言,上述

称谓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分别,我们使用了其狭义的含义,即指同性恋及双性恋群体,并在论

文中泛用同性恋表示。

在人类历史中,同性恋行为经常受到歧视和压制。到20世纪初,同性恋在西方社会仍

被认为是病态和罪恶的。直到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才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去除。

然而直至今日,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却仍然坚持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在中国,同性

恋长期被认定为精神病。2001年4月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同

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行为,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容忍同性恋群体,但是同性关系长期以来仍

然是一个禁忌话题。

二、研究目的

在新的形势下分析大众同性恋的看法和接受程度,显得很有必要。大多数人认为中老

年人由于思想传统,对新事物有不同程度的抵抗情绪,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相比较其他群

体来说,相对新潮和开放些,对新事物的感知特别敏锐些。一些老旧的、被前几代人认为是

理所当然的思想观念可能会被他们驳斥或全盘否认,所以,研究大学生同性恋看法,可能会

得出更新的大众关于同性恋的一个看法,用这些理性的数据和结论,知道出于混乱观念引导

的一部分人,很有价值,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思想如此开放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了解程度、

态度还有看法。

三、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是针对聊城市东昌府区大学生群体进行的,共计调查了聊城大学,聊城大学东

昌学院,调查男生115人,女生105人。共发出问卷250份,回收230份,有效问卷215

份。

四、调查内容

问卷调研结果分析在本次调查中,综合男女两性大学生情况,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9%

的学生是女同学,51%的学生是男同学。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男性大学生要比女性大学生对

同性恋者有更多的看法,也乐于去表达对同性恋者的想法。其中,82%的学生学历水平为本

科,18%的学生学历水平为专科〔在这里所指的学历水平均为在读〕。在调查组调查过程中,

在看待同性恋者的问题当中,本科在读大学生要比专科在读大学生更加理性。

课题组对所调查大学生群体中是否有同性恋者进行了调查,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课

题组是不透露被调查者的本人信息。其中在调查的215名大学生中,只有一份调查问卷所填

是同性恋者。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同性恋者还是很小的一个群体,但不能说在大学生群体当

中没有同性恋者。另外,在调查“如果您是同性恋者,那您会公开您的性取向吗?”的问题

当中,75%的学生表示不会,15%的学生表示会,10%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可以看出大多数同

学认为如果是同性恋者不会公开自己的性取向,从这一侧面可以看出,尽管大学生思想相对

其他人群较为开放,但受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还是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者性取向,

这要面对着不只是大学校园的看法压力,更是走向社会,面对社会对他们的压力。在接受与

不接受同性恋者的问题中,有45%表示接受,43%表示不接受,12%表示不确定。在大学生群

体当中“接受同性恋者”与“不接受同性恋者”比例相差不是太大。

课题组还设计了更多样化的问题,“您对关于描述同性恋者此类人群的影视作品或文学

作品持什么态度”,2%的大学生认为不能接受,35%认为可以接受,6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

好看就行。通过文学或影视作品,75%了解过他们的情况,25%没有了解过。题组调查发现仍

有一部分人不了解同性恋者,毕竟大学生开始有了关注同性恋的意识,同性恋在大学校园中

也不再是人们讳莫如深的话题,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可以接受有关同性恋者的文学或影视作

品,在调查过程中,也还有一些同学主动谈及自己所接触过的有关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像

李安导演的《断背山》。

在假设被调查同学身边有同性恋者的调查问题中,其中,如果被调查同学身边的朋友告

诉被调查者时,20%调查者的态度是支持,30%表示排斥,50%表示无所谓中立。“如果同性

恋者在公共场所有亲密的行为〔和普通恋人一样的行为〕”,55%的大学生认为不合理,15%

认为合理,30%认为不关心。“当同性恋者对您表白,您会是什么反应”的问题中,95%表示

拒绝,4%表示不确定。

题组调查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性恋,也有一些学生的想法不够

宽容。总体来说,学生已经不再躲避此话题,对于同性恋者有了一个较开放和客观的态度,

也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包容的社会环境。我们还发现,涉及到与被调查者关系亲密的人

时,人们可能会有更加偏激和片面的想法,这才能说明他们的真正态度。同时我们发现,男

性更能接受女同性恋,女性更能接受男同性恋。我们猜测形成此现象的原因也许与固有的男

女结合的传统观念有关,还有可能的原因是人们不愿意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另类的倾向。

课题组在调查大学生对于同性恋态度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尝试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您

认为导致“LGBT”这类群体出现的原因有什么”〔此题为多项选择〕,99%的同学都选择了

“家庭因素”,98%选择了“个人心理因素”,95%选择了“社会因素”,99%选择了“文化

因素”,86%选择了“其他因素”。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同性恋者态度的原因是多重的。

课题组展开了针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86%的同学知道一些

西方国家已经进行了同性恋者群体婚姻合法化,14%的同学不知道。65%的同学支持他们婚姻

合法化,35%的不支持同性恋者婚姻合法化。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平等共存是最好的处

理方法,这是社会观念不断进步的好现象。对于同性结婚法,即使有一大部分人认为无所谓,

但是这至少说明他们对于同性恋并不排斥。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同性恋应该受到舆论攻击

和法律约束,还有一些人反对同性结婚,我们认为解决同性恋歧视问题的关键也在于这些人。

最后,课题组对同性恋者的权益方面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对于同性恋者未来的接受程度进

行了调查。其中,85%的大学生认为如果自己是老板,愿意录用同性恋者,15%的大学生认为

不会。80%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群体示威游行是“维护自己的权利”,2%表示“影响社会治

安”,18%表示“不关心”。75%的大学生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同性恋群体会被社会所接

纳,20%表示“不会”,5%表示“不知道”。其中,发现大学生群体对同性恋群体的接纳程

度较高,大多认为开放平等的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对LBGT群体更加包容的社会氛围正

在逐步形成。

五、结论

1、同性恋者的生存现状

全世界有将近3亿同性恋者;在中国,有3000—5000万同性恋者。从同性恋的社会地

位上,无论是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社会,无论是法律制度的宽容,还是人们态度的改变,对

同性恋的歧视还在相当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长期以来,同性恋的地位和人们对它的态度一直

是比较复杂、含混不清的。在中国,较之十几年前将同性恋者视为犯罪、精神病的时期,如

今对于同性恋的讨论变得逐渐缓和开放。对同性恋的宽容态度也正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

一。同性恋在中国的处境也像许多其他问题在中国的情况一样,面临的不是严酷的迫害和

极端的仇视--西方的同性恋者一度面临这样的迫害和仇视--而主要是主流社会的无视和蔑

视。这本是一种稍好的处境。然而,也因此使中国的同性恋者滋长了一种苟且偷安的心境,

希望永远躲在阴影中生活,与世无争,不愿也不敢发起激烈的改造。这种"中庸"的处世哲学

深种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心态之中。因此,这种情况看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西

方同性恋权利运动取得更多进展,例如在更多的边家和地区争得合法地位、同性婚姻权利、

平等就业权利,在世界上更多的人们对同性恋的看法有了更大的改变之后,中国的同性恋者

才有可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为中国社会所接容纳,得到较好的待遇。

中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是不断和异性恋者的地位缩小差距的。可以说,当今中国人对

同性恋的认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与国外不同,中国是公众认可同性恋程度高,而政府认

可程度低,国外很多国家往往是政府认可程度高,而公众认可程度低。以美国为例,美国目

前已经有两个州认可了同性婚姻,但其实还有其他的州,州政府已经完全认可了同性婚姻,

但由于本州公众的反对,而不得不暂停了对同性婚姻的讨论。

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中国是受严格意义上之宗教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尽管儒学对国人

的影响不可小觑,但其终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反对同性恋的。

从这点来说,中国的同性恋者是幸运的,因为大部分人不会把其当做犯罪来对待。中国同性

恋者的社会地位具有潜在的“优越性”。所以,纵观世界,仅就单纯的社会地位而言,中国

同性恋者的地位是略高于世界其他各国的。

但最大的问题是同性恋者之间不能生育,而中国又是一个太看重生育、太看重传宗接

代的民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如果谁是同性恋,人们往往会认为他

(她)很不幸,这也是在中国推行同性恋合法化的最大阻碍。中国同性恋者社会地位的进步,

也因为生育问题而受到强大阻力。

2、中外对同性恋看法形成的原因

〔1〕西方基督教对同性恋的歧视与厌恶

西方恐同症更多的是来源于在宗教信仰,也就是基督教的教义中。《圣经》为什么会

这样憎恶同性恋呢?抑或是后来的教派对与经文的误读甚至是夸大?

首先,从生育的角度来说。同性的行为是无法繁衍后代的,《圣经》认为,社会是由家

庭组成的,神造人,亚当夏娃一男一女,因此命定的婚姻也应当是一夫一妻制,而如果同性

相爱则从根本上违背了自然规律。上帝把性赐予人,是希望人能生养众多。对于人来说,能

够生养是神的恩典,基督教中所存在的阳具崇拜,也是因为阳具在繁衍后代的程序中占有必

不可少的地位。申命记7:14提到:“你必蒙福胜过万民。你们的男女没有不能生养的,牲

畜也没有不能生育的。”而同性恋的行为等于是背弃了神的恩典,而成为罪人。

其次,从性行为的角度来看,同性之间的性行为被看做纯粹为了发泄自己的欲望,仅仅

是为了原始的性快感,是一种淫乱的行为,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兽性,是不具有一个社会人

的特征与资格的。索多玛城的覆灭就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同性恋,上帝把索多玛城已经看做

一座不适于人居住的堕落之城。

再有,从婚姻关系的上《创世纪》2:24指出,夏娃是从亚当的肋骨造出的,所以:“人

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只有男女的结合才是上帝所许可的婚姻。其中自

然不包括男男,女女。因此同性婚姻也不可能存在。不存在婚姻关系,而同性行为甚至可能

发生在具有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之间。这更是在许多经文中被严令禁止的。

最后,是基督教中一些教派对于《圣经》经文的误读,如关于罪恶之城索多玛城覆灭的

记载,索多玛因为罪大恶极而被神消灭,都是为上帝所不齿的同性恋有关。事实上,犹太教

在公元1世纪以前从未对此有关于同性恋之罪的解读,是直到公元1世纪主耶稣降生以后,

才在某犹太教神学家的“创见”里出现了这种解经观。从经文来看,“索多玛城里各处的人,

连老带少”在希伯来文里并无性别色彩,而“众弟兄”则可能是一种泛称。而故事中埃及军

队强暴男客人而拒绝罗得的女儿,更有可能并非因为同性恋,而是因为要侮辱客人,因为古

埃及军队在征服外族后,有对战败者实行鸡奸的习惯。

〔2〕中国人为什么对同性恋者长期保持着保守的态度

这可以从传统思想和社会观念两方面来解释。

首先,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同性恋是对阴阳和谐的异性恋关系、家庭整合以及社会秩

序的一种挑战。对于男同性恋者,家族的期望成为了巨大的负担。一些男同性恋者认为父母

对自己“结婚生子”的要求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作为男同性恋者无法传宗接代,于整个家族

是“不孝子孙”。然而对于女同性恋者,由于社会认可度更低而且还有压力,更是不可无视

的研究对象。几乎每个适龄女性都会遇到婚姻压力,无论是否心甘情愿,她们大多还是会选

择婚姻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在一个异性恋占主导的社会中,未婚女同性恋者面临着双重的

耻辱:“不仅是外界对自身身份的不认可和排斥,还有自身婚姻观念根深蒂固使她们受到的

煎熬。”

其次,在一个关系性的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处于他人的无形审视之下。这种以社会主流

价值取向作为普遍评判标准的社会风气,使国人倾向于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他人及社会。因

此社会给同性恋者增添了压力及自我谴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主流观念和社会普遍

意识对同性恋群体产生着巨大的压力和影响。

3、对同性恋问题的一点建议

同性恋者作为一个历史上就已经有的群体,有其存在的现实性,在心理学咨询和干预中,

我们不应该去强行将其作为变态心理而进行矫治,而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同性恋的

心理咨询中,我们应该让同性恋者面对自己,认识自己是怎么样的,并意识到自己有着什么

样的心理需求,如何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性取向需求。伴随着立法届对同性恋者

纳入法律规制的呼声,引导同性恋者在考虑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对同性婚姻以及恋

爱的需求.这样也有利于同性婚恋关系的稳定,减少因为同性恋者频繁更换对象而造成的疾

病传播。

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我们应该宣传的是一种正确的对待同性恋者的方式,我们不应该歧

视同性恋者,将其孤立在异性恋的社会圈之外,恋爱性别的取向只是社会交往很小的一个方

面,由于在个人取向上的异同而带来的歧视必定会导致同性恋者对于自身价值需求的疑心和

焦虑,一味的自我掩饰也只会使社会将其纳入主流价值的对立面之中,我们应该接纳同性恋

者与我们的不同之处,我们对于同性恋者的态度应该是友好的、平等的。

在改变社会大众对同性恋者歧视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确实应当意识到同性恋问题对青少

年的影响,在少部分青少年人中,以同性恋为潮流而盲目跟风的问题开始产生。在大学生和

中学生群体中,以性取向为共同点而形成的社会团体逐渐增多。举个例子,某些同性恋者可

能在某个领域有所特长或有所成就,这让许多青少年误以为其优秀是与性向有必然联系的,

从而盲目的跟风。另一种情况下,部分青少年认为与同性恋爱是一种潮流,是一种与众不同

的生活方式,从而勉强歪曲自己的性取向,盲目成为违背自己心理的同性恋者。而广阔的青

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心理其实是极其不成熟的,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盲目跟风而陷入同性恋爱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确实不得不正视,这样盲目的陷入同性恋爱中。一方面影响自己正确

人生观和心理的成长,另一方面。必将会对其同性恋的对象和身边的青少年群体价值观造成

很大的影响。

为了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一定要正确引导其在性向上对自我需求的认识,要让他们意

识到,同性恋是一种心理上对异性的需求.而非一种社会潮流。引导其摆正自己的正确的心

理,对同性恋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追捧。

同性恋是一个很独特的社会现象,同性恋者也同样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我们应该加强童

年、青少年的性心理教育,充分利用传媒优势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的文化。另外,社会应

给同性恋者提供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作为同性恋群体,无论在其恋爱婚姻还是日常社会交

往中都有其不容无视的独特性,针对同性恋者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心理状况,我们应该对其

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引导社会价值观将同性恋者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个

人选择,持宽容尊重的态度,积极矫正社会大众对其的错误心态,与同性恋者和谐相处,更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23:1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22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glove
下一篇:climate
标签:gays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