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孚集团

更新时间:2022-12-30 23:07:53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电影院的英文)

上汽、南汽整合罗孚汽车

案例资料

2

目录

上汽、南汽整合罗孚汽车案例资料...............................................................................................1

040618上汽欲与英国罗孚结盟..............................................................................................3

040826罗孚主动发出邀请上汽密购英国罗孚汽车............................................................4

050224耗资甚巨上汽证实携南汽收购英国罗孚................................................................6

050409罗孚汽车正式宣布与上汽的收购谈判失败..............................................................8

050509南汽"搅局"误打误撞上汽罗孚并购案幕后追踪...................................................10

050712南汽集团“半路杀出”欲部分收购罗孚................................................................13

050516罗孚被支解上汽得到了想要的平台和技术..........................................................15

050717南汽集团豪赌竞购罗孚资产负气出手欲含怨雪耻..............................................17

050718竞购罗孚上汽做得最漂亮的一个局......................................................................22

050720竞标破产罗孚上汽占优南汽、英国财团参与竞购..............................................23

050725罗孚收购案一波三折................................................................................................24

050725南汽以“无附加条件要约”成功并购罗孚............................................................25

050727一个英国汽车公司和两个中国企业的纠葛............................................................27

050728映璇视线:独家完全解秘南汽与罗孚的交易........................................................30

050729国内同行暂时旁观谁来捧场南汽收购大戏..........................................................34

050801南汽收购罗孚悬疑一串留多个后遗症待解决......................................................36

050801南汽收购罗孚--是政府压力还是市场选择?............................................................39

050803上汽VS南汽:罗孚双人舞....................................................................................41

051126整合罗孚难度超乎想象南汽向左走向右走?......................................................46

051229年幼南汽为什么吞下百年罗孚................................................................................48

060228南汽因财力问题重振MG罗孚计划缩水................................................................50

060428南汽脚踩两船开启后合资时代................................................................................51

060423罗孚背后上汽南汽自主品牌暗战进行中..............................................................56

附:罗孚汽车收购战全程回顾.............................................................................................58

3

040618上汽欲与英国罗孚结盟

2004年06月18日12:11搜狐汽车

继与通用、大众合作后再觅合作伙伴

本报讯(记者吕惠敏)上汽集团找到了继通用、大众后的第三个合作伙伴。昨天上汽集

团新闻发言人薛浩向本报证实,上汽集团已经于本周三与英国罗孚公司(MGRover)签署了

合作协议,目前正在等待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在此之前具体内容都不便透露。

对于此事会对目前上汽“双子星座”———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上

海科尔尼咨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孙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与东风集团的情况类似,上汽

集团有三家合作伙伴也并不违反国家政策。但对于此举对上汽格局有何影响,目前难下结论。

据分析,罗孚此次与上汽合作可能涉及的是进口车业务。因为罗孚以高档车著称,而且

其在中国的总代理宁波凤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也在上海进行。假如上汽集团

与罗孚公司组建一合资企业,则将加剧中国市场已经处于白热化的竞争,从而给上汽集团现

有的合作伙伴带来压力。

罗孚与上汽合作可谓是“郎有情妹有意”。对于一直希望走上国际汽车市场的上汽而言,

罗孚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合作对象。而对于有着国际化合作思路、并且有过多次与中国企业谈

判经历的罗孚来说,上汽也是一个不错的合作选择。

罗孚在中国的总代理宁波凤凰汽车销售市场总监黄志强告诉记者,罗孚很早就表现出对

中国市场的兴趣。与中国很多厂家都进行过长时间的谈判,其中包括华晨中国、重庆力帆和

浙江吉利。据透露,罗孚与华晨中国于2002年3月透露了两公司欲组建合资企业的计划,

但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的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

罗孚公司是英国汽车工业最后一个顽固的“贵族”。作为英国惟一的汽车独立制造商,

其越野车和微型车被剥离出去后,剩下的轿车部分也就成为全球汽车业瞩目的活跃分子。而

今年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路虎(LandRover)进口车是归属于福特集团旗下。

4

040826罗孚主动发出邀请上汽密购英国罗孚汽车

2004年08月26日07:58北京晨报

马小森

英国罗孚汽车主动发出邀请

在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尘埃落定后,上汽集团可能已将英国罗孚汽车收入囊中。

记者近日获悉,罗孚——英国最后一家独立汽车制造商公开抛出“绣球”,欢迎中国赫

赫有名的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接管MG罗孚,此事在英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据了解,两个月前,双方已经签了一份合作协议,内容之一是两家公司在华成立合资公

司,并将在中型轿车罗孚45/MGZS的基础上合作新型轿车。

目前,此事还要等待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所以,双方合作的具体事宜尚未公开。业界

根据罗孚此次公布的内容判定,6月份双方签订的协议里其实已包括上汽集团购买罗孚股权

的意向。

合资演变为收购

这是一次由建立合资公司这样平等的合作关系演变而成的收购行为。

罗孚公司的各种品牌曾经代表着英国赫赫有名的汽车,是英国汽车业的灯塔。然而近年

来,由于决策失误以及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待遇过高,罗孚已不堪重负。英国政府、日本公司

和德国公司都曾尽全力拯救英国汽车工业这最后一点“血脉”,但最终都在埋怨和质疑声中

相继离去。

四年前,凤凰企业股份集团从德国宝马汽车公司手中买下MG罗孚,但仍没能使其走出

低谷。恰恰在这个时候,上汽集团浮出水面。

罗孚汽车此时认为,自己已糟得不能再糟了,中国人接管后的命运只会比现在好。

虽然此事早有传闻,但这几天罗孚的公开表白令人关注,上汽集团却守口如瓶。

上汽集团新闻发言人薛浩昨天告诉记者:“我不能够给你答复。”原因是两家公司所签订

的协议并没有公开化。

左擒“双龙”右俘“罗孚”

上汽集团要利用“英国贵族”罗孚开辟自己的高档车市场的心思实质上早已昭然。

5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三大集团之一,上汽集团现有的合作伙伴为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它

们分别在全球排名第一和第六。

但上汽集团历来缺乏高档车品牌,在一些特殊车型的细分市场中,上汽集团也有“软肋”。

罗孚的引入,将有助于上汽集团在国内中高档车和特殊车市场上独辟蹊径。

更深的层次是,上汽集团的目标是在2010年跻身世界汽车公司前6名,为此,上汽

集团的产量必须提高6倍。现在,上汽集团与大众和通用合作,每年生产60万辆汽车。但

是,它需要更多的伙伴。

同时,上海市政府宣布筹措213亿英镑的资金以推进当地工业,包括上汽集团。因此

上汽集团收购罗孚在资金上也没有什么问题。

另外,有知情人士透露,上汽集团与富士重工也在“眉目传情”,有可能合资生产富士

重工轿车。

眼下,上汽集团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拥有500多家工厂。

6

050224耗资甚巨上汽证实携南汽收购英国罗孚

2005年02月24日13:02南方网—新京报

吕惠敏

昨天,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首次证实了与南汽携手收购英国罗孚

的消息。据称为了这笔交易,上汽集团至少要支付10亿英镑。

三方合作成定局

上汽方面表示,上汽和南汽就这个项目接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考虑到南汽方面一些存

量资产,我们会利用它一部分生产基地,今后罗孚会有部分车型放在南汽生产。

同时在此项目上,探讨与南汽共同收购的各种可能性。

南汽集团宣传部部长刘宁生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去年南汽和罗孚就有过接触,随后

经历一些波折,“现在又有新的起色”。

一位知情者称,南汽将参股20%,携手上汽与罗孚成立合资公司,南京和仪征将成为

国产罗孚轿车的生产基地。而南汽集团总经理俞建伟春节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南汽上汽共

同参与罗孚项目未予否认,当时他称“细节现在不便透露”。

按照目前已经浮出水面的框架,上汽以50%成为第一大股东,罗孚以30%为第二股东,

而南汽占20%。与此同时,罗孚生产基地将落户上汽在江苏的“大本营”———上汽仪征

公司,以及南汽的现有生产基地。有消息称罗孚45系列车型将在南汽生产,25系列车型将

在上汽仪征基地生产。

南汽的参股使得上汽既定70%的股权降到了50%。这也得到了罗孚方面的“验证”。英

国罗孚汽车新闻发言人丹尼尔·沃德日前对外表示,罗孚与上汽的合作已成定局,“我们很

有信心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沃德透露,在合资公司中,上汽将占50%以上的股份。而此

前,外界传言上汽将占70%的股份。

政府支持南汽参与

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近日访问上海时表示,“我们非常欢迎也非常愿意看到中国的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和英国罗孚汽车公司进行合作。作为政府官员,我无法对具体细节进行评

价,但是我会尽力推动这个合作。”

英国媒体报道称,为了罗孚的再生和保住罗孚在英国伯明翰长桥工厂的6000个就业岗

位,布朗积极与中国政府高层会晤,“希望此事不久将取得有利于英国汽车工业的圆满结果”。

去年6月,上汽集团与英国罗孚集团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的内容将包括开发

新车型和拓展罗孚全球汽车市场。双方将在中国上海与英国伯明翰建立合资公司。一位江苏

7

省汽车工业权威人士透露,国内第一个与罗孚达成意向的企业是南汽,但后来上汽比南汽多

出了十几亿元,罗孚就转而投靠上汽。

现在南汽拿回20%的股权,流传比较广的一种说法是南汽博弈得胜的原因是政府方面

的参与。据称国家发改委和江苏省都希望上汽和南汽共同参与这个项目,地理位置靠近,两

大汽车产业圈最好放在一起,形成产业互补。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政府的积极干预下,双方会越走越近,上汽的优质轿车事业和南汽

的商用车项目形成较好的优势互补。虽然上汽收购南汽或者双方合并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二

者可能会互相控股,有望达成战略联合关系,甚至最终走向重组。

而为了圆高级轿车的梦想,江苏省政府表示将“不遗余力”。江苏省经贸委一位人士透

露,当地政府将在资金上支持南汽发展罗孚项目。而南京市汽车工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

只要项目谈下来,新车一年后就可以下线。

8

050409罗孚汽车正式宣布与上汽的收购谈判失败

2005年04月09日12:35东方早报

钱婵娟

英国贸工部官员在“竭尽所能”后昨日离沪回国

昨天中午,为罗孚与上汽“联姻”一事已“竭尽所能”的英国贸工部官员最终带着遗憾

在浦东机场登上了回国的飞机。记者昨天了解到,英国当地时间周四晚间,罗孚汽车已正式

宣布与上汽的收购谈判失败,将委托普华永道担任破产管理人。

而此前已经与上汽一起办公的罗孚亚太采购项目小组也于日前黯然撤出上汽大厦。

虽然前一天英国首相布莱尔还表示要“竭尽所能”地将罗孚“嫁”给上汽,并不惜在允

许罗孚迟交一年增值税的基础上,再搭上1亿英镑过渡性贷款作为“嫁妆”。不过,令各方

失望的是,虽然英国贸工部官员在上海展开了近一周的斡旋,但上汽与罗孚的谈判最终还是

没能看到圆满的结果。

昨天,英国贸工部官员在登机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确认了“谈崩”的事实,而据英国媒体

报道,英国交通工会已宣布罗孚将破产,并将责任归咎于宝马汽车公司。据悉,早在1994

年,宝马曾以8亿英镑的价格将罗孚汽车集团收至旗下。但在投入了38亿英镑之后,宝马

终于不堪重负,仅仅留下MINI,而将剩余的罗孚资产分拆成轿车和陆虎越野车两部分,罗

孚轿车由凤凰集团以10亿英镑的价格购回英国,组建成MG罗孚,但宝马仍需每年支付金

额不菲的“赡养费”;陆虎越野车则出售给福特。

据悉,罗孚昨天上午停止了生产,已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在上汽大厦

里已合并办公多日的罗孚亚太采购项目小组也于日前黯然撤出。而关于境外媒体曾报道上汽

先期已经支付了6700万英镑给罗孚一事,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此前上汽集团确实已经向罗

孚购买了一些平台技术。

记者昨天就此致电上汽集团,但被告知负责媒体采访的领导一直在开会,目前还没有关

于这件事情的任何信息。对此,业内人士猜测,上汽未明确表态,是否意味着此事还有挽回

的余地?道琼斯通讯社昨天中午发布最新报道称,中国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

示,有关方面就此事还在努力。

昨天,国泰君安资深汽车分析师张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汽与罗孚“谈崩”说明目

前罗孚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即使英政府提供1亿英镑也拯救不了罗孚,很可能合资企业的

盈利还不足以还罗孚的债务,那么上汽就要因此背上罗孚的债务和巨额的养老金缺口。他分

析,考虑到巨大的风险,上汽肯定会压低收购“价码”,而罗孚方面又可能接受不了太低的

价格。

不过,对于破产后的罗孚是否更有利于上汽收购的问题,张欣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张欣

告诉记者,罗孚和上汽寻求合作,是因为上汽会背上罗孚的债务,所以英国政府“一路绿灯”,

9

并竭尽所能地予以帮助。但罗孚破产拍卖后,虽然想收购的企业不用再背上罗孚的债务,但

如果英国政府不把罗孚放在全球范围内拍卖,或者规定哪些企业不能参加拍卖,那么,上汽

可能将再也没有机会收购罗孚。所以张欣认为上汽肯定会为此权衡利弊。

罗孚被誉为英国汽车工业最后的幸存者。从去年6月与上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那一刻

起,上汽集团即成为其“惟一的希望”,而随着英国大选的来临,罗孚6000多名工人以及几

万名相关行业的工人是否失业,以及此事对英国工党选票的影响等一系列因素使业界对上汽

罗孚能否“联姻”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10

050509南汽"搅局"误打误撞上汽罗孚并购案幕后追踪

2005年05月09日

中国经营报

陈海生

英国罗孚汽车破产进入清算,让上汽、罗孚将近一年时间的合作谈判出现异变。上汽方

面对外表示:“从来没有说过要收购罗孚汽车。”而罗孚从双方合作的一开始就反复对外表达

希望被上汽收购的愿望。上汽、罗孚收购案由此扑朔迷离,上汽、罗孚收购案的走向也为世

人瞩目。

缘起缘灭

在与上汽接触之前,罗孚曾与南汽商谈有关合作事宜。“但是南汽在发现自己资金不足

的情况下,又将罗孚介绍给上汽集团。”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2004年6月,上汽集团与罗孚汽车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双方将在汽车项目

上展开一系列合作,并将最终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原上汽集团一位老专家透露,当时双

方签订协议的终极目标是上汽最终并购罗孚汽车:先成立合资公司,然后上汽再出资收购罗

孚控股股东英国凤凰集团手中持有的罗孚汽车部分股权。

就在上汽将双方达成的意向性协议上报国家发改委之时,“中间人”南汽对上汽、罗孚

将自己撇开单干的做法颇为不满。南汽将罗孚介绍给上汽的同时并不想放弃与罗孚展开合

作,希望上汽能给予其资金上的帮助,并与罗孚建立合作关系。

南汽“搅局”让上汽、罗孚项目在国家发改委处并没有得到很快批准。今年2月22日,

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借访华契机,与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就上汽、罗孚项目进行了交流。“之

后上汽与南汽达成协议,决定贷款10亿元给南汽,并在准备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将上汽持

股定为50%、南汽为20%;初步选定从上汽仪征、南京江宁开发区和无锡南汽集团生产基

地这三个候选地挑选一个作为罗孚汽车国内生产基地。”有知情人士透露。

或许正是南汽的“搅局”帮助上汽在并购罗孚的问题上避免了犯错。上汽集团股份内部

一位人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明确表示:“上汽采取的战术是:充分评估风险,适时出击。”

上汽集团总裁胡贸元在一次集团内部情况通气会上曾表示:并购罗孚的风险过大。

在上汽集团股份接手上汽集团继续与罗孚方面商谈合作事宜后,曾聘请了多家国际知名

咨询公司帮助上汽对罗孚进行尽职调查。在等待主管部门批复的同时,上汽对合作对象情况

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慢慢改变了“并购罗孚”的最初意向。英国贸工部也对外确认,上汽集

团不愿收购罗孚的全部或者部分股权使其维持运营,也不愿在英国建立一个合资公司合并罗

孚的全部或者部分业务。在4月8日罗孚最终宣告破产之后,上汽方面表示:“双方谈判的

大门还没有彻底关上”。

11

一潭浑水

英国贸工部大臣休伊特称与上汽之间的合作谈判是罗孚汽车重获新生的“惟一希望”。

在明确得知上汽的态度后,英国政府还意欲作进一步的努力:4月初,英国贸工部紧急委派

几位官员来上海,为撮合上汽与罗孚继续谈判作最后努力,但是最终无功而返。

在未能与上汽达成出售协议,也未能获得政府拯救贷款时,罗孚汽车最终在当地时间4

月8日被要求财务清算,并宣布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担任破产接管人或管理人。罗孚

宣布破产后,坏消息接踵而来。罗孚汽车目前每月亏损预计在2000万到2500万英镑之间,

另外,罗孚汽车及其母公司凤凰集团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据英国《卫报》披露,罗孚

公司账面亏空高达两亿英镑左右。

英国政府一再表示不会对罗孚身处困境坐视不管,要对罗孚进行资金方面的援助;4月

10日,英国政府对罗孚的破产管理人普华永道提供了650万英镑贷款,以使罗孚在一周内

避免裁员。但是欧盟委员会表示,给予罗孚的650万英镑解困资金及任何后续贷款,都将需

要欧盟根据政府援助规定来批准,并要求英国“在24小时之内”通报相关贷款。这也给罗

孚解困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实在与罗孚的谈判过程中,上汽一直占据主动地位。普华永道在被任命为罗孚破产管

理人后,一直在寻求重启与上汽的谈判。罗孚汽车的破产管理人普华永道、政府官员、公司

管理层以及工会领导人近日举行了危机会议,要“竭尽所能”地让MG罗孚和上汽集团的

合作关系起死回生。但是罗孚破产管理人和工会领导人日前表示,短期时间内不太可能与上

汽重开谈判。

醉翁之意

既然上汽已经放弃了收购,为何还一再对外表示“双方谈判还没有彻底关上大门”呢?

据新华社报道,上汽集团一位负责人在4月下旬时表示,上汽已经书面告知英国政府,宣布

“放弃对罗孚业务的全部或部分收购”,只“保留对破产后罗孚进行资产处置的可能”。

“保留对破产后罗孚进行资产处置的可能”与上汽自主开发的“不依赖、不关门、不违

反知识产权和多手利用资源”四个原则相吻合。有英国媒体报道,上汽集团已经同罗孚零部

件供应商进行接洽,意图绕过罗孚从其配件制造商手中购买零部件并且在中国制造罗孚75

型轿车的可能。

此前,上汽集团花费6700万英镑,购买了罗孚75和25两个核心技术平台的知识产权,

以及部分发动机技术。在4月21日的车展上,上汽集团技术质量部经理程惊雷透露:上汽

将在“与罗孚在已经达成的合作基础上”推进上汽的自主品牌;上汽旗下除了双龙之外还将

有另外一个“自主品牌”,计划“在2007年后连续推出新车”。

在4月底上海汽车股东大会上,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凤高表示:上汽

集团自主品牌轿车的打造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首款自主品牌轿车最快明年底、最迟2007

年第一季度推出;目前样车的方案已经确定,只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批准。知情人士表示,这

将是一款在罗孚75技术平台基础上开发的全新车型。上汽希望通过利用罗孚的技术,让其

12

在自主品牌开发方面迎来“柳暗花明”的局面。

13

050712南汽集团“半路杀出”欲部分收购罗孚

时间:2005年07月12日06:5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俞凌琳胡玮炜

上汽收购罗孚的过程再遭“堵截”。昨天,从南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汽集团)

了解到,该集团正在竞购MG罗孚汽车(MGRover)位于伯明翰的工厂。

“具体细节我不方便说,但这件事情已经操作了一段时间,这次不跟上汽合作。

”南汽集团的一位高层说,随后,该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刘宁生也承认了此事。

而就在上周有消息称,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上汽)正与福特、通用的两位前高管

所在的一个海外财团进行商谈,计划联合投标英国罗孚汽车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位于英

国伯明翰的长桥工厂。南汽集团的再次参与,是否会影响上汽收购罗孚的脚步?对此,上汽

方面并未表态。

事实上,南汽集团是最早觊觎罗孚汽车的国内企业,但是当其发现资金不足后,又将收

购罗孚的项目介绍给了上汽集团。但因为种种原因,上汽始终未能与罗孚达成收购协议,只

是在其倒闭前以6700万英镑的代价获得了罗孚75、25两款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

不过,在与罗孚的谈判过程中,上汽一直占据主动地位。普华永道被任命为罗孚破产管

理人后,也一直在寻求重启与上汽谈判的机会。

日前有英国媒体报道,本月初,福特前欧洲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马丁·利奇、通用汽车子

公司沃克斯豪尔公司的前首席财务长埃德·萨比斯凯,代表其所在的财团来沪与上汽集团的

高层就收购罗孚的长桥工厂一事进行了会谈。据称,上述两位人士在近几周已多次造访上汽

集团,并不断修改投标计划。

此外,英国运输总工会的有关人士早在上月就已经开始与上汽集团进行磋商有关事宜。

据了解,这项投标计划预备把长桥工厂建成发动机研发和生产基地,然后再将其扩展为

新车型的生产中心,而早前据传被“误售”给上汽罗孚的TF跑车也包括在内。在该计划中,

上汽集团有可能连续投资,但总体投资规模将会比当时它与罗孚公司讨论建立的合资公司要

小。英国有关报道称,上海方面应该会承诺投资1亿英镑以上,不过是否雇用2000名罗孚

员工目前还不确定。

眼看上汽与罗孚将又一次“联姻”,不料半路“杀出”一个南汽集团。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南汽集团目前在竞购中领先,上汽迄今只是对罗孚的发动机

工厂提出收购。英国交通和一般工人工会主席伍德利先生估计,南汽集团的报价在4000万

至5000万英镑。但这位英国最大工会之一的领袖在插手罗孚汽车的出售中,明确表示支持

14

上汽竞购罗孚,而不是南汽集团。

对于南汽重新参与竞购罗孚,上汽集团公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此未发表任何评论。而

汽车市场分析师钟师认为,对于上汽而言,罗孚是有一定价值的,它有一定的整车系统开发

技术和品牌知名度,至于上汽采取哪种方式收购,是兼并还是局部购买,现在还说不准。而

对于南汽集团,最多可能是局部合作,从其本身的实力来看,他甚至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15

050516罗孚被支解上汽得到了想要的平台和技术

2005年05月16日10:13第一财经日报

黄瀚

一直到3月份,外界还没有人能想到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称“上汽集团”)

与罗孚(MGRover)的合作会有这样戏剧性的发展。

上汽希望借助罗孚的研发能力,打造出完全能为上汽掌控的自主品牌;罗孚则因陷入资

金困境,欲求助于上汽的资金,来开拓市场及继续进行研发工作。就在好事将成之际,2005

年4月8日,罗孚因资产状况严重恶化,进入破产前行政接管程序。

上汽并购罗孚之路暂时中断,但上汽开发自主品牌的行动却没有就此停止。

4月底的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汽车”,)股东大会上,上海汽

车董事、总经理赵凤高表示,上汽首款自主品牌轿车最快明年底、最迟2007年第一季度推

出。

这将是一款在罗孚75型技术平台基础上开发的全新车型,而罗孚25型基础上开发的新

车也将随后问世。之前,上汽以6700万英镑价格获得了罗孚汽车和发动机设计方面的知识

产权。

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曾表示,上汽要利用世界资源,全面开发自主品牌。上汽从成功并

购双龙切入世界汽车业,到对罗孚收购的谨慎出手,业内人士评价,上汽在“走出去”战略

中越来越务实。

逢低吸纳

2004年6月,上汽集团与罗孚汽车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双方将在汽车项目

上展开一系列合作,并将最终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位原上汽集团的老专家透露,当时双方签订协议的终极目标是上汽最终并购罗孚汽

车。计划先成立合资公司,然后上汽再出资收购罗孚控股股东英国凤凰集团手中持有的罗孚

汽车部分股权。

在上汽集团股份公司接手上汽集团继续与罗孚方面商谈合作事宜后,曾聘请了多家国际

知名咨询公司帮助上汽对罗孚进行尽职调查。在等待主管部门批复的同时,上汽对合作对象

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慢慢改变了“并购罗孚”的最初意向。

上汽采取的战术是:充分评估风险,适时出击。上汽集团总裁胡贸元曾表示:并购罗孚

的风险过大,最终提出因罗孚有破产风险而停止与罗孚合作。

16

5月8日,上汽集团人力资源部派出招聘小组赶往英国。

据了解,“招兵买马”的对象是罗孚的研发人员。目前,罗孚有500~600名工程师。为

此,上汽将在英国设立一家公司,以利用罗孚的技术资源,为在中国生产自主品牌轿车(以

罗孚轿车为原型)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上汽正在与一家欧洲企业洽谈委托开发发动机技术

事宜。

至此,上汽与罗孚并购一案基本尘埃落定,罗孚破产,并再次被肢解;而上汽得到了最

想要的东西,罗孚25和75型轿车的生产权以及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生产罗孚轿车

4月21日,上汽集团技术质量部经理程惊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汽将在“与

罗孚已经达成的合作基础上”,推进上汽的自主品牌。

英国伯明翰工商会证实,上汽集团已经同罗孚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接洽,寻求购买零部件

并且在中国制造罗孚75型轿车的可能。伯明翰工商会补充说,目前还不清楚谁拥有制造罗

孚75型轿车的权利。

“这两笔交易原本是设立一个广泛的合资企业以拯救罗孚的前奏。”英国媒体如此暗示。

但上汽方面坚持认为,当时的交易是有效的,它有权制造罗孚25和75型汽车及发动机。

罗孚的破产管理人正展开调查,以弄清该公司去年以6700万英镑价格卖给上汽集团的

汽车和发动机设计是否售价过低,以及知识产权的转让是否存在缺陷。

理论上,假如交易有缺陷的话,有可能导致针对公司董事的法律行动,甚至申请由法庭

判决设计转移无效。不过种种迹象显示,这一调查不足以影响到上汽利用罗孚技术打造自主

品牌的构想。

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上汽集团确实已经以6700万英镑购买了罗孚的

一个技术平台,包括罗孚的发动机及一款车型的知识产权。如果其他企业使用这两款车型和

发动机,必须获得上汽的授权,并且向上汽集团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许可费。

17

050717南汽集团豪赌竞购罗孚资产负气出手欲含怨雪耻

2005年07月17日11:41财经时报

南汽:负气出手?

这次南汽和上汽抢购罗孚,或多或少有赌气的成分。

事实上,南汽和罗孚之间曾经走得更近。据悉,早在前年双方已经达成初步协议。搅局

者恰恰是上汽,罗孚并不是南汽“介绍”给上汽,而是上汽以高出十多亿的价码直接“横刀

夺爱”。

“本来是好事,让上汽搅局了。”采访中,贾新光颇为南汽打抱不平。在南汽的抗议下,

合资方案中最终加入了南汽,并将江苏作为生产基地。

处于关键期的南汽,希望借罗孚翻身的心愿极其强烈。与罗孚合资,不仅可以解决技术

难题,还有助于实现2006年30万辆、300亿元销售目标的实现。

不想,合资不成罗孚破产,上汽获得所需技术和知识产权,南汽却一无所得,不得不考

虑自己的选择。

6月底,南汽高层访问了英国,与罗孚母公司凤凰控股公司的董事之一尼克·斯蒂芬森

秘密接洽,并获得后者支持。

再次插手罗孚资产收购,对南汽可能是一场豪赌。

与上汽联手外方不同,南汽是单独向罗孚全部资产发出了收购邀约。外电报道其报价高

达4000万-5000万英镑。因此获得优先竞标资格,能够以独享的条件进行谈判。

南汽的方案是,在英国维持罗孚公司1000至2000名雇员,包括设计师、工程师和生产

线工人,制造跑车及高档轿车。而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制造中小型罗孚轿车,并在英国最

终完成组装。

“我们是把生产、设计和技术能力保留在英国,因为南汽的目标是成为在欧洲有相当业

务规模的全球企业。”南汽方面说。

但这个目标有些过于宏伟和理想。另有业内人士猜测,南汽强力收购罗孚,可能是为了

今后在与其他汽车集团合作时提高身价。在过去三年里,南汽发展迟缓,已经被挤出中国汽

车五大之列,轿车市场表现更是乏善可陈。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4000万-5000万英镑的出价还只是前期投资。收购之后等待南汽

18

的只会是更多投入。在破产管理前,罗孚汽车每月亏损预计在2000万到2500万英镑之间。

而与财大气粗的上汽相比,南汽这几年账面相当紧张。“或者是说服股东融资,或者是

从银行借款。南汽自己没钱。”贾新光分析说。

但南汽账上有一笔“意外之财”。去年12月南汽主体从南京市区搬到江宁汽车城,市区

10多万平方米的黄金地带拍出8.5亿元。或许是有这笔巨资,南汽才有底气和上汽竞价叫板。

但买下罗孚,不等于南汽就大功告成。罗孚汽车的一些关键技术产权在上汽手里,如果

上汽较真儿,少不了会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到时南汽能否顺利在国内生产罗孚就很难说

了。

此外,如果南汽选择和凤凰四人帮合作,如何处理罗孚管理层错综复杂的关系问题,对

管理经验并不老道的南汽也是一大挑战,要知道“凤凰四人帮”可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上汽:持币选购

上汽的老辣就在于没有急着和罗孚合资,把罗孚“逼死”后才出手收尸。

这似乎是从合作伙伴通用汽车处学到的经验。当年韩国大宇汽车破产,福特退出收购后,

通用就狠狠压价,以4亿美元收购了关键资产。在那次收购中,上汽也投入5000万美元分

到10%股份。

更令各方瞩目的是,由于买下了罗孚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上汽在收购中处于极为有利

的地位,并借此发出警告,如果任何人试图获取罗孚知识产权,上汽将与其对簿公堂。

虽然普华永道出面安抚说,上汽拥有的专利仅限一小部分,不会影响工厂开工,上汽只

是要吓走其他买家。不过确实有不少厂商赶到英国,了解罗孚与上汽的交易情况后便打道回

府。

现在,上汽势在必得的是罗孚发动机工厂。在先后得到本田和宝马的技术支持下,其研

发水平称得上世界级。

“收购可以带来一些重要的设计工程技术。”亚洲汽车资源公司总裁邓恩对《财经时报》

说。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上汽取得了关键知识产权,但如果没有拿到罗孚的生产线,就只能

“照图造车”。

“我们不想从零开始。”上汽发言人说。收购发动机工厂后,上汽计划将其改建为海外

研发基地,以此解决罗孚消化吸收以及后续开发问题。

不过,由于南汽高价抢购,上汽也不得不考虑恢复罗孚工厂部分车型生产的可能性。即

便如此,上汽也表现出了极其小心谨慎,积极寻找英国和欧洲的伙伴,试图拿出“中外外”

的竞标方案,利用外方的经验降低风险。

19

就在陈虹赶赴英国前,上汽刚刚拒绝了英国财团ProjectKimber的合作方案。对方的条

件让上汽很难接受,即未来三年,上汽收购罗孚的全部资产。价格也没谈拢,对方认为罗孚

值4000万英镑,而上汽只愿意支付2000万英镑。

相比之下,马丁·里奇的合作方案更符合上汽的口味。由里奇领导的Ma8ma出面收购

罗孚全部资产,上汽支持其后续发展,并在伯明翰工建立研发和工程中心,最多雇佣1600

名工程师。

这个方案得到英国运输联盟总工会的支持,认为最可行,前景也最光明。

一旦收购成功,将加速上汽自主品牌轿车的开发。其在罗孚75基础上开发的首款自主

品牌轿车据信最快明年底就会推出。

而这是开始,上汽计划今后三年生产5万辆自有品牌汽车,一扫身为中国最大汽车企业

却没有自主品牌的耻辱。

但如果失败,上汽不得不考虑或是与南汽合作,或者和对方打一场罗孚知识产权战。(徐

淳)

【链接】MG罗孚“英国汽车教父”

英国MG罗孚汽车集团已有120年的造车历史,近一个世纪以来她一直处于英国汽车

工业的中心位置,在业界有“英国汽车教父”之称。集团旗下曾有罗孚(Rover)、陆虎(Land

Rover)、Mini-Cooper、MG等多个世界知名品牌。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MG罗孚汽车只包括MG和Rover两个品牌留在了英国老家。

陆虎越野车(LandRover)被美国福特汽车用30亿欧元收购;MINI被德国宝马集团看中拿下,

今天已是宝马最炙手可热的利润增长点之一。

作为与劳斯莱斯和宾利齐名的高贵名车,罗孚虽然在中国还没有多大名气,但确实是目

前唯一能够代表英国工业的象征性产品,在精神层面上深深的牵动着英国人的感情。

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时,英国官方是用一辆加长的罗孚75作为接送温总理的礼宾车。

比这更早的纪录是:1996年,当时英国外相访华时,曾代表英国政府向故宫博物院赠送了

一辆陆虎车,以表达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敬意。

罗孚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

【背景】凤凰四人帮玩转中国汽车商

□本报记者徐淳

叫卖吆喝之外往往隐藏着危险,公司急于出手很可能是因为大船即将沉没。

20

事实上,上汽的合作谈判对象,英国媒体冠以“凤凰四人帮”绰号的凤凰控股四位董事

都是玩弄资本的高手,几年时间就将罗孚汽车压榨得元气大伤。

2000年,在英国政府鼎力支持下,由罗孚汽车几个前老板组成的“凤凰四人帮”只花

费了象征性的10英镑,就将罗孚从宝马集团手中购回,同时还得到了宝马4.27亿英镑的长

期无息贷款。

不过,当时出面收购的不是凤凰控股,而是名为TECHTRONIC的风险投资公司。在

2000年12月,TECHTRONIC被罗孚投资控股公司收购,到2002年1月30日,罗孚投资

控股公司改名为凤凰投资控股公司。实际上TECHTRONIC的董事就是“凤凰四人帮”。

完成收购和更名游戏后,凤凰投资成了罗孚汽车的控股母公司。荒唐的是,宝马提供的

巨额无息贷款,被凤凰投资转贷给罗孚汽车,罗孚每年因此却要向母公司支付高额利息。

而作为公司股东,包括养老金在内,2003年“凤凰四人帮”平均每人付给自己115万

英镑;之前一年,他们每人的平均报酬是302万英镑。

英国媒体披露的数字是,5年中,“凤凰四人帮”从罗孚总计拿走了4000万英镑的报酬,

留下外债高达14亿英镑的烂摊子。

在罗孚宣布破产管理后,宝马集团英国负责人在电视台上忍不住痛斥“凤凰四人帮”贪

婪无耻,也就可以理解。

“他们就像闯入某个管理混乱的商店,翻翻拣拣拿走所有值钱的东西,然后希望有人在

后面为他们去埋单擦屁股。”这是英国商界的评价,但没有人告诉中国人。

早已无心恋栈的“凤凰四人帮”在寻找外援时,打的是合资合作旗号,实际是想找个下

家尽快脱身。

不过他们心里很清楚,连宝马都玩不转的公司谁敢接手?清楚其底细的欧洲、美国和日

本汽车巨头们都冷眼旁观。

所以“找朋友”的路线选择了从俄罗斯到伊朗到中国。

“他们想到了亚洲,而亚洲只有中国人具备了成为他们埋单人选的所有条件:有钱以及

想拥有自己的品牌车,并且有进入欧洲市场的渴望。”英国媒体的话,虽然刻薄,却一针见

血。

于是,从华晨到吉利到南汽到上汽,中国若干大小汽车公司先后和“凤凰四人帮”把盏

言欢,一个个相见恨晚,谈笑风生中,迷惑于英国绅士的翩翩风度与世界品牌全球市场的美

梦中。

还好,他们没有陷入这潭深水里。不过,上汽更多的是幸运,或者还要感谢南汽的牵绊。

21

因为就是在谈判中,“凤凰四人帮”也没少耍小花招。去年6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

罗孚汽车几个月时间里向经销商多“倾销”了总值4000万英镑左右的汽车,好让账面更好

看些。

如果真与“凤凰四人帮”穿上同一条裤子,占便宜的绝不会是上汽和南汽。

22

050718竞购罗孚上汽做得最漂亮的一个局

2005年07月18日10:23新京报

吕惠敏

对于中国两家国有大型汽车集团竞购罗孚,所有人都“晕”了,但最后结果很有可能是

上汽把大家都“蒙”了。

虽然英国媒体爆炒罗孚资产的管理人普华永道有可能在上汽与南汽之间进行选择。但目

前这场还没有定局的竞购案中,还是给外界留下了诸多疑问。

为何两家中国公司竞争没有太高价格,反倒是南汽报价4000万至5000万英镑,比上汽

之前6700万英镑收购主要车型和发动机技术的价格要低?为什么从不久前上汽、南汽承认

携手收购到现今媒体报道所言的二者竞购?为什么同样是两家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国家有关

部门对“竞购”坐视不管?所有这些,都给外界呈现一种扑朔迷离的画面。

这其实是上汽做的一个局。今年2月份,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首次向记者证实了与南汽

携手收购英国罗孚的消息,“我们和南汽就这个项目接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考虑到南汽方

面一些存量资产,我们会利用它一部分的生产基地,今后罗孚会有部分车型放在南汽生产。

同时在此项目上,探讨与南汽共同收购的各种可能性。”而当时南汽集团也对外界发出类似

的声音。

因为有过在通用收购大宇以及亲自操盘双龙收购的经验,上汽在罗孚谈判方面懂得如何

抢占先机,可以从以下事例窥得一二。今年,上汽的财务顾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向上

汽提供了一份报告,说罗孚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破产。但是上汽并没有知难而退,反而利

用这一困难局面迫使罗孚不断妥协。之后上汽又放出声音说,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收购罗

孚,只是进行合资谈判,收购是“罗孚一厢情愿”。对于上汽在谈判中屡占主动权的事实,

《环球企业家》援引英国《观察家报》的评论说,“中国人在短短的时间里竟也玩起了西方

人的资本游戏,而且玩得技艺超群,上汽在与对手的谈判中总是步步为胜,棋高一筹。让我

们向上汽的胡茂元先生致敬。”

这就是上汽在走出去的战略中日益成熟的谈判智慧。上汽与南汽外争内合也可能是上汽

做得最漂亮的一个局。表面上是上汽与南汽直接交手,但上汽因为已经拥有核心技术,因此

两大中国企业最终有可能形成二者联手共赢的结果。以实力较弱的南汽出马竞标,之后与上

汽全面合作,这可能是最终的目的。

当年通用汽车收购韩国大宇,起初大宇的资方开价60亿美元,但通用通过种种手段最

终以10亿美元就把优质资产接手下来。通用是上汽最好的老师。

23

050720竞标破产罗孚上汽占优南汽、英国财团参与竞购

2005.07.20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俞凌琳李卉

参与竞购的还有南汽、英国财团ProjectKimber

上汽集团终于出面表态:已经参与并购破产MG罗孚(MGRover)的竞标。

昨天,《每日经济新闻》从上汽集团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上汽股份已于7月

18日正式向罗孚资产托管人普华永道(PWC)递交了购买罗孚整车和动力总成全部资产的标

书,目前正在等待普华永道的答复。"《每日经济新闻》同日从普华永道处了解到,目前已

有一家英国财团和两家中国汽车公司参与了竞标,而最终选中谁,普华永道将于本周内给予

答复。

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参与竞购罗孚的三家公司,分别是上汽、南汽和英国财团

ProjectKimber。普华永道表示,这三家公司都想收购罗孚所有的资产(包括发动机资产),

三家都有信心恢复罗孚的生产,至少是一部分。对于选择中标者的标准,普华永道表示,除

了价格外,普华永道将考虑竞购者对罗孚的一系列投资计划,包括对原工人的就业计划。

虽然上汽方面表示,目前还不能透露更多关于此次竞标的相关细节,但《每日经济新闻》

了解到,在三家竞购者中,上汽的优势最为明显。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上汽递交的竞

标价为5000万至6000万英镑(合8700万至1.05亿美元)。在竞标书中,上汽表示计划在罗

孚的长桥工厂建立一个大型工程设计中心,此外,上汽集团还表示,一旦收购MG罗孚成

功,将雇用罗孚汽车逾3000名员工。

而英国财团ProjectKimber的领导人戴维·詹姆斯(DavidJames)表示,Kimber方面的竞

标价为4000万英镑,愿意雇佣罗孚员工数为2000名。此外,第三位竞争者---也就是南京汽

车---的竞标价为4000万至5000万英镑,南汽方面也只愿意雇佣罗孚汽车2000名员工。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上汽已经在出价上和雇用员工人数上,大大高于其

他两位竞购者;同时,在投资计划方面,上汽也毫不逊色。"据悉,上汽计划使用MG和罗

孚两个品牌,到2009年小汽车产量将超过10万辆,接近罗孚去年的11.2万辆的销售量,

为此,上汽还做好了投入5亿英镑和5年不赢利的打算。

而此前,英国最大工会之一的运输联盟总工会秘书长托尼·伍德利也曾经表示:"我们

支持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竞购罗孚,而非南京汽车。"据此,业内人士认为,上汽是最后胜

利者的可能性最大。

但是,业内人士也担心,上汽是与福特前高管所在的Magma合作竞标的,由于二者此

次"战略合作"的财务细节尚未最后敲定,所以很有可能出现"最终上汽竞标成功,但因一些

合作计划'谈不拢',而导致目前承诺的合作和就业计划无法实现"的局面。

24

050725罗孚收购案一波三折

2005年07月25日08:39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俞凌琳

罗孚被收购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上汽与南汽则是这场竞购活动的主角。

南汽是国内最早瞄上罗孚汽车的企业。当初该集团先于上汽与罗孚接触,意欲与其在国

内成立合资公司,但由于资金实力有限,便希望上汽为其提供约10亿元的贷款,三方共建

合资汽车公司。“但上汽希望成为整个项目的大股东,占有50%的股份,南汽有点不愿意。”

一位接近南汽高层的人士透露。就在南汽犹豫期间,上汽开始单独与罗孚谈判。

2003年6月16日,上汽集团与罗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开发新车型、拓展罗

孚全球汽车市场,其中中国市场是重点。

2004年11月22日,罗孚公开表示,上汽正与其谈判,计划出资10亿英镑(约合109

亿元人民币)收购罗孚,罗孚将以现有的技术研发平台、工厂等出资,共建合资公司。

2004年12月,罗孚同意上汽出资6700万英镑,购买几乎囊括了罗孚所有技术核心的

知识产权———包括罗孚1.1-2.5L全系列发动机、75型和25型两个核心技术平台。

此时,南汽“回心转意”,并于今年2月和上汽达成共同收购罗孚的协议。然而很快又

生变数,今年4月7日,罗孚宣告破产,上汽随即对外发表声明称,已获得罗孚部分核心资

产,并明确表示不会收购罗孚的全部资产,合资公司计划随之泡汤,破产后的罗孚由普华永

道会计师事务所托管。百年罗孚收购案就此搁浅。

峰回路转发生在今年7月份,上汽与福特前欧洲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马丁·利奇及通用汽

车子公司沃克斯豪尔公司的前首席财务长埃德·萨比斯凯所在的Magma公司,联合对外宣

布,双方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共同竞标罗孚及动力系统公司的联合管理权。

就在上汽踌躇满志对破产罗孚志在必得时,南汽第三次出击,单独向罗孚全部资产发出

了收购要约。

这时普华永道宣布,除了上汽和南汽,还有一家英国财团ProjectKimber也有意收购罗

孚,尽管从竞标报价等方面看,上汽处于绝对优势,但7月22日,普华永道宣布罗孚已被

南汽收购。

25

050725南汽以“无附加条件要约”成功并购罗孚

2005年07月25日09:11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黄瀚发自上海

后来者南汽以“无附加条件要约”成功并购罗孚,而上汽因在收购要约中加了三条制

约性条件出局

北京时间22日凌晨,在BBC的电视画面上,以董事王耀平为首的南汽集团谈判代表团

欢呼雀跃。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战中,南汽后来居上,以约5078万英镑的价格,成功并

购英国“百年老厂”罗孚汽车公司。

来自普华永道(PWC)的罗孚汽车托管人发表声明,称已将罗孚汽车及其发动机公司的资

产出售给南汽集团。声明称,南汽方面将开始全面控制所购资产,并着手制订未来业务计划。

“南汽将把发动机及部分整车生产搬迁到中国,另把部分整车生产以及研发和技术设备保留

在英国。”

南汽:无附加条件的要约

选择南汽集团,可以说出乎不少业界人士的意料。

据普华永道联合托管人TonyLomas的声明称:“6月初,我曾向债权人表示担忧,因为

当时并没有(针对整体资产出售)可操作的竞标方案。因此,我们调整计划,允许资产分散出

售;除非能有竞标者在分散出售流程结束之前,以优先(竞标)方式使该流程自动终止。”

据了解,普华永道的托管费高达每天20万英镑,而其托管时间已达3个月,普华永道

深感压力,急于将罗孚剩余资产分拆出售。

据了解,当时上汽与普华永道保持接触,提出了单独购买发动机厂并搬迁至中国的方案,

上汽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上汽实际上已经就此与普华永道签订过一个会议纪要。

而南汽介入提出整体收购罗孚后,普华永道(PWC)提出中止“分散出售流程”,要求上

汽整体收购罗孚的剩余资产。

TonyLomas的声明也称:“直到上周晚些时候,上汽仍然仅就购买动力总成资产提出过

竞标。”上周一,上汽提交了一份包含所有资产的带条件的标书。上汽邀请了一家英国公司

与其共同投标。

但普华永道最后还是选择了南汽集团。据普华永道的声明,原因在于“该标书当中的相

关标准(thelevel)以及附加条件所引起的制约性,使南汽的标书成为倾向于进一步推进的选

择”。根据业内人士的解读,南汽的出价是一项无附加条件的要约。

26

上汽附加条件成为阻碍

“出的钱比别人多,留的人比别人多,工会又支持。”一上汽员工如此表述。但罗孚最

终还是与上汽擦肩而过。

记者昨天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实际上汽的收购报价并不比南汽低,计划提供的工作职

位还要比南汽多一些,也因此获得了英国工会方面的公开支持。上汽最后被拒绝的原因是,

上汽因谨慎而在收购要约中加上了三条制约性的条件。

上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条件包括,上汽收购罗孚成功后,PWC必须就罗孚还牵

涉哪些第三方产权(例如罗孚45设计图纸的产权属于日本本田公司、罗孚商标的产权属于宝

马公司等等)列出清单,并给予相应承诺。

其次,上汽要求分期付款,搬回中国的设备必须清点装船后才能支付。而普华永道开出

的条件是在收购后5天内要全部付款。此外,上汽方面要求对PWC罗孚生产基地的环保问

题进行承诺(英国对于企业环保要求很严),不让上汽因罗孚生产基地的环保问题而遭受潜在

损失。

上汽内部人士表示,普华永道方面为了使罗孚剩余资产最大化而“打闷包”出售,风险

太大。此前本田宣布销毁罗孚45的设计图纸,并表示不会将其授权罗孚的新东家使用,从

而导致破产罗孚的资产再次缩水。

上汽方面担心还有其他潜在的争议将一一暴露,遂要求普华永道给予承诺,在要约中加

上了这些附带条件,以减少收购的风险。而上汽方面还表示,5000多万英镑的外汇,普华

永道要求5天内一次性付清,这在目前的外汇管理机制下也有困难。现在看来,这些都成为

上汽收购罗孚的障碍。

对于意外出局的结果,昨天,上汽方面发表了书面声明。除称表示遗憾外,还明确表示:

“对于此前已经购得的罗孚25、75系列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上汽股份将遵循

国际惯例,采取法律手段严格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上汽人士还明确表示目前情况下不会授权南汽生产罗孚25、75两个系列轿车和

全系列发动机。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上汽已经做好两手准备,公司已经预订好了新的生产设备,并不影

响其2007年推出基于罗孚75基础上的自主品牌新车。

27

050727一个英国汽车公司和两个中国企业的纠葛

2005年07月27日09:09解放日报

黄蕾

上周五,负责英国罗孚汽车公司破产托管事务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公告,中国

的南京汽车集团当天成功竞购了英国“百年老厂”罗孚汽车公司和其发动机生产分部,扑朔

迷离的罗孚竞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富有戏剧性的上汽与南汽竞购过程,简直可称作一场复杂

纠葛的传奇,而迷雾散尽后,处于“解体”状态的罗孚汽车如何走上复兴之路,这又是一个

谜。

作为具有轰动效应的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收购案例,这几周来上汽与南汽竞购英国罗孚汽

车公司的过程,受到中外媒体的全程关注。富有戏剧性的收购事件,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各大

汽车媒体的头条。闻风而动的记者们甚至把上汽、南汽、罗孚之间的微妙关系描绘成了一个

英国汽车公司和两个中国企业之间复杂纠葛的传奇故事。

纠葛序幕:三方合作告吹

罗孚会与中国企业牵手,并非全无预兆。

1998年,青岛颐中汽车公司就曾引进罗孚的生产线,制造“兰德”和“陆豹”两款汽

车。2002年,罗孚同当时雄心勃勃的华晨集团结成战略联盟,在金融、开发、制造、销售

等领域均达成一套合作协议,并计划各出资50%组建一家合资公司。此后,罗孚同中国的

吉利、力帆、德隆等公司亦接触颇多。但是这些合作计划最后都以不了了之告终。

南汽和罗孚的接触其实早在前年就开始了,双方达成初步协议,意欲在国内成立合资公

司,但由于资金实力的问题,南汽拉来上汽共同参与,后者许诺给南汽约10亿元的贷款,

由三方组建一家合资汽车公司。2004年6月17日,在合资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的上汽集团

向外界发表声明,上汽已与罗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称,协议内容包括开发新车型,拓展

以中国市场为重点的罗孚全球汽车市场,并最终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4年11月22

日,罗孚方面公开表示,上汽正在与罗孚谈判,并称上汽计划以10亿英镑出资收购罗孚,

而罗孚则以现有技术研发平台、工厂等资源出资共同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上汽

占70%股份,罗孚占30%股份,该公司将同时拥有在上海和英国伯明翰的两个制造基地。

这一声明无疑表明上汽、南汽、罗孚一年有余的三方合作计划告吹,从而拉开了三方长

达一年多的纠葛序幕。

屡生变数的收购过程

好景不长,因罗孚汽车资产状况太差,上汽与罗孚的合资谈判告停。在与罗孚的前期谈

判中,上汽花6700万英镑拿到罗孚的优质资产———罗孚25、75车型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

28

识产权。在此期间南汽一直保持沉默,直至今年年初国内媒体突然传出意外消息,称上汽将

与南汽再次联手与罗孚合资,其中上汽占股减至50%,南汽占20%,罗孚占30%,部分罗

孚车型在南汽生产,部分则在上汽仪征基地生产。

然而,收购罗孚的过程变数屡生。

在罗孚宣告破产后的资产处置中,南汽集团却采取撇开上汽单独行动的策略。据透露,

南汽拟收购罗孚汽车的所有剩余资产。而且,南汽对罗孚资产的收购还获得了国内某金融机

构及原罗孚母公司凤凰控股公司四董事之一的NickStephenson的支持。

担任破产管理人、负责罗孚剩余资产拍卖的普华永道表示,上汽、南汽和英国财团

ProjectKimber这三家公司都想收购罗孚所有的资产(包括发动机资产),三家都有信心恢复罗

孚的生产,至少是一部分。不久之前,包括总经理陈虹在内的上汽高层与英国Ma8ma公司

高层,在伦敦就联手竞购罗孚剩余资产问题进行最后接触。这一消息被渲染得沸沸扬扬,多

数媒体评论在三家竞购者中上汽的优势最为明显。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上汽递交的竞

标价为5000万至6000万英镑。在竞标书中,上汽表示计划在罗孚的长桥工厂建立一个大型

工程设计中心,一旦收购MG罗孚成功,还将雇用罗孚汽车逾3000名员工。英国财团

ProjectKimber的领导人戴维·詹姆斯(DavidJames)表示,Kimber方面的竞标价为4000万英

镑,愿意雇佣罗孚员工数为2000名。而南汽于7月18日向英国媒体心急地公布了其复兴罗

孚汽车的计划,在罗孚位于英国长桥(Longbridge)的工厂生产5款新车,为当地创造1000至

2000个工作岗位,并将在长桥或英国另外一地生产跑车和豪华轿车。而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则将制造中小型罗孚轿车,并在英国最终完成组装。

“解体”罗孚复兴不易

负责英国罗孚汽车公司破产托管事务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7月22日发表公告,中

国的南京汽车集团当天成功竞购了英国“百

年老厂”罗孚汽车公司和其发动机生产分部,从而结束了历时多时的罗孚竞购战。

但买下罗孚,不等于南汽就大功告成,南汽所要面对的是已经被拆分得七零八落的罗孚。

罗孚品牌属于宝马,罗孚25和罗孚75两款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已被上汽收入

囊中,南汽最中意的中型汽车又被罗孚的前股东本田收走。南汽竞购到手的,只是近乎“空

壳”的罗孚。

7月21日,来自英国的消息称,罗孚旗下轿车罗孚45设计原本源自于本田思域(Civic),

生产该车的关键设备和蓝图上月已被本田汽车收回。本田欧洲公司公关总监对外称,这些所

有权不可能授权给罗孚的新东家,任何接手罗孚的人如果想重启罗孚45的生产,都将面临

本田制造的麻烦。而罗孚汽车的一些关键技术产权在上汽手里,如果上汽在这个问题上大做

文章,南汽能否顺利在国内生产罗孚也是个难题。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专利局

的设计专利登记显示,TF跑车的所有权也已在去年9月转移给了上汽。

南汽内部人士表示,对罗孚公司以及对其发动机和车的研究,南汽由于收购来得急、来

29

得快,可能有一些方面来不及做到很有把握。罗孚在欧洲的市场如何保持?在中国的市场如

何拓展?罗孚这个品牌怎样同南汽这个企业相结合?„„南汽还有好多工作要做,现在仅仅

只是收购成功而已。

对于上汽来说,生产罗孚汽车之路也绝非易事。亚洲汽车资源公司总裁邓恩分析说,虽

然上汽取得了关键知识产权,但不具备生产上述车型的设备,没有拿到罗孚的生产线,就只

能“照图造车”。

30

050728映璇视线:独家完全解秘南汽与罗孚的交易

时间:2005年07月28日09:07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陈映璇

编者按:

当英国罗孚——这个被称为全球汽车业重组格局中最不安定的分子最终在中国找到了

它的归属时,搜狐汽车找到了参与罗孚在中国寻亲历程的核心人物,第一时间解密罗孚与南

汽交易的诸多疑团。

前奏:仰融搭线南汽与罗孚几成婚约

时间:2004年4月

去年4月,英国罗孚汽车公司授权前华晨汽车集团主席仰融在中国的律师及仰融在国内

负责协调各个厂家关系的原部下牵线搭桥与中国南京汽车工业集团开始就购买罗孚全部资

产进行谈判接触。

罗孚之所以授权给仰融是因为早在2002年初仰融与辽宁省关系恶化之前,仰代表的华

晨集团已经与罗孚签署了在中国宁波合资生产全系列罗孚轿车和发动机的合同,并已经预先

支付了罗孚公司2200万英镑的资金。当时位于宁波江阴的1000亩地块也被仰圈下作为罗孚

轿车的生产基地。尽管后来仰融被迫出走美国,罗孚在国内的合资合作也是委托仰融在国内

的部下在进行。

罗孚方面来到中国出面参与谈判的是其控股公司英国凤凰集团的四位董事之一彼特,而

南汽方面则组成了由省委书记为首的一个谈判班子。据仰融方面参与谈判的人士向搜狐汽车

透露,谈判进展得十分顺利,南汽的胃口也很大。罗孚的所有资产从75、25、45轿车到全

系列发动机都想纳入囊中。当时中方设计了好几套方案,其中包括一个组建合资公司的方案:

南汽出1亿左右美元的现金,罗孚则投入设备和技术以知识产权折成股份,而且罗孚可以不

要求控股。该方案囊括了罗孚当时已经成熟的并在英国卖得一直非常好的8个系列产品和正

在研发中即将于2005年上市的两个新型号。

遗憾的是,最后双方在最终的成交价格上没有达成协议。据透露是罗孚要价太高,远远

高于中方提出的方案。而南汽当时很缺钱,即使很想买到罗孚使自己有一个真正的主导产品,

无奈最后还是只能忍痛割舍。

一幕:罗孚转投广汽资本合作二度无果而终

时间:2004年5月

在与南汽谈蹦后,2004年5月罗孚又通过仰融在国内的人脉关系寻到广州汽车工业集

31

团门下。其时的罗孚在英国长桥的工厂尽管还在维持正常运转,产品还在销售,两个新的车

型也正在研发中即将上市,但是,财务困境已经十分明显。

就象一个家境贫寒的美女她必须为自己尽快找个好婆家,卖个好价钱,给自己一个较好的前

途。

它的魅力同样吸引了广汽。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亲自出面接待了罗孚谈判组。中方则

由刚从广州市政府调到广汽不久的时任广汽集团总经理的陆志峰(现任广汽股份副董事长)

担任谈判小组负责人。双方在经过了短暂的初期接触后,陆志峰一行即前往英国长桥(罗孚

的生产基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现场参观和考察。

据参与谈判的人士向搜狐汽车透露,广汽集团对罗孚的发动机系列十分感兴趣。实际上,

据透露,自从宝马以10英镑的象征价格再次将罗孚出售给现在的东家英国凤凰集团以后,

在罗孚的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发动机这一块资产是持续赢利赚钱的。罗孚的发动机工厂不仅

为自己的全系车型产品提供发动机,还为全球的其他车厂委托设计和加工发动机。它是罗孚

的摇钱树。

另外,罗孚还有一个自己的发动机研究开发中心,实际上,直至其破产之时,其雇佣着

的一批有天赋和灵感的英国工程技术人员还一直在进行着新系列发动机的研发。它们代表的

是英国汽车工业的精华——也是世界汽车业翘首的——汽车工程技术研发。

但是,广汽与罗孚最终也是无果而终。据分析,原因还是罗孚要价过高。

二幕:与上汽亲密接触部分资产谨慎成交上汽始乱终弃?

时间:2004年6月—2005年5月

除了通过仰融这个老伙伴牵线在中国寻亲外,急于出手的罗孚开始自己找婆家。

它亲自与中国的大型汽车集团联系。上汽就是目标之一。抛开仰融老伙伴单独上阵,这样做

至少有一个好处:如果成交,那几年前已经从仰融手中得到的2200万英镑(约合2。5亿人

民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不用归还了。这一次罗孚有了实质性收获。

2004年6月底,上汽集团有关人士公布了一个“含混不清”的与罗孚战略合作的协议,

关于该合作协议内容的说法在此后一直在不断变化。这说明,随着上汽对罗孚的深入了解,

其云山雾罩的财务状况和知识产权背景着实让中国的轿车老大也不得不谨慎,并随时在修改

着它对这个英国最后的汽车贵族的收购方案。

上汽最初的愿望是想首先买下罗孚最畅销的45轿车及其完整的知识产权,然后在中国

以自己的自主品牌制造上市。45是款中级轿车,中级轿车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

也是轿车企业树立自己品牌的主打产品。对急于在中国市场塑造自己的自主品牌的上汽来

说,45是首先的最便捷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在45轿车的基础上,2004年8月底,上汽和罗孚也一度设计了一个投资额高达10亿

英镑的完全收购罗孚汽车公司的方案,上汽投资10亿英镑控股合资公司70%股权。

32

但是,2004年底,精明的上汽在以6700万英镑的代价选择性收购了罗孚的25、75车

型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之后就激流勇退了。原因是上汽宏伟的收购计划在罗孚潜在的

“财务黑洞”面前退却了。

2005年4月,在上汽对罗孚汽车进行的尽职调查中,发现“罗孚存在潜在的严重财务

问题”,罗孚这个烂摊子远比英国政府和上汽先前了解的情况更糟糕。

上汽发现:不仅45轿车的知识产权与日本本田之间存在纠纷,而且罗孚正面临资金断

流、工厂停产、工人失业的问题。而一旦罗孚破产,宝马将提出偿还4.27亿英镑无息贷

款的要求,同时还将有弥补罗孚员工养老金的责任,如果上汽此时收购70%股权,这些责

任都将是上汽集团的。

于是上汽提出,只有凤凰公司确保在2007年罗孚新车下线前不破产,上汽集团才愿意

继续推进收购罗孚汽车75%的股权。

2005年4月8日,罗孚因资产状况严重恶化,进入破产前行政接管程序。同时心有不

甘的罗孚对上汽讨了便宜就撤表示不满:“这两笔交易(指25、75车型和全系列发动机)原

本是设立在一个广泛的合资企业以拯救罗孚的基础上的。”罗孚的破产管理人如此暗示,表

示正展开调查,以弄清该公司以6700万英镑价格卖给上汽集团的汽车和发动机资产是否售

价过低,以及知识产权的转让是否存在缺陷。

得到好处的上汽此时才公开表示:确实已经以6700万英镑购买了罗孚的的发动机及两

款车型的知识产权。如果其他企业使用这两款车型和发动机,必须获得上汽的授权,并且向

上汽集团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许可费。

尾声:重回南汽怀抱

罗孚破产之后,在其资产接受管理人普华永道对其清算后,其剩余的有价值的资产又召

回了此前对其感过兴趣的中国买家们。

2005年7月,上汽和南汽在英国竟标破产罗孚的剩余资产:所有的组装厂和发动机工

厂以及前述罗孚的摇钱树POWERTRAIN(发动机动力总成)。

南汽最终以5000万英镑胜出。这个价格虽比1年前它给罗孚的报价(1亿美圆)低多了,

当然得到的也是上汽拣剩的资产。

但是,即使这样南汽也是捞了一个便宜。因为仅仅它买下的发动机工厂这一块,直至破

产前,一直是运转十分正常。“只要将它们拆回中国,装配起来立刻就可以生产发动机了。”

一位参观考察过罗孚工厂的人士对搜狐汽车表示,“即使罗孚破产了,它原来国际上的发动

机客户们仍然有需求,南汽就卖这些发动机也能赚钱。”

而且,除了上汽买下的25、75车型之外,罗孚8个系列车型的另外6个车型一直在持

续生产,另外还有2个新车型即将投产。南汽既然承诺了保留2000名员工,就会很快恢复

这些车型的生产。

33

最新进展是:南汽正在国内外募集资金,拟出售罗孚部分资产,这说明罗孚已经被彻底

支解。

收官:

罗孚与中国汽车业的故事是从仰融开始,尽管近日有猜测:南汽收购背后或有仰的影子。

但是,日前,仰融的代理律师已经正式向搜狐汽车表示,由于仰融美国的官司尚未了结,他

还不能回来投资中国汽车业。

尽管一直以来仰融控制的宁波凤凰一直是进口罗孚轿车在中国的总代理,但是,此番南汽和

上汽对罗孚的收购战之后,罗孚一旦国产,也就没有宁波凤凰什么事了。

就这样,一个仰融时代完整而辉煌的轿车项目梦,在其一个主角——中国汽车业的传奇

人物仰融被迫出走而另一个主角——英国汽车工业最后一个顽固的“贵族“被迫破产之后,

最终是被中国两个(如果南汽将其再出手,就是多个)汽车企业支解了„„但是,相信罗孚

与中国的故事肯定还在继续„„也许还会更加精彩„„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陈映璇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

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34

050729国内同行暂时旁观谁来捧场南汽收购大戏

2005年07月29日10:43新京报

本报记者吕惠敏

刚刚以5000多万英镑购得罗孚数日,南汽就在英国高声叫卖。但东风无力“相助”,而

南汽与上汽还处于关系紧张之中,国内汽车企业会是谁与其合作?南汽新闻发言人公开对外

表示,南汽集团欢迎国内和国际汽车公司以及中国地方政府与之接触,共同对罗孚业务进行

投资。

一汽暂不接手

南汽想寻求合作伙伴已经人所共知。一种说法称南汽想寻求一汽作为合作伙伴。据称在

南汽收购罗孚的顾问团里,就有一汽集团的两位高层,一位是一汽集团分管研发的副总经理

董春波,另一位是一汽集团分管集团公司规划的副总经理吴绍明。

在罗孚的事情上,一汽与南汽早有接触。早些时候,江苏省一位副省长曾专程去过一汽。

而在正式传出南汽和上汽竞购前,一汽集团的高层悄然对南汽进行了访问。6月底,一汽集

团党委书记赵方宽出现在南京,与新上任的南汽董事长王浩良会面。而一汽集团董事长竺延

风也在6月悄抵南京,与南京市市长会晤。

外界普遍认为南汽独立运作罗孚项目能力有限,因此引进外援是必然的选择。

由于一汽觊觎南汽的依维柯商用车项目,甚至插手其与上汽的合作,因此,一汽以出手

共同合作罗孚换得依维柯的合作也成为外界的猜测。

而且,无论是南汽还是国内最早与英国罗孚进行接触的资本人士仰融,都与一汽相交甚

笃。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一汽目前还不准备接手。董春波虽然参与过罗孚的谈判,但不是以

南汽的顾问出现。

一汽集团宣传部副部长沃仲声昨天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到目前为止,我这个层

面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上汽暂时袖手

从目前上汽呈现在媒体面前的态度上看,上汽不准备与南汽在罗孚项目上达成合作。自

罗孚竞购战中败给南汽后,上汽股份发出警告“会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防止普华永道将上

汽的知识产权卖给任何第三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把卖给我们的东西卖给南汽,

那我们就可能会起诉有关方面”。

35

南汽成功收购后,上汽昨天在接受是否与南汽合作的电话采访时称,南汽的“无条件收

购”存在很大风险,如果和它捆绑在一起,合作也将是冒险行动。

而前天晚上,上海汽车(SH.600104)又发布公告称,通过了关于拟投资设立上汽陆威汽

车有限公司(暂定名)的议案,公司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

该合资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36.8亿元,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8亿元。上汽集团股

份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陆威汽车将是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汽车的生产基地之一,以后将

生产采用双龙、罗孚技术的自主品牌汽车。

这明显是针对南汽将利用罗孚技术开发自主品牌的做法而来。

政府导演收购大戏?

至今,关于南汽最终胜出的原因,流传在媒体上最广泛的说法是罗孚的监管人援引自普

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言人的说法:“南汽之所以成功击败上汽与当地财团成功购得罗孚,

主要原因是前者较高的出价,并且没有附加任何相关条件,因此监管机构最终选择了南汽。”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汽最后失败的原因在于它在收购要约中附加一些条件,与此相对应的是,

无论是实力还是谈判能力都略低于上汽的南汽却采用了“无条件收购”,这很耐人寻味。

可以解释通的是,南汽在这个事情上如此急切,是南京市政府乃至江苏省对南汽“倾其

全力”的结果。南汽董事长王浩良是这次收购的直接主导者,今年4月份之前他还是南京市

委副书记。

南京舆论认为选择政府背景的王浩良入主南汽,是江苏省对做大南汽的希冀。

在江苏省政府眼里。南汽背靠长三角关联度非常高的汽车产业集群,这里是中国最大的

汽车生产、销售、配套服务和物流中心,因此引入罗孚来“激荡”南汽也是应有之举。从这

个层面上说,南汽收购罗孚的“政治意义”可能大于其商业意义。

南汽在国内汽车集团里还是属于第三梯队的“贫困户”。南汽急于寻找利润增长点,而

罗孚的成功就成为其押宝契机。对南京市政府而言,之所以在罗孚项目上竭尽全力,是希望

这股外力的刺激能够给这个僵化的老国企一些新鲜血液。

业界有一种更大胆的猜测:南汽倾力收购罗孚,对于未来和上汽或一汽谈合作,也是“先

下的一步棋”。南汽拿到罗孚后,上汽或许会找其合作,借此向上汽“讨价还价”。

36

050801南汽收购罗孚悬疑一串留多个后遗症待解决

2005年08月01日13:55南方都市报

本报记者朱中奇实习生张晓华

后遗症1:知识产权纠纷将呈连锁反应

就像很多业内人士所认识到的一样,南汽“收购”罗孚之后,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

南汽与上汽、本田以及宝马集团之间可能产生的复杂的涉及产品技术知识产权和品牌使用权

的纠纷。

南汽的此次收购得到了什么?据本报记者了解ROVER品牌下的ROVER75、25两个车

型的技术资料以及MGROVER集团属下所有发动机的技术资料均已被上汽在去年底收

购,而ROVER45的技术资料则在今年早些时被历史上曾与罗孚有密切合作关系的本田汽

车收回。而更重要的是,根据此前宝马汽车集团的声明,MGROVER集团属下两大汽车

品牌MG和ROVER的品牌所有权一直掌握在宝马集团手中,不管是上汽还是南汽,收购破

产MGROVER汽车之后,如果没有得到宝马集团的允许,均无权使用MG和ROVER两

大品牌。

这样“挑来剔去”,此次南汽“收购”破产罗孚汽车的所获其实少得可怜。

很显然,由于品牌所有权、产品技术资料所有权及生产设备所有权分散在不同的利益主

体宝马、上汽、本田和南汽之间,可以预期,当一方的利益无法得到满足或者保护而无法调

和之时,宝马、上汽、本田和南汽之间几乎“无悬念”地将发生大规模、连锁性的设计产品

技术知识产权和品牌所有权的知识产权纠纷。上汽已经率先明确表示,“对于此前已经购得

的罗孚25、75系列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将遵循国际惯例,采取法律手段严格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有消息称,为了不引起相关的纠纷,南汽很有可能将引入国内生

产的ROVER汽车冠以“AUSTIN”(“奥斯汀”)之名。

后遗症2:南汽将如何填补罗孚资金黑洞?

上周,英国BBC已反复播放了南汽集团“收购”破产罗孚汽车的新闻片段,新闻报道中

南汽相关负责人看上去就像捡到了稀世珠宝,并表示对罗孚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但有关业内人士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汽对破产罗孚汽车的“收购”并不能

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企业收购”。该人士表示,一家企业对另一家企业的收购,至少要包

括对被收购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进行细致调查,对被收购企业的债务作出妥善处理以及对

被收购企业进行详细尽职调查等,从南汽与罗孚汽车的接触来看,从传出消息到最终达成协

议的时间从罗孚汽车破产算起最多只有三个多月,在三个多月时间内,南汽不可能很好地完

成上述工作。该人士表示,虽然南汽早在上汽去年与罗孚汽车达成合资协议之前就与其有所

接触,但彼时的罗孚汽车与今天的罗孚汽车已“大相径庭”,如果南汽对罗孚汽车真正算是

收购的话,上述调查和安排工作也一样都不能少。因此,该人士认为,在破产罗孚汽车“资

37

产”四处分散的情况下,南汽此次对罗孚汽车的行动最多只能叫“购买”某些设备或者投资

罗孚汽车的某些业务。

当然,让业界更为担心的是,如果此次南汽对破产罗孚的商业行为是真正的“收购”的

话。那破产罗孚汽车庞大的资金“黑洞”显然是南汽无法回避的。而如果这样的话,本身资

金实力并不是很强而且近两年连续亏损的南汽,将不得不面临“扑面而来”的资金压力。

据了解,在破产之前,MGROVER汽车的外部欠债已高达10亿英镑以上,而且还欠

着6000多名工人的好几亿英镑养老金。尽管在宣布南汽“成功收购”罗孚汽车之后,南汽

和普华永道均未解释“收购”后原罗孚汽车的债务如何解决,但很显然,南汽此次“收购”

破产罗孚汽车所投入的近5100万英镑的资金对解决罗孚汽车的外债来说,无疑是“杯水车

薪”。本来业界以为南汽的目的只是购买罗孚的设备,但后南汽声称要在英国投产新车型,

就让人不得不相信,南汽这次确实想收拾罗孚这个烂摊子了。

后遗症3:幕后“高人”能支持多久?

正是南汽集团最近两年在国内并不强势的表现,让业界深深担忧南汽“收购”罗孚将是

接手一个“烫手的山芋”。而另一方面,南汽内部人士及业界消息灵通人士均表示,此次南

汽出手罗孚并非“单兵作战”,而是得到了国内某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那么,站在南汽“背后”与之联手出击的“高人”到底又是谁呢?

业内消息人士称,该人士有可能是受华晨系列事件影响而被逼出走美国的原“华晨系”

掌门人仰融。而据本报记者分析,因为在国内有关部门对仰融的“身份”未做出明白界定之

前,仰融在南汽与罗孚之间“牵牵线、说说话”还可以,要让他出资上亿英镑协助南汽“收

购”罗孚,精明如仰融者多半不会干这样的事。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前一段时间南汽与一汽高层的互动来看,此次南汽“收购”罗孚

汽车,可能也得到了来自一汽的支持。但据有关人士分析,此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一

汽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老大哥,如果要“出手”罗孚的话,它会站

在南汽的背后“吆喝”而自己不“出马”吗?显然不会。而且,从一汽的业务来看,其在轿

车产品阵营上从高端品牌到低端品牌全部都有,破产的MG和ROVER,对它的吸引力实在

有限。

那么,站在南汽背后力挺其收购罗孚汽车的高人到底是谁呢?本报记者认为,在揣度此

事之前,千万不要忘了今年早些时南汽集团高层人士的变化。今年5月12日,在南汽第一

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上,南京市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浩良被选举为集团新任董事长,

原董事长黄小平则“降格”为副董事长。很显然,政府高官的降任,足以显示出南京市和江

苏省方面对“经年不振”的南汽的重视与殷切希望。而来自南京市或江苏省金融机构或实力

财团(比如说南汽现有的两大股东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产业集团有

限公司)的支持,很可能就是目前还未“浮出水面”的力挺南汽“收购”罗孚的那只手。

当然,除了江苏和南京的金融机构和实力财团之外,有业内人士分析,与跃进汽车集团、

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一起组建南汽集团的中国

38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也极有可能是南汽背后强力支持其收购破产罗

孚汽车的“幕后人”。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南汽肯定要面对另一个问题:这种幕后支持

能坚持多久?因为这种行政性的支持往往随有关官员的职务变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

更改而变动。从目前几家特别受地方政府支持的汽车企业的发展情况看,政府这只“看得见”

的手对企业的影响往往弊多于利。

39

050801南汽收购罗孚--是政府压力还是市场选择?

2005年08月01日10:53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7月31日专电(记者孙彬)7月23日,南京汽车集团以5000多万英镑巨资

收购MG罗孚成功签约,25日南汽新的工作小组即奔赴英国开始接管工作。按照合约,南

汽将在本月28日把自筹的巨额收购款交付给MG罗孚的接管人普华永道方面,随后南汽将

着手利用罗孚的有形资产,并最早于一年后在该平台上产出自有品牌的轿车。然而,在社会

上及行业内部,仍有一些对此关心的人士对此并不完全清楚,甚至一些可笑的传闻也纷纷出

笼。南汽集团宣传部和企业文化部部长刘宁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此一一作了解释。

为什么要收购,是政府压力还是市场选择?

有人说,此次南汽巨资收购MG罗孚是在政府压力下做出的被动选择结果。对此,刘

宁生认为,这种说法十分可笑,是不了解南汽或有意说之。

刘宁生解释说,此次南汽收购MG罗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双方诚信合作的结果,

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压力是没有的。因为南汽收购罗孚一事筹划两年之久,大

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南汽与罗孚谈判通过合资方式重组罗孚。第二阶段与兄弟企业

联合与罗孚谈判通过合资方式重组罗孚。第三阶段罗孚宣布破产后竞购罗孚的装备与技术。

实际上这已不是并购、重组的合作,而是一次大宗的交易。今年5月份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至前前一举中标,这也是江苏企业海外收购的第一大单。

交易之所以成功,刘宁生认为主要是南汽和罗孚存在很多的价值共同点,一是双方在交

易中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一致性;二是南汽与罗孚长期交往的过程中表现的诚信、低调、踏

实风格被对方认同;三是前方谈判人员的敬业精神令英国方面非常敬佩。竞购最关键的几天,

正值伦敦地铁爆炸,英方很多工作人员都不出门,而南汽的谈判小组却准时坐在谈判桌前,

南汽还专门发去慰问电。

刘宁生说,英国罗孚汽车集团创建于1904年,有“英国汽车教父”之称,是一家“百

年老店”。它最早是生产自行车,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汽车业也成为其发展的主流。20

世纪60年代是其最辉煌时期,今年4月,罗孚汽车宣布破产。如今已被收至福特旗下的陆

虎和宝马旗下的“迷你”都曾是罗孚旗下品牌。收购MG罗孚资产遇到了激烈的竞争,MG

罗孚资产接管人普华永道曾宣布,世界上有几十家企业参加竞购。

南汽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汽车厂商之一,目标是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一家重要企业。近年

来,公司与海外的一些汽车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对于外界此前有关收购成功的关键是南

汽出价最高的传言,刘宁生断然否认。

收购的核心是什么,是鸡肋还是机遇?

40

关于南汽这两年的业绩不是太好的说法,刘部长说,目前的状况也不是传言的那样不好。

据悉南汽2003年销量突破10万辆、营业收入突破百亿、赢利2亿多。2004年由于自身产

品结构调整及宏观调控的影响,遇到了一些困难,目前情况大有好转。把罗孚这个破产企业

的资产收购过来不会是南汽的新包袱。

南汽收购的核心是什么?刘宁生解释,南汽此次是整体收购罗孚汽车公司和其发动机生

产分部。在这次收购中,南汽获得了MG罗孚的生产和研发技术及从系列发动机到系列整

车车型生产装备,其中价值上百万美元一台的工业机器人就有50多个。

南汽集团收购破产后的罗孚是为了得到自己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南汽在获得了罗孚的

制造技术与生产装备后为打破自主研发乏力,缺乏新品资源的现状迈出了新的一步,将是振

兴之举,无疑是新的机遇。

具体地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盘活其现有的资产。南汽现有的发动机厂产能不足,

潜能一直没有发挥出来,收购罗孚后,其汽车的发动机将在南汽生产。尤其是其柴油发动机

极具环保,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二是优化南汽目前的生产线,弥补高档车短腿的局面。而最

被南汽看重的是,在拥有了核心技术之后,南汽将着手开发自主品牌的轿车。

收购资金何来,是终点还是起点?

对于南汽两年来销售不旺,资金困难的疑问,刘宁生说,对于一个大汽车厂商来说,资

金从来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否有合适的技术和产品。南汽多年来一直得到江苏省和南京市的

重大扶持,不仅自已拥有一定的资金,而且融资渠道也很宽广目前已有投资商愿意与南汽合

作。在南汽的主导下吸收国内外合作者投资,共同组建新业务,这是南汽既定的方针。至于

罗孚14亿英镑的巨额债务,由于罗孚已经破产,南汽是收购破产后罗孚的技术和装备,因

此债务跟此次收购没有任何关系。

刘宁生说,目前南汽已有跃进、依维柯、菲亚特和新雅途四大整车厂,新收购的将成为

一个新的整车厂,和菲亚特没有任何冲突,相反,南汽在获罗孚发动机制造技术和装备后,

将为包括南京菲亚特在内的集团企业开发新技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而且,此前,南汽

在海外没有业务,此收购将改变这一状况。

对于南汽收购之后会用什么品牌的问题,刘宁生表示,南汽历史上没有,以后也不会出

现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为自己扬名、谋利的举动。签约为这次收购画上了句号,但对于南汽

来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41

050803上汽VS南汽:罗孚双人舞

时间:2005年08月03日15:41

来源:新民周刊

撰稿/杨艳萍

罗孚收购案中,中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上汽集团在多数时间里占据着主动。2004年

11月,当上汽以6700万英镑的价格买下罗孚公司部分核心资产的知识产权时,这场高层面

的博弈中,上汽开始显得更为强势,整个事态的发展,也似乎朝着上汽所预期的方向稳步推

进。

2005年7月22日,收购谈判进入“收官”阶段,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南京汽车集团此

时“横刀杀出”,以5078万英镑的价格击败上汽,将这家刚刚破产的老牌英国汽车公司整体

纳入自己囊中。竹本无心,奈何枝节横生。两年多的苦心经营,最终却是功败垂成。上汽职

工的“不满”甚至“愤慨”几乎难以掩饰。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一起接一起的跨国并购令人目不暇接。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一掷

千金,也逐渐成为了司空见惯的“大场面”。豪兴突发之后的精彩壮举,结局并不都是那么

美妙。从以往跨国收购案的实际效果来看,对于南汽整体收购罗孚,市场在兴奋之余很快就

表露出它的疑虑,南汽在竞购成功后的表现,也在不断增大人们的这种疑虑:收购仅仅3

天,英国媒体就曝出南汽准备出售罗孚公司多数股权的消息。南汽这是为什么?

上汽“伐谋”

罗孚收购案,可谓一波三折。

2004年的6月,上汽集团与罗孚公司签署了一项长期合作战略协议,其中约定,两家

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将罗孚汽车所有未来车型纳入合资企业进行开发和制造,拓展以中国

市场为重点的罗孚全球市场。

在此之前,经营上早已身陷困境的罗孚公司已经和多个中国企业有所接触,其中包括吉

利、华晨以及南汽。在南汽收购罗孚后,有媒体报道,南汽与罗孚的谈判在先,限于资金等

方面的困扰,南汽将罗孚引见给上汽,希望借助上汽的实力,两家合作收购罗孚。

上汽集团一位专家透露,南汽获悉上汽单方面与罗孚签署合作协议,最终目标直指并购

罗孚,对这种所谓“过河拆桥”的做法颇为不满。这也许是上汽罗孚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未能

很快获得批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位专家称,今年2月22日,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借访华契机,与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

就上汽罗孚项目进行了交流。“之后上汽与南汽达成协议,决定贷款10亿元给南汽,并在准

备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将上汽持股定为50%、南汽为20%;初步选定从上汽仪征、南京江

宁开发区和无锡南汽集团生产基地这三个候选地挑选一个作为罗孚汽车国内生产基地。”对

42

于这样的传闻,一位上汽罗孚项目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罗孚并不是什么人引见而来,这是一

家企业,谁能让它挣钱,它就跟谁做生意。如果它想被人收购,上汽显然最具实力。也就是

说,罗孚认为,上汽最有可能开出它所希望的价钱。至于南汽,从最开始,上汽就没打算与

南汽有更多的合作,至少不会让它占有太多的股份。也就是说,从实力上上汽认为南汽不足

以与它平起平坐。

“至于现在,从企业的角度看,南汽彻底打乱了上汽的收购计划,两家公司更没有必要

进行合作。我们已经拿到了最核心的技术,南汽现在拿去的东西,我们也完全采购得到。”

那么是否上汽与南汽合作的大门就此彻底关闭了呢,这位人士说,那也未见得。上汽和南汽

毕竟还都是国有企业,接下来会不会有合作,还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意见。

经过数月的谈判,2004年11月20日,罗孚公司迫不及待地单方面公布了与上汽的合

资方案:罗孚汽车拟向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出售少数股权,并给予这家中国公司设计和开发

控制权。罗孚表示上汽已同意提供逾10亿英镑资金,用于罗孚现有全部4个车型的更新换

代,但汽车工程和设计将由双方新设立的一家合资公司控制,罗孚在其中拥有30%的股权。

对于这起合作,罗孚的表现显然更为兴奋,在英国人的想象中,这种合资与最后的收购

已非常接近,这意味着6000多名罗孚员工的饭碗可能就此得到了保障。一些罗孚的工人甚

至在论坛上开始调侃,为了照顾中国顾客发R音困难,是不是考虑将罗孚(ROVER)的

牌子改成“LOVER”。与罗孚十拿九稳的欣喜和高调相比,上汽则表现得相当谨慎。上

汽新闻发言人在当时告诉媒体,集团对罗孚的收购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更未确认已向政

府递交相关报告。

拯救罗孚的美好前景摆在了英国人面前,此时的上汽对合资方案却迟迟不肯表态,这显

示出它很可能还有进一步的要求,而此时的罗孚,却有些骑虎难下。同年12月,罗孚同意

上汽出资6700万英镑购买几乎囊括了罗孚所有技术核心的知识产权——包括罗孚1.1L-

2.5L全系列发动机、75型和25型两个核心技术平台。

在拿到了罗孚核心知识产权后,英国人发现,上汽方面对双方合作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

随后的几个月中,英国商业部官员频繁往来于上海和罗孚公司所在地长桥之间,为确定上汽

与罗孚的合资进行艰苦的努力,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先后与中国政府最高

层进行磋商,希望促成这项合作。

4月7日,“坏消息”还是如期而至。当天英国贸工大臣帕特丽夏·休伊特对外界宣布,

上汽集团已停止收购罗孚汽车,罗孚汽车集团已进入破产保护程序。休伊特解释,“罗孚在

未能与上汽达成出售交易之后倒闭,上汽明确表示对罗孚今后的破产问题没有信心,因此收

购交易不具备合理预期。”对于这样的结果,一位英国风险投资公司负责人评价道:罗孚的

举动就像做完爱之后再要求对方戴上避孕套一样,非常幼稚。“上海已经得到了他们最想要

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回来承担这个每天亏损200万英镑的烂摊子呢。”事后一位业内人士指

出,上汽罗孚项目在发改委没有及时获批,恰好给上汽充分的时间对罗孚的资产情况进行了

成分考察,这也使它侥幸避开了罗孚的债务黑洞。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在一次集团内部情况

通气会上曾表示:并购罗孚的风险过大。

“上汽放弃罗孚,并不是因为10亿英镑开价过高,而是它的债务太多。”罗孚项目的负

43

责人对记者说,当时罗孚拖欠宝马等公司的债务有3亿英镑左右,另外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

的损失高达4亿英镑。如果上汽拿出的10亿,有7亿用来还债,剩下3亿用来支付工人的

工资,前期投入就所剩无几。随后的新车型开发、欧洲研发中心的投入、过去销售体系的维

护,还需要大笔资金,这样一来,交易的风险实在太大。

自主品牌

在国内的汽车企业中,应该说上汽具有十分丰富的与外方合作的经验。在国内上汽有近

70家合资公司,今年它又随同现在的合作伙伴上海通用走出国门收购韩国大宇。牛刀初试,

这一回上汽只占有10%的股份。2004年10月,上汽独立收购了韩国双龙汽车,终于走出了

跨国并购的第一步。

由于在大宇公司所占股份只有10%,对集团的整体发展影响尚不显著;收购双龙,上

汽从一开始就是想作为一个自主品牌来运作。

“目前来看,收购双龙的第一个目的已经达到了,那就是合并报表。”这位负责人对记

者说,今年上汽没有排进世界500强之列,就是因为双龙的报表尚未并入。上汽占双龙的股

权50.38%,而双龙每年的销售额有35亿美元,并入报表后,上汽明年肯定会再次跻身世

界500强。

运作自主品牌,双龙对于上汽还不尽理想。双龙小排量车不多,现有车型,要么是豪华

车,要么是SUV,这两种车型在目前中国市场的规模都不大。今后上汽会陆续引进。“我

们现在不需要很高档的车,需要的是中低档的车。在这个领域,罗孚具有更多的潜力。”这

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罗孚是个老牌汽车公司,有106年的历史。作为自主品牌,它有一个

价值极高的可利用的平台。罗孚有高中低档全系列车型,加上发动机,再进行细分,会有

100多款车型,其中包括75、25、45等大系。可以利用的东西非常丰富。

假如没有南汽横生枝节,上汽很看好罗孚的MG品牌。它的设备尽管是80年代生产的

显得很陈旧,不过多少还是可以利用。“最起码我们可以了解它的工艺细节。尽管图纸我们

已经有了,但是工艺的过程是根据设备来的。”这位负责人说,现在如果不与南汽合作,上

汽可以买更新的设备,所需的费用,就有可能是罗孚原设备的两倍以上。

这位负责人透露,目前有20多名来自罗孚的研究人员,已经在上汽的研发基地工作多

时,另外还有100多位罗孚原有的研究设计人员在英国上班。他们主要负责帮助上汽对罗孚

原有车型进行改进,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

上汽总经理赵凤高在4月28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透露,上汽首款自主品牌轿车最快在

明年底最迟2007年第一季度推出。首款自主品牌轿车将是一款在罗孚技术平台上开发,外

形全新的新车。目前样车方案已经确定,模具已经打造完毕,计划在江苏仪征的上汽生产基

地投产。

南汽新格局

合资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合资历练,相对于市场经验的积累,上汽

44

的技术积累仍然显得滞后。这体现在今天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力度上,我们的话语权还是处于

劣势。这种状况下,上汽作为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已深刻体会到发展中存在的危机。当它

的资本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非常需要对市场的独立掌控。这首先要有技术积累,其次是资

本和投资的国际化。上汽需要在技术层面和投资区域上有所突破。在这条思路驱使下,参与

收购大宇,独立收购双龙,再到收购罗孚,一切都顺理成章。

至于南汽收购罗孚,申银万国汽车行业分析师王智慧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汽

过去合资生产的汽车都是中低档轿车,这些车型从去年开始在中国市场增长迅速,但南汽一

直表现平平。收购罗孚,或许是这家公司希望通过更换车型档次,以新的运作模式来寻求市

场突破。

王智慧说,新的汽车产业政策颁布后,今后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政府要扶持大的汽车产业

集团,香港已有媒体报道,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汽车产业要扶持10家大的企业集团,现

在有15家,也就意味着要淘汰5家,或者淘汰的还不止5家,再新增几家进来,大家面临

的问题是能否在这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摆在南汽面前的问题。

而在最近两年,南汽表现比较一般,即使在2002到2004年初的行业井喷阶段,它的表

现也是中规中矩,并没有超出行业平均水平,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刚刚调整了领导班子的

南汽,是否想通过收购国外企业为自己探索新的市场定位。

“从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来说,行业发展到目前阶段,肯定要从三方面进行引导,一是

产业结构上要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二是大力扶持自主品牌;三是进一步鼓励发展经济型

和环保型的汽车。这种趋势下,南汽买进罗孚,在自主品牌上就有了一定的优势,或者抢占

了市场的先机,可以通过这种手段,在符合政策预期的基础上,使自己未来在产业格局中占

据优势地位。”王智慧说,个人的感觉,上汽与南汽之间的竞争,可能不像外界渲染的那样

激烈,可能它们之间相互也有合作,应该也有沟通。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19日的报道称,竞购罗孚,上汽的报价为5000万-6000万英镑,

并计划雇用3000名罗孚员工,这个价格显然比南汽更具优势,最后的结果却是南汽胜出,

其中的原委又是什么。罗孚资产托管机构普华永道在接受英国BBC电视台采访时表示,选

择南汽是因为他们提交的是一份“不带条件的标书”。而上汽在控制资产风险和环保风险等

方面提出了诸多附加条件。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汽最后被拒的原因在于它在收购要约中加了三个条件:普华永道必

须就罗孚还牵涉哪些第三方产权(例如罗孚45设计图纸的产权属于日本本田公司、罗孚商

标的产权属于宝马公司等等)列出清单,并给予相应承诺;上汽要求分期付款,搬回中国的

设备必须清点装船后才能支付款项(普华永道开出的条件是,在收购后5天内全部付款);

上汽方面要求普华永道对罗孚生产基地的环保问题进行承诺,从而保证上汽不会因此遭受潜

在损失。

“相对于上汽,我认为南汽的做法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一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说,一

个成熟的收购,对方应该在诸多不能确定的因素上有所承诺。就像当年大众与上汽的合作谈

判,当对某项法律的理解出现分歧,德国大众就会要求上汽必须做出承诺,万一今后在这个

问题上出现法律障碍,责任就得由上汽来承担。这些问题对合资企业影响很大。

45

上汽提出的3个条件,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化的收购案中,都必须考虑到的问题,而南汽

似乎对这些风险无所谓。它把长桥的工厂买下来,如果要把设备运往国内,在搬迁过程中,

势必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这个影响有多大,责任谁来承担,在英国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在跨国合作或者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

面对市场上对于这起收购案种种不解和猜疑,南汽集团宣传部和企业文化部部长刘宁生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交易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南汽和罗孚存在很多的价值共同点,

一是双方在交易中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一致性;二是南汽与罗孚长期交往的过程中表现的诚

信、低调、踏实风格被对方认同;三是前方谈判人员的敬业精神令英国方面非常敬佩。竞购

最关键的几天,正值伦敦地铁爆炸,英方很多工作人员都不出门,而南汽的谈判小组却准时

坐在谈判桌前,南汽还专门发去慰问电。

刘宁生说,签约为收购画上了句号,但是对南汽来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46

051126整合罗孚难度超乎想象南汽向左走向右走?

2005年11月26日10:01中国经营报

李永钧

南汽巨资收购罗孚已近半年,而整合计划却依然障碍重重。

仅凭一己之力南汽并不足以复兴罗孚,而与谁联手生产MG罗孚汽车也日益成为业界

关注的焦点。最新迹象显示,在牵手一汽未果后,南汽有可能再次把绣球抛给上汽。

整合难度超乎想象

“拉拢合作伙伴已经显示南汽无力独自承担整合罗孚的实力。”安普咨询的分析师李安

如是分析。

对此,南汽宣传部长刘宁生表示:南汽欢迎国内外企业参与到罗孚项目中来,组建股份

公司,南汽甚至可以放弃控股权。南汽一位高层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整

合罗孚的难度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要大。”

据外电报道,由于整合迟迟无法顺利展开,罗孚汽车的部分失业员工已开始鼓动罗孚在

职员工罢工。与此同时,罗孚销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今年前9个月,其欧洲地区销量下滑

超过40%。

日前,南汽集团正式启动了“南汽MG汽车公司”内部称566项目组的全面工作,

人们注意到,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在最近一次内部讲话中表示,将按“一年半内出车”的

要求,推进“566项目”的核准、工厂规划建设、产品开发及国际化、技术资料收集消化、

融资及财务、设备搬迁和人才招聘等工作。南汽有关人士透露,南汽一直希望找到一个合作

伙伴,共同经营566项目。据了解,566项目新工厂的建筑安装工程将在2006年5月完成。

如果有战略合作伙伴进入,这个时间将得到保证。

从现在到明年5月仅剩下7个月时间。中国汽车史上,在平地上重新建厂的最快速度不

少于18个月,更何况,南汽至今仍未明确利用罗孚技术生产的具体厂址。因此南汽寻找战

略合作伙伴显得迫不及待。

对此,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虽然有政府和财团的支持,但南汽仅凭一己之力还不足

以复兴罗孚,而国内最合适的合作对象就是上汽和一汽。事实上,南汽也一直在上汽和一汽

之间徘徊。

一汽谈判迟迟未果

11月上旬,有媒体曾报道,一汽集团的数位高层在10月底秘密造访了南汽集团,目的

就是与南汽讨论共同重组罗孚项目。业界推测的南汽和一汽联手打造罗孚,看来即将成为事

47

实。

然而,半个多月过去了,谈判迟迟未果。有业内人士表示,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南汽和

一汽能否谈成合作变数较大,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还取决于江苏省政府的地方利益。

有关南汽与一汽的谈判进程,坊间曾有几种说法。

一是一汽主要是看上南京依维柯,一汽试图收购南京依维柯的中方股权。但一位南汽人

士否认了这种可能,“南汽体系里,目前南京依维柯是最赚钱的,南汽不可能放弃,而依维

柯和菲亚特是一家人,同属意大利菲亚特,要重组必然是整体进行。”

二是一汽对南汽进行整体重组也有可能性。因为此前曾有先例——天汽与一汽的重组。

重组后,天津一汽完全进入一汽体系。夏利一年十多万的销量,使一汽集团在小排量乘用车

方面实现了极大的扩展。然而一位知情人士断然否认了这种推测:“南汽刚花了5000多万英

镑买来了罗孚,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选择‘天一重组’的模式,就算有集团层面的合作,也不

可能。”

其实,南汽内部人士私下对笔记者透露,不论上述哪种说法,地方政府都不会乐意。因

此,走一汽的这步棋,南汽现在看来很难以落子。

上汽身影再度浮现

正当与一汽谈判迟迟未果时,南汽加紧了寻找战略伙伴的步伐,此时上汽身影再度浮现。

在南汽看来,最理想的合作伙伴非上汽莫属。此前上汽以6700万英镑的代价购买罗孚

的25、75的平台技术及1.1升至2.5升、4缸及6缸柴油发动机的知识产权,而这恰恰又是

南汽打造MG罗孚汽车所需的。更何况从地域上讲,如果中国汽车工业的重组不可避免,

那么南汽与上汽因地缘因素走到一起来,看起来也更加顺理成章。

据接近南汽的知情人士透露,南汽仍在与上汽秘密接触,南汽再次向上汽提出建立合资

公司的想法,即上汽占70%股份、南汽占30%,但未被上汽接受。此间原因可能有二:一

是在南汽作价的资产上,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二是关于基地设在何处,双方仍有异议。

显然南汽并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南汽需要和上汽合作,获得罗孚75、25的生产权,

而上汽已经计划在旗下的仪征基地生产在罗孚75、25基础上的改款车,届时,双方合作、

合资都很有可能。”一位南汽人士如是说。

当然,这可能只是南汽方面的一厢情愿,因为没有南汽,上汽照样能够利用罗孚技术独

立进行自主品牌的开发与生产。而南汽则不同了,无论最终与谁牵手,都绕不过借他人之力

来复兴罗孚的问题。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江河日下的南汽如果这次还不能抓住整合罗孚的时

机,以后似乎就再难有翻身的机会了。

48

051229年幼南汽为什么吞下百年罗孚

2005年12月29日18:47财富时报

一个在2004年亏损了“三个亿”的企业,在2005年却用“十多亿”买下了破产的外国

汽车厂。听起来这事儿好像是天方夜谭,然而真的发生了。很多人问:“是疯了,还是怎么

了?”

背水一战胜负在此一举

2005年,对于中国的南汽集团可谓是“收获颇丰”啊!在几个月前,南汽利用5000万

英镑成功收购了“罗孚”公司英国部分。

消息一出,国人除感兴奋,随后就是一片质疑声。一个亏损上亿的厂家,为什么有这么

大的胆量。

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直言,南汽虽已有58年的历史,但近年的落伍却在于观念的落

后和长期的自我封闭、缺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合作,创新活力不足,以至于曾有中国“轻

卡之王”美誉的南汽,在中国汽车业狂飙突进的变革中,在业内的排名由上世纪80年代的

前3名跌落至2004年的第11名,当年亏损超过3亿元人民币。

他说,现在中国是全球汽车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窗体底端,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参与

了角逐。在这场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最大的弱势是没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进入中国的

外企利用技术控制国内的合资企业,在未生产前通过财务渠道即提前转移利润(如支付高额

技术转让费、零部件加价供应和产品提成等),造成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我们要不受

制于人,必须加强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南汽背水一战,收购罗孚。

换句话说:南汽是急于“咸鱼翻身”,把收购罗孚成功当成了翻身契机,希望通过收购罗孚

全面进入国际市场。

业内业外众说纷纭

当鼓槌落下,“南汽”收购“罗孚”成功之日。所有国人都感到惊喜与骄傲,我们的汽

车厂家也可以收购这样一家世界知名的汽车厂商了。然而当人们都冷静下来后,就开始了各

种讨论,对此也是褒贬不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今我们所得到的只是一个已被掏得差不多的壳了,“罗孚”的几大

著名品牌早就被卖出了,此次南汽有可能是吃了个“哑巴亏”。也有专家表示:“倒卖”才是

“南汽”收购的目的。更有激进些的人物说道:“南汽”的收购其实就是在作秀,告诉大家

我们要“背水一战”,我们在尽力。

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罗孚可以成为南汽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南汽获得

技术和产品,有利于更好地发展自主品牌;南汽收购罗孚后在盘活南汽存量资产的同时,对

49

拓展生产线链条、提高竞争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并

将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步伐。

不惯别人如何议论,王浩良曾表示:“南汽收购罗孚就是为了南汽的振兴。南汽要以收

购MG罗孚为契机,进一步理清企业的方向、思路,从亏损中走出来,依靠技术创新实现

扭亏为盈。除此以外,南汽已别无选择。”

别把百姓的钱不当回事

“蛇吞象”的故事大家都了解吧!故事的寓意就是告诉人们“人不可贪”的道理,凡事

过了,到头来都是害人害己。此次的“南汽”收购“罗孚”就被称之为“蛇吞象”。说实在

的,要真正说清楚“年幼的南汽为什么可以吞得下百年的罗孚”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太容易,

而且也没有肯定的答案。每位国人都不愿去诋毁一个为了国家为了企业好的行为及个人,只

是这种行为在多数人们眼中有些不能理解。

花10来亿人民币跑英国收购国外汽车厂,南汽是拿国家钱不当钱,拿人民的钱在玩。

如果用这十几亿来好好改造,南汽早就脱困。拿发展自主品牌说事儿,收购一个破产的品牌

就可以造出自主的汽车了?我们的国人在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有精英,如果真心想为国家造出

“自主”的好车,就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技术,开发市场,把基础先打好,一个好

的品牌是要经历很刻苦的过程的,打算用一大笔钱一次性投入,不计后果,用“一锤子买卖”

的观念来发展企业,未免太不负责了。

如果只是在下赌注,今后这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的事儿还是少干,不要做千古罪

人被人唾骂;如果真的是本着开发“自主品牌”,为中国汽车行业添砖加瓦,每个国人都会

真心的祝愿它得到成功。

50

060228南汽因财力问题重振MG罗孚计划缩水

时间:2006-02-0807:00

来源:新京报

昨天,多家英国媒体报道称,南汽因为财力不济,重振MG罗孚计划的规模已经缩水,

业务重点将集中在跑车上。

据悉,在上周南汽与其合作方GB跑车在英国的谈判上,南汽同意放弃早日重启伯明翰

长桥工厂大型轿车的生产计划,而将组建一家较小的跑车企业,启动升级版MGTF两座跑

车的生产,同时雇约600名英国工人,仅是南汽原来商业计划预雇人数的一半。按照此前公

布的计划,南汽先在中国生产MGZT大型轿车,然后出口到英国长桥进行组装。同时,在

英国启动MGTF两座跑车的生产,运往中国进行最后组装。南汽方面曾声称它最终将于2007

年启动MGZTandTF的再生产,雇1200人。但南汽罗孚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拒绝就此

事作出回应。南汽一位内部人士称公司仍坚持在英国最终达5万-8万辆的年产量计划。

■记者观察罗孚重振计划难在哪里?

南汽的罗孚重振计划面临几个难题,首先是资金不到位。最近南汽董事长王浩良在接受

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整个项目投资已达30亿元,而项目从全部消化到建成需要100亿到

120亿元。但目前南汽罗孚项目现有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外筹资金、银行信

贷和政府援助资金,其中南汽集团土地置换资金8.5亿元,企业自有资金18.5亿元,企业自

筹3.6亿元,以及6亿元银行贷款资金。从资金来看,南汽罗孚项目还有七八十亿元的缺口。

其次,上汽集团已经购买MGTF车型的知识产权,南汽如何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也

是难题。

还有就是南汽面临在英国的土地租赁现实难题。为了表明它致力于在英国生产的承诺,

南汽要求长期租赁一块面积100英亩的土地,这一地块位于长桥,为罗孚先前使用土地的约

四分之一。该地块将于本月底租赁期满。英国媒体称,拥有该地块的房地产公司StModwen

正与南汽就租赁条款进行谈判。

51

060428南汽脚踩两船开启后合资时代

作者:戴志军来源:亚商在线发布时间:2006-04-28

转瞬间,南汽成功并购罗孚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时间。2005年差强人意的经营状况再次

证明了南汽无力独自“消化”罗孚,与谁联手生产MG罗孚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业界关注的

热点。

其实早在南汽出手竞标收购罗孚之前,一汽的高层就曾秘密造访南汽,当时就有人猜测

那是一汽与南汽合作的前奏;与此同时,南汽也通过相关渠道向上汽伸出了橄榄枝,于是有

关上汽、南汽携手开发罗孚的舆论亦甚嚣尘上。

南汽左拥右抱、脚踩两船并未招致业界内外的非议,相反,在打造自主品牌呼声日渐高

涨的今天,其行为被当作对过去“用市场换技术”合资时代的反叛,从而掀开了中国汽车业

后合资时代的“红盖头”。

整合罗孚的难度比想象中大多了

“拉拢合作伙伴已经显示南汽无力独自承担整合罗孚的实力。”安普咨询的分析师李安

如是分析。

此前,南汽宣传部长刘宁生对此事的说法是:南汽欢迎国内企业参与到罗孚项目中来,

组建股份公司,南汽甚至可以放弃控股权。南汽一位高层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更是直言不讳地

说:“整合罗孚的难度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要大!”据外电报道,由于整合迟迟无法顺利展开,

罗孚汽车的部分失业员工已开始鼓动罗孚在职员工罢工。与此同时,罗孚销量也出现了大幅

下滑,2005年前9个月,其欧洲地区销量下滑超过40%。因此,整合罗孚刻不容缓。

南汽已将MG汽车项目命名为“566项目”。人们注意到,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在最

近一次内部讲话中表示,将按“一年半出车”的要求,推进“566项目”的核准、工厂规划

建设、产品开发及国际化、技术资料收集消化、融资及财务、设备搬迁和人才招聘等工作。

南汽有关人士透露说,南汽一直希望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共同经营这个被视之为希望的56

6项目。据了解,566项目新工厂的建筑安装工程将在2006年5月完成,2007年初

新车要下线。如果有战略合作伙伴进入,这个时间将得到保证。

从现在到2006年5月仅剩下3个多月的时间,离新车下线的日子也不到一年。中国汽

车史上,在平地上重新建厂的最快速度不少于18个月,更何况,南汽至今仍未明确利用罗

孚技术生产的具体厂址。因此南汽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显得迫不及待。

南汽急于寻求合作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南汽近两年来经营业绩不佳,效益江河日

下,资金严重短缺。

从1958年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轻卡,曾经被誉为“四汽”的南汽,目前在全国汽车业的

52

排名已跌出前十位。这并非因为产品结构单一——事实上,南汽是国内少数具备全系列汽车

生产资格的企业,产品覆盖重卡、中卡、轻卡、中客、轻客、轿车、皮卡等,旗下有跃进、

菲亚特、依维柯、新雅途4个整车厂,400多个品种汽车,年综合生产能力20万辆。

但是,手握众多目录的南汽在近年的竞争中却难展雄风。轻卡虽已销售120万辆,国内

累计保有量第一,但目前毛利不足6%,这两年的产销已在福田、东风汽车、江淮之后。因

此,在合资成为国内汽车业主流后,南汽选择了与世界“家轿王”意大利菲亚特合作:一方

面成立依维柯公司,主攻高档轻型汽车,目前该公司是南汽利润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成立南

汽菲亚特公司,主攻家轿。然而,菲亚特并没有使南汽重整旗鼓,1999以来,仅2002年的

业绩达到预期目标。而在2002年至今天的汽车业高速成长期内,各汽车公司均赚得盆满钵

满,但菲亚特的市场占有率反而下降,2004年,除改装车,菲亚特没有推出新款,销售量

仅2万辆左右,总经理、商务部总经理也数度更换。南汽又希冀与国内手机业“阔佬”——

夏新、波导的合作能助力经济型轿车。但是,后来又上演了波导撤资一幕,尽管波导如今已

重返汽车业,但双方的合作格局已经与以前大为不同,南汽“借鸡生蛋”的希望成为泡影。

随后,夏新2005年初也宣布从与南汽各占一半比例合资的南京君达汽车车身有限公司中退

出。

如此一来,南汽只得将“盘活”罗孚的希望寄托在与别人的合作上。用一位不愿透露姓

名的南汽人士的话来说,叫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豁出去走华山一条道了!”

这话听来虽然有点悲壮,但却折射出南汽面对现实的无奈和选择。

合作对象着眼于国内而非国外

与以往总是从国外挑选合资对象不同的是,此次南汽虽然也宣称“不排除与国外企业合

作”,但伙伴的选择重点却是在国内而非国外。

2005年11月上旬,当地媒体报道,一汽集团的数位高层在10月底秘密造访了南汽集

团,目的就是与南汽讨论共同重组罗孚项目。至此,南汽重新打造MG罗孚的动作终于浮

出水面。经透露,两家谈判的结果会在近期浮出水面。业界推测的南汽和一汽联手打造MG,

看来即将成为事实。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两个多月过去了,谈判迟迟未果。业内人士则表示,就目前的形

势看来,南汽和一汽能否谈成合作变数仍然较大。整合除了地域上不方便这一原因之外,另

外一个重要原因还取决于江苏省政府的地方利益。

此前,对南汽与一汽的谈判进程,业界就曾有数种传言——

一是一汽主要是看上南京依维柯,一汽试图收购南京依维柯的中方股权。但一位南汽人

士否认了这种可能,“南汽体系里,目前南京依维柯是最赚钱的,南汽不可能放弃,而依维

柯和菲亚特是一家人,同属意大利菲亚特,要重组必然是整体进行。”二是一汽对南汽进行

整体重组也有可能性。因为此前曾有先例——天汽与一汽的重组。重组后,天津一汽完全进

入一汽体系。夏利一年10多万的销量,为一汽集团带来了数量上,尤其是小排量乘用车方

面的极大扩展。然而一位知情人士断然否认了这种可能性,“南汽刚花了5000多万英镑买来

了罗孚,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选择‘天一重组’的模式,就算有集团层面的合作,也不可能选

53

择‘天一重组’这样的模式。”

另据南汽内部人士透露,对上述这两种可能,地方政府肯定不会乐意。2005年4月,

南京市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浩良就任南汽董事长,担任董事长多年的黄小平任副董事

长;同年5月20日,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江苏省委秘书长赵少麟、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

陪同下来到南汽集团指导工作,并作了“跟进形势,解放思想”的讲话。据在场的人士透露,

“形势是指汽车业大发展的形势,思想是指如何在干部中贯彻。”种种迹象表明,江苏省、

南京市两级领导班子不约而同地将拯救南汽作为重振江苏汽车行业的重要契机。在这样的情

况,很难想象南汽会以被“兼并”的方式将成果拱手送人。

看来,与一汽合资的这步棋未必行得通。

正当与一汽谈判迟迟未果时,南汽加紧了寻找其他战略伙伴的步伐,上汽身影再度浮现。

在南汽看来,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当推上汽。此前上汽以6700万英镑的代价购买罗孚的2

5、75的平台技术及1.1升至2.5升、4缸及6缸柴油发动机的知识产权,而这恰恰

又是南汽打造MG罗孚汽车所特别需要的,如果能与上汽携手合作当然是再好不过了。更

何况从地域上讲,既然中国汽车工业的重组不可避免,那么如果南汽与上汽因着地缘上的因

素而走到一起来,也是顺理又成章的事情。

据接近南汽的知情人士透露,南汽仍在与上汽的秘密接触中,南汽再次向上汽提出设合

资公司——上汽占70%股份、南汽占30%,但未被上汽接受。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南汽

作价的资产上,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二是关于基地设在何处,双方仍有异议。

显然南汽并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南汽需要和上汽合作,获得罗孚75、25的生产权,

而上汽已经计划在其旗下的仪征基地生产在罗孚75、25基础上的改款车,届时,双方合作、

合资都很有可能。”一位南汽人士如是说。

但这可能只是南汽方面的一厢情愿,因为没有南汽,上汽照样能够利用罗孚技术独立进

行自主品牌的开发与生产。而南汽则不同了,无论南汽最终到底与谁牵手,都绕不过借他人

之力来复兴罗孚的问题。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江河日下的南汽如果这次还不能抓住整合罗孚

的时机,以后几乎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后合资时代汽车业的核心是发展自主品牌

十几年来,尽管中国汽车业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然脆弱。汽车产品的国产化以至于

更基本、更重要的自主开发汽车整车的能力和速度仍是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这个

困扰业界多年的根本问题使我们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年产量处于全球“坐三望二”位置的

中国汽车业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却仍然扮演着“配角”。

以前几年为例,每年上市的数十款新车大部分是合资公司通过CKD(全散件组装)和

SKD(半散件组装)的方式快速推向市场的,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重要环

节基本上被外商所控制。有的专家为此警告说,我国汽车企业有沦为外国跨国公司附庸的危

险,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走自主品牌之路。

54

大量事实证明;谁拥有品牌,谁就是标准的制定者;谁拥有品牌,谁就有选择的权利;

谁拥有品牌,谁就说了算!抽样调查显示:对自主品牌支持最多的反倒是那些当初竭力主张

“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企业的中方老总们,因为他们对受制于他人有切肤之痛!

舆论的呼吁促成了政策的更迭,政策的更迭又促进了企业在努力方向上的改弦易辙。

2004年5月出台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凡具有统一规划、自主开发产品、

独立的产品商标和品牌、销售服务体系管理一体化等特征的汽车企业集团,且其核心企业及

所属全资子企业、控股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5%以上

的,或汽车整车年销售收入达到全行业整车销售收入15%以上的,可作为大型汽车企业集

团单独编报集团发展规划。”

这一约束性条款激发了国内所有汽车集团的扩张野心,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集团、

北汽集团等都为此制定了庞大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强调自主品牌和规模扩张。

2005年9月底,在200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因达阐述了

上汽集团“十一五”战略目标:2010年上汽建成国际性汽车公司,整车规模达到200万辆,

形成自主品牌开发经营体系,200万辆整车规模里面包括60万辆自主品牌车。为达到这个

目标,上汽集团除了加强国际并购,也加快了对国内企业的整合。在2005年初重组沈阳金

杯后,同年6月份,上汽通用五菱又收购了青岛颐中汽车,准备对其进行适当技术改造,形

成年产6.8万辆微型客车的生产能力。

此外,目前上汽还在与重庆重汽、南汽联手谈合资合作,以实现在重庆生产高端重卡,

增强上汽集团的商用车生产能力。与多家国外公司有合资的广汽集团也将自主品牌发展集中

到了商用车领域。广汽集团总经理陆志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做大轿车板块之后,广

州汽车集团下一步还将大力发展商用车板块,使之成为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判目标已经

指向央企中航一集团旗下的汽车企业——沈飞日野。

在戴-克集团重组北京吉普后,北京北汽控股公司也逐渐释放出了扩张野心,总经理董

扬对外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整车生产能力150万辆,销售130万辆车,整

车销售收入138亿元、零部件200亿元,实现利润50亿元。北汽控股公司现在已经形成以

北京现代、北汽福田和北京奔驰为支撑的三大板块,而无论北京现代还是北汽福田,都有通

过重组扩张的意愿。

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专家郭孔辉认为,各个汽车集团的扩张野心所引发的汽车重组是

今后产业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另一重要方面则是央企汽车资产即将面临的调整。

与业内对一汽、上汽、东风三大企业的自主品牌批判不同,国资委依然希望通过重组一

汽、东风、中航二集团等央企的汽车资产来发展自主品牌,按照“主辅分离、做大做强”思

路,打造中国汽车企业的“航母”。

2005年4月29日,在中央企业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明确

表示,汽车行业的自主开发还要依靠国有大企业。据记者了解,国资委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小

组进行央企汽车资产的重组工作。

55

国资委将对央企汽车资产进行重组的消息最早源于国资委研究中心,曾谈及此事的原国

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表示,此次重组的出发点是在同一出资人的情况下,在整个中央

企业的范围内,将相近、相关、相同业务的企业合并,对汽车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和监管。

对此,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室主任王小广告诉记者,央企汽车资产的重组

基本上会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重组原则来进行,即战略重组的目标是支持汽车

生产企业以资产重组方式发展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鼓励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方式结成

企业联盟,形成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企业联盟、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据了解,目前国资委系统管理的国有重点汽车企业一共有13家,其中中央直属的为一

汽和东风两家,还间接管理中航一集团旗下的沈飞日野和西安西沃,中航二集团旗下的哈飞

汽车、昌河汽车。

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多年以前就有人曾经提过一汽与东风、东风与广汽合作,但双方每

次都因担心伤害各自利益而作罢。这次南汽与上汽或者一汽若能达成合资协议,将会成为我

国汽车行业的一种全新合资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它全面开启了中国汽车业的后合资时

代。

56

060423罗孚背后上汽南汽自主品牌暗战进行中

2006-04-2307:30来源:千龙网

上汽、南汽自主品牌规划几乎同时亮相并非巧合。在收购罗孚项目中各把一方的他们开

始了实质的角力。

与上汽汽车高调发布“使命、机遇与行动”自主品牌规划相对应,南汽也在前不久举行

了“566项目”的奠基活动,将旗下引进罗孚汽车命名为“名爵”。围绕“知识产权”问题

的一番唇枪舌战已告一段落,接下来双方开始短兵相接。

争霸战

起步资金36.8亿元,后续几年内(2010年前)投入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将有30余款新

车型面世;同步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汽汽车制造总经理王晓秋第一次公开亮相,

就呈上了一份雄心勃勃的上汽自主品牌产品和市场规划书。

王晓秋说:“上汽汽车制造80%的制造人才来自上海大众,80%的营销人才来自上海通

用。”包括他本人曾是在上海大众工作10年,而上汽汽车负责市场的副总经理蒋峻则来自上

海通用,此前一直担任上海通用销售服务总监。

上汽汽车战略发布会,公司所有高管齐齐亮相,全国各地主流媒体悉数到场。而与上汽

自主品牌的高调亮相相比,南汽只邀请了当地的几家媒体参加了南汽名爵奠基仪式。对此,

南汽董事长王浩良在3月底的集团干部大会上曾表示非常不满。

王浩良不满是因为,上汽汽车大张旗鼓地制造声势,但品牌问题其实至今尚未确定。南

汽则早在3月27日“566项目”的奠基仪式上就对外公开了MG的中文名“名爵”,过于低

调的亮相可能会让南汽失去一次向公众展示其品牌的机会。

由于罗孚东渡中国后被一分为二,因此接收其资产的两家中国企业也都面临尴尬。一方

面双方都没有得到“罗孚”这一品牌的所有权(该品牌所有权属于宝马);另一方面,上汽、

南汽在涉及罗孚75该款车型知识产权上面的争议仍悬而未决。

“都是基于罗孚技术平台的自主品牌,上汽那边也在跑步前进,谁先进入市场谁就抢占

了先机。”南汽一位技术人员说。

短兵刃

虽然表面来看,南汽无论资金和人才均比上汽逊色许多,但从其动作来看,却大有志在

必得之势。

4月初,在南京市政府西会议室召开的南京市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的信息发布会上,南汽

57

集团一位负责人对在座的金融界人士呼吁:“我再一次恳请各家银行,能够对南京的汽车工

业发展给予最大的支持。”而众所周知,作为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鼎立支持的重大项目,南

汽资金应当不是问题。

“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南汽一位高层表示。而为了解决人才难题,南汽准备于近日

在美国底特律进行一轮“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职位包括:“名爵”项目营销总监、财务

总监、相关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市场营销、技术管理和与汽车产业技术相配套的IT

技术人才。

据悉,江苏省省委书记李源潮曾在不久前视察MG筹备工作时为南汽海外招聘的高端

人才设定了硬指标:“凡是最终确认的人才,必须是有在美国大中型汽车企业中担任过一线

重要职务和拥有经验的熟手。”南汽宣传部部长刘宁生也当即承诺:“我们会保证提供不低于

其他企业的工资待遇和福利。”

拉力赛

根据上汽汽车公布的产品规划,在不到4年时间内,上汽将推出RV车、中型车和紧凑

型车等5个平台超过30款车型;价格从6.5万元到30万元不等,以覆盖主流乘用车各个细

分市场的宽系列产品线布局。

“未来每6至8个月,上汽汽车将向国内市场推出一款新产品。这将使上汽汽车成为目

前中国汽车市场推出新车速度最快的企业。”王晓秋语态坚决地说。

目前,上汽汽车在罗孚75基础上开发的首款轿车,已于3月10日通过碰撞试验并进入

最后认证检测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上市;而另一款中级家轿概念设计已经全部结束,按

计划将于2007年上市。

面对上汽自主规划全面进攻态势,南汽始终只对外宣称,将有一款车型于2007年3月

27日南汽60周年庆典上面世。因为南汽的确还有自己的难处。从英国拆迁的生产设备运抵

南京后,仍处于安装调试阶段,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批量的生产流水线。

而对于上汽汽车的庞大产品规划,南汽内部一位人士则针锋相对地表示:“南汽不必穷

于应付上汽限于图纸上的规划,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先做好一个MG车型,迅速把量

做上去,让世人看到罗孚在南汽手中又活了过来。”

58

附:罗孚汽车收购战全程回顾

05年07月20日上汽开出竞购罗孚新条件

05年07月19日上汽斥资1亿美元竞购罗孚

05年07月12日南汽半路杀出欲收购罗孚

05年06月23日李书福:收购罗孚无进展

05年06月17日吉利与罗孚重开收购谈判

05年05月23日罗孚待售5家公司有意

05年05月08日俄罗斯两富豪欲收购罗孚

05年04月25日伊朗两家汽车厂相中罗孚

05年04月13日罗孚董事4900万拉拢上汽

05年04月12日罗孚资不抵债上汽萌退意

05年04月08日英国罗孚汽车倒闭

05年03月31日上汽购罗孚现仰融身影

05年02月24日上汽将提交收购罗孚计划

05年02月16日财长说媒促上汽罗孚联手

04年12月02日上汽收购英国罗孚存悬疑

04年11月23日上汽洽购罗孚汽车股权

04年08月30日上汽密购英国罗孚汽车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23:0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22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罗孚集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