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 阿桑奇

更新时间:2022-12-30 19:15:49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中英互译在线翻译)

7- 。

__

’_.

阿桑奇

到“让人讨厌"的人

y ∥(、,

单位大斗j

警方通缉

苦王磊

也被人e

芸,把美【

冉扫 午\^/

经历复杂美国 新闻周

旨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舌在完全隐秘的现实中。随

球旅行让别人难以企及他

包成为人们印象中遥不可及

有关阿桑奇经历的信息少

11 O1

巍、曲

之又少: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年龄和家庭住

址。据说,阿桑奇197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昆

士兰州(Queensland)东北海岸的汤斯维尔

(Townsville),他长期接受家庭式教育。

l4岁时,他和母亲已经搬了37次家。在他的

母亲和一名音乐家的关系演变成暴力时,

阿桑奇几近封闭,他隐匿在自己的世界中。

l6岁时,阿桑奇在网络上以Mendax之

名成为一个黑客,与另外两名黑客一起组

建了一个叫做“万国颠覆”(International

Subversives)的团体,以侵入其他机构的

计算机为乐趣。l8岁时,他与一名女子结婚

并生了一个孩子。1991年,20岁的阿桑奇与

黑客好友们闯入加拿大一家电信公司的网

络终端,随后他被逮捕并承认了25项指控。

法官最终以“智能好奇”为理由只判决他支

付小额的赔偿金。但是他的妻子却带着儿

子离开了他。直 ̄1999年,他才与妻子达成

监护协议,但是他的头发也因此从深棕色

变成了灰白色。

此后,阿桑奇为了打消做黑客的冲动,

而去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试图以破解宇

宙背后的秘密法则进行智力刺激。阿桑奇

并不适应大学生活,在一篇《政府阴谋》的

文章里,他声称,温良恭顺的大学校园让

他感到格外压抑,只有当他“翻墙”越过政

府机构网站,窥视权威部门不为人知的秘

密时,才让他感到一种释放,他把自己的生

活描述为“个人与公权的对抗”。很快,在

2006年,他就将这种主张付诸实践,开始创

办维基解密(Wikileaks)。

流浪的背包客为了躲避追踪,阿桑奇

居无定所,以各种假名辗转世界各地,在

不断变换且不久居的地点经营维基解密网

站。阿桑奇曾经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的棚户

区住过一段时间,先后去过格鲁吉亚、越

南、瑞典、冰岛、伊拉克和比利时。之所以

去比利时,据说是因为比利时政府禁止电

话窃听,让阿桑奇有一种安全感。为了转

移方便,阿桑奇经常只带一个背包,一位朋

友说:“他就像个流浪汉,真不知道他怎么

生活的。一个背包,大概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了。”曾与他一起行动数周的《纽约客》

杂志记者透露,他可以长途来去而无需进

食,也可以专注于工作而鲜少睡觉。该记者

说:“他为自己制造出一种气氛,使接近他

的人都为他操心,以协助他坚持下去。我要

说,这也许与他的个人魅力有关。”

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网站也是打一枪,

换个地方,网站没有总部,只有5名全职编

辑,以及800到1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兼职

志愿者,大多为编程和软件加密等方面的

高手,他们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络视频保持

工作联系。网站的主服务器设在瑞典和比

利时,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法律对网络匿名给

予保护。阿桑奇2010年稍早告诉英国广播

公司:“为维护消息来源安全,我们必须分

散设备,并将一切加密,同时将通讯地点和

人员在世界各地移动,以适用不同国家管

辖下的保护性法令。”阿桑奇说,同主流大

报相比,他们的优势就在于游走法律边缘,

“为避免法律纠纷,大报不得不降低调查

性报道的曝光力度,甚至‘枪毙’一些敏感

的揭秘报道。”阿桑奇称,维基解密成立3

年,已经打了100多场新闻官司。他说:“我

们已精于此道,因此从未在任何案件中败

诉,也未丧失任何消息来源。但我们并不希

望有任何人步上我们这种不寻常的后尘。”

“只有公开才能推动社会变革”为何

要将9.2万份军方机密文件公之于众?阿桑

奇的解释是,他希望通过公开对战争最详

细细致的描述,来改变人们关于阿富汗战

争,甚至对所有战争的看法。“也许仅靠公

布机密不会让战争结束,但它所产生的影

响将改变政治风向。”他相信,只有将不公

平不正义的事公开,才能推动社会变革。

阿桑奇说,维基解密的所有资金都来

自公众、媒体和基金会的捐款,拒绝政府和

企业的资助。“事实上从2009年年底开始,

由于缺乏资金,我们暂时关闭了网站。”直

到去年2月313筹到足够款项,才重新上线。

阿桑奇强调,维基解密只是利用互联网技

术的一个平台,“泄露机密的并非我们,而

是身处政府机构或军方的‘告密者’希望将

自己获得的信息公之于众。维基解密则提

供一个他们所需要的平台,鼓励他们在保

护身份的前提下公开信息。”

是英雄还是黑手?对不少支持者而

言,阿桑奇是敢于追求真相的勇士。阿桑奇

只有当他“翻墙”越过政

府机构网站,窥视权威部门

不为人知的秘密时,才让他

感到一种释放 他把自己的

生活描述为“个人与公权

的对抗”。

认为,政府和大机构隐藏了太多秘密,使得

新闻报道难以平衡,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

努力来改变现实。他还批评传统媒体被政

府所主导,不能将调查深入下去,因此自己

的工作是为了自由在奋斗。他的这一观点使

他在支持者眼中已经成为英雄,很有可能

成为美国 时代杂志 2010年度风云人物。

甚至还有人认为,“我们不但不该追捕他,

还应把2010年的普利策新闻奖颁发给他,

他应该获得201 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但对批评人士而言,他是个爱出风头

的人,已因将大量敏感讯息公诸于世而危

及许多人的性命。维基解密多位核心成员

指出,阿桑奇不但单独决定发表7万多份阿

富汗战争机密文件,而且还把北约部队的

阿富汗网民姓名一起公布,这些人可能因此

送命。因为阿桑奇的这种独断专行的行为,

已经有一些维基解密网站的工作人员选择

了离开。据称塔利班组织已根据维基解密

公布的这些资料,追查这些网民。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维基解密发布的

所有数据都来源于用户匿名上传,然后维

基解密只负责将上传的材料去伪存真,然

后在网站上转发这些新闻,并自由传播。在

这个过程当中,维基解密实际上只是一个

网络平台。整个网站的核心人员只有5人,

不存在传统媒体那样庞大的采编队伍。而

网友上传的材料中,有l/3的将会被删除

其余的则由数百名专家来帮助审核,这些专

家涉及各个领域,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志愿

者。尽管维基解密本身或许有不客观的嫌

疑,但是它将更多原始素材公之于众的做

法将让新闻更加透明。它大大促进了社会

和公众的知情权。而这一切正是在全球化

的背景下发生,而不仅仅是在一个主权国

家范畴之内。维基解密主要促进的也不是

一般意义上的新闻自由,而是信息自由 因

为它披露的绝大部分内容不属于新闻的内

容,但却是政府不愿意向社会公开的那部

分信息。

维基解密网站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

的出现,不仅开创了欧美国家网络监督政府

的平台,也意味着新媒体将成为越来越重

要的媒体力量。圃

CH}NA REPORT I 67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19:1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1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想唱就唱ktv
下一篇:tutankhamun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