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
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
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
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
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
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
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
磅礴、泥丸、岷山”等词。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
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
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关于红军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看P58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对长征有进一步的了解:
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
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
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3、读题解题。(“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
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二、初读识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品读全诗,理解感悟。
(一)、自由读诗: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二)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边讲边板书: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
解逶迤的意思: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在你们的眼中这五
岭是怎么样的?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乌蒙
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
小泥丸了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
精神。)
师: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你想象一
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他们的鞋磨破了,粮食没有了,生病了,寒冷威胁他们……)
师: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
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
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
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
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
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
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
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B、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
C、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E、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
(读)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各抒己见)
(课件出示:铁索桥)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
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
3、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
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齐读,再指名读。)
师: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
过后”呢?
(由学生自主回答后,老师总结: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
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
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
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
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
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
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1、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2、朗诵全文。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1、七律·长征
只等闲万水千山
远征难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尽开颜岷山千里雪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14:3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0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