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
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
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抽响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5.护:保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
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
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
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
用。
赏析: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
“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
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
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
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
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
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
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
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
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
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
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
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
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
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新雷张维屏(清代)7绝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译文: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
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注释: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象征春天的莅临。古人认为雷是动
生万物的
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
每于:常常在。
《新雷》诗写的是迎春的情景。“造物”就是大自然。大自然虽然不言,
但是是有感情的。这不,冬寒尚未退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百
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都已准备就绪,只待春雷一声,就会竞相开放。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
会变革的热切期待
月夜_刘方平(唐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
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
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注释⑴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⑷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⑸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⑺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
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
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①洛城:今河南洛阳。
②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④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⑤闻:听;听见。
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
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
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
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
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⑦故园:指故乡,家乡。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
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
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
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
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襄邑道中陈和义(宋代)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和我俱东。
注释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
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③不知:不知道。④俱东:俱:一起指
一起向东。
译文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
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
在向东行前进。
菊花元稹(唐代)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
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
的花了。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⑶陶家:陶渊明
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⑷遍绕:环绕一遍。⑸篱(lí):篱
笆。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和上一
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⑺尽:完。⑻更(gèng):再。
菊花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
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14:2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03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