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现代文
阅读及答案
CompanyDocument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回忆齐白石先生
我从小学戏,没有读过书。一九五年与书香门第的后生吴祖光结婚。后来,我成为齐
白石老先生的干女儿。齐老常常手把手教我画画,他还教导我:“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
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
己。”
我因演出繁忙,不可能在画画上画出成绩来。但我在演戏上,是遵照齐老的教导做
的,在舞台上我挺胸抬头唱戏,面向观众。我演的节目,创造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争取自
由、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的古今女性。如《刘巧儿》中的刘巧儿,《杨三姐告状》中的
杨三姐等。放开手画画,挺起胸唱戏,这是我向齐老学画得到的最珍贵的启示。
有一天,裱画家刘金涛陪我去齐老家学画画,恰好齐老一人在家。金涛兄说:“今天
齐老可要好好教干女儿画画了。”齐老让金涛铺好纸,高兴地把我叫到他身边,手里拿着
一支笔:“来吧,画一张。”我心想:“做艺术家就不能退后,这也算是第一课。”于是
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个小兔。齐老高兴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
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稍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我是看看凤霞有没有胆子。
画画的敢甩笔杆子,当伙计的敢端盘子,唱曲的敢扣弦子,当裁缝的敢下剪子。凤霞有胆
子,有艺术家的气魄!”
齐老是很重情义的。记得他过九十大寿,我跟金涛兄去给他拜寿,他领着我来到后
院,我看到北面墙上有个小洞,里边有一个牌位,写着“贤妻宝珠灵位”。齐老默默鞠
躬,我当然也照着做了。齐老严肃地指着灵位说:“这是你娘的灵位,我每天都要来看
她,她跟我只是受罪了,没有享过福。”齐老说着眼睛湿润了。我感觉到齐老的感情是非
常深的,平时几乎不流露。
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他。齐老说:“对佣人要宽厚,有好处。”
老尹为人善良,老是拿着笤帚不停地打扫。齐老不给他工钱,每月给他画张画,有时为了
奖励,给他多画一张,老尹就知足了。因此,祖光去齐老家,老尹总喜欢挽着祖光,去他
的小门房看看齐老给他的画,他手里真有好画。祖光从老尹手里买了不少画。老尹对金涛
说:“吴先生大方,我说多少钱从不少给,有时多给了还不让我找钱。”齐老不只对老尹
这样,无论对谁,都一律同等对待。
齐老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他当木工时的朴素习惯。有一次,金涛和我陪齐老吃饭,一
位梳着圆头的女佣人为老人端上一些饭菜,一盘豆豉辣椒,一碗腊肉素白菜汤,都是些小
盘小碗。金涛兄吃完,小声对我说:“我没有吃饱。”但我吃了两碗饭,喝了一碗汤,急
着要看齐老画画。齐老对秘书武大姐和我说:“你们就是不考虑金涛是爱吃的人,我的小
女儿凤霞吃什么都行,今天金涛肯定没吃好,下次请您去曲园吃。”
齐老有很多学生,老人画画时大家都围在一边看,老人一声不响门头画。可是在大家
不在的时候,他就边画边传授我如何用笔,如何调色,如何心里要有实物,手上才能疏能
跑车、密不透风,画出实物的神采来,画得不像不要紧,可以定要神似。他还说:“你毕
竟不是在照相,你是根据实物,经过你的画笔,再创造出你所想象的神采,这才叫艺术品
的神韵,原封不动画出的桃子是匠气作品,要琢磨怎样画活了,看着已像离开了纸。”
也真是这样,看看齐老画的一篮子桃子: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
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由此,能够看出齐白石的艺术家风度。我看齐老画
画,再仔细研究齐老的画,再回想齐老的教导:“你画画跟唱戏一样,不可死学原搬,要
记住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不能不进取啊!”真是受益匪浅。
(选文有改动)
1.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第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每小题3分,共6分)
(1)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
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
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
外一种模样。
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
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
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
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
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
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
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
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
它当坐垫吧。
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
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
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
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
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
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
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
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
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
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
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
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
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
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
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
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
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
划:“八十八啦!
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
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
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
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场景偶遇老太太画像被发现老太太画花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2.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段划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
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
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
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
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
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
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
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
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
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
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
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
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
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
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
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
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
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
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
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
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
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
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
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
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
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里那几件往事(3分)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3分)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划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3
分)
5.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3分)
红春联
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炭火正旺。一张古拙
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
狼毫在玉石砚台内饱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九州日丽;
四化春新。
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其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
格。老先生和蔼,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竖堂堂正正。写完后,如卸大
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品头论足,甚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
默念一遍,良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
写春联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也很庄重。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
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个先生不会吟哦几副对联
的。
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
然后研墨,折纸书写。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
和清香。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
也会有一家两家。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
又热烈。
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
否则闹了笑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难堪而尴尬。
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喻义辞旧迎新。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喻义新年新
气象。但不管怎么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
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
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高了吗低了吗歪了吗正了吗”调节到最佳位置
才肯罢休。
贴完春联贴福字。贴福字是贴春联的姊妹产品,不可缺少的。尤其是老一辈人家,过
去的日子过得像苦胆儿,对福字的渴望更加强烈、迫切。老人家听到大门外的人把春联贴
完了,就会从堂屋的方桌上小心地捧出两张老先生写的大福字,嘱道:“倒贴哩!福到福
到哈!”
一般的人家贴到这里也算把过年贴春联的事干完了。可到精致的人家,则还要从门廊
到堂屋都贴得红彤彤的,十分喜庆。过路的人从大门春联往里屋瞧,只见里里外外焕然一
新,红彤彤的新鲜,红彤彤的春色,而人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活泼、饱满。
送春联,也是别具味道的一件事。
送春联有个讲究,普通人家送通用春联,如:“千条杨柳迎春绿;万里江山迎日
红。”这类春联写景写心情,太普通,自然赢得人家的红包小。送春联送多了送精了,则
脑壳转得快,起眼眉毛动,见什么人就送什么样的春联,图个别人家高兴,满意。如果此
人是做生意的,走南闯北,则送上一副:“似锦河山遍地走;如花生活满园财。”更有杀
猪的,做木匠的,当医生的行业春联,往往逗得主人高兴了,钱包一扯,一张红大钞
“嗦”就出来了。这样的人送春联送出了门道。
但也有一些人送春联送出了雅致。这就与一方民俗有关了。
年三十的下午,年饭还没吃前,送春联的人瞅准了这个空当,必定给你家满堂红。这
个时间一家老小团聚,有说不完的话,有找不完的亲情温暖。女人们早在厨房帮忙,有什
么好菜全搬出来,只见山上走的,地里长的,河里游的,要什么有什么,有什么就上什
么,反正香气缭绕,笑语喧哗。这会儿,送春联的在大堂外倏地放一挂鞭炮,砰砰砰一阵
响,闹得一家人赶紧出去看。小孩脚快,瞅完转身朝里屋喊:“奶奶,送春联的来了!”
此人若是一村一寨一沟的熟人,会温酒一壶,端上几盘好菜,由男人恭敬地陪着,边
喝边聊。若是陌生的送联人,也不敢怠慢,敬一根贵烟,客气一番,欣喜地接过春联。送
春联的人在这端儿要赞几句:“左春联,右春联,左右春联齐团圆。左赞主公富贵弟,右
赞主公广财源。万千瑞气堂前起,来年钞票拖满船。”这家人听了,心儿乐了,道:“准
尔真言。”便赶忙递上一个红包。送联的人手指轻轻一捏,如果红包内薄且宽,知是张大
百元的,就高兴地走了。如果此家殷实,红包又封小了,索性站着不动,再赞一轮,委婉
道:“说春联,道春联,贴在贵府笑开颜。给个红包千斤重,四方财运奔眼前。东南西北
皆吉象,更观堂内喜连连。”递红包的被如此一赞,知晓红包给少了,就嘱人再封一个。
如此这番,在年关的春联总算告一段落。村里一些上过学的人,便在初一上午,背着
手边踱步边观摩,或牵个小孩,沿村路来回溜达,欣赏春联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
这股子浓郁的墨味儿,拌和着甜甜的年味,像一团发酵的嫩面,在人生的红纸上各自
比着劲儿,攒着劲儿,朝前写,幸福千户万家。
(作者:刘群华,有改动)
1.(3分)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红”的意蕴
2.(4分)本文首段是怎样描绘写春联的场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作者交代它有何用意
4.(3分)请品析文末加点的“酵”一词的妙处。
【答案】
1.(3分)春联有“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表现了人
民喜气洋洋、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也象征着“红火又热烈”的生活。
2.(4分)先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为老先生写春联营造出古雅、温暖的氛
围;然后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老先生写春联时怡然自得,庄重牺
脱的儒雅形象。
3.(2分)这部分文字交代了“我的故乡”虽然闭塞、贫瘠,但人们有对知识和
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此充满了自豪。
4.(3分】“酵”将“墨味儿”和“年味”融为一体,弥散出甜甜的味道,令人沉醉。
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节日里的美好感受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答案】
1.(3分)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2.(3分)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以及端午节的来历。
3.(3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
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盼之情。
4(3分)表达了我对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
5.(3分)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母亲赶夜
给我做红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绣的好看”“手巧眼也明亮”
“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
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观的性格。
【答案】
1.好奇尴尬惊叹羡慕
2.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1分)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
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2分)反对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1分)
3.(1)“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2
分)
(2)“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
自信。(2分)
4.明指老太太种的牡丹花;(1分)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2
分)表达;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2分)
【答案】
1.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2.齐白石先生重情义
齐白石先生待人宽厚,宽严相济
齐白石先生的朴素
3.连用三个“好”字,运用反复的修辞,写出小兔画的逼真有神,突出表现出齐
白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同时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齐白石先生有艺
术家的气魄。
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强调了齐白石画中桃子的生动逼真;运用侧面描
写,从侧面写出齐白石先生画工一流,具有艺术家风度。
4.列举典型事件,突出齐白石先生的形象。
选材角度丰富。从生活、画画、教学三方面选材,写出齐白石先生作为家人、
艺术家和老师的身份职业转换。
选材真实。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使故事真实可信。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13:4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01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