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2016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闭关政策:清政府从1757年开始施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下令只限开放广州一口通商,严
格控制对外贸易。之后连续颁布了许多条文,对外国人的各方面活动及华夷交往等都做了细致的
规定;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
的表现。结果: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
步,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
2、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持查禁和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鸦片输入给清朝统治带
来严重危机,道光皇帝采取了禁烟派的主张,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在林
则徐的主持下,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将所有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
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
的坚强决心。但也成为鸦片战争导火线。
3、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
辖的特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
在中国取得了此项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犯罪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
制裁,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国的法律进行裁判。这项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
对方对等权益。始于《虎门条约》规定,此项条款为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互相
援引,攫取各种侵略权益开创了恶例。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5、拜上帝会:是一个以宗教为形式的农民革命组织,是洪秀全用以组织进行革命的工具。
它继承历代农民革命的传统,吸收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神教”思想和“平等”观念,以及古代
“大同”思想,宣扬“神天上帝”的无上权威,树立起一神教思想。拜上帝会使洪秀全个人的宗教理
想现实化,进一步激扬了他的宗教狂想。在整个太平天国时期,都以拜上帝教为思想武器,进行
宣传组织工作。后随太平天国失败而消亡。
6、湘军:晚清由曾国藩招募湘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53年,曾国藩受咸丰皇帝命去长沙帮
办团练。他以湘勇为基础,实行勇丁由将官亲自招募的制度,同时对士兵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
并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湘军以营为单位,其主要将领有左宗棠、刘坤一等。
曾国藩和湘军成为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支柱。
7、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国库。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
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违者治罪。肇始于起义之初,广泛推行于定
都天京时期。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后随着财货来源丰富逐渐名存实亡。
8、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的各项制度。主要内容:确定
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
历,废除清朝纪年。永安建制为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奠定了政权基础。
9、亚罗号事件:1856年围绕中国商船亚罗号进行的中英交涉。1856年10月8日,中国商
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受到广州水师搜查,船上海盗被捕。而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称
该船为英船,要求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但当叶名琛把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
后英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0、马神甫事件:亦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1853年,
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知县逮捕
马赖及其爪牙,将其处死。法国遂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11、《瑷珲条约》:1858年奕山与沙俄总督在瑷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沙俄割
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12、《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
乙
年6月同英法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英、法公使驻北京;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通商;内河航运权;修改6
税则;向英、法分别赔款银400万两和200万两。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
13、大沽口之战: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之战。1859年6月英
法联军率先发起攻击,次日袭击大沽炮台。清军沉着应战,开炮反击。经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
美舰虽竭力助战,也没能挽回败局。此战使英法联军继续扩大侵略战争,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14、《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
10月清政府先后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条约规定:①承认《天津条约》完
全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④
归还以前没收的天主堂财产,,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
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15、辛酉政变:1861年慈禧等人为夺取最高统治权而发动的政变。因该年是辛酉年,故名。
又称祺祥政变、北京政变。咸丰病死后,其子载淳即位。慈禧欲垂帘听政,遭到了辅政八大臣的
坚决抵制,于是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在北京发动政变,解除了肃顺等人的职务,后改“祺祥”为“同
治”,辛酉政变后,慈禧掌握了统治大权。
16、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全称: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其职权总揽了外交及全部洋务事宜,1901改为外务部,位在六部之上。它的设立,
尽管带有半殖民地色彩,但也标志着中国步入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行列。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7、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在内忧外患形势下,采取的学习和利
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倡导者为李鸿章、曾国藩等人。
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建设近代海陆军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1895年北洋海军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18、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虹口成立江南制
造总局,后搬至上海城南高昌庙。它的主要产品是枪支、大炮、弹药、钢铁、造船等。常年经费,
最初由李鸿章在淮军军需项下随时拨给,每月约1万两。后主要从江海关洋税中酌留二成。由于
清政府的大力支持,该局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19、福州船政局(闽局):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创办的新式造船企业。亦称马尾船政局。1866
年6月,左宗棠奏请设立船政局,得到批准后与法国人签订合同,议定5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
船16艘,并负责训练中国的技术人员。建厂与常年费用由闽海关拨付。这是当时最大的船舶修
建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除开铁厂和船厂外,还设立船政学堂以培养人才。船政局
在中国造船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20、北洋海军:1875年清政府创建的一支近代化海军,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主要为抵御
日本侵略而建。1888年正式成立,丁汝昌任提督,有大小船共20余艘。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
军覆没。它的覆没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21、赫德:英国人。他长期控制中国海关大权,干预中国的内政、外交事务。1854年,他
奉英国外交部的任命前来中国。后继李泰国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任内创建了
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在资本主义列强,特别是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上,他扮演了重要的
角色。
22、洋务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形成的政治派别。其以“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先后提出“自强、求富”口号,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为奕䜣、曾、张、李、左。其变革运动随甲午战争失败
走向破产,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历史作用。
23、顽固派:洋务派的对立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内部就解决内外矛盾意见不同形成
洋务与顽固两派。顽固派是一批对世界大势无知的腐朽贵族官僚,政治上他们因循守旧、仇视外
丙
国事物、反对洋务运动。本质上与洋务派一样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慈禧、倭仁等。
24、陈启沅:近代民族工业先行者,广东南海人。早年在南洋经商,后回家乡创办了继昌隆
缫丝厂。这是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它拉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序幕。
第四章: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25、马嘉理事件:1875年英国在我国云南制造的边境事件,也称“滇案”。1874年,英军柏
郎率领近200人的武装“探路队”从缅甸出发,探测到我国云南的路线,英翻译官马嘉理去缅甸接
应。1875年2月马嘉理带领“探路队”闯入云南,无视中国主权,开枪杀我群众多人,群众愤
怒还击,打死马嘉理等6人。英国借此事件于1876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
26、《烟台条约》:1876年9月13日,英国以马嘉理事件为借口与清政府签订中英《烟台条
约》。主要内容: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扩大领事裁判权;外贸免纳内
地税;允许英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游历。此外,还规定抚恤、赔
款、惩凶、道歉等项。此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使英国得以侵入我国云南、西藏地区。
27、黑旗军:清末刘永福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因所用旗为七星黑旗,故名。19世纪70年
代,法国侵略越南,黑旗军应越南政府之邀援越抗法。中法战争中与清军一起打击法军,多次大
败法军。中法战争结束后,黑旗军大部被清政府裁撤,部分黑旗军在甲午中日战争时被调往台湾,
驻师台南,抗击日军,后因孤立无援被日军击溃。
28、镇南关大捷:1885年中法战争中,清军于广西镇南关大败法军的著名战役。1885年2
月,法军占领镇南关,老将冯子材奉命赴关迎敌。3月法军分三路犯关,冯子材身先士卒击退法
军。后各族人民与越南义军纷纷前来助战,最终法军全线崩溃。这就是威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它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
29、黄海战役: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亦称大东沟海战、中日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于1894年9月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战。此
役北洋海军失利,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自此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之手,
黄海战役对甲午战争结果有决定性影响。
30、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北洋海军致远舰管
带,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在船舰受伤的情况下,下令开足马力撞沉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
最后与全舰250名官兵一起英勇牺牲。
3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1895年俄、法、德三国强迫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1895
年4月,俄国与法、德共同出面干涉,逼迫日本放弃《马关条约》中占领辽东半岛要求。日无力
与三国开战,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成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
潮的开端,也为日俄战争埋下伏笔。
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32、中俄密约:1896年6月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条约。主要内容:①日本如侵占俄国
远东或中朝两国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②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对俄
国军舰开放。③中国允许俄国越过黑龙江、吉林两省修造一条铁路以达海参崴。④无论平时或战
时,俄国均可在该铁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品。⑤缔约国一方未征得另一方同意,不得与敌国签约。
俄目的是在共同防日的名义下,通过修筑中东铁路把自己的势力深入我国东北地区,加强对中国
的控制。
33、胶州湾事件:德国借口占领胶州湾的事件。1897年11月,德国借口两个德籍传教士在
山东巨野被杀,派军舰占领胶州湾,夺取青岛炮台。后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了《胶澳租界条约》,
租借胶州湾99年。自此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34、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事件。1895
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来,康有为起草了《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和、
迁都、变法三项建议,并详细论述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后康有为将其递呈清政府,是为“公车
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运动,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35、戊戌政变:清末慈禧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
丁
变。政变结果:“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梁逃往国外,光绪失去人身自由,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
重新掌权。至此,戊戌变法完全失败。
36、《新学伪经考》:康有为撰,形式上是一部考辩儒家经典真伪问题的学术著作,实为一部
关于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这本书着重从经学方面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攻击,以宣传
西方社会学说。此书为传播维新变法思想开辟了道路。
37、《中外纪闻》: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重要舆论机关。北京强学会的机关报,前身为《万国
公报》,由梁启超等人主笔。着重宣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学说,在部分官员中产生了一
定的积极影响。为改良派政治团体建立及维新变法运动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或中国资产阶级
政党报刊的萌芽。)
第六章:辛亥革命
38、兴中会:清末,由孙中山和一些进步华侨创立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
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积极在华侨中宣传反清革命主张,同年11月,他联合华侨中的反清人士20
余人,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1895年春,孙中山回到香港,与当地的进步社团辅仁文
社合作,组建了兴中会总部。
39、华兴会:1904年由黄兴等革命分子在湖南创立的反清革命团体。1903年11月以庆贺黄
兴生日为名,举行秘密会议,决定成立华兴会,推举黄兴为会长,对外伪托兴办矿业,取名华兴
公司。1904年2月正式召开成立大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另与马福益组建
同仇会以专门联络会党,准备于11月在长沙起义,后计划泄漏导致失败。次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会员相继加入,华兴会遂停止活动。
40、苏报案:清末著名反清政治案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恐慌,他
们对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尤为忌恨。1903年上海租界工部局派
巡捕到《苏报》馆捕人,章炳麟、邹容先后入狱。因列强担心他们在租界内的特权会受到影响,
拒绝了清政府的引渡要求,最后由租界会审,判决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案后,
革命分子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收集在一起,题名《章邹合刊》,各地交相翻印,
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41、《民报》:1905年11月,同盟会创办的机关报,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
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该报以宣传反清革命理论、配合反清革命为宗旨。1903
年~1907年间,《民报》成为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阵地,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
势,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42、《革命军》:1903年邹容发表《革命军》,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为武器,论述了中
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主张推翻清政府和建立“中华共和国”,反对帝国主义干涉
中国的革命和独立。《革命军》是其表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则和理想最为完整和鲜明的著作,
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43、保路运动:保路运动是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收回利权运动的继续。清政府借铁路国有
名义,把铁路权利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了各地的反抗风潮,四川尤为炽烈。1911年川汉铁路
股东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决定组织四川保路会,参加者数十万人。最终群众性的保路运动
演化成了武装起义,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44、武昌起义:1911年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共同发动的大规模武装起义。在文学
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长期活动和长江流域革命形式不断高涨的推动下,以四川保
路风潮为导火线,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起义军一夜之间占领武
昌,取得首义胜利,之后完全控制了武汉三镇。它敲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丧钟,建立
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近代史上和世界史上都有其重大意义,10月10日这一天被定为中
华民国的国庆日。
戊
(1853.5年)太平天国北伐总目标为直捣清朝都城北京
西征目的在于确保天京,夺取安庆、九江、武昌,控制长江中游
1884新疆设省,刘锦棠第一任巡抚1885台湾设省,刘铭传第一任巡抚
义和团口号:扶清灭洋
清末新政(1901始):改革官制(设商部、学部、改设外交部)、改革兵制(建武备学堂、
建常备军)、改革学制(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奖励工商。
咨议局、资政院海防、塞防
维新变法重要理论根据:《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三大爱国运功:拒俄运动、抵制外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
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变半殖半封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个来源:官僚、地主、买办、商人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作坊主、小地主、小商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而来。
近代民用企业出现: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
官督商办企业代表: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
洋务运动军事工业代表: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
厂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13:4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01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