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更新时间:2022-12-30 13:09:10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14 18tes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

1.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

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

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

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

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

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

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

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

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

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

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

涨了两丈来高了。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

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

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

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

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

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

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

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

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

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坡面上,从

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

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

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

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

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

一。可以预料,在本世纪,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

一个热点。

3鸟的天堂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

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

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

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

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

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别一个朋友说是两侏。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

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

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干的数目不可

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

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

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

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

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

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

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

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

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

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

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

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

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一那只,另一只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

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

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

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4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

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

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

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

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

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

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

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

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

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

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哪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

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

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

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

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

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

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

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

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

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

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

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

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

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

山虎的一根茎。

7蟋蟀的住宅法布尔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

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

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

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

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

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

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

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

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

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

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

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

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

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

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

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

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

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

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

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

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病房洁白宁静,

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也是脚步轻轻。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

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他常常耐着性子,面对墙上的地图呆呆

地出神。实在无聊了,魏格纳就站起来,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

陆的海岸线,借此消磨时光。他画完了大洋洲,又画南极洲;画完了

非洲,又画南美洲。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

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

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魏格纳被自己

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祥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

的不同点。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

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

的突出部分。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

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

起。

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在太古时代,

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漂移,才分成今天

的各个大陆,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第二天一早,他叩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把自己这个

想法告诉了他。教授肯定了他的假想有道理,并说也曾有人提起过,

但都没有足够的事实加以证明。教授劝他打消念头,不必为此枉费心

机。

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

的联系和对R>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

证据。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里面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上的古生

物化石有一定的相似性。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

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

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这个重要的发现大大鼓舞了他。他

充满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1912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会上,魏格纳作了题为《大

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引起了地质

界的震动。

9巨人的花园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

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

里玩。

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花园里常年洋溢

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

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

入内”的告示牌。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

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

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

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

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

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

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

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

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

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

孩。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

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

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

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

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

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

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

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

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10幸福是什么

村子里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彼此很要好,常常把

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放牧。树林里有一口老喷泉,已经不喷水了,

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有一次,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喷泉

往深处挖一挖,再把泉口清理一下,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乐地喊到。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挖那口喷泉。他们把

泉眼疏通了,又挖了一道小水沟,让所有的水都流到沟里去。他们还

把堵在泉口的树杈、树枝和烂在水里的树叶都挖开了。清水从一层泡

沫下面流出来,把泡沫冲到两旁,流到一个有沙底的小潭里。三个小

孩看见了泉水,又快乐又兴奋。又过了一天,他们搬来一些石板,砌

成了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他们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盖上一

块大石板,不让尘土落进去。

他们高兴地坐在井旁边的大石头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满

那口小井,最后从那宽阔的出口流出来。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

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你们好,孩子们!”她说,“我可

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砌这口井就是为了让人喝的。”

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为了你们三个的健康,我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谢你们。我代

表树林,代表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和树林里生长的一切花草,感谢

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

一个孩子问那为不相识的姑娘:“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

幸福是什么啊?”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个地方,

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侯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

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让咱们分头到自己愿

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在村子里,我就能弄明

白幸福究竟是什么。”

他们都照自己说的去做。过了十年,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

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仍旧静静地流着。小井旁

边的树苗已经长成了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还看

得清人走过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围的沙

地上还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

乐地看着这一切,每想到自己只做了这么一件小事,却给别人带来这

么大的好处!他们坐在原来的那块大石头上,想起那位神奇的姑娘。

可是她还没有来。

“你们知道这十年我做了什么?”第一个青年说,“咱们分手以

后,我就去一个城市里,在那里进了学校,学了很多东西,现在成了

一个医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

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

我,”第二个青年说,“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

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当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

我勤勤恳恳地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

感到幸福。”

“那么你呢?”他们俩问留在村子里的青年。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你

们看,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幸福。”

突然间,那位姑娘有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

头上还戴着白色的花环。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你

们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

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青年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说完又不见了。

11去年的树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

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

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

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说。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

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说:“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

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

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儿。鸟儿问女孩儿:“小姑娘,

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那儿吗?”

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

在这个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2小木偶的故事

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

小木偶有鼻子有眼,能走路,会说话。

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你木偶脸上还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

呢?老木匠怎么也想不起来。

“你知道吗?”老木匠问小木偶。

“不知道。”小木偶板着脸回答。

老木匠一下子想起来了,你木偶脸上少的东西是笑!

“笑是很重要的。”老木匠对自己说,“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

法过日子!”

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

情。

“现在好了。”老木匠为小木偶收拾了一个红书包,把他送出了家门。

“走吧,外面的世界大着呢!”老木匠对小木偶说。

热闹的大街上,小木偶兴冲冲地大步向前走。

一只小红狐跑过来,很亲热地说:“嗨!小木偶!你的红背包真漂

亮,让我背一下好吗?就背一下。我想看看这种红是不是和我的毛色

相配。”

“好的。”小木偶说。

小红狐一背上背包就拼命地逃跑。小木偶愣住了。等他反应过来,

小红狐已经跑出去好远了。

小木偶有两条长长的、灵活的木头腿,他很快就追上了小红狐,拽

住了小红狐毛茸茸的大尾巴。

“放开!放开!”小红狐拼命地挣扎。

“吵什么!”一只穿警服的熊过来把他们分开。

“报告警官,他抢我的包!”小红狐撒谎一点也不脸红。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穿警服的熊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好远。

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老木匠只给了他一种表

情,那就是笑!

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

一只小兔子走过来,温柔地问:“你怎么啦?”、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嘻嘻。装的一点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龇牙咧

嘴地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

一个老婆婆走过来:“小木头人你病了吗?”

“脑袋很疼。”你木偶还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

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他希望自己还一段没有脑

袋的木头!

蓝鼻子小女巫就在这时候赶来了。她能用鼻子闻出空气中的伤心

味儿。

“你头疼,是吗?”小女巫问。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可怜巴巴地说。

“那是因为你很伤心,却不会哭。”

小女巫用魔杖在小木偶的脑袋上点了一下。

“哇——”你木偶放声大哭起来。

慢慢地,小木偶不再伤心了,脑袋也不疼了。

“小木偶,我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你。”小女巫说完,又用

魔杖在小木偶的脑袋上点了几下。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

情和关心了。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

远不够的。

13白鹅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

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到: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

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

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

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

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

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须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

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

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

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

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

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边侍候,像饭馆里的堂

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

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

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

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

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

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

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候我们便替

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

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

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

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

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14白公鹅

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

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

军上将的派头。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

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

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零乱而泥

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的、一动不

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

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这只白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它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

可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

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有

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鱼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有时它

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要不,它就与邻

近的鹅群来上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

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有多少次,它径直把我的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

走鱼饵的钓绳。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

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

有东西都属于它。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

——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

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15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

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

它决定要出去出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

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

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

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

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

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

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满月的小猫更是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

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

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

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

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

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16母鸡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

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

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

立刻结起个小疙疸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

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

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

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

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

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替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

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

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

象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

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

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

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

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

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

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7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

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

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

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

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

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

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

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

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

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8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

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

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

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

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

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

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

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

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

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

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

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

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

赏。

19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

贵历史文物。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

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

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

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

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

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

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

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身穿战袍,

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

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

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

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

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

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

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

声。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

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树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1搭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

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

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

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

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

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

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

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

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

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

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

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

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

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

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

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

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

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

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

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

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

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

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

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

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

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

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

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

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

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

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

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

骨髓移植手术。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

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

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

一代传下去。

23卡罗纳

卡罗纳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昨天上午,

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

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

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

大笑。

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

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

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

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

向他千叮咛万嘱咐。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

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

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

要坚强哟!”

老师说完,卡罗纳回到座位上,挨着我坐下。卡罗纳翻开书,当

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

子上号啕大哭。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我本想跟他说

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

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

默默地看着他。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她

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过了一会儿,

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

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

回家去。

24给予是快乐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

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

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

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

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

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

的车兜(dou)”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

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

家了,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能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

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

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

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

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

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

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

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的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

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

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

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

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

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

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

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支,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

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

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

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

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

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

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

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

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

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意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

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

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

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

面几何的一位老师。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

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

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当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

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

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

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

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我翻

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

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

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

样。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

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

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

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

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

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

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

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

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

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

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

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

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

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

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

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

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

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见一个初中

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

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

合院,敞亮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

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

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见了我,他像会见

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

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

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

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

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

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活指南之类。相反,

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

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

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

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

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

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

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

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染红窗棂。我一

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湖水,

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

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

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窗外那爬山虎。我不知那一刻老先生想起的

是什么。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

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发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

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那个夏天

便长了。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

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

着。

27乌塔

那天,我从威尼斯坐了整整8小时夜行列车到罗马,冒着暑气赶

到市郊的青年旅馆,已经筋疲力尽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

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床席梦思,上面躺着一个发小姑娘,

睡得正香。

这是一间约30平方米的子,放了8张双层铁床。每张床配了一

只小柜。里除了这个小姑娘没有别人。我的床是靠门右边的上铺,下

铺胡乱摊着背包、浴巾、睡衣、毛巾等,看来这张铺就是小姑娘的,

可能是怕热吧,她把床垫搬到地上睡。

我匆匆洗漱完毕,想抓紧时间躺一会儿。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阵“叮铃铃”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朦胧

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一边收拾枕边的小闹钟,

一边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问我:“我要出去玩了,你呢?”我翻身起来:

“我也要出去。”“你去哪里?”“梵蒂冈,你呢?”“我已经去过了,

今天去市中心。”说话间,她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

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告诉我:“罗马很热,街小小

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晚上8点多,我才疲倦地回到旅馆。小姑娘已经回来了,惬意地

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

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

住在汉堡,你会说德语吗?”她听我能说一些德语,马上拿糖请我吃,

告诉我她叫乌塔,在读小学,已经12岁了,这次趁署假游历欧洲。

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玩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

以后还要去波恩,然后去希腊。哟,这么长的旅程,我有点惊讶:“你

一个人吗?”“当然。”她说。又说她是乘火车旅行,因为年纪小,可

以享受特殊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

一个12岁的小学生,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自碰见,我

决不相信。我问乌塔:

“你一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你吗?”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

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遭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

电话或寄张明信片。说到这里,她又搬出一摞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

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一册,介绍十分详细。“对照着看,

就像教师带我茵玩。”乌塔说。为了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

了有关这些国家的籍,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送广告,假期到

别人家里陪儿童玩。“都是你自己挣的钱吗?”我很吃惊。“我挣的只

够一半,爸爸给了另一半,不过我买的礼物都是用自己的钱。”说着,

她翻出买给妈妈的皮包、爸爸的烟斗、弟弟的帽子给我看。“你自己

没有礼物吗?”我逗她。“有,是在米兰买的,比德国便宜好多呢。”

她指指脖子上一根做工精巧的细细的项链。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

子们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

像你们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

们,会带他们茵出去玩,但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不料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

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我们也经常茵旅行。不过我们

的兴趣不同,妈妈喜欢音乐会和漂亮衣服,爸爸喜欢博物馆,我喜欢

看有雕刻的老房子,所以我们也茵出去玩,也单独出去玩,爱他们,

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没有逻辑。”

不愧是德国人,连小孩子都知道“逻辑”这个词。我只好笑着承

认自己的理由不恰当,又告诉她中国很大很大,从北方乘火车到南方

要四五天,中国的火车也挤,必须对号入座,有时人还得站着。中国

的银行没有欧洲这么多,自动取款机很少,所以出门是一件麻烦事,

小孩子单独不能胜任。

乌塔埋头想了好一阵,但要理解一个遥远的国家对她来说还太困

难。最后她摇摇头:

“那中国的孩子们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

图,有游乐园,儿童们依然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从电视和本认

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在这里,它的

美丽才感动了我。”

第二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她晚上坐火车去波恩。又问我:“我

以后想去中国,那要很多很多钱才行吗?”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张强同学给柯岩的信

柯岩老师:

您好。

我从报上读到您写给小学生的信,很有意思。虽然我不认识您,

还是想冒昧地给您写封信,向您说件事儿。

我在班里原来好朋友很多。最近,我的作文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得

了奖,县报、市报都有记者来采访我。本来是件高兴的事,但不知怎

么的,好些朋友忽然和我疏远了,有的还不理我了。我很伤心,也很

生气。我又没得罪他们,不就是我的成绩超过了他们,他们嫉妒我呗!

有什么了不起的!可过去热闹惯了,现在出出进进,总是自己一个人,

看着同学们勾肩搭背,有说有笑地走来走去,我感到很寂寞。于是我

想到了向您讨教,希望您帮助我摆脱困境。

敬祝

身体健康

小学生张国强

5月10日

柯岩的回信

国强小同学:

你的信使我很难过,不是为你的处境,而是为你的心态。

你说得很对,获奖应该是件让大家都高兴的事,现在怎么竟会变

得这样令人烦恼呢?

你说是因为同学嫉妒你。不排除个别人可能是这样,但会不会所

有的人都是这样呢?我不相信这一点。所以我想,咱们还是先从自身

找找原因吧!

你在来信中并没有全面地介绍自己。但从你能在全国获奖来看,

我猜想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大概学习不错。你的好朋友很多,根据

一般情况判断,你应该是个能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甚至能帮助

同学的人。

如果我猜得不错,那就让我们接着往下分析:既然同学们不可能

一下子突然都变成了“红眼病”患者,那么,是不是我们自身出了毛

病呢?

你使我想起了自己。我小时候是个骄傲的孩子,听到了一些夸奖,

就觉得自己比谁都强。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

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当时我是

不完全懂得的。表年时代因为写出了一点作品,也曾飘飘然过。那时

候妈妈还在,虽已身患重病,还是不时地告诫我:不要忘记小时候班

主任的教导呀!可惜那时候年少气盛,也并未真正入耳。直到以后不

断碰钉子,摔跟头……又在生活中亲眼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

人,这才慢慢理解了这些话的深意。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

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

患难与共。我还做得不是很好,但已经受益匪浅,能够保持平衡的心

态,乐趣无穷了。这也是我虽已年逾古稀,身患重病,却至今仍能写

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现在是多么怀念我的那位班主任和我的妈妈呀。班主任温和又

严肃的面容和妈妈那满含着忧愁的眼神,好像还在我的眼前。让我们

一起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

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

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

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你愿意试一试吗?

祝你

健康快乐

柯岩

5月25日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

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

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

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

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

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

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

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

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

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

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

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

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

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

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

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

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

的生活。

30电脑住宅

在某城市的中心,有一座实验性的电脑住宅。这座住宅里安装了

一百多台电脑,一切都由电脑指挥。

住宅的大门外有一根竖杆,上面安装着风向标。它同室内的电脑

相连,将室外的温度、湿度、风力和和风向等数据输入电脑。电脑根

据这些气象资料,为主人提供一个既节能又舒适的家具环境。

想进入住宅必须要输入密码。门口还有微型摄像机,能将客人的

面貌特征输入电脑。如果电脑确认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即便

知道密码也无法将大门打开。这时,只有主人下达“同意入内”的指

令后,大门才会打开。

进入住宅,轻松悦耳的乐曲会立即播放。沿着走廊走进客室,发

现里面只有几件家具。原来,其他物品都分门别类地放在地下室仓库

的“集装箱”里。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脑,将相关的“集装箱”

调节器运到指定的地方,以便取出或放加物品。

厨房在一楼,里面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电脑中储存了中

餐、西餐和日本菜等的烹调方法的资料。它能告诉人们如何备料、烹

饪还能示范如何操作和自动控制烹炒的火候。

卧室在二楼,床头有一个写着“休息”二字的开关。主人在睡觉

前,只要按一下开关,整栋房子便进入“休息状态”,除走廊等处留

有必要的灯光外,其他地方的灯全部熄灭。这时,没有关闭的窗户自

行关闭,空调系统减弱风力,房子四周的防盗报警装置进入工作状态。

这一切将持续到第二天早晨主人起床为止。

浴室的装置也受电脑指挥,人们可以“预约”洗澡时间。如果想

一加家就能洗上热水澡,可以给家里的电脑发指令,告知使用浴室的

时间,到时候浴缸里便会放满热水,做好洗浴准备。

住宅里的所有电脑全部设在“暗处”,在室内见不到。它们各有

各的职能,分工负责,同时又相互连接,以便对环境作出综合判断,

为主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

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

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

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

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后,科学家们提出,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

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

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

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

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

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

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

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

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体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

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

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

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

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

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

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

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

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

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

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

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

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

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

——植物的种子。其实,它们已搭乘过先前发射的神舟飞船和返回式

卫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那么,航天飞行为什么要带上

这些植物种子呢?它们也能向我们描述美妙的太空之旅吗?

植物的种子是不会讲话的,但是我们有办法了解它们在航天旅行

中的经历。科学家们让这些从太空归来的种子生根发芽,再和没有上

过太空的同类植物相比较,常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差异。例如,搭乘

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

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科学家们从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

广,从而推进农林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专家们已经培育出“太

空水稻”“太空番茄”“太空黄瓜”“太空辣椒”等新品种。它们普遍

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等优点。这些优点从何而来呢?从太

空中来。

在浩瀚的太空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

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

化。一些植物种子后代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改变,如,果实变大,

抗病性增强,而有一些变化则相反。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

进行选育,不断地选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物,并

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新

的太空品种。

现在,太空蔬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例如,太空黄瓜里铁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大大提高;太空葫芦可以长

到一米长;太空辣椒不仅个大味美,还结出了漂亮的黄色甜椒和红色

甜椒。另外,因为太空蔬菜抗病力强,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很少使用农

药。它们是有益健康的绿色蔬菜。

队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呢!科学

家发现,用太空种子培育的菜葫芦有的变苦了。这是因为里面苦瓜素

的含量提高了。于是就有专家打算从太空菜葫芦里提取苦瓜素,研制

治疗糖尿病的良药。还有的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培育更美更新奇的太空

花卉,美化我们的生活。此外,人们还希望通过太空育种,获得耐旱、

耐盐碱的新草种、新树种,用来更好地绿化祖国,保持水土。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

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

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13:0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99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愿赌服输
下一篇:世界媒体峰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