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
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
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
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四)美育渗透点
体味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
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
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阅读罗密欧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那种对人物语
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人
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
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
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人物
2
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
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
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
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为例。指出
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
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反复诵读罗密欧在墓前的那一大段独白,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诗化
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①具有强烈的激情。②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
比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会帕里斯
特别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真情,以及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亡后的痛苦心情。难点
是品味两个人悼词中的浓厚的诗情,以及罗密欧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挚的感情。
(二)解决办法
①反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
②可以指导学生排演节选部分,让学生读出其中蕴含的浓郁的诗情和人物的
不同感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剧作家。教师应简要介绍莎士比亚的创作活
动,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去揣摩品味剧中人物的深挚感情,读出莎
剧特有的浓郁诗情。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等录像资料,或是利用课余时间
排演成戏。
六、教学步骤
3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指导学生概述故事情节,体会剧本的反封建意义。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创作的大部分
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
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莎翁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
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
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③悲剧
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
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3.《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描写了一对互相爱
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
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4.剧情梗概:参看课本注释。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可复习课文《孔雀东南飞》,由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引入,封建时代
人们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由于个人力量的弱小总是要付出生
命的代价。
2.简介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3.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的背景。
4.概述故事情节,明确该剧是悲喜剧。
5.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
么?
封建家族间的仇恨和家族对婚姻的包办,毁灭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幸福直至
4
生命。剧本表现了当时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昭示了腐朽的封
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完成练习一)
6.学生有表情朗读帕里斯与罗密欧交锋的一段(课本145—148页),分析
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7.总结归纳要点。
(四)扩展
比较本剧与《孔雀东南飞》的反封建的社会意义。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品味莎剧语言浓厚的诗情和深挚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莎士比亚语言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真实。人物是什么地位,什么性格,应
该说什么话,怎样说话,都给他一个本来面目。剧中人物的对话,语言简练,音
韵和谐,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哀悼朱丽叶的句子非常舒缓,恰到好处地
表现出他们当时的悲痛心情;罗密欧与帕里斯冲突时,则使用了很多节奏短促的
语句,有力地烘托出二人激动的心情和当时那种紧张的局面。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播放《梁祝》音乐中“化蝶”一段,感受人物生离死别时情感的
波澜。
2.重点朗读罗密欧哀悼朱丽叶的台词,欣赏人物诗化的语言,体会其中包
含的情味。
3.总结归纳要点。
4.学生分角色表演前半部分,揣摩其中蕴含的浓郁的诗情。
(四)扩展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录像资料;搜集古往今来的爱情悲剧实例,可以印
发陆游的《钗头凤》给学生参考。
(五)布置作业
5
就古今爱情悲剧人物写一篇小论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2
1、基础知识目标:
认真阅读剧本,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
对话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基本能力目标:
①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②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认识剧作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理解作品的主题。
3、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能
力。
②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罪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本课所在单元教学要求是“阅读剧本,要
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
的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的。”
确立本文的欣赏重点是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
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课文较长,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整部
剧作的内容,重点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
会人物感情。可以播放电影,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教学中可通过朗读、配音,
创设情境。
本文是自读课,可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加深其对戏剧
人物的了解。
两课时(连堂上)。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
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
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悲剧我们接触过许多,谁
能来举例?
6
2、学生散答。
3、教师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
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交待鉴赏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由剧作改编的电影,大家都为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感到
惋惜,我们课本中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课文较长,我们重点赏析前半部分,即
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要求大家在品味作品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
想感情,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
三、回放电影片断,请学生配音,创设情境
1、教师引导:大家知道,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也在发
展变化着,为了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感情,我们先来回放电影中的几个经
典片断,帮助大家回顾一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
2、利用VCD(多媒体效果更好)放映。(指名两位学生为剧中的男女主人公
配音。)
镜头一:舞会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中不期而遇,互诉衷肠。
镜头二:罗密欧在无奈中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兄,遭到放逐。两个人依依惜别,
痛苦万分。
3、朗诵指导:两位同学的精彩配音一定会令其他同学叹服,教师可以抓住
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其余同学作评价,找出差距所在,
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朗诵指导。
(在诵读过程当中,学生眼、口、耳、心同时开动,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
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奠定良好的基
础。)
四、品味语言,重点体会罗密欧的感情
1、教师引导:在刚才的那段对白中,我们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那刻骨铭心
的爱,听到了他们热烈挚诚的心声——为了纯洁的爱,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姓氏,
抛弃那种狭隘的家族荣誉观念,但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维洛那街头一
场血腥的厮杀使一切幸福和希望都化成泡影。罗密欧被放逐,一对相爱至深的恋
7
人就这样被迫分离了。当罗密欧带着满腔痛苦,无限爱恋和一丝渺茫的希望踏上
去曼陀亚的路时,他怎会想到与朱丽叶的这一别竟成了永诀!当他再次回到维洛
那时,他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请大家打开书,来品味罗密欧的语言。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圈点能表现罗密欧心情的语句,作旁
批。
3、引导学生分析罗密欧的感情。
(归纳)暴躁、狂怒。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
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
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4、引导:请大家回顾一下电影,罗密欧原本就是这样一个蛮横粗暴的人吗?
(归纳)罗密欧原本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
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5、引导:除了命令、威胁仆人外,还有哪些语言体现他这种心情?
(归纳)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
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
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6、引导:但为什么后来他又称坟墓是“一个灯塔”,“一座充满光明的欢
宴的华堂”呢?这样写,是不是矛盾呢?
(归纳)不矛盾。“灯塔”能指引航向。罗密欧之所以来到这儿,就是因为朱
丽叶安息在这里,所以这里用比喻表明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刚才罗密
欧咒骂坟墓,是因其阻挡了他与朱丽叶的相聚;而现在,罗密欧已掘开墓门,来
到朱丽叶身边,所以他又觉得坟墓是他最好的归宿。“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
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
丽叶的由衷赞美,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由此可见罗密欧
用情至深。
7、引导:罗密欧的失去理智还有其他的表现吗?
(归纳)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他说自己是“一个疯子”,已“不顾
死活”。帕里斯本来也是无辜的,但因为他阻挠了罗密欧去见墓中的朱丽叶,所
8
以罗密欧不顾一切地拔剑,与之格斗,最终刺死了他。
8、引导:这一情节中的罗密欧的确很激动,但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还能从
罗密欧的言谈中找到他昔日那温和的影子,找找看。
(归纳)见到帕里斯之初,罗密欧本来已经很暴躁,但尽管帕里斯出言不逊,
说他是“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他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
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
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
当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拔剑决斗。
9、引导:可见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变故时,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我们
要从语言入手,细细品味,不能将其简单化。除了激动、暴怒外,还有什么样的
感情呢?
(归纳)痛不欲生,立志殉情。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
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
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10、请朗读较好的同学就这些语言作表情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
(归纳)除了激动、悲痛外,还有一丝欣慰。如“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
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
我这一杯!”我们在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常常会“干杯”,但现在罗密欧
手中端的不是琼浆玉液,而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就
是因为他想到一饮而尽后,就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了,所以他很
欣慰。
投影设问:“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
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
人”指的是什么呢?
(归纳)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
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讨论的结果,主要有
以下三种理解:
(1)“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朱丽叶。
(2)“苦叶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死神。
9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罗密欧手中的毒药。
(可以把对这句话的理解作为鉴赏中的未定点,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大胆谈
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就值得肯定。
教师没有必要作出统一的“标准”答案。)
11、教师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
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
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
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
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
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并通过形象板书,
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真
正实现新大纲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
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分析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1、教师引导: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
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归纳)封建世仇与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
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
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
道德、旧观念。
(上述观点会为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学生对莎翁的四大悲剧都有所了解,其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
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
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
封建世仇与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
到一些社会教训。
学生敢于提出新见解,教师要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同学就此观点展开讨论,
10
不急于在课上就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翻看原著,查阅资料,再多寻找一
些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再交流,再讨论。
课堂上暂时只按第一种观点继续往下分析。)
2、教师引导: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要求联系电影中
的情节,结合课文语言作出分析。
(归纳1)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
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
心希望这样的流血的事件不再发生。
(归纳2)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
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
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
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
“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
此一笔勾销。
(归纳3)还有一种反抗精神。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帕
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其
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
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3、教师引导:无论是对封建世仇的厌恶、调解,还是对封建家长的反抗,
都表现了青年一代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
想——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大家知道,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
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
盾?
①启发: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
这样概括是否全面?
(归纳)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
念的矛盾冲突。
②启发: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
族的和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
11
于感染力吗?
(归纳)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
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
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4、教师小结: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
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
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此环节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新大纲内因为主的教育思想,
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
六、演出课本剧
使学生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感情、作品的主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此环节在时间上宜把握在30分钟之内。)
(排演课本剧,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排练,
最后择优选用。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会使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
样各有所长的学生就都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舞台上,幽暗的灯光,阴冷的布景,哀婉的音乐,会使观众很快进入情境;
而演员们投入的表演——那低回深情的倾诉、那毅然决然的殉情,会深深地触动
每一位观众的心,不由你不为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掬一把同情之泪。
在观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观后的感
受,如对表演的评价,通过课本剧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等。也可让几个主要演员
走下台来和观众见面,谈一谈自己表演的体会和收获,让四个罗密欧、四个朱丽
叶、四个帕里斯、四个……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这样,经过感性——理性——
感性的几个循环,学生对作品一定会有独到的理解。)
七、总结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
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
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
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八、作业
12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文字。
(在作业的安排上,学生动手、动脑,实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向课外迁移,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新大纲“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
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的教育理念。)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2、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别是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后的痛苦心情;
2、体会莎剧语言充满浓厚诗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体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
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总体设计: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把介绍文学常识、熟悉剧本情节放在预习环
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研
究性学习的方法,融戏剧常识、人物分析、情感体会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语文
活动之中,课堂调控要灵活,要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改变传统的练习巩固模式,课后设置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习的广延
性和可持续性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设计(内容见前)
授课前3-4天发下预习设计内容,并提示学习要求及方法。
二、课堂导入:
由一块石头(此石头表面含有两个人物外形,投影显示)的命名入手,谈谈
13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永恒主题:爱情。教师可以朗诵一首简短的爱情诗(或根据学
过的文学作品编写)引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模仿莎剧人物出场念《开场
诗》,投影显示: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交代过这几句挈领提纲,
请诸位耐着心细听端详。
三、熟悉情节: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
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常用的主要方式。
但是由于人物对话比较多,读完后情节并不能很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而
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则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1、第五幕第三场主要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关系是怎样的?
帕里斯罗密欧朱丽叶亲王凯普莱特蒙太古劳伦斯侍童鲍尔萨泽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课文节选部分内容。
帕、罗决斗,罗、朱殉情,神父陈情,蒙、凯和解。
四、观看电影片段:
选取罗密欧在朱丽叶墓前自诉和朱丽叶醒来一段。
五、赏读品味
14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剧作创造了语言的奇迹,让每一位读者感
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他的语言就是上帝,在塑造着人物性格,也在改变着人
物命运;他的语言充满诗一样澎湃的激情,屡屡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涛。细细品读
这篇文章的语言以及蕴含的情感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请两位男生上台,对着投影“躺在墓中的朱丽叶”分别朗读帕里斯、罗
密欧的台词。配音乐。
2、简评两学生的朗读。在分析时要扣住人物的性格。
3、让男生模仿罗密欧的口吻,想象一个情境(比如听到一只鸟叫,看到火
把),再多说几句,书面表达出来;女生可想象朱丽叶在看到罗密欧已死去的神
态动作语言,并描写出来。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习作。
4、再请两位男生朗读帕里斯与罗密欧交锋的一段,并作简评。体会当时罗
密欧、帕里斯不同的心理,特别是情感表现的程度。
六、探寻主旨
帕里斯死了。(死也就死了)可是,罗密欧死了,朱丽叶也死了,他们死在
爱神的怀抱里。那么,怎么能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一部爱情的悲剧呢?什么
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
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结合这一论述,体会罗、朱爱情的悲剧性以及
作品闪耀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
七、结束授课
学生齐读剧尾维罗那亲王的台词,最后两句教师参与朗读。
八、创意表演:(如时间充足,可以放在课堂;否则作为课外表演练习)
让学生自荐出任导演,由导演选择演员,并安排剧情。教师随机采访其他同
学对剧情及人物性格的认识、理解。
九、扩展阅读
1、课外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
2、搜罗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作比较阅读,研究其共性及差异
性。
本文发布于:2022-11-23 13:23: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9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