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

更新时间:2022-12-30 08:34:46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休斯顿火箭英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第I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lCl2N14016Na23Mg24A127

S32C135.5Cr52Fe56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

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

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

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

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

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

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

N和8mol

2

H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2

H的转化

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B.10%C.15%D.20%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

1

c、

1

V的NaOH溶液和

2

c、

2

V的

3

CHCOOH溶液相混合,下

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7ph,则一定是

1122

cvcv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3

()()()()cNacHcCHCOOcOH

C.当pH=7时,若

12

vv,则一定是

21

cc

D.若

12

vv,

21

cc,则

33

()()()cCHCOOcCHCOOHcNa

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4

CuSO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

加入适量的.

A.

4

CuSOB.

2

HOC.CuOD.CuS04·5

2

HO

11.将足量

2

CO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2

33

KClNO、SiO、、

B.32

44

HAlSO、NH、、

C.22

4

NaOHSO、S、、

D.

6533

NaCCOOHCO、HO、CH、

12.

A

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8g

2

H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A

N

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

A

N

C.46g

2

NO和

24

NO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

A

N

D.1molNa与足量

2

O反应,生成

2

NO和

22

NO的混合物,钠失去

A

N个电子

13.某含铬(r

2

O2-

7

)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

4

·(NH

4

2

SO

4

·6H

2

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

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molFeO·Fe

y

Cr

x

·O

3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2)nxmol

B.处理废水中Cr

2

O2-

7

的物质的量为

2

nx

mol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

D.在FeO·Fe

y

Cr

x

·O

3

中,3x=y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15.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

1

I和

2

I,且

12

II;a、b、c、d

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b、c与两导线共面;b点在两导线之间,b、d

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6.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

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

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17.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O.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

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

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910v,云地间距离约为l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

的电荷量约为6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

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510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l×1410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l×106V/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610j

1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

,激发态能量2

1

/

n

EEn,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

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A.

4

3

hc

E

B.

1

2hc

E

C.

1

4hc

E

D.

1

9hc

E

19.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

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

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B.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

20.质量为M、内壁间距为L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

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

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井与箱子保持

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A.2

1

2

mvB.2

1

2

mM

v

mM

C.

1

2

NmgLD.NmgL

2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波长为1.2m,振幅为A。当坐标为x=0处质元的位移为

3

2

A

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x=0.4m处质元的位移为

3

2

A。当坐标为x=0.2m处的质

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时,x=0.4m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A.

1

2

A、延y轴正方向B.

1

2

A,延y轴负方向

C.

3

2

A、延y轴正方向D.

3

2

A、延y轴负方向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8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第Ⅱ卷共13题,共174分。

22.(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cm的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

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

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

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l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

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m2。由

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m。(结果保留l位有效数字)

23.(12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一般为电池)、一

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现需要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

的电动势,给定的器材有:待测多用电表,量程为60mA的电流表,电阻箱,导线若干。实

验时,将多用电表调至×1Ω挡,调好零点;电阻箱置于适当数值。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连线如图l所示(a和b是多用电表的两个表笔)。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则表笔a

为_________(填“红”或“黑”)色;

(2)若适当调节电阻箱后,图1中多用电表、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示数分别如图2(a),(b),

(c)所示,则多用电表的读数为_________Ω.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_mA,电阻箱

的读数为_________Ω:

(3)将图l中多用电表的两表笔短接,此时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_________mA;(保留3位

有效数字)

(4)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_V。(保留3位有效数字)

24.(15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如图,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b、cd竖直放置,导轨间距离为L,电阻不计。在导轨上

端并接两个额定功率均为P、电阻均为R的小灯泡。整个系统置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

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现将一质量为m、电阻可以忽略的金属棒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

开始释放。金属棒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某时刻后两灯泡保持正常

发光。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运动速率。

25.(19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如图,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MN将空间分成I和II两个区域。一质量为m、电荷量

为q(q>0)的粒子以速度

0

v从平面MN上的

0

p点水平向右射

入I区。粒子在I区运动时,只受到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的

电场作用,电场强度大小为E;在II区运动时,只受到匀强磁

场的作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求粒

子首次从II区离开时到出发点

0

p的距离。粒子的重力可以忽

略。

26.(2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通过对

以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

质量为2m、厚度为2d的钢板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

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板射穿。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d、质量均为m的相同两块,间隔

一段距离水平放置,如图所示。若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再射向第

二块钢板,求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设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且两块钢板

不会发生碰撞不计重力影响。

27.(15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已知:

①反应C+GB+H能放出大量的热,改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

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

为60%。

回答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它的空间结构是;

(3)1.6g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粒子方程

式和计算过程);

(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

28.(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反应aA(g)+bB(g)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

在I、II、III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

(2)A的平均反应速率

I

v(A)、

II

v(A)、

III

v(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3)B的平衡转化率

()()a()

IIIIII

aBaBB、、中最小的是,其值是;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采取的措施是;

(5)比较第II阶段反应温度(

2

T)和第III阶段反应速度(

3

T)的高低:

2

T

3

T填“>、=、

<”判断的理由是;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

用曲线表示IV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29.(15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

请回答下列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有关问题。

(1)下图是用KMnO

4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0气体。

①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5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

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通过下列途径制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

(2)金刚烷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其分子中的CH

2

:基团有______个;

(3)下面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

其中,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反应

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4)已知烯烃能发生如下反应:

请写出下列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

(5)A是二聚环戊二烯的同分异构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提示:苯环上的烷基(—CH

3

,--CH:R,一CHR

2

)或烯基

侧链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得羧基】,写出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

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溶液以维持

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

学本质为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

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

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

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33.(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

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

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的光

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后者是通过____产生的。

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______。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

2

N,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有、无)淀粉。

34.(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

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

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

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或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____或_______。若两人生育

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A卷:1—5CBBAC6—10DDCAC11—13BBA

B卷:1—5BCABD6—10BDCCA11—13DAA

二、选择题

A卷:14AD15C16B17AC18C19D20BD21C

B卷:14BC15C16A17AB18C19B20BD21D

非选择题(共13题,共174分)

22.(6分)

(1)④①②⑤③

(2)5×10-18

23.(12分)

(1)黑

(2)14.053.04.6

(3)102

(4)1.54

24.(15分)

(1)设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

0

,有

2

0

PIR①

由题意,在金属棒沿导轨竖直下落的某时刻后,小灯泡保持正常发光,流经MN的电流为

0

2II②

此时金属棒MN所受的重力和安培力相等,下落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有

mgBLI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2

mgR

B

LP

(2)设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速率为v,由电磁感应定律与欧姆定律得

EBLv⑤

0

ERI⑥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得

2P

v

mg

⑦

25.(19分)

带电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抛物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设其大小

a牛顿定律得

qEma①

设经过时间

0

t,粒子从平面MN上的点P

1

进入磁场,由运动学公式和几何关系得

2

000

1

2

vtat②

粒子速度大小V

1

22

100

()Vvat③

设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

0

0

tan

v

at

④

此时粒子到出发点P

0

的距离为

000

2svt⑤

此后,粒子进入磁场,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

1

1

mV

r

qB

⑥

设粒子首次离开磁场的点为P

2

,弧

12

PP所张的圆心角为2β,则P

1

到点P

2

的距离为

11

2sinsr⑦

由几何关系得

45⑧

联立①②③④⑥⑦⑧式得

0

1

2

mv

s

qB

⑨

点P

2

与点P

0

相距

01

lss⑩

联立①②⑤⑨⑩解得

00

22

1

()

mvv

l

qEB

(11)

26.(20分)

设子弹初速度为

0

v,射入厚度为2d的钢板后,最终钢板和子弹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

0

(2)mmVmv①

解得

0

1

3

Vv

此过程中动能损失为

22

0

11

3

22

EmvmV②

解得2

0

1

3

Emv

分成两块钢板后,设子弹穿过第一块钢板时两者的速度分别为

1

v和V

1

,由动量守恒得

110

mvmVmv③

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射穿第一块钢板的动能损失为

2

E

,由能量守恒得

222

110

111

2222

E

mvmVmv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且考虑到

1

v必须大于

1

V,得

10

13

()

26

vv⑤

设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并留在其中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

2

,由动量定恒得

21

2mVmv⑥

损失的动能为

22

12

11

2

22

EmvmV⑦

联立①②⑤⑥⑦式得

13

(1)

222

E

E

⑧

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由⑧式可得,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x为

13

(1)

22

xd⑨

27.(15分)

(1)2Al+Fe

2

O

3

2Fe+Al

2

O

3

(2)直线形

(3)Fe

2

O

3

+6H+=2Fe3++3H

2

O2Fe31++Cu=2Fe2++Cu2+

n(Cu)=n(Fe

2

O

3

)=

1.6

0.010

160/

g

mol

gmol

铜粉的质量=164.0.0100.64gmolmolg

(4)2Al+2OH-+2H

2

O=2AlO-

2

+3H

2

AlO-

2

+CO

2

+2H

2

O=Al(OH)

3

↓+HCO-

3

(注:不要求写OH-+CO

2

=HCO-

3

(5)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内壁附有黑色的碳

28.(15分)

(1)1:3:2

(2)

1

()()()

nm

vAvAvA

(3)()0.19(19%)

m

aB

(4)向正反应方向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5)>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

(注:只要曲线能表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及各物质浓度的相对变化比例即可)

29.(15分)

(1)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①I

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

A

铜屑和稀硝酸发生NO气体

B

水排水收集NO气体

C

主要是接收B中排出的水

D

③反应开始时,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A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棕红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

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

B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

30.(15分)

(1)9

(2)C

10

H

14

6

(3)氯代环戊烧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加热加成反应

31.(10分)

(1)脂肪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C)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

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

验,

直到出现峰值。

32.(11分)

(1)竞争捕食寄生

(2)

33.(11分)

(1)光合H

2

O

(2)组2和组6

(3)葡萄糖ATP有氧呼吸组4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的合成缺少ATP

(4)无

34.(10分)

(1)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

(3)BbDdbbDdBbddBBdd

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色眼和秃顶蓝色眼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

..

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

...

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起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鸟尔黄鼠的丰富度

3.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C.溶液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运入

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

4.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5.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

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

...

的是

7.下列说法不正确

...

的是

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

C.在酸性条件下,18

325

CHCOOCH

的水解产物是18

3

CHCOOH

25

CHOH

D.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8.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2

+2H

2

O+4e—=4OH—

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

3

[Fe(CN)

6

]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

...

的是

A.用Na

2

S去除废水中的Hg2+:Hg2++S2-=HgS↓

B.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CO+NO催化剂C+NO

2

C.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

2

OAl(OH)

3

(胶体)+3H+

D.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

):C

x

H

y

+()

4

y

xO

2催化剂

高温

xCO

2

+

2

y

H

2

O

10.25℃、101kPa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

2

反应生成Na

2

O,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

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下:Na

2

O

2

(s)+2Na(s)=2Na

2

O(s)H=-317kJ/mol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

2

CO

3

和NaCHO

3

,混合物中Na

2

CO

3

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

2

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12.已知反应:2CH

3

COCH

3

(l)催化剂CH

3

COCH

2

COH(CH

3

2

(l)。取等量CH

3

COCH

3

,分别在

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代表0℃下CH

3

COCH

3

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min末,H

3

COCH

3

(0)

1

(20)

vC

vC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

3

COCH

2

COH(CH

3

)

2

(0)

1

(20)

nC

nC





13.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131

53

I)衰变的方程是

A.

127

1314

51

532

ISbHeB.1311310

53541

IXee



C.1311301

53530

IIn

D.1311301

53521

ITeH

14.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

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A.增大S

1

与S

2

的间距

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

D.将绿光换为紫光

15.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质量可以不同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速率可以不同

16.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

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

B.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振动频率

1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

在变阻器R

0

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18.“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

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

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gB.2gC.3gD.4g

19.某同学为了验证断电自感现象,自己找来带铁心的线圈L,

小灯泡A、开关S和电池组E,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

所示的电路。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灯泡发光;再

断开开关S,小灯泡仅有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虽经多

次重复,仍未见老师演示时出现的小灯泡闪亮现象,他冥

思苦想找不出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造成小灯泡未闪亮的

原因是

A.电源的内阻较大B.小灯泡电阻偏大

C.线圈电阻偏大D.线圈的自然系数较大

20.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如关系式U=IR既反映了

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伏)与A(安)和(欧)的乘积等效。现有

物理量单位:m(米)、s(秒)、N(牛)、J(焦)、W(瓦)、C(库)、F(法)、A(安)、(欧)

和T(特),由他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V(伏)等效的是

A.J/C和N/CB.C/F和T-m2/s

C.W/A和C·T·m/sD.

11

22W和T·A·m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1)用如图1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K和两个

部件S、T。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①旋动部件_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

②将K旋转到电阻挡“×100”的位置。

③将插入“+”、“—”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_____,使指针对

准电阻的_____(填“0刻线”或“∞刻线”。

④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

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

并按_____的顺序进行操作,再完成读数测量。

A.将K旋转到电阻挡“×1k”的位置

B.将K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

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

D.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

(2)如图2,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

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试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填

选项钱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②图2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1

m多次从斜轨上

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

2

m静

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

1

m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2

m相撞,并

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1

m、

2

m

B.测量小球

1

m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

12

mm,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②

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

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④经测定,

12

7.5mmg45.0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

位置到O点的距离如图3所示。碰撞前,后m

1

的动量分别为p

1

p-,则p

1

:p-=;

若碰撞结束时m

2

的动量为

1

p

,则

12

:pp



=11: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1

12

p

pp



⑤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

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计算出被撞小球m

2

平抛运动射程ON

的最大值为cm

22.(16分)

如图所示,长度为l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的大小可

以忽略)。

(1)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小球保持静止,画出此时小球的

受力图,并求力F的大小。

(2)由图示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小球,求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及轻绳对小球的拉力。

不计空气阻力。

23.(18分)

利用电场和磁场,可以将比荷不同的离子分开,这种方法在化学分析和原子核技术等领

域有重要的应用。

如图所示的矩形区域ACDG(AC边足够长)中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A处有一狭

缝。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静电场加速后穿过狭缝沿垂直于GA边且垂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

场,运动到GA边,被相应的收集器收集,整个装置内部为真空。

已知被加速度的两种正离子的质量分别是1m

和2m12()mm,电荷量均为q。加速电场

的电势差为U,离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可以忽略,不计重力,也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质量为1m

的离子进入磁场时的速率1;

(2)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时,求两种离子在GA边落点的间距s;

(3)在前面的讨论中忽略了狭缝宽度的影响,实际装置中狭缝具有一定宽度。若狭缝过宽,

可能使两束离子在GA边上的落点区域交叠,导致两种离子无法完全分离。

设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调,GA边长为定值L,狭缝宽度为d,狭缝右边缘在A处;离子可

以从狭缝各处射入磁场,入射方向仍垂直于GA边且垂直于磁场。为保证上述两种离子

能落在GA边上并被完全分离,求狭缝的最大宽度。

24.(20分)

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轴,其电势随x的分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折线,图中

0

和d为

已知量。一个带负电的粒子在电场中以x=0为中心,沿x轴方向做周期性运动。已知该粒子

质量为m、电量为-q,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为-A(0

0

),忽略重力。求

(1)粒子所受电场力的大小;

(2)粒子的运动区间;

(3)粒子的运动周期。

25.(12分)

在温度t

1

和t

2

下,X

2

(g)和H

2

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方程式K(t

1

)K(t

2

22

FH2HF

1.83610321.910

22

ClH2HCl129.710114.210

22

BrH2HBr75.61069.310

22

IH2IH

4334

(1)已知t

2

>t

1

,HX的生成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HX的电子式是。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是。

(4)X

2

都能与H

2

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5)K的变化体现出

2

X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原子半径逐

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选填字母)

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于X

2

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b.X

2

与H

2

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c.HX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d.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26.(14分)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1)溶液A的溶质是;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

(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用化学平衡

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4)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去除有影响的Ca2+、Mg2+、NH+

3

、SO2-

2

,[c(SO2-

2

)]>2cCa]。

精致流程如下(淡盐水和溶液A来电解池):

①盐泥a除泥沙外,还含有的物质是。

②过程Ⅰ中将NH

4

+转化为N

2

的离子方程式是

4

BaSO的溶解度比

3

BaCO的小,过程Ⅱ中除去的离子有

④经过程Ⅲ处理,要求盐水中c中剩余

23

NaSO的含量小于5mg/L,若盐水b中NaClO

的含量是7.45mg/L,则处理10m3盐水b,至多添加10%

23

NaSO溶液kg(溶

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7.(15分)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

2

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

3

沉淀,用下图所

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

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放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

2,

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___________________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

加稀盐酸

尚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

2

具有___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

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甲大量白色沉淀

乙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28.(17分)

常用作风信子等香精的定香剂D以及可用作安全玻璃夹层的高分子化合物PVB的合成路

线如图;

已知:

(1)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峰,A的名称是

(2)A与合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3)C为反式结构,由B还原得到C的结构式是

(4)E能使Br

2

的CCl

4

溶液褪色,N由A经反应①~③合成。

a.①的化学试剂和条件是。

b.②的反应类型是。

c.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5)PVAC由一种单色经加聚反应得到,该单体的结构简式是。

(6)碱性条件下,PVAc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9.(18分)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说明

血清中的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

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

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

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

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

30.(16分)

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aa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常果蝇复眼的暗红色

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和b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本果蝇复眼为色。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

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

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31.(16分)

T-DNA可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

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物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

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

T

1

代)。

(1)为促进植株侧枝发育以形成更多的花蕾,需要去除,因为后者产生的会

抑制侧芽的生长。

(2)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T

1

代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自交,收

获种子(称为T

2

代)。

(3)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

2

代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

体。

(4)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

需将该突变体与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5)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

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

(6)根据T-DN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其过程是:提取

植株的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右

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断中选取作为引物进行扩增,

得到的片断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共20小题,每题6分,共120分。

1—5CDDDA6—10BCABD11—15CDBCA16—20DABCB

第二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8分)

(1)①S③T0刻线④ADC

(2)①C

②ADE或DEA或DAE

③m

1

·OM+m

2

·ON=m

1

·OPm

1

·OM2+m

2

·ON2=m

1

·OP2

④142.91~1.01

⑤76.8

22.(16分)

(1)受力图见右

根据平衡条件,应满足cossinTmgTF

拉力大小F=mgtanα

(2)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2

1

(1cos)

2

mglmv

则通过最低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

2(1cos)vg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v

Tmgm

l



解得轻绳对小球的拉力

2

(32cos)

v

Tmgmmg

l



,方向竖直向上

23.(18分)

(1)加速电场对离子m

1

做的功W=qU

由动能定理2

11

1

2

mvqU①

1

2qU

v

m

(2)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

2

,,

mvmv

qvBR

RqB

利用①式得

T

F

mg

离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分别为12

12

22

22

,

mUmU

RR

qBqB

②

两种离子在GA上落点的间距

1212

2

8

22()

U

sRRmm

qB

③

(3)质量为m

1

的离子,在GA边上的落点都在其入射点左侧2R

1

处,由于狭缝的宽度为d,

因此落点区域的宽度也是d,同理,质量为m

2

的离子在GA边上落点区域的宽度也是d。

为保证两种离子能完全分离,两个区域应无交叠,条件为

12

2()RRd④

利用②式,代入④式得2

1

1

2(1)

m

Rd

m



R

1

的最大值满足

1

2

m

RLd

得2

1

()(1)

m

Ldd

m



求得最大值12

12

2m

mm

dL

mm



24.(20分)

(1)由图可知,0与d(或-d)两点间的电势差为φ

0

(2)设粒子在[—x,x]区间内运动,速率为v,由题意得

由①②得③

(3)考虑粒子从-x

0

处开始运动的四分之一周期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粒子的加速度0

q

FEq

a

mmmd

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0

2x

t

a

将④⑤代入,得

2

00

2

(1)

mdA

t

qq



粒子运动周期

0

0

4

42()

d

TtmqA

q



25.(12分)

(1)发热

(2)

(3)HF、HCl、HBr、HI;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

(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6)a、d

26.(14分)

(1)NaOH

(2)2Cl—+2H

2

O通电H

2

↑+Cl

2

↑+2OH—

(3)Cl

2

与反应:Cl

2

+H

2

OHCl+HClO,增大HCl的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Cl

2

在水中

的溶解,有利于Cl

2

的逸出

(4)①Mg(OH)

2

②2NH+

4

+3Cl

2

+8OH—=N

2

↑+6Cl—+8H

2

O

③SO2-

4

、Ca2+

④1.76

27.(15分)

(1)2H

2

SO

4

(浓)+Cu

CuSO

4

+2H

2

O+2SO

2

↑;

(2)BaSO

4

还原

(3)2NO+O

2

=2NO

2

(4)①通N

2

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饱和的NaHSO

3

溶液

②甲:SO

4

2-+Ba2+=BaSO

4

↓;乙:2Ba2++2SO

2

+O

2

+2H

2

O=2BaSO

4

+4H+;白雾的量要远多

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

2

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

沉淀

28.(17分)

(1)乙醛

(2)

(3)

(4)a稀氢氧化钠加热

b.加成(还原)反应

c.

(5)CH

3

COOCH=CH

2

(6)

29.(18分)

(1)对照

(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

(3)细菌X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30.(16分)

(1)隐aaBbaaBB

(2)白A、B在同一条二号染色体上

(3)父本次级植母携带有a、b基因的精子

(4)显微镜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K与其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

31.(16分)

(1)顶芽生长素

(2)(一定浓度的)除草剂

(3)(一定浓度的)

(4)野生型1

(5)降低

(6)突变体DNA连接酶B、C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8:3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85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2013年奥斯卡
标签:2011高考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