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应

更新时间:2022-12-30 07:55:19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西安网络工程师培训)

高一新生学习不适应的原

因及应对策略

Preparedon22November2020

高一新生学习不适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每年许多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又不知道该如何获取帮助,在

跨越新的学习阶段时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表现为人际间的淡漠、情绪的低落、心理上的锁

闭、学习上的困惑、行为上的惰性等不适应症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以此为切入点,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应性、衔接性教育教学,努力调整其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

高中的学习生活节奏,培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原因分析

根据多年的的观察和总结发现,高一新生不适应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环境的改变。进入高中就读的新生绝大多数是从乡、镇初级中学选拔而来,面对陌生

的脸孔和各种新感觉不知所措,内心渴望沟通交流与新同学建立友谊,但由于彼此不了解又难以

打开心扉,在各种活动中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情感因素的矛盾造成新生心灵的锁闭性。进入高

中,生活方式由依赖性的家庭生活突然转变成独立性的集体生活,绝大部分的中学生是独生子

女,没有适量的生活磨练,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平时父母的过分呵护、照顾,

形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极强的依赖性。因此面对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

感到孤立无助,碰到一些小问题常常会不知所措,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其次是学习要求的提高。进入高中,不论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学习具有以下几个变化:理论性增强、知识量增大、综合性增加、系统性

增强。学习的形式也由教师的教会变为教学,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学生的角色由被动转为主

动,更强调课前的习、课内的思考、课后的复习、巩固。而刚刚升入高中的新生们并没有意识到

这些变化,仍沿用学习初中课程的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因而常常感到摸不着门道,上课时,似

乎是已经听懂了,可一做起作业来,又觉得不怎么清楚,题型一变就不知该从何下手。学习上显

得很被动,因而担忧、恐慌、焦虑。有的同学甚至是盲目的采取疲劳战术,通过减少文体活动,

占用课间休息,甚至是吃饭、睡觉的时间来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强度,可尽管很努力、很刻

苦,由于学不得其法,成绩却往往不如人意,于是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进而怀

疑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的同学由于身心过度的疲劳焦虑,大脑得不到适当的

休息调节,甚至会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减退、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由于高一的基础没有打

牢,又将直接影响到高中今后两年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这一现象在进入我校高一的新生中显

得更为突出,这与他们比较顺利的成长经历和不是特别强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

第三是思维定势的制约。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同一环境中观察和思考问题,往往容易形

成思维的经验性、习惯性,造成思维定势,即对事物的认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往往按固定的思

路去考虑。高中新生经过三年初中学习生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

判性略有增强。但他们常常满足于老师的教导和传授,满足于老师的练习测试及标准答案,遇到

新问题时难以激活思维的火花,通常只能“顺推”不能“逆向”,只能“纵向”不会“横

向”“多向”,只能“单一直线条”无法“立体多角度”。对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辩证性还远

远不及,思维定势的惯性冲击高中的学习。结果出现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以及学习成绩徘徊不

前甚至退步的现象,导致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

最后是角色转变的反差。能考入高中的同学,大多属于初中的中等偏上成绩。能进入我校的

学生,在原来的学校、班级成绩更是多处于中等或偏上水平,是比较受老师关注的对象。初中老

师多半将这些学生作为能上一中的临界生,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考取一中,因此他们理想抱负都

比较远大,他们一直也都有较强的自信。因此对只考取我校,他们中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没有考

好,心里有挫折感,由于平时受到的挫折少,因而他们心理的抗挫能力比一般的人更弱。同时本

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学习能力并不是象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全面和优秀,这部分人进入高中后如

果不适应的话心里落差更大,无论是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好进入我校还是正常发挥进入我校的同

学,在进入我校后,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他们的未来更是充满了美好的期望,这种期望本身

就给他们造成了很重的心理压力,再加上进入我校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原来所在中学里较好的学

生,现在有“强手如林”的感觉,学习上的竞争更激烈,谁都希望自己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

而正如平常所说的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面对这种过高的期望与自身的学习现状形成的反差,

他们内心受到的冲击,精神受到的打击,心理所承受的压力都比一般的人更重。部分同学到了新

的学校、新的班级里有可能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于是感到自信心不足,难以找到昔日的辉煌,

进而寂寞孤独,经常怀念过去的班集体,这种角色的转换会使部分同学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对

于以上这些问题,教师、家长不仅要给予足够的理解,而且要及时的帮助他们进行调整。否则会

严重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三、应对策略

高中新生的“过渡期”是高中三年学习的起点,也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转折点。新生在“过

渡期”间不适应的原因、症状表现,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并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

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主动做好防范、引导、转化等“过渡期”间的教育工作,制止两

极分化,使新生能够尽快地消除不适应感,顺利地度过“过渡期”而到达希望的彼岸。

1、辅导新生适应新环境。高一新生入学后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来源于其对新环境

缺乏必要的心里心理准备。一般来说,入学的新生开始时大都踌躇满志,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

而一旦理想与现实脱节,发现实际的学习生活与自己想象的并不那么一致时,便会垂头丧气,学

习热情骤减。再加上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同学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内心的烦恼得不到

适当的宣泄、排解,就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因此,新生入学后,学校要在传统的思想纪律教育和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同时,组织新生进行“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学专题讲座,教育新生正视新环

境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帮助新生树立起勇于面对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迈好踏入新生活的第一

步。也可以组织新生交流入学后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忘掉想念家人

和旧友的烦恼。这样,既可以加快新生之间熟悉的过程,还可以彼此鼓励互相借鉴,增强战胜困

难的信心和决心。

2、指导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指导新生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较快地

熟悉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友谊和力量,减轻心理压力和冲突,减少孤独和寂寞。人际交往是

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的主动行为会引起对方相应的行为。一个人只有对他人付出真诚和信任,

才能获得以对方的尊敬、信任和帮助。高中新生最先、最多接触的是班主任老师,对班主任相对

比较依赖,班主任要利用有利契机加强与学生接触,通过主题班会、文体活动、个别谈心等方

式,指导新生在与新老师、新同学交往过程中做到:态度要诚恳,注意倾听他人讲话,适当表达

自己的见解;做事时多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克服傲慢和妒嫉心理;多参加集体组织的各

项活动。

3、帮助新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刚入高中的新生都会有这样的体验:高中老师每节课传授的

知识量太多,简直难以消化;老师授课的方式也不同于初中的老师,似乎讲得太快,自己还没有

完全听明白,老师已经转向别的内容。另外,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讲授不同的知识体系,使用的

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且每位教师又都有自己的讲课风格,即使传授同一知识,同一个学生对

于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也会不同。为了帮助新生迅速适应新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新授

课前可向学生介绍学科特点和学习的知识内容框架及学习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

心里需要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走入正轨,找到教学双方相互适应的最

佳结合点,共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帮助新生重新定位。进入新学校的学生,许多是原校出类拔萃的人物,既受父母宠爱,

又是教师眼里的才子,更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当各校的学习精英汇聚到一起,自然就会有高下

之分,原来的学习尖子也许不“尖”了,原来的班干部成了“平民”。面临新的竞争和分化局

面,不少学生会产生失落感,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困惑中,由自信转向自卑。因此,帮助

新生根据新群体中的实际情况,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选准参照系,多横向比较,综合自己的能

力、个性特点,定出新的奋斗目标是很重要的。

5、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法与教法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确切地说学法指导应包含在教法研

究中。从指导内容上看有综合指导和单科指导,综合指导主要是对学生制订计划,课前预习、专

心听课、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阅读等环节进行系统的指导。单科指导是指各学

科依据各自特点而进行的具体、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以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来看,有群体集中指导

和个别分散指导。从指导主体来看,有教师指导和学生指导。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学习,学校在

开学初就对高中新生作一次学习方法的介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科要求做好学生学

习方法的指导,以激发新生的求知欲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举行学习方法交流会,让高

二、高三成绩优异者或刚考上大学的校友用生动的事实和切身的体会,介绍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

和学习方法。为了避免高中新生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特别强调他们要有选择地接收和有

机地组合、创新、运用。

6、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力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要使高中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必

须抓好对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在一定的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获取、更新、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新生缺乏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高中教学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是造

成学习不适应的重要原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的人。

教育实践证明,是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是决定能否调节自己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高

中转轨的“过渡期”特别要注重抓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一新生的适应问题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正视、关注、容纳这些

问题的勇气,更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去分析、寻找相应的对策,指导学生走过这段崎岖的路。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7:5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84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国庆节习俗
标签:不适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