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一):2020年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成大事者”即取得大成就的成功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叱咤风云,功成名
就,“各领风骚数百年”。古往今来,纵观古今中外此类人的成长过程及其成功之
后的种.种修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拘小节。
人若想成大事,必得将精力集中于他的领域,正所谓心无旁骛。著名学者金岳
霖,平日里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生活一团糟,竟然会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但金
老的学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贯中西,通古今,全世界又有几人能及。一个人
的精力是有限的,假若金老今天花几小时在着装上,明天花几小时在打扮上,他还
有多少精力致力于对学问的追求。而金老的不修边幅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对他的肯
定,我们看重的是他的才,而非他的貌。都说“一美遮百丑”,更何况这美是大
美,此等形象不够好之小“丑”在这大美之前,是不足挂齿的。科学研究表明,成
大事者占整个人群比例的3%,普通人占了余下的绝大多数。如果非得让极少数的
精英拘于社会公平,勒令他们腾出精力去干诸如扫大街之类的小事(我说这话,绝
没有不尊重环卫工人的意思),这不仅是对优秀人才的摧残,更是社会人力资源的
巨大浪费。
有人根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得出“成大事者也拘小节”的结论,太荒
谬了!“扫一屋”与“小节”在概念上存在本质区别,“扫一屋”属于细节,细节
决定成败,自然影响人们成就大业,但小节不是细节。拘于小节只会浪费时间精
力,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
不拘小节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精神素质。智者在思考问
题时,会适当放弃较小利益,然后选择较大利益,取舍之间,“舍”与“得”拎得
很清,因此,无论何时,成功者都能全身而进,亦能全身而退。在热带丛林中存在
一条生存法则:被毒蛇咬伤四肢的人,只有5-10分钟的时间救治,倘若在这极短
的时间内得不到救命血清,被咬的人就只有一个选择——砍断被咬伤的肢体。壮士
断腕,这里面更深的,其实是一种理智,因为,稍存侥幸的人都死在蛇毒之下。不
拘于自己的一条腿或胳膊,保住自己的命,以期今后取得更大成就,正所谓“留得
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就是成大事者的优秀素质。
成大事者,必要有一颗宽广的心,若对生活小事斤斤计较,是断难成大事的。
韩信忍气吞声,承受耻辱,从小混混的胯下钻过,只因为他知道大丈夫能伸能屈,
不拘小节。也正因为他留得了“青山”,才名传青史,光耀千秋啊。马加爵就不同
了,他拘泥于同学对他的冷漠,致他人的生命不顾,致自己的生命不顾,因小失
大,终致身败名裂,为社会所唾弃。我在那里想:韩信胯下之辱不比马加爵受的耻
辱小吧,人家韩信怎么就没有趁月高夜深时用一把榔头砸死那些敢当众侮辱他的小
混混呢?保全了小节,失却了身家之大性命,又何来成大事的机会呀!
“文似看山,不喜平”,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写的文章如果存在很多琐
屑的事,再丰富的内容也就不美了,好的文章在于抓住最有意义的部分。再说句题
外的话——好的文章如此,好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断不断,反为其乱”。所以,成大事者,必不拘小节。
高考满分作文(二):2018年
年与中国的一同成长
2000年至2018年,是一个十八年的跨度;2018年至2035年,同样是一个十八
年的跨度。两个十八年,成长的是两代中国的未来;一个三十五年,成就的却是一
个伟大、走向复兴的中国。
作为启信者的你和寄信者的我,同样有一段美好的成长经历,而与我们一同成
长的中国,在今时与在未来,必定有着千差万别。
千禧之年来到这个世上,来到这个中国的我,见证了许多许多中国在新世纪写
下的篇章,牙牙学语时,杨利伟乘神州探苍穹,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历程;总
角之年,看到了电视屏幕上点起的奥运圣火,桌上的电脑,换了一台又一台,互联
网的速度越来越快;量子通信的突破,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应
用,快捷支付的广泛普及等等,至今仍在改变着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中国
已经慢慢站起来了:高铁由输入变为技术、中国标准的全套输出;面对别国的攻
击,我们敢于举起铁拳,予以反击。中国的成长与我的成长何其相似:一路走来,
既不泛磕磕碰碰,更多的是繁花似锦、暖阳和风。
那么你呢?十八年的成长,你又和我们的中国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呢?我想着你
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大约如此;早上起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为你端上早
饭,打点细节,电视上播报的新闻中告诉你又多了好几位拿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文学家;上学校你坐的是早已广泛普及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走进便利店,里面空无一
人,你不用掏出钱包,用语音指令挑好商品,在走出去的那一刻刷脸完成支付……
我想你一定会对我说:没错,这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是科技强国,
屹立于世界。
可是,在中国走向繁荣之际,我也想你请你不要忘记,祖国走向强大的路上,
不能没有你。中国的美好之歌应该是由千千万万个你和我一同谱写的。过去,祖国
养育了你和我,伴我们一路成长,那么未来的多少个十八年,我们也应该携起她的
手,走向未来。
十八年,我们与中国一同成长;在未来,我们还会一路相伴。我们已然长大,
鹏鸟展翅,当助祖国终铸辉煌!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本文有以下特点:
首先,紧扣材料,中心突出,内容丰富。全文围绕“18年与中国的一同成
长”这一中心展开,紧扣作文题中的材料“千禧之年”“北京奥运”“互联
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并适当联想到“杨利伟飞天”“量
子通信”“人工智能”“中国高铁”等,内容充实、丰富,并有一定的深度。
其次,构思巧妙,对话感强,立意深刻。全文以2000年到2018年、2018年
到2035年的两个18年及中国发展的两个阶段为主线构思,结构清晰,说理缜密。
文章展现了“寄信者的我”和“启信者的你”两代人之间的时空对话,对话意识强;
又恰当地把时间、个体与国家等元素巧妙地关联在一起,立意深刻。
再次,想像合理,描写生动,语言简洁流畅。文中第四段描写2035年情景—
—机器人端早餐、坐新能源汽车、语音选购商品等,语言简洁、流畅,想像十分符
合高科技发展的趋势,有超前意识,且有较强的画面感。
当然,文中的倒数第二段与上文衔接不够理想,文中的个别语句表达也不够准
确,还有一个错别字,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三):2016年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
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
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
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
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
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
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
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
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
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
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
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
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
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
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
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
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
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
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
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
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点评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点点浮沉”四字用词非常精妙,
体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全面评价。全文紧紧围绕着“点点浮沉中的成绩”所存在的
问题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成的
危害,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
体现了考生极强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
的亦雅亦俗,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
成语的运用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经
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
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高考满分作文(四)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
的风景。”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
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认为,惟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
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
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得展现在我们眼前。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
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
得被囊括在其中。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
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然而,虚拟的网络途径只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坐在沙发上或
电脑桌前,你也许可以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模式,却无法了解身处天寒地冻的环境
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抗争自然给予的挑战,是如何书写生命带给它们的
壮歌。躺在舒适的床上,你也许深知无边的沙漠带给探险者们的种.种艰辛与困
难,但无法体会那炎热的空气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给人带来的绝
望。正如你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色彩,却永远无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与拂面而
来的清风之柔和。由此可见,仅从虚拟的途径了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如此,不如走进大自然,与它拥有一个心贴心的拥抱吧!当你踏进绿绿的
草地,自然给你的不再只是一张翠绿的图片,而是沁人心脾的幽草芳香和生机勃勃
的小动物乐园。当你走进宽阔的大森林,自然给你的不再是一幅幅野兽的画像,而
是地球之肺给人带来的清新空气和舒适的荫凉。比起在网络中源源不断的海量自然
信息,你不仅收获了自身亲历的难得体会,而更多的是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
还在等什么?难道要放弃掉那用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的自然厚礼吗?而只有通过自身
经历的途径才可真正了解那份礼物的厚重与美好。
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不要再呆坐在沙发上或电脑前,走出一
成不变的生活,用眼去看这大自然的参差多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脉搏的跳动。惟
有此途径,人类才能知晓自然母亲的美好与神奇。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点评本文围绕“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立论,思路清晰,结构严
谨,论证周密。文章开门见山,于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
行论证:先从反面论证“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感知自然虽然“未尝不
可”,但是“远远不够”,再从正面论证只有走进自然才能收获“自然赠予人类的
无限美好”,结尾再次点题。行文连贯,照应严密。语言整饬流畅,句式长短结
合,富有节奏,蕴涵情感,显露出较为坚实的表达功底。稍微有些美中不足的是,
个别引文不尽准确,个别地方“得”“地”不分,个别句子因存在掉字现象而损害
到语言之美。
高考满分作文(五):2019年
全国I卷(乙卷)
(适用地区: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北、河南、山西、山
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
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
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
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
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
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
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广东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劳动,是全人类共同遵循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如今辉煌的现代文
明,是劳动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劳动,也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几千年
来,中华民族在田地中精耕细作创造了绵亘不绝的文明古国奇迹,开拓了祖国的大
好河山,创作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耕读传家”的传统绵延了千载,“民生在
勤,勤则不匮”的祖训萦绕耳畔,劳动已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的基因。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沧海须臾改。四十年改革开放,无数国人点滴劳动汇聚
成时代洪流,使中国国力显著提升。农民劳动让我们端紧饭碗,工人的汗水是高楼
大厦的每一块砖瓦,科研工作者使大国重器频频惊艳世界!没有劳动绝不会有今日
举世瞩目的成就。
反观周围,不理解不愿意劳动的现象令人忧心忡忡。
学习忙,劳动占时间?同学们,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缺一
不可,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
长见识,开拓视野,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
的素质得以提高。将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但
这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整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许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体现人类
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阳春白雪是
机器人永难创造的财富。“用进废退”,假如人人都不劳动,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
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劳动苦,花钱请人干?的确,劳动难免辛苦,可也是
我们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劳动成果取得时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了的啊!
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劳动对国家进步,个人发展的作用,都是贪图享受的
错误思想,于人于国,害莫大焉!在此我诚挚希望大家能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劳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日常生活中我们打扫干净环境共建美丽校园是劳动,参与社
会实践去孤儿院看望孩子,在家里做些家务活,甚至是捡起地上的纸片,都是劳
动。让我们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兴中学肩
挑复兴大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该考生开篇即紧扣演讲主题,对劳动的意义作了深入思考,认为劳动已是国人
血液中的基因,正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无数国人之点滴劳动汇聚成的时代洪流筑就
了今日之盛世。紧接着笔锋一转,直指不理解和不愿意劳动的三种现象,对材料中
的“劳动占时间”“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花钱请人劳动”三种说法逐一驳斥,明
确劳动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尾部分先向同学提出“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的
希望,然后结合“从我做起”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劳动建议,倡议同学们从力所能
及的劳动做起,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最后巧妙地结合了“复兴”一
词回扣标题,发出号召:“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兴中学肩挑复兴大任”。
全文先立论后驳论,再顺势提出希望与建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考生结合
材料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写作要求,行文能句句扣住“劳动”展开,主题突出。其语
言质朴,演讲对象明确,针对性、感染力与号召力很强,演讲稿的要素齐全、文体
特征突出,实乃考场不可多得之佳作。
高考满分作文(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
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
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
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
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
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
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
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
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
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
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
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
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
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
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
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
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
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
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
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
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
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
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
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
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
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
人的微笑。
点评: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
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
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雄霸天下”、“如泣如
诉”、“浑然不知”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7:5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84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