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 沈复

更新时间:2022-12-30 06:28:4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port是什么意思)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关于《浮生六记》读书笔记8篇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曾经提到过此书,说书中的女主人公

“芸”是最可爱的女子。当时曾经觉得好奇,大概是读书不多,我

能想到的书中可爱女子就《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傲慢与偏见》

的伊丽莎白班奈特。而看完此书的前两章,“闺房记乐”和“闲情

记趣”后对芸的可爱结论完全赞同,甚至畅想我要是男人也要娶个

芸这么可爱的女子。

全书写描写芸可爱的趣事特别多,芸因为想去庙会看花灯,于是

女扮男装称是三白的堂弟。正沾沾自喜,游遍庙会竟无人认出,突

然偶遇一熟悉的女眷,芸竟直接上去打招呼,身子一侧,依在了夫

人的肩膀上。夫人大惊,旁边的丫鬟怒曰“你是什么人,如此轻狂,

不知法纪?”芸一看情况不妙,立刻脱掉帽子和鞋子,抬起脚丫给

他们看,说:“我是女子啊。”旁人面面相觑,然后哄然大笑~

芸爱吃臭腐乳和卤瓜,三白笑她“狗没有胃所以才吃粪便,因为

它不知臭”芸强行用筷子把卤瓜塞到三白嘴里说“我都做了很久的

狗了,就委屈你尝试一下。”并一本正经地说“情之所钟,虽丑不

嫌。”

芸喜欢在发间别上茉莉花做装饰,即美观又香气袭人,三白笑曰

“这茉莉花的香味竟盖过了屋里佛手的香味。”芸说“佛手是香料

中的君子,香味清醒脱俗,似有似无;茉莉则是香料中的小人,香

味有点谄媚。”三白问“那你为何近小人而远君子乎?”芸笑着说

“我笑君子喜爱小人啊?”

芸素来豁达不拘小节,一日与三白一起在桥下与船娘饮酒至深夜,

次日朋友之妻告曰“听说你丈夫昨日在桥头与两失足妇女饮酒到深

夜啊。”芸笑曰“确有此事,其中一个就是我。”

芸不仅可爱还是一个聪慧又有情趣的女子,对诗词歌赋也颇有天

赋,年少就曾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句子。三白

从湖边拾得假山的石头,她亲自用石墨画上纹理,种上藤萝做成逼

真的盆景,与三白一起畅想老来隐居于此山,在山的这头建上小屋,

那头引入溪水。在乡下避暑的日子,芸利用豌豆花制成格子花架放

在窗前,靓丽可爱,既能遮荫又不会挡住风和光线。因为家境不富

裕,芸会裁衣还会刺绣补贴家用。三白爱喝酒,芸制成梅花盒,盒

子呈梅花型,每格放一个白色的磁盘,磁盘里放些精致小菜。三白

爱花艺盆栽,芸又建议花虽美但少了些灵动,夫妻两人又制作昆虫

标本把昆虫固定于花叶上,使盆栽更加生动。芸还会制作莲花香片,

把茶叶放入荷花的花苞中待次日荷花盛开取出茶叶,再用荷花上采

集的露水烹茶,茶清香扑鼻。

芸素爱美,对美的事物和人都特别痴迷,一日听说三白的堂弟得

一美女,芸欣然前往想看,事后摇头“美则美矣,少了些韵味。”

堂弟戏谑“难道你打算将来给三白纳一个又美又有韵味的美女吗?”

芸竟然之后真致力于给三白纳一真正的美女。后来一次在虎丘偶遇

江南名妓“园”,特别高兴地说“终于找到一个又美又有韵味的女

子了。”芸欣然与之结伴为姐妹,并赠送翡翠镯替三白做聘礼。然

最终园辜负了芸的好意嫁与富人之家,芸伤心落泪,也竟因此被公

婆诟病结交不良女子,为日后最终失去公婆喜爱埋下伏笔。

看第一二卷是轻松又愉快的阅读,然后看到第三卷“坎坷记愁”

又难免惆怅芸的命运。真应了那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始芸淡泊名

利,她的梦想是过像沧浪亭萧爽楼那样的生活,布衣暖,菜饭饱,

一家人其乐融融不问世事的生活。然后现实生活并不是桃花源,需

要面对的依旧是柴米油盐贵和人情世故,多情率真之人也多因情和

真而伤,何况又是在那样的时代里。

芸的悲切命运即是那个社会造成,也是芸本身造成的。芸太爱三

白,在对三白的爱里完全失去了自我,一心为三白寻觅真正的佳人,

与失足妇女结为姐妹被人诟病;因为担心三白与弟弟的关系不和,

宁愿受委屈也不愿意告知公婆小叔在外借债的真相;因为三白的愚

孝,擅作主张为公公纳妾,结果失去婆婆欢心;又因为伤了婆婆的

心,心中自责写信给三白,在信中称公公为老头,让三白把此女送

回老家。结果信被公公看到,勃然大怒驱赶出门,从此飘零在外,

客死异乡。

全书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死别生离,悲切动人。可惜、可叹、

又可悲!卷三之后再无心去看后卷。做女子可如芸之聪慧、可爱,

善良,却不能太深情,太心软,沈三白虽好,却只能做吟诗作对之

友,实不宜选为夫婿。

清代的沈复,知道的人不少,芸娘呢?也大概略有耳闻。浮生六

记有六记,看似只有前两卷是写沈复与芸娘的生活,但其实每一记

都有一个芸娘。哪怕是她逝后的生活,沈复独居修身养性,整日赏

花观水却还是言谈举止带有芸娘的影子。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说,

大概就是从今以后,我所爱的都像你。

《浮生六记》是沈复一生的传记,记载了他少年承父业,游山玩

水的快乐,也写了他中年无业穷困潦倒的光景。全书读下来,给人

印象最深之处,还是他和芸娘的爱情。十三岁的沈复信誓旦旦说:

“非淑姊不娶。”颇有几分刘彻金屋藏娇的架势。后来果然四年后,

芸娘成了沈复的妻子。以后的日子两人如胶似漆,沈复外出差还差

点相思成疾。他们二人志趣相投,共同作诗品茶赏花种草。芸娘在

花草方面颇有造诣,又心灵手巧。她用植物做活屏风,用细丝扣虫

系于花草间,比画中的小虫还活灵活现,见者无不称绝。

而沈复在第二卷闲情记趣中,详尽地阐述了许多植物盆栽的培养

方法,他自觉识遍《群芳谱》,种也种过大半,看他在侍弄花草时,

总让人不由得有种闲适之感。尤其是他种的碗莲,“花发大如酒杯,

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恨不得也立马也

翻箱倒柜找一碗来种莲。但就像做饭容易烧糊要重头再来一样,种

花也是常有失败,有长势甚好的兰花被人泼了开水一夕既死的,有

悉心布置地盆景被摔碎的,沈复和芸娘总是双双落泪,仿佛痛也痛

在一起了。

但再怎么幸福的时光总是有限的,短短几年里,沈复家道中落,

芸娘身患重病,最后还是香消玉殒。临死前口中断续叠音“来世”

二字,让沈复几乎肝肠寸断。

自芸娘去后,沈复终日形单影只,面容憔悴,备极凄凉。他在惨

淡中写下:“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恐怕是真情实感所致。因为太爱,所以

在离开的时候反而更加痛彻心扉,早知如此,不如当初克制情感,

当初少爱一分,今日便少痛一分。

凄凉中,沈复就完全将感情寄于山水书画,怕是因山不死,水不

竭,书画世上有千万,不像芸娘是世间孤品。他整日少思少言少怒,

住在寺中一如禅师。追求的是心无杂念,清净明了。却也会在登山

时不经意想到,当初与芸娘共赏美景时,良辰美景被轻轻放过,如

今孤身一人,看景似乎更全更透,却平添一分落寞。

想和你过完这一生,然后来世,我做女子,你做男子,我再嫁给

你,你去云游天下,我为你斟茶种花。这是沈复对芸娘说的话。在

古代,男人的地位很高,休妻纳妾都是常态。地位越高,越难看清

自己,好像那时人的心有很多颗,可以分给一个又一个。又或者他

们不屑还是羞于把心交给一个比自己卑微很多的女人。沈复与芸娘

的爱,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大概就是因为这份难能可贵。沈复十三岁

的一句戏言,坚持了二十三年,芸娘去世便不念俗世,一心向禅。

而芸娘和这样的痴情种也是相配的,她贤淑善良,大方优雅,精于

女工又懂琴棋书画,这样的才子才女相爱,本就是人间佳话。中间

二十三年的悲喜,皆从《浮生六记》里道来。不疾不徐,或悲或喜。

沈复一生并无大成就,就是普普通通一介文人,《浮生六记》写得

清清淡淡,读起来大起大落之处为少,不过是一个小人物的生活,

生活里起起落落,或悲或喜,还藏了一万句,我爱你。

我最初读到浮生六记是在上海福州路上的一家古旧书店内,从一

本上海世界书局三十年代出版的旧书中无意间浏览到的。那是在

1978年的夏天,我刚参加了‘文革’后恢复的首次高考,所以虽然

落榜,但古文基础已初具。因此,在一番夹生半熟地啃读后,我决

定买下这本书。然而,当我设法凑足书资再次赶回到书店时,此书

已被他人淘走。当时,我那种遗憾懊恼的感受可比高考失利。由此,

可见我对浮生六记的喜爱之情。

当我能够再次读到浮生六记,时间已是在1996年的晚秋了。这

是一个由湖北辞书出版社在1995年出的版本,书名取为闲书四种,

集中选入了明朝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清朝陈裴之的‘香畹楼忆

语’、蒋坦的‘秋灯琐忆’以及沈复的‘浮生六记’,这几个名篇

均是出自四位明清文人之手来追忆记叙家庭生活的精彩文章。而在

此中,我格外赞赏的就是清代沈复所写的‘浮生六记’。

可以说浮生六记是沈复用率真自然的文字,细腻生动地记录了自

己的婚姻爱情与日常家庭生活、抒发自己对人生、对艺术、对自然、

对传统习俗赋予独特见解的自叙传。他的文采很像与他差不多同时

代的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随笔作家查理.兰姆那样的风格,文字质

朴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语。读来倍感亲切,如同倾听自己的内心

独白。

坦率地说,我也不止一次地读过与沈复同时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

并将红楼梦与浮生六记作比照。相比之下,我觉得红楼梦似乎更适

宜于让达官贵人、巨贾富商的家族去品读。在我看来,无论是林黛

玉、贾宝玉,还是王熙凤、薛宝钗等等一系列人物的喜怒哀乐,都

与我们普通百姓阶层存在着一种隔阂,毕竟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

环境与思想心境,因此,他们的一切演绎也就很难感动于我。而沈

复在浮生六记中所真实叙述的他与芸娘之间的夫妻恩爱之情、他俩

间生离死别的催泪情景、以及刻画夫妇俩所难忘的闺房之情、交友

之乐,与品味大自然和艺术品的审美之趣等等的细节,无一不让我

为之激动和认同。

浮生六记如有些学者所论述的那样,我也赞同前四记的艺术魅力

‘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

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平伯评语)。而且,我还认为,沈

复和芸娘都是属于普通百姓阶层的人物,因此,我们也应用同样普

通人物的坦诚要求与质朴的文字来欣赏赞美这篇中国古代文化史中

珍贵的作品与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可爱人物。

就说芸娘吧,她不愧为林语堂所赞美的‘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

爱的女人’。不是吗?当读了浮生六记中的第一记‘闺房记乐’之

后,有谁不会深深地喜爱上如此可爱的女性?我觉得有必要摘录一

段散文诗般的文字如下;…七月望,俗谓鬼节,芸备小酌,拟邀月

畅饮。夜忽阴云如晦,芸愀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

出。”余亦索然。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于柳堤蓼渚间。

余与芸联句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逾联逾纵,想入非夷,随口乱

道。芸已漱涎涕泪,笑倒余怀,不能成声矣。觉其鬃边茉莉浓香扑

鼻,因拍其背,以他词解之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

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当退

三舍矣。”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莱

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余曰:“卿

何远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爱小人耳。”…简洁的语

句、新鲜生动的描述,沈复将这位天性聪颖活泼、知书达理、情意

绵绵的可爱女性-芸娘,深深地刻画在每一个读过浮生六记的读者心

中。芸娘,也永远地成了我心中的‘红粉知己’!

断断续续半个月,算是看完了《浮生六记》前四卷。后两卷因为

不是三白原笔,只略翻几页,发现其文字确实与三白风格不尽相像,

便没了阅读的兴趣。

追究起看这本书的原因,是一个朋友的朋友圈封面是《浮生六记》

里的一段话。可前四章看完,也没看到那段话,上网查过,才知那

段话是第六卷里的。即使翻遍书本,再细细默读,却很难再回到像

我第一眼看到这段话时的感觉。

我必须得承认,其中所涉及的许多情感,我是没有经历过的,可

偏偏【卷三-坎坷记愁】中芸娘与沈家矛盾那段看得我心情跌宕不止。

读这本书时,恰是我思乡情绪最浓的时候,看书的时候,总会不觉

把自己代入,读到情意浓处,我的双眼也因泪水而越加模糊。

称寝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志趣相同者不谋而合,说的就是他们夫妇俩吧。不管是在沧浪亭

畔故居,还是借宿友人萧爽楼,都少不了讨文论字赋酒令,三白玩

花弄草时,俩人情趣亦十分相投,羡煞旁人,我也因此越来越喜欢

芸娘。芸娘撒手人寰的时候,我想到《水调歌头》中一句:“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二、

起初我十分抵触看带译文的版本,真正看过后,更觉得是没有存

在的必要。文言文本身就给人一种朦胧羞涩,若隐若现的感觉,所

营造的气氛是现今白话文无可比拟的。我所看的版本译文是难的照

搬不译,简单的反而翻译出来。乍看之下是圈钱的,可当细心品读

下去才发现,一些难懂的句子是作者内心感受的直白,因为不翻译,

所以才会迫使你停下来思考作者要表达什么。

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

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布衣暖,饭菜饱,一室雍雍,悠

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世才

能修到,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至干造物之忌,既有

情魔之扰。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

这类书,向来不适合现代人的快速阅读习惯,如果买来只是读过

译文,那完全没有买的必要。而稍有点语文功底的人,也不必像我

一样骄傲自大,因为译文为你提供了不同的翻译思路。

三、

看书确实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的。

余凡喜事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

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

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

我喜欢早上的宿舍,舍友还在睡觉,校园广播还没响起,周围一

切只有我的呼吸声,那时候读书时间过得好慢,可惜我没有毅力在

这寒冬早起;我喜欢中午的图书馆,那时只有寥寥几人,可以随便

找个偏僻的角落静静地看书。但在那觉得总有人看我似的,我浑身

不自觉;

下午,哪里都很热闹,教室或许是最安静的地方,但和食堂一样,

我不愿在最冷清的时候去那;晚上,我哪也去不了,宿舍也无法总

是给我我想要的安静,我经常什么都做不下去。这本书,就是在这

断断续续的时间里读完的。

没有完全读懂的书会留遗憾,所以要读第二次第三次。而有些经

历没有经历过,就算读再多遍,也只是醒悟原来这种感觉是可以这

样形容的,而依旧不懂这种感觉是怎样的。如果强求不得,就等若

干年后再读过吧。

《浮生六记》为清代沈复所作。沈复字三白,苏州人,少时家境

尚富足,后面没落,生活颇为贫苦,职业为幕僚,文人一枚。此书

共分为6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之所以将“闺房记

乐”放在卷首,作者坦言是因《关雎》这首爱情诗为《诗经》第一

篇,这也是我最为欣赏的一卷。

沈复其妻名陈芸,他叫她“芸娘”,芸娘是大他十个月的表姐,

长相娴静,性格温柔,且聪慧,刺绣之暇,渐通吟咏,少时便有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两人从小感情就很好,新婚

初期,沈复外出求学,心中却对妻子百般思念,老师看出他的心思

后,数月之期便“出十题而遣余归”,他在这段求学期内也是度日

如年。“居三月,如十年之隔”。一到家,两人相见,便将周围一

切置之度外,双手紧握未通片语。正如秦观的《鹊桥仙》中所言: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芸娘善烹饪、刺绣女工,也懂诗文,两人相伴时,是爱人也是知

己,偶有言语互戏,为生活也增添了不少情趣。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的是芸娘有一次在沈复的建议下女扮男装,与他一起共逛庙会,因

为女子出门不便恐惹非议,但没想到竟然真的无人识出,她无心将

手搭在妇女肩上,让妇女怒火中烧,直到她脱帽说“我亦女子耳”,

众人才转怒为欢。这一段读起来挺有意思的,电视剧中女扮男装是

多么明显,我们常想那些人是有多瞎才看不出,而今看到这原来真

有这种识不出的,感到震惊。

还有一节生活片段是写夫妇两人搬到别处避暑,邻居是一对老夫

妇,待人十分友善,两家人相处十分融洽,一起钓鱼观霞,吟诗作

对,妇女温酒做饭,晚上月下对酌。附近种满了菊花,虽身着布衣,

但心中不忘诗酒,生活充满诗意,好似一对神仙眷侣,令人羡慕不

已。但这也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的磨难

终究还是将他们拆散。

芸娘还曾给丈夫寻小妾,见憨园喜爱不已,只可惜后被人抢去,

这导致芸娘染上血疾,最后也是因这个病去世。其实这一点我是有

些不理解的,向这种神仙眷侣般的日子,心得有多大才能容下第三

人来分享丈夫的爱啊,为丈夫寻小妾这种事,正宫娘娘都不会去做

吧,正常人不都是怕丈夫寻小妾么,因憨园被别人抢去而生病去世,

我觉得芸娘死得有点过分啊。

两人虽然琴瑟和谐,但文人总风流,沈复外出游玩时也和朋友找

妓女,一起饮酒赏景。沈复在提到这件事时,写到自己因不逼妓女

吃酒,对她们总是温柔以待而受到妓女们的喜爱,那种待遇是多少

有钱人都享受不到的而十分得意。晚上,沈复揽妓赏月,心中还想

着要是芸娘也在此共享美景该多好。这也是我觉得沈复配不上芸娘

的地方。我们中国有个很坏的传统,就是男人就该三妻四妾,女人

就该忠贞不二,导致现在男性出轨人们都是劝女性隐忍,“男人么,

这很正常的。”

在《坎坷记愁》这一卷中,作者写到他生活的窘迫,人生百态。

父子兄弟不和,友人背叛,妻死子夭,算是很悲惨了。也许跟自己

当时的心情有关吧,看到这我好几次都湿了眼眶。芸娘死得很凄惨,

两人生活贫苦,她躺在床上最后只留下“来生”二字,便香魂永逝。

“当时是,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存心欲碎。”甚悲。

而后写到儿子逢森、父亲都去世了,让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

沈复和富贵一样,并没有因亲人的相继离世就也想从人间解脱,当

然他有过出家的'念头,但女儿说他尚有亲人在世,不应如此。沈复

确实没有消极度日,我们可以从卷六《养生记道》中看出,他还是

想健康地活着。在这一卷中他提到了不少与现代健康养生相符的观

点,如:“醉眠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尤戒多,食不欲粗并欲速,

宁可少餐相继接。”“试听行坐不可久。”还有些虽是说健康,但

也有人生哲理的:

“今欲安心而却病,非将名利两字涤除净尽不可。”此为淡泊名

利。

“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者自乐;将劳

役者比,则有限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则

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者自乐。’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

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此为遇事淡然处之,把心放宽。

“闲时无事之人,整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

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

乐也。”不读书心神无所寄托,容易想多,故杨绛先生说,你不快

乐,是因为你想得太多,而读得太少。

“无论何种处境之中,可以不必郁郁,须从郁郁之中,生出希望

和快乐之精神。”英雄所见略同,实习的最后一节课我也跟学生说,

不管你今天有多么不快乐,你总得找到快乐的入口,总要有那么点

事让自己开心起来。可道理都懂,自己却做不到。

还有关于读书的。“知强记之心,速欲之心,夸多斗靡之心都必

须要剔除,如此方能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

沈复的这本《浮生六记》记录了自己的生平、生活、情感,很朴

实,言语很清新,令人有感动之处,也有让我不太认可之处。明清

时这种平淡清新的文字还是挺多的,日后要阅读张岱的作品,以及

《浮生六记》的同类作品《项脊轩志》。

《浮生六记》为清代沈复所著,为自传体散文,全书共分为六篇,

文字优美、细腻,恬淡宁静,用语虽是古文,却也浅显易懂,是值

得一读的美文。

本文开篇是《闺房记乐》,记录了沈复和其妻子陈芸的日常生活。

叙述以时间为轴,娓娓道来,将古时夫妻生活的点滴用笔墨描绘出

一幅精美画卷展现于读者眼前,使人在繁华乱世之中也能感受到一

二闲适之情。颇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

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韵味。

弘一大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

余何适,廓而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而沈三白和陈芸便是如

此,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狗血剧情,有的只是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的深情。这种生活极富有诗情画意,看似"人人皆有,确为人人所无

"。

其中有篇写到其妻陈芸爱吃腐乳,沈复鄙夷不已,后在芸劝说下

尝了一口,然后"真香",正是"余掩鼻咀嚼之,似觉脆美,开鼻再嚼,

竟成异味,从此亦喜食。"看到此处,我也不禁莞尔一笑,沈复对生

活中小事的描写,真是趣味横生。其情其景仿佛跨越了300年时间

隔阂,重现于世人眼中。

陈芸曾发愿:"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

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

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是的,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夫妻二人最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寻找

乐趣,安度流年。我喜欢沈复文字里的恬淡如水,也喜欢那温暖的

烟火气:守着一屋一院,一人一心,一茶一饭,远胜过看乱世红尘

的万千风景。

"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告母曰:"若为儿择妇,

非淑姊不娶。"

十三岁那年的夏天,还是少年的三白邂逅了表姐芸娘,自此情窦

初开,一片光风霁月,发誓此生非芸娘不娶。

三白和芸娘的爱是活生生的,是落实到红尘地面上的,是有情有

义的温度,是宜室宜家的。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

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拨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过。"

沈复向来好客,芸娘便准备好茶好酒好菜进行招待。有时缺酒钱,

芸就拔钗沽酒,不露丝毫声色,良辰美景,不能辜负。

"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街","是时风日丽,

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那日,城外油菜花盛开,芸娘提议大家一起去城外赏花饮酒,还

机智地雇佣卖馄钝的小贩,挑着炉火,跟大家一起去,好为大家温

酒热饭。

游人们看到这样一群人在尽情地吃喝,无不羡慕这奇妙的想法。

喝到有些小醉,或坐或卧,或歌或啸。

陈芸,会持家,精刺绣,善烹饪,有雅意,爱看山水,爱花草,

爱书画,能吟咏诗歌,才思娟秀,能工善文,德贤兼备,有生活情

趣。

沈复叹其: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记得书中这样写道两个人不动声色的深情。七月初七,是民间乞

巧的日子,芸娘也张罗了一番。三白就趁着佳节刻了两枚印章,上

面写:"愿生生世世为夫妻。"他的那枚是阳刻,芸娘的是阴刻。每

当两个人通信时,便用印章进行落款。

每次读到这里,都被两个人的心思幽情所打动。我想,古人的很

多情思是我们今人所无法企及的。一个人能细细体会并感知另一个

人的美,亦能抚琴弹得一手好曲子,闻弦歌而知雅意。见花落泪,

拂风有声,看得懂花光灯影。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日忙碌的我们有多久没有手写一封信件

了呢,对着一个科技的工具日夜旋转,万般话语只从嘴出而却未心

入,泛滥的情话使人口躁唇干。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我们是否还能

写出娟秀的字呢。这样彼此心心念念的小心意和诗意真是难以寻觅

了吧。

作家庆山说:"《浮生六记》这册薄薄的古人笔记里,引人心动

的,不尽然是一对男女之间私自的情感。这样的生活,必然和当时

的社会形态,和大众的价值观,和他们对待文化、自然、生命、欢

乐的态度息息相通。越过两百年,且看今日的社会,谁还能具有这

样的玩心,这样的旷达。灵魂的宴席早已结束,剩下虚妄和空洞的

游戏。两百年后的爱情,也已失去彼此欣赏和玩味的从容心境,失

却细腻的心思和克制的礼仪。"

一生一世一双人,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立黄昏。古人的意

趣及情思单纯美好,花下对酌,举杯邀月,有千年悠悠之思。抑或

丝丝细雨撒落江面,江畔游人寥寥,山水青幽,触目皆是澄澈的静。

当下时代熙熙攘攘,不见当年的风花与雪月,人群的喧嚣与热闹,

但终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打捞起来只是一片虚幻的影子。

通读全书,可以发现,沈复是一个极具温度并且积极乐观的人,

非热爱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其文透露着美,于细节之处展露生机。

我想: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情趣,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人

间不值得,一草一木皆失颜色;人间值得,一草一木皆具风致,单

看观草观木之人心境如何了。

《浮生六记》是可读性很强的一本书,其用语虽是古文,但因其

以"情"字见长,故特别能够引发人的共鸣,生活中每件小事的描述

不见刻意,而能轻松地让我们想到自己身上最近发生的事情,从而

觉得通体舒畅、有所感悟。

读完《浮生六记》,感觉像是无意间获得了一枚质量上乘的温凉

好玉,放在手里细细摩挲、端详,熨帖踏实的触感便从掌心一直传

达到心底。起初,将作者感情慢慢咀嚼,只觉得口齿缠绵生香,到

后来竟也有了微苦的味道。方知,这部颠沛流离了两百年,而仍旧

散发芬芳书香的珍贵记录,贵在沉重,贵在悲怆,贵在深情。

伊始,沈复用清丽温柔的笔墨,勾勒出了一个娇憨清秀的女子形

象——“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

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这女子如此平

凡,美得恰到好处,举手投足间尽是知书达理的落落大方;她又如

此非凡,你的身影落在她水灵的双眸之中,顿觉清爽,仿佛感受到

了一股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是了,她叫陈芸,是长他十月、会照顾

人的好姊姊,他儿童伶俐,每每都亲亲热热唤她一声“淑姊”。时

光不紧不慢地滑行,天公将她对他的好、他对她的情,悉数看在眼

里,于是成全一桩美事,让她顺理成章地成了他的妻。从此,二人

饮茶论诗,游山玩水,夫妻间的生活趣事,更是俯拾皆是。

他是青衫磊落的书生,他邀她畅谈古今。她浅笑,抬首答:“杜

(甫)诗锤炼精绝,李(白)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深严,不如

学李之活泼。”全然不是平时小女儿的忸怩姿态,而是自信地、坚

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他欢喜不已。

他是疏朗好玩的夫君,他请她远出郊游。她巧扮男装,见外人便

解释说是他的表弟,却哪里藏得住眉间的秀丽风姿?他暗叹,眼前

一亮。

他与友人于外观花,发愁饭菜冷热。她“灵机一动,从城中雇来

馄饨担子,推来烹茶暖酒热饭。酒肴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

他的朋友由此对她赞不绝口:“非夫人之礼不及此!”他含笑,毫

不谦虚地接纳,心道:“好一个秀外慧中的芸娘!”

然而,这命中注定的好姻缘,却被早早地收回。芸娘素怀顽疾,

加之沈复家境并不十分宽裕,夫妻二人生活得艰辛,却又因心思单

纯而几次三番地被人欺侮。沈复的父亲铁石心肠不肯施援手,而芸

娘向来不讨婆婆的喜欢,二人跌跌撞撞,终于无法改变这窘迫的境

地。最终,陈芸因病逝世,将沈复留在这反复无常的冷漠人世,从

此,悲欢都只能独自下咽。酒,只能自酌,身边没了那个脸色酡红

的美好女子,周围的一切人事都成了难以忍受的寂寞。

不禁怆然。

这时候,便想起简嫃的话。“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读已死来句

读。”似乎每一场催断人肠的生离,都只能以死别作为结束。生命

脆弱如此,哪堪更别离?在历经沧桑之后,沈复浑浊的眼里,也生

出了浮生若梦的辛酸悲苦,忆起当年与陈芸相知相伴的点点滴滴,

悲伤一如一场暴烈的雨,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重重地、直直地砸

进心里。自此,阴阳两隔,知交零落,黄昏里燃一封永远寄不出的

家书,清明时节拥抱冰冷的墓碑聊以慰藉,仿佛灵魂已随她远去。

而在梦里,她缓缓归来的倩影,对着他泣不成声。

他惊觉:用情不胜深。

原约定要踏遍祖国河山,而如今,人世间哪一条路,他都不能与

她同行。

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芸备小酌。准备邀月畅饮。晚上突

然阴云弥漫昏暗了,芸担心地说:“妾如果能与君白头到老,月轮

应当出来相伴才是。”我也觉得萧索起来。这时忽见隔岸萤光忽闪

明灭千万点,穿梭于柳堤长满水草的水中小洲。我便与芸对联句以

解心中郁闷。然而对了两韵之后,越联想越放纵,竟然想的离奇玄

妙随口乱说起来。

芸听了已经大笑地涕泪交加,倒在我的怀里不能成声了。这时,

我突然觉得她鬓角茉莉花香扑鼻,因此我拍着她的背解释说:“想

古人以茉莉花形色比作珍珠,所以可以插在头发上妆锦压鬓,岂不

知此花必沾染油头粉面之气,其香味才更加可爱。连所供的佛手果

香味也要退避三舍了!”芸即止住笑说:“佛手果乃香中君子,香

味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花只是香中小人,必须借人之势才能挥发,

其香味也像勾肩搭背的献媚之笑呢”。

我说:“那么你为何而远君子而近小人呢?”芸曰:“我笑君子

也爱小人啊”正说话间,更漏已经三更了,渐渐地风扫云开,一轮

圆月涌出。我们倆都很高兴,倚窗对酌。酒还没喝三杯,忽闻桥下

轰然一声,好像有人落水了。就窗细看,波明月镜,不见有什么东

西。只听见河滩有只鸭子急忙奔跑声。我知道沧浪亭畔本来就有淹

死鬼的传说,害怕芸胆怯,就没敢说出来。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6:2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7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