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琉璃工艺的创新发展
作者:陈雅坤
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17期
摘要:琉璃工艺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中的一朵奇葩,是皇宫专用的建筑材料,象征
权力与尊贵。山西是中国琉璃的重要产地之一,从1522年明嘉靖年起,山西琉璃作为重要的
建筑部件,走入皇宫,体现皇家宫殿的极尽奢华与雍容气质。由于色彩的独特性,“宫廷黄”成
为建筑屋宇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680年间,一直延续就地取材的天然矿物釉料提炼技术,如
今,山西琉璃延续传统,在新的历史节点,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通过对于山西琉璃传统
工艺的解读及近况的分析,以个案研究法展开描述。
关键词:琉璃;釉料;传统工艺;创新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中国传统琉璃器物从厚重
质朴的黏土、釉料到绚烂纯素的色彩、器型,匠人们乘物游心的境界造就了得心应手的从容。
传统琉璃工艺凝结天地日月之精华,凝聚匠人巧手之灵感,凝练阴阳五行之根本,经历1500
年的蜕变,近1000度的高温淬炼,如今的传统琉璃烧制工艺相乘不衰,以一种更具生命力的
方式,延续着她的精彩。
古代琉璃是中国陶瓷史上的杰出成就,工艺之精、质量之高、选型之美、色泽之艳、分布
之广、匠师之多,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建筑琉璃最为突出的是北京故宫、天坛、
明十三陵,除此之外還有介休后土庙、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大同九龙壁、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等。无论是宫殿、陵寝、宝塔、庙宇、寺院还是商宅权府,山西琉璃无处不在,曾有“晋地琉
璃遍天”的说法。琉璃之名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后来成为铅釉陶器的专称。北宋时期,我国
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琉璃生产工厂,李诫在《营造法式》中对于琉璃制作工艺就有详细的
记载。元代琉璃工艺从装饰皇家宫殿逐步用于包括寺院在内的多种建筑之上,此时琉璃突破了
建筑构件的限制,制作了大量与宗教有关的法器。明清时期,宫廷在北京设立御用琉璃厂,使
琉璃工艺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山西作为琉璃工艺的主要产地,以太原、介休、河津、阳城等
地影响较大,最出名的是太原南郊马庄苏家、河津吕家、阳城后则腰乔家。2008年“山西传统
琉璃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工艺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质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新阶段
非物质设计领域的成就,进行创新发展。本文针对传统琉璃创新发展的思路,分别从传统釉料
创、传统烧制技术创新、传统烧制题材创新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1传统釉料推陈出新,延续传统工艺血脉
琉璃色彩绚丽夺目,建筑屋宇晶莹剔透,同时色彩的不同也象征着等级与地位的区别,象
征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两汉时期汉绿釉建筑陪葬品出现,魏晋时期琉璃出现在建筑部件
上,再到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宋辽金时期得到广泛的发展,开始遍布全国,明清时期传统琉璃
工艺经典的宫廷黄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与地位。北宋李明仲在《营造法式》卷十五中记载
了琉璃陶的用料配方为“每黄丹三斤用铜末三两,洛河石末一斤”。黄丹就是氧化铅,洛河石为
一种SI02含量在96.81%的石英石。[1]从明代开始,宫廷琉璃的大量烧制都是由山西境内的四
大家完成的,他们严守琉璃的釉料配方,对烧制技术精益求精,达到了宫廷极尽苛求的要求。
然而,传统烧制工艺在历史变迁中逐步沉沦,丢掉了最为宝贵的矿物质配方。
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传统工艺的重视,琉璃烧制技术重新被关注,苏氏琉璃第八代传
承人苏永军先生与师傅葛原生,经过两年间千百次的实验,最终恢复了孔雀蓝釉彩的烧制技
术。苏氏琉璃所选原料全部来自山西太原东山一种特有的低铝坩土,又称坩子土,此原料塑性
能力很强,从中提取矿物原料作为釉料的原材料。将原料冷却后再粉碎,施在胚胎上,正是因
为配方原料的纯粹和配比的考究,多年来延续传统色彩,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才可以根据
不同配比和釉料的特性烧制出上百种深浅不一的孔雀蓝,适应建筑构建的需要,同时结合文创
产品的时代需求,孔雀蓝与时尚产业形成跨界合作,华丽转身,将传统与现代、手工艺与设计
紧密结合起来。
2传统烧制技术革旧从新,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
烧制技术的改变,得益于苏永军先生十几年的辛勤探索、十几年的踏实坚守,得益于工匠
精神的引导。传统琉璃烧制技术使用煤烧,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苏式琉璃在不影响烧制
质量的基础上,将煤烧改为气烧,延续了古老配方,并调整现有配方,将琉璃传统色彩精准、
有效地保留了下来。
传统琉璃工艺由于属于低温铅釉陶系,烧制时必不可少的是用铅作为助溶剂,使成品很难
供日常食器所用。近年来,苏氏琉璃经过多轮实验,优化铅为助溶剂的传统做法,通过技术革
新,打破传统工艺的局限性,对琉璃工艺的日用品生产和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
性,为传统琉璃工艺开辟了更多的发展道路。
3传统题材耳目一新,创新艺术语言体系
琉璃烧制自出现便与建筑联系在一起,以建筑部件的身份呈现在大众视野。无论是最早的
建筑构件,汉代出现在陪葬品中的汉绿釉明器,还是之后的琉璃鸱吻、琉璃影壁、琉璃瓦当、
琉璃瓦片、琉璃屋脊小兽、琉璃狮子等题材都与建筑密切相关,之后出现的琉璃珐华器更是与
佛教文化密切相关。
如今,审美的多元化、文化层次的多元化,给予琉璃发展更多的可能性。在新的历史阶
段,传统琉璃工艺的创新发展可以着眼于题材。苏氏琉璃传承人苏永军先生从琉璃装饰画的角
度,根据低温釉陶的化学属性变化和传统烧制技法,创新发展了琉璃流体装饰画,符合现代人
对于新中式风格的审美需求,用传统工艺设计装饰画,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对于新中式美学的要
求,传统琉璃技艺在室内外装饰领域将大有可为。
前不久,在华为旗舰店的开幕仪式上,琉璃工艺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众视野。孔蓝
琉璃制品有限公司利用建筑构件中龙的形象,通过等比例缩小做成文房用具—笔架,成为企业
很好的伴手礼,与华为公司的品牌形象不谋而合,同时还将传统文脉中龙的形象与大众审美需
求相吻合,顺应市场,符合时代需求。
2019年3月,山西省琉璃文化艺术展亮相太原美术馆,不被大众所熟知的传统琉璃烧制
技艺走入大众生活,此次展览引起了手工艺领域及学术界热烈的讨论。如今,苏永军先生《苏
式琉璃的传统与创新》的视频,在蓝海云官方脸书上的点击量就已经超过27,000次,他成为
“网红大师”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手工艺及匠人精神传递给世界各地。近年来,山西省内传统
琉璃企业与省内多所高校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将传统工艺与现代
思维模式相结合,开发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高质量文创产品,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师生共同
参与了琉璃文创产品的开发,并将传统琉璃技艺以一种活态化的形式进行传承、发展。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与普及变得更加快速、有效,对于传统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同
样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普及与推广的同时,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将传统工艺融入现
代化的语境中,以全新的表达方式延续传统、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罗学正.低温釉彩源流考[J].陶瓷研究,总第18期,1990(02).
[2]汪永平.建筑琉璃[M].中国建筑工艺出版社,2016.
[3]田旭桐,侯芳.老京城建筑琉璃[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4]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全庆,刘建业.中国古建筑琉璃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6]叶喆民.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浅说[M].轻工业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陈雅坤,女,山西晋中人,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5:5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77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