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
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
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
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
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
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
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
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
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
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
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
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
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
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
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
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
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
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
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
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
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清朝历代皇帝死因简介:
据清宫档案透露
自清军入关,多尔衮摄政,定都北京到清朝灭亡。大多数皇帝早夭,使人们引起
各种猜测,众说不一,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福临帝(顺治)
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从此清王朝统治中
国近270年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顺治帝本来就身体羸弱,经常心悸失眠,他常叹自己“骨瘦如柴,寿命难过卅。”
顺治十四年,皇贵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对其是沉重打击,顺治十七年宠妃
董鄂氏又逝,使顺治万念俱灰,声称要出家为僧,终日郁郁寡欢,精神不振,每
况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养心殿,时年24岁。
玄烨帝(康熙)
玄烨政绩非常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受到严重刺激,开始患病,从他数
次发病情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当时他“伤心不已”,“渐觉虚
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释然于怀”。到五十一年再废太子时,就已“心
思用尽,容颜清减”。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围,时值天寒地冻,
他已近七十高龄,体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
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病中派
皇四子胤代行祭天大礼有五子允祺前往孝东陵典祭,实际是支走其子,便于向
隆科多口授遗嘱,致使心力憔瘁,气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时病情突然恶化,遂将
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胤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结束了生命,
终年69岁。
胤禛帝(雍正)
胤禛继位时年四十五岁,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体状况虽非羸弱多病
但也非骁悍强健。即位以后,面临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动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
政务中去,日久天长,健康必受影响。
雍正四年即承认精力不足,疲劳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调治。雍正八年
三月,间日时发寒热,饮食大减,夜不能寐,历时两年有余。五月间一度好转,
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过险关。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送了胤禛的
命,一个53岁的人,患了这样一场大病(似疟疾),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圆明园。
对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从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中分析。
乾隆在胤死后的三天内,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与葬礼直
接相关。其中一件是传谕给宫中的道士的。言:“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
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将
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实际上,胤禛生前曾谕几路总督、巡抚为其寻找道士,甚至不顾夏日炎炎,在宫
内、宫外辟静之处用万斤灰炭炼丹。年老体弱的胤禛豢养道人,为治病强身这个
目的显而易见,道士推拿炼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盲目迷信却
走向反面,从胤禛对道士的重视态度与乾隆果断的驱道行动联系起来分析,就可
以感到胤禛之死与长期服用丹药引起重金属中毒有关。
弘历帝(乾隆)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论在才华或政治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胤禛死时他年方
25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统治知识和几年参与军事机务的经验,所
以极为顺利掌握了政权。
弘历天资聪慧,青年时代受到精心培养。从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
历登极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业稳定,
政绩卓著,其前提条件是其寿命长,政策当。他个人对绘画、文玩、音乐、体育
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
刻在养心殿断气,才被人抬着离开了宝位,享年89岁。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锻炼,
反对进补,常自称为“长寿老人”,看来他一生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
顒琰帝(嘉庆)
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十五岁大婚后
仍日居书室,寒暑罔闻。琰经过从建储到即位加训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
熟。为后来从政奠定了牢固基础。度过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子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
内心忧郁,负担加重。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庄,准备去木兰围猎,
在去山庄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庄后即“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
六日傍晚,疾大渐。戌刻,崩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
旻宁帝(道光)
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时生于大内撷芳殿,为顒琰的第二子,六岁就
傅,十五岁与钮祜禄氏成婚,嘉庆十三年正月钮病死,十二月又与佟佳氏成婚。
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顺利,崇尚节俭,但清已处未落时期。晚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
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圆明园慎德堂,召见部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密议传位大
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
为皇太子,并将另一个宠儿封为亲王。
关于旻宁死于何疾,因无原始资料故难以推断。
奕詝帝(咸丰)
咸丰执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北
京条约的签定都给咸丰以沉重的打击,他所患的肺病愈来愈重,热河行宫不断传
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带血益发严重,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虚劳的咸
丰终于死在避暑山庄内的“烟波致爽”殿寝宫,终年31岁。
载淳帝(同治)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
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
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尽管清
代宫庭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
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
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坛,莫衷一
是。
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
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
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
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
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
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
《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
尽合„„”这些著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
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说
明由于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监视之下,仅有几个太监
夜间常出没于宫禁森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及召见军机大臣或醉
语胡言的程度似难出现。
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
《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
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
淳最后死于天花。
这是详实可靠的。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
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
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载湉帝(光绪)
载湉亲政典礼于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举行,光绪十五年正月举
行了大婚典礼。这时慈禧才“交权”并移居到颐和园,但是斗争仍在激烈的进行,
最后终于导致了戊戌宫廷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载湉被囚瀛台。政治上的打击和精神上的苦闷,使本来就患
有多种疾病的载身体越发不支,成为一个被慈禧抛弃的傀儡,加上久病缠身,
使他再也无力奋起抗争。
载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门内迤西太平湖醇亲王府的槐
荫斋,四岁入宫,在慈禧太后苛刻管制下成人,与慈禧斗争了十几年,最后落了
个傀儡皇帝,这一切都是造成从小多病而且越来越重的真正原因。他从小体弱,
感冒发烧,胃病时作,大婚前经常遗精而使“肾经亏损太甚”,接着脑鸣、肩背
腰腿酸沉,逐年加重。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上的打击使病情突然加重。到了三十四
年(1908)入春以后更为严重,宫中御医已束手无策,不得已召江苏名医陈秉钧
和曹元恒入京诊视,到了四月份仍无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通过军机处向各地
发出电文:“入春以来皇上圣躬时有欠安。在京名医,诊治无效。希尊处精选名
医,资送迅速来京,恭候传诊”。这次保送来京的名医有:吕用宾、周景涛、杜
仲骏、施焕、张鹏年等人。其中江苏名医(浙江候补知县)杜仲骏对吏部尚书陆
润痒说:“„„我辈此来,满拟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来,徒劳无益,
希望全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由此证明光绪病情之严重使诸臣失掉了信心。
进入十月,光绪皇帝的病情又加重了。慈禧73岁生日,皇上勉强来到殿上哭着
对大臣说:太后“万寿在即,不能行礼,奈何?”大臣们也陪着落泪。慈禧见他
非常可怜,马上命太监扶轿送回瀛台。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动,胃中隆起”“上
疾剧增”,再次向全国发布上谕,急调名医来京,可是在这道上谕没有完全发出
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死于肺病。
溥仪(宣统)
作为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的经历可算是坎坷而丰
富了。关于他的一生,大量的书籍、影视剧已使人们对他并不陌生了。1967年
溥仪因患癌症病逝于北京。
季氏
姓氏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百分之零点一三。
寻根溯源
季姓来源有六:1、出自兄弟排行。据《吕氏春秋》等所载,古代兄弟排行顺序为“伯、
仲、叔、季”,春秋时吴国公子札行四,人称季札,后世子孙以其排行顺序为氏。2、系出
芈姓,为颛顼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季姓为陆终之子季连之后。3、系出姬姓,为春
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季友曾于鲁
僖公时为相,有大功于鲁,其孙行父以王父字为氏,后有季孙氏,亦有季姓。4、春秋时齐
国公族有季姓。5、战国时魏国公族有季姓。6、出自他族改姓。唐时西赵渠帅有季姓;今满、
土家、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
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他贤明博学,多次推让王位。
曾北游齐、郑、晋等国,并观乐于鲁,论盛衰大势,颇中时要,以有远见而著称。因他远见
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
姓始祖。
繁衍播迁
季姓来源十分繁杂,上古时期有季仲和季狸,不知是姓季还是排行的表示,商末时周文
王父季历则肯定是表示兄弟排序。与季札基本同时代的鲁相季友,其孙季孙行父(季文子),
曾孙季孙夙(季武子),玄孙季孙意如(季平子),意如子季孙斯(季恒子),斯子季孙肥
(季康子)。括号内为又名,似乎表明季孙氏已向季姓过渡。西汉时季姓名人有楚国人季布、
季心兄弟,戚圉侯季必(今江苏溧阳人),其子贲侯季长,其孙躁侯季暇,曾孙季信成,玄
孙季买之,至其玄孙时圣上下诏令其复家。说明此期今湖北、江苏等地已有季姓人。东汉到
魏晋南北朝期间,季姓于史书不显,但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季姓地望有
鲁国、寿春、渤海,说明季姓曾经昌盛于今河北、山东、安徽一带。隋唐以前,社会激剧动
荡,则北方之季姓迁衍江南是势在必行的。唐代时,寿春之季姓依然长盛不衰。两宋时,江
南之季姓名人渐多,江苏、浙江成为季姓人的主要聚居地,而北方之季姓则处于分散、小规
模的聚居状态。宋元之交的战乱,使部分季姓迁衍于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地。明初,
山西季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等地。
明清两代,由于江浙一带富庶,社会比较稳定,此两地之季姓繁衍日盛。据《明清进士题名
碑录索引》所载,两代季姓进士及第者确切人数共计三十一人,其中以江苏(含上海)最多,
计有十七名,其中江阴、泰兴各四名,高邮、盐城各两名。另外浙江五名,河南、江西各两
名,河北、山西、云南、山东、福建各一名。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窥探明清季姓分布之一斑。
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败逃台湾,有江浙一带之季姓人或为学生,或为随之赴台。如今,
季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为多,二省季姓约占全国汉族季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九。
郡望堂号
季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渤海郡,汉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
县),后移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2、鲁国,即鲁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3、
寿春县,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堂号:“三朝”、“静思”“纯孝”等。
宗族特征
1、季姓源起庞杂,但无论出自何支,均为中华大家庭中一员。2、季姓是典型的南方姓
氏。春秋时的季札,秦汉之交的季布、季心兄弟均为南方人,唐宋之后更不必言。3、季布
有一诺千金之誉,当时楚国有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些都激励季姓
后人以此为目标,言必行,行必果。
名人精粹
季布:西汉楚人,以任侠名。楚汉战争时为项羽部将,数围困刘邦。汉朝建立后,被刘
邦追捕缉拿,后得赦免,累官至河东守。
季心:季布弟,亦以任侠名。闻名关中,方圆数千里志士争着为其死,曾经杀人,亡命
于吴地。官至中尉司马。
季广琛:寿州人,唐代大臣。历瓜州刺史、荆州刺史,曾率兵赴河南,拜青徐等五州节
度使。后因兵败贬温州刺史,不久擢浙江西道节度使,官至右散骑常侍。
季复:名复或作几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代官吏、学者。与弟季中复有文名,
其平生笃于学问,博览群书,为文师韩愈、欧阳修。为政有惠德,得民称诵,官至朝奉郎知
渠州。
季陵: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宋代学者、官吏。政和间三迁太学博士。南宋时迁中
书舍人,曾被罢官,后复官右文殿修撰等。
季厚礼:安徽无为人,明代大孝子,以孝行著称于世。其子立,孙廷春,亦效之,人谓
其“一门纯孝”。
季本: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明代大臣、学者。师从王守仁。进士及第后,授建宁府
推官,征为御史,以言事谪揭阳主簿。官至长沙知府,落职归。有《易学四同》、《诗说解
颐》等。
季寓庸:江苏泰兴人,明代官吏。进士出身,官至吏部郎。工书画,画仿沈周而能登其
堂,书宗祝允明而能入其室。
季开生、季振宜:泰兴人,兄弟俩均为清顺治年间进士,开生官至给事中,以直言著称。
后因谏买扬州女子,几遭极刑,戍尚阳堡。在戍所被光棍殴死,官司不问。其工于书画,亦
工诗。其弟季振宜,号沧苇,官累至浙江道御史。藏书富甲海内。有《季沧苇书目》、《静
思堂诗集》。
季士言斤:江苏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词人。词宗南宋、书学董其昌,宕逸多姿,绝去
尘俗。水墨写生笔趣奇纵。有《问红词》。
季雨霖:湖北荆门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曾与刘静庵等创设日知会,密谋革命。武
昌起义后,任湖北第八师师长,不久辞职。后被军阀黎天才杀害。
季羡林:山东临清人,当代学者,著名教授、文学翻译家、印度学和佛学专家。通梵文
和吐火罗文,可称一代宗师。著有《季羡林文集》。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5:4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77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