骅骝

更新时间:2022-12-30 05:30:24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第34卷第7期

2015年7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m ̄of Mianyang Norm ̄Univem

Vo1.34 No.7

Ju1.2015

白居易诗中的马意象探析

朱如意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摘要:马是历代文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意象。在唐朝尤其是中晚唐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白居易诗中的

马不仅反映了他的行踪经历,更寄托了他对时政人事的诸多复杂情感。他诗中的马十分丰富,名称众多,或多骏或

赢弱,或恣肆或悲戚,或急驰或闲行。对这些马意象进行分析,可了解时局兴弊和白居易的处世之道,也可更全面

地了解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所采取的对比、烘托手法,及马意象对诗歌或讽喻、或闲适、或感伤主旨的深化作用,从

而以小见大,略窥白居易之创作个性。

关键词:白居易;马;意象;讽喻

中图分类号:12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15)07—011O—o5

《文心雕龙・神思》有言:“使玄解之宰,寻声律

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J49 刘勰把意象的形成作为写文章谋

篇布局之首要。自先秦以来,马由于其丰富的象征

意义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兴寄对象之一。无论是

其桀骜不驯的野性原始魅力引起人类的崇拜和征服

之心,还是其一跃十步、日行千里的速度,使人类在

代步、运输和战争中感受到马背上的速度与激情,亦

或老马悲鸣所传达出的瘦弱病态,引发垂死病中之

人感嗟身世、自叹不遇,马的纷纭多姿足够让人兴寄

连绵。

目前关于唐诗中的马意象的研究成果有数篇论

文,以边塞诗为主要文本,结合初、盛唐至中、晚唐诗

中马意象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初、盛唐时期,马意象

多呈现出积极的一面,展现出蓬勃气象;而到中晚唐

诗歌中,多用病马、老马来象征国势衰微。前人的研

究聚焦在马意象的这种发展流变上,对个案的研究

不足。而白居易诗中的马意象十分丰富,其中蕴藏

了较为深厚的马文化和诗人蕴藉深远的寄托之意,

在中晚唐诗歌里的马意象中,有其一定的代表性地

位。

、白居易诗中的马文化

在谢思炜撰《白居易诗集校注》中的2969首诗

(含补遗) 中,有马出现的共338首②。其中,马的

形态多种多样:肥马、瘦马、鞍马、蛘舸马、叱拨驹、骢

马、枥马、驷马、竹马、轩骑、骓、骆、骏、骖、骅骝、紫

骝、骐骥、胶……不仅有种类繁多的良马,还有象征

着忠诚与美德的骐骥,甚至还有传说中“状如白马,

锯牙,食虎豹”_2 J 的神兽驳。

(一)关于唐代蓄马业

自居易诗中马的种类繁多,可以从侧面证明唐

代的蓄马业的发达以及马对时人的重要性。蓄养众

多马匹需要的不仅是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还需要

为马匹营造足够宽敞舒适的空问。唐朝十分看重对

马厩的建设。《唐六典》卷十一记载尚乘的职责时,

有注:“今仗内有飞龙、祥麟、凤苑、鹈鸾、吉良、六群

等六厩,奔星、内驹等两闲。”_3 J3∞白居易诗中介绍宫

廷采取的一些较宽仁的政策时,就提到飞龙厩:“宫

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御厩中的马匹经允许可以

被大臣骑用,这被视为一种恩宠,“同日升金马,分

宵直未央,厩马骄初跨,天厨味始尝”,对于刚获皇

帝接见的人来说,能骑御马,尝御味,是值得骄傲和

被人赞赏的一件事。不止宫廷,平常有条件的人家

中,一般也要建造马厩,“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

堂”。

【二)其它

1.金马。白居易的诗中不仅只有具有生命征象

的马,还有象征着得到君王赏识的“金马”。“金马”

是宫廷的一道门的名字。《史记・滑稽列传》云:

“(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日:‘陆沈于俗,

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

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

谓之日‘金马门’。”[413205白居易在《别李十一后重

寄》中写道:“俱承金马诏,聊秉谏臣笔”,在《郡中春

蘸因赠诸客》中又写道:“仆本儒家子,待诏金马

门”,那种满腔抱负有可能实现时的喜悦之情,几乎

破纸喷薄而出。

2.竹马。“竹马”是古时一种儿童玩具。李善

注《文选》中所选的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耆

年阙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一 时引杜氏《幽

求子》:“年五岁闻有鸠车之乐,七岁有竹马之

欢。”[5] I6 。白居易诗中共出现7次“竹马”,多是

指儿童游戏,或代指孩童。如“笑看儿童骑竹马,醉

携宾客上仙舟”、“不论竹马尽成人,亦恐桑田半为

海”、“竹马书薨岁,铜龙表葬时”,或写儿童玩闹之

乐,或慨时光荏苒之叹,或书太子薨逝之悲。从白居

易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竹马”是童年的象征,骑竹

马是当时比较普及的儿童游戏,上至帝王家,下至普

通人家,均有竹马之乐。

二、白诗中的马意象分类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

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种。按照其诗中所表

露出的情感,其中马意象的象征含义也可大致分为

几类:或讽喻现实,或表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或感

伤周遭变故等等。

(一)马赢国衰。讽喻现实

白居易著文写诗的目的在于“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现实就成为他诗歌的一

个重要内容。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退。宦官专

权,藩镇割据,外患不断。在白居易的诗中,通过对

马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混乱时局。

1.国势衰微。《旧唐书・回纥传》记载:“回纥

恃功,自乾元之后,屡遣使以马和市缯帛,仍岁来市,

・l】1・

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动至数万马。其使候遣继留

于鸿胪寺者非一,蕃得帛无厌,我得马无用,朝廷甚

苦之。”[6]5207《新唐书・兵志》记载:“乾元后,回纥

恃功,岁人马取缯,马皆病弱不可用o 99[7]1339唐与回

纥之间的马贸易削弱了唐日益衰微的国势,白居易

写诗予以猛烈抨击:

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每至戎人送

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草尽泉枯马病赢,飞龙但印

骨与皮。五十疋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养无

所用去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缣丝不足女工苦,疏

织短截充匹数。藕丝蛛网三丈余,回鹘诉称无用处。

成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元和二年下新

敕,内出金帛酬马直。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

短织。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彩。谁知黠

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缣渐好,马渐多。阴山

虏,奈尔何。(《阴山道》)

自居易诗中的“元和二年”(808),距离《旧唐

书》和《新唐书》所记载的乾元(758至760)已有近

五十年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唐朝因受马贸易之害,

财政和军事力量受到直接影响,积贫积弱。据《旧

唐书》记载,唐朝先后用去上百万匹绢,来购买回纥

的马。元稹在他的《阴山道》一诗中更是开篇直言:

“年年买马阴山道,马死阴山帛空耗。”[8]瑚白居易

通过揭露明知亏损却仍不得不进行的马贸易,批判

了回纥的贪婪,对弱势的统治者怒其不争。

2.帝王享乐。世道崩坏,统治者的治国无能是

很大一个原因。白居易写讽喻诗的目的在于“惟歌

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对天子的劝谏自然也被写入

诗中。他的《八骏图》就反映了这一点: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背如龙兮

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

乘何所之?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文

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穆王得之不为戒,

八骏驹来周室坏。八骏图,君莫爱。

据《列子・周穆王》记载:“王大悦,不恤国事,

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_9J3 白居易借

用周穆王的典故,先极写八骏风采,再写周穆王乘八

骏远游,不顾国事,实是玩物丧志,以此劝谏君王切

莫贪图一己之愉,以致朝纲松弛。元稹亦有一首

(Jk骏图诗》,极力铺陈八骏无可比拟的风采,“神驭

四来归,天与八骏马”、“鼻息吼春雷,蹄声裂寒

瓦” J3 ,但与白居易此诗相比,少了讽喻之意。

3.马仗人势。中晚唐时期,宦官专权,权臣当

道。在白居易的诗中,那象征着高贵身份的马,由于

所骑行者的骄横跋扈,便显得可恶可怖起来。如

《秦中吟》其七《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

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

去如云。樽垂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绘

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骄纵肆意的宦官纵马奔驰,大夫、将军尽皆奉

承。军宴奢华,而民间已然出现人伦惨状。前后形

成的巨大对比造成极大的冲击,宦官那骄奢的纵马

之态也就显得格外刺目,可憎可恨。

(二)信马悠悠。闲适生活

白居易的人生理想在《中隐》一诗中清晰地表

达了出来。他写道:“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身

居闲职,秋山春园供游,洛中君子伴醉。每逢高卧不

欲出,则“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实现“致身吉

且安”的目的。

在这样一位不趋名利的诗人的诗中,马儿也显

得格外悠闲,这别样的悠闲也表现在诗中:“唯我与

夫子,信马悠悠行”、“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

马行”、“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等。在

这样的闲适诗中,马儿轻快的步伐不仅代表着诗人

惬意的生活,更代表诗人的处世态度。如:“肥马轻

裘还且有,粗歌薄酒亦相随”(《闲适》)。“肥马轻

裘”,语出《论语・雍也》:“子日:‘赤之适齐也,乘肥

马,衣轻裘。” m J‘‘肥马轻裘”后常用来表示生活富

裕。白居易在《闲适》直接表示出他不求大富大贵,

亦无需清高隐逸以致饥寒的中庸思想,与《中隐》中

所表达出的生活理念是一致的。

(三)行马不易。物伤其类

万物皆有灵,在多情而敏感的诗人心中,更是如

此。马可以体会到人类内心的伤痛,人类也可以通

过马的外在表现反思自身,实现一种特殊的共鸣。

《元相公挽歌词三首》其三有:“送葬万人皆惨

澹,反虞驷马亦悲鸣。”此诗作于元稹去世次年,对

马的悲鸣的描写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回忆当

时为至交好友送葬的局面,他并没有直接写自己如

何悲伤,而是从马的悲鸣人手,渲染凄惨气氛,不知

是人的惨澹感染了马,还是忠诚的马儿感动了人。

不止人死马悲,白居易曾写诗悼念一匹跟随多年的

白马,《往年稠桑驿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

复感怀更题绝句》:“路傍埋骨蒿草合,壁上题诗尘

藓生。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马死七

年之后,诗人仍然为此神伤,人马之间的情感不言而

喻。

人与马之间的联系远不仅此。通过对病马、弱

马等特殊意象的描写,诗人更深层地表现出对小人

当道,导致贤德之士无用武之地的愤懑无奈。如

《赢骏》:

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

河曲。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岁暮田野空,寒草

不满腹。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于瘦。遂

遗千里足。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输彼军厩中,

化作驽骀肉。

昔日的骏马,因无人喂养而下场凄惨,却早已没

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H1] 的壮志雄心,当它再

不能日行千里,只能任人宰割。诗人一次次地强调

它的愈来愈走投无路,讽刺了统治者的识人不清,为

贤臣不容于世的悲哀而扼腕叹息。

(四)其它

1.高盖轩骑,身份象征。唐代马匹数量虽多,但

并非人人皆能骑乘。唐朝为了防止地方拥兵自重,

曾禁止私人蓄马。安史之乱后,马匹数量减少,质量

下降,非具有一定门第的人不能拥有马匹。因此,马

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往往伴随着车、轮等其它一些

亦具有特定规制、能象征身份的事物出现,如:“南

巷有贵人,高盖驷马车”、“举目争能不惆怅,高车大

马满长安”等。这些象征身份的词藻共同出现,起

到了强调主人身份的作用。

“五马”是自汉时以来太守的马车规制,是最具

有代表性的身份象征。白居易诗中共出现20次

“五马”意象,如:“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

恩”、“金衔嘶五马,钿带舞双姝”、“五疋鸣珂马,双

轮画轼车”等。在这些诗中,“五马”都代表了主人

的身份高贵,常常表示诗人对马匹主人的尊敬和推

崇。

2.宣扬国威。在自居易所处的时代,盛唐气象

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此时的唐朝,对外依然具有一

个大国所应有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白居易的《骠国

乐》一诗中就记载了贞元十八年(802)骠国向唐德

宗献乐时的情景。会昌初年(841),石雄大破回鹘,

迎公主还太原。白居易写诗称赞:

.11 2.

塞北虏郊随手破,山东贼垒掉鞭收。乌孙公主

归秦地,白马将军入潞州。剑拔青鳞蛇尾活,弦抨赤

羽火星流。须知鸟目犹难漏,纵有天狼岂足忧。画

角三声刁斗晓,清商一部管弦秋。他时麟阁图勋业,

更合何人居上头?

诗中将唐代的和亲公主比作汉代的乌孙公主,

汉代乌孙公主思念故土却不得归返,而在石雄的胜

利后,大唐公主顺利回返中原,对于多年来“忍耻和

亲,姑息不暇”的唐人来说,这是怎样的扬眉吐气!

石雄的军功由于公主的回归而显得尤其珍贵。诗中

用魏国庞德常乘白马,被称作“白马将军”的典故,

来进一步使得石雄的形象更加高大。试想,这样一

个力破强敌,又骑着翩翩白马的将军,何愁不能建功

立业,青云直上?而拥有一个像石雄这样威武而又

潇洒的将军,大唐何愁不能四夷来朝?“白马”在诗

中的出现,使石雄的形象除威武雄壮之气外,更多了

一种因为具有足够傲视强敌资本的将军所应有的潇

洒从容。

不过,此时的唐朝终究已不是那无数人魂牵梦

萦的国力强盛的王朝。与初唐诗人的“骝马照金

鞍,转战入皋兰……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

干”[1 ]2 -2’或盛唐诗人的“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3j埔之类气势恢宏的

诗句相比,自居易的诗句大多并没有这样铁蹄铮铮,

横扫千军的气概。宣扬大唐国威的诗在白居易的诗

集中并不多见。在白居易的诗中,有的只是“战马

头皆举,征人手尽垂”,就像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

管,一夜征人尽望乡”E14]124一般,战场厮杀过后,剩

下的不是英勇杀敌,扬名疆场的亢奋,徒余不知何日

回乡的怅惘。

3.“瘦马”指称妓女。赵翼在《陔余丛考》第三

十八卷中对“养瘦马”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扬州人

养处女,卖人做妾,俗谓之‘养瘦马’,其义不详。白

香山诗云:‘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

前,不信君看取。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

年间,已闻换一主。’宋漫堂引之,以为养瘦马之说

本此。”[1 ]7。。赵翼所引的乃是自居易《有感三首》其

二,全诗如下: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

看取。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年间,已闻

换一主。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请君大带上,把

笔书此语。

・l】3・

诗中把养小妓女比喻成养瘦马,妓女从小被刻

意培养歌舞,就像故意将瘦马养肥,都只为卖一个好

价钱。诗人为雏妓被人掌控所有权,沦为可以随意

交换的玩物的悲惨命运而嗟伤,讽刺了卖者无耻,买

者无情。宋荦认为,“瘦马”成为妓女的代名词,源

自于这首诗。明代文学家张岱的散文《扬州瘦

马》 】1墙 通过叙述牙婆贩卖瘦马的过程,抨击养

瘦马的残忍恶俗。张岱的这篇散文说明,在明清之

际,“瘦马”已经成为从小被牙婆有意培养的雏妓的

代名词。

三、马意象对白诗主旨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一)兴寄深远。雅俗并存

《尚书・尧典》云:“诗言志。”-l m诗歌可以抒

发作者的意志,而诗中客观物象为诗人的主观思想

感情所渲染,也会反映出诗人个人的人格特征和审

美意趣。白居易诗中的马意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

点。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云:“夫以讽喻之诗长于

激;闲适之涛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

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白居易

诗中的马意象随着诗歌主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

论讽喻、感伤、闲适,马成为了意趣不同的物象,表达

了作者或讽、或悲、或闲的心态。

薛雪《一瓢诗话》对元白诗采取了这样的精妙

评价:“元、白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风人之能

事也。至于属对精警,使事严切,章法变化,条理井

然,其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_l 8_“。白居易诗歌的

显著特点就是浅易,在他的讽喻诗中尤为明显,他

“直歌其事”,以致“权贵豪近者相目而变色”。相应

地,在这类诗中,马意象也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性,如

《悲哉行》这样表达官宦子弟的不学无术:“声色狗

马外,其余一无知”,真是一语中的,毫不留情。诗

歌的讽刺主旨在这一句中得以直接展现。

正如薛雪所言,白居易诗中因用词浅切,而不乏

俚俗之处。马意象也因此变得“俗”了。如在《代诸

妓赠送周判官》一诗中,诗人模仿妓女的口吻打趣

客人,他写道:“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

敷”,语句轻佻,颇有青楼调笑氛围,那象征高贵身

份的“五马”也因此变得低俗起来。又如白居易用

一种钱塘江畔女,著红骑马是何人”来描绘妓女在

穿着和出行上的浪冶之态,独有艳丽风情。

(二)前后对比,烘托反衬

白居易通过对马的描写,往往使诗歌前后形成

一种反差,达到一种欲抑先扬的效果。如白居易在

《卖炭翁》中,先是花了大段篇幅描绘卖炭翁贫寒的

处境,他用“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来

描绘卖炭翁推着牛车的窘迫模样。然后,笔峰一转,

这样介绍内侍的出场:“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

者白衫儿。”这样的“翩翩两骑”,与“牛困人饥”的卖

炭翁相比,从外观来看,就明显形成了两个社会阶级

的鲜明对比,反衬出卖炭翁饥寒交迫的困境。内侍

们衣冠楚楚,本应出手阔绰,救卖炭翁于饥寒。但就

是这样的“翩翩两骑”,成了断送卖炭翁过冬希望的

凶手。金玉其外,却是实际上残酷剥削的刽子手,又

形成一种巨大的对比,烘托出上层社会的冷漠无情。

又如在《井底引银瓶》一诗中,白居易这样写道:“妾

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

一见知君即断肠”。公子白马翩翩,触动少女情怀,

这美好的初见,理想的未来仿佛近在眼前。但诗末

却这样讲述这个故事的结局:“为君一日恩,误妾百

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在昔日

的少女无限追悔中,当年那翩翩乘马而来的少年早

已变成可怕的梦魇。情节巨变,诗中的白马由美好

的爱情象征变成了思之断肠的毒药,反衬出现实的

残酷。

四、结语

结合中晚唐时期背景,白居易诗中的马意象不

仅传承了历来的丰富性,也符合特定年代孱弱国势

下,诗歌中马意象多病弱的特征,更有属于白居易本

人诗歌创作时的言浅思深,他借马来讽刺上层阶级

对底层民众的欺压,在同时代诗歌中实属独创。他

诗中的马意象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还起到了丰

富诗歌内容、深化诗歌主旨的作用,从独特的角度映

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白居易将马意象的兴寄之意

展现得为淋漓尽致,折射了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和

理想追求。

注释:

①本文所引白居易诗歌选白:谢思炜.自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所引自居易文选自:朱金城笺校.自居

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②部分诗句是间接出现“马”,如“游骑不能听汉语”、“落日驱征车”之句,虽没有直接出现马,但结合诗中其它诗句内容

及相关背景,可准确推断所“骑”为马,所“驱”为马,故一并计入描写马意象的诗中。自居易还有一些诗中也出现“车”,但不

能准确推断其为马车(或为驴车、牛车),则不予计入。

参考文献:

[1]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 袁珂.山海经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3.

[3] 陈仲夫点校.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萧统编.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8.

[6]刘晌.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元稹.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 列御寇.列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孙明君.三曹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2]卢照邻,杨炯.卢照邻集・杨炯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4]范之麟.李益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5]赵翼.陔余丛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16]张岱.陶庵梦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17]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8]薛雪.一瓢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下转第144页)

・1 14・

[2]

[3]

[4]

[5]

[6]

[7]

[8]

[9]

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清实录・德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7.

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M]//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经盛鸿,开云.詹天佑与清末民办川汉铁路[J].南京社会科学,2003(4):40—46.

经盛鸿.詹天佑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贾大泉,陈世松,主编.四川通史:卷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交通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On Rail Track Changes of Chuan・——Han Railway

LI Hongxu.X皿Yuanlu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al Tourism,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6)

Abstract:The Chuan—Han railway was an important railway line originat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going

through three periods of times,the late Qing Dynasty,the Republic of China,and the early stage of New China

from its planning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western part of Chunegdu—Chongqing(Cheng—Yu)Railway,which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activities of Sichuan

province,possessing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Sichuan modern history.For various reasons,the lines

of the Chuan—-Han railway have experienced several times of changes in about half a century and finally formed the

present layout.

Key words:Chuan—Han Railway,Cheng—Yu Railway,railway lines

(责任编辑:邹建雄)

【上接第114页)

On Horse Image in Bai Juyi ̄Poems

ZHU Ruyi

(School of Arts and communication,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 1756)

Abstract:The horse is a common image in ancient literature.In the Tang

torical and cuhural background of late Tang Dynasty,the horses in Bai Juyi

Dynasty,especially the specific his—

poems not only reflect his trace and

experience,also contain his complex emotions about the current politics and occurrences.Horses in his poems are

very rich with lots of names.They are fine or weak,unrestrained or SOrrOW,running or walking.Through analyzing

the horse image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ai,s living ways can be understood.The contrast method which is a—

dopted in his poems also can be known.And the substance of allegory,comfort and sentiment are deepened through

the image.Then there is a glimpse of Bai Juyi g creative personality.

Key words:Bai Juyi,horse,image,allegory

(责任编辑:邹建雄)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5:30: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76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蓍草
下一篇:慕乐
标签:骅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