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雄基信息

更新时间:2022-12-30 04:04:26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明尼苏达州大学)

1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陆先芳武宣县桐岭中学(广西武宣545902)

教学设计

课题醉翁亭记年

05(7)班

设计

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

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要能“领悟作

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

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

说出自己的体验”。

内容

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记》

知识

目标

1、学习、积累本课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

的含义:也、而、于、之、名、辄、乎、寓、风箱高洁、

水落石出、颓然、谓。

2、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经历,从而加深理解课

文。

能力

目标

通过学习,能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

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情感态

度价值

观目标

接受课文美好情感的熏陶,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

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教学

资源

欧阳修以及唐宋八大家、网络有关知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认识作者

的思想感情。

难点: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

法。

学情

分析

本课是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提示、注

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

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教学

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作者旷达的

情怀和美好的理想。2、学生探究、比较与辨析。3、思考和感悟。

教学

手段

1、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同时以学生的朗诵为主,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积累文言词语、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合作中疏通,通过合作讨论、

交流分析朗读,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词语存在的多种意义。3、在审读中发

现、在评价中感悟。4、本文安排3课时。

教学

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认识一些字的读音;3、字典工具,查字典,查资料。2、

教具:投影片。

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目标

达成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字音,教师课上检查。

滁壑琅琊潺酿辄霏暝晦

伛偻洌肴蔌酣弈觥筹翳

2、阅读课文,查字典,查资料,看课文注

释翻译全文。

二、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醉翁亭记》是

脍炙人口的一篇古文。为了有助于这篇文章的

学习,我先把这篇文章的作者和有关本文写作

的情况作个简略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1046

年),他当时只有39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

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之地处

江淮之间,交通不方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哀,

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

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

与诗酒之乐之中。

通过

复习

旧知

识,以

便引

入新

授内

容。

通过

介绍

作者

和写

作背

景知

识引

入新

课文

学生动

脑筋思

考、动

手操作

学生主

动听,

认识作

者。

通过预

习掌握

知识。

听老师

介绍,

为学习

和朗读

课文、感

受和理

解、认识

作者的

思想感

3

三、初读课文

1、请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和重

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全文,并找出难懂

的字句。

3、师生共同解析难懂的字句。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

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⑤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⑥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老师

检查

学生

的读

师生互

学生朗读

课文。

学生探

讨。

师生互动

朗读是

语文教

学重要

任务之

一。课程

标准对

朗读的

总要求

是“能用

普通话

正确、

流利、有

感情地

朗读课

文”。打

开语文

教材,

我们发

现几乎

所有的

课文都

要求学

生“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

学生通过

师生互动

接触到更

多的输入

和练习的

机会,分

享更多的

课堂控制

权,真正

作到主动

参与、全

程参与、

个性参

与。教师

4

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⑨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四、课堂分析课文

A、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尤美”

③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

④亭的位置?“临于泉上”

⑤“来饮于此”中“此”指?醉翁亭

⑥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

⑦划分层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

也。)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

—局部——个体

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

寓之酒也。)

5、小结: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B、第二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

教师

指导

检查。

教师

指导

检查。

学生分角

色朗读。

学生分角

色朗读。

通过互动

方式了解

学生的情

感需要和

知识水

平,进入

学生的内

心世界,

在完成各

种任务过

程中有效

培养学生

的语用能

力。

阅读简

易文言

文的方

法。教

学中应

教会借

助注释

和工具

书理解

基本内

容,积

累古代

词语,

尝试和

练习辨

析词的

古今意

义差别,

辨析相

同词语

在不同

语言环

境下的

不同意

义,在

把握大

体内容

的基础

上,对

5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

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

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5、小结: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

同景色。

C、第三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②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

哗”

③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

④划分层次?1、滁人游山之乐(……游

也。)

2、众宾宴饮之乐(……欢也。)

3、太守宴醉之乐(……醉也。)

5、小结: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D、第四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学生串译。

3、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夕阳在山,人

影散乱”

②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

能同其乐”

4、小结: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五、总结全文:

1、主旨理解

本文是一篇著名游记,也是一篇脍炙人口

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描述醉翁亭一带的山水

景色和游宴场面,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被贬

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理,即展现出一幅作者

教师

指导

检查。

教师

板书

学生分角

色朗读。

学生记录

精彩情

节和重

点内容

要能够

复述甚

至背诵,

以不断

增强学

生阅读

浅易文

言文的

能力。

将作品

生发的

思索延

伸到实

际生活

6

理想的封建社会“官民同乐”的生活图画,也

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朝廷和保守派的不满和

愤慨。

2、艺术特点:

(1)结构严谨巧妙。

以“乐”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

应。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2)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3)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传情。

六、完成课后练习(略)

教师

分析

学生感悟

中,使

学习语

文向学

习生活

的广阔

天地迈

进。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好象很完美,但是,同样的教学设计,在我所上的两个班(一个尖

子班,一个普通班),教学效果完全不一样。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新思考、反思:

(一)课堂成功之处反思:

1、重视朗读

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自然贴近作者感情,还可以锻炼想象、联想能力、著名朗诵

家瞿弦和说过:“每当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动的作品时,随着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

实词的描绘,我常常在脑海中出现许多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我仿佛看到静静的

小河、热闹的结实、战斗的英雄、胆小的懦夫、”看来,认真地朗读文章,不仅能够

有效进入作品意境,而已能提高想象、联想能力。也只有通过大量的诵读练习,学生

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进而体会到作品的思想感情。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挥的时空

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

堂上我把学生说的答案尽量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缺点,然后学生纠正,

指出原因,这样,给了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

3、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在课堂上,对于做对的,做快的,给予及时地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

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的动机,另外,对于做错的,给予指出并加以鼓励,增强

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总体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的反思:

1、小组合作学习少

应该确实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这样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设置的情境问题过少

应设置一些更丰富,更吸引学生的情境问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

7

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存处不同教学效果的反思: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节课,在不同层次班级授课,产生

的教学效果完全不一样。

1、我没有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认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尖子班学生

的接受能力强,这个教学设计符合他们,但是普通班,因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对待教学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我们为完成教学任务将采用什么

样的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获得身心发展有效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是今后我们长期探讨的问题。

3、关于朗读指导环节,我们是否应该做到:小组内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教师如何范读?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读?如何读?

文-汉语汉字编辑词条

文,wen,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

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

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figure;veins]

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

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

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

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

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

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8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552~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16.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

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

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

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如汉文帝。

折叠编辑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与字形比较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名〉

1.右图是

“文”字的甲骨文图片,资料来源:徐无闻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年7

月第一版。

9

“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胸部,

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

许慎《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

联相络,不可解构”,这与他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话的意思是一致的。“说文解字”这个书名

就表示了“文”只能“说”,而“字”则可“解”的意思。“文”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写,是人

类进一步了解事物内在性质的基础,所以它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文”生“字”

举例(以“哲”为例):先对人手摩画,其文为“手”;又对斧子摩画,其文为“斤”。以手、斤为

父母,结合、生子,其子就是“折”(手和斤各代表父母的基因)。这个“折”就是许慎所谓的“字”。

“字”从宀从子,“宀”表示“独立的房子”,子在其中,有“自立门户”的意思。故“字”还能与

“文”或其他“字”结合,生出新“字”来。在本例,作为字的“折”与作为文的“口”结合,就

生出了新的字“哲”。

2.

同本义[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东汉·许慎《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

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

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character]

饰以篆文。——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东汉·班固《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

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

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章”。)[literarycomposition]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

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

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

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美德;文德[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

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literary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11.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

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文献,经典;韵文[document;classics;ver]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11

13.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writings;record]。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

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

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自然界的某些现象[natural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

座名)。

16.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achievementsincultureandeducation;civilianpost]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17.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

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

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法令条文[articlesof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19.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

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literarylanguage]。如:半文半白;文语;

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文教;礼节仪式[rites]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

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指表现形式;外表[form;appearance]。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

12

令)

24.指鼓乐,泛指曲调[music;tune]。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study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姓

〈动〉

1.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tatto(theskin)]

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2.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

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修饰;文饰[coverup]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装饰[decorate]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6.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

13

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撰写文章[write]。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形〉

1.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magnificent;gorgeous]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

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柔和,不猛烈[mild;gentle]。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美,善[fine;good]。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通“紊”。紊乱的[disordered]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

〈量〉

1.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2.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4:0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72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长城小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