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礼仪中送别规格与迎接规格要一致

更新时间:2022-12-30 03:40:1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童趣的翻译)

常用的接待礼仪有些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

的道德标准,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下

面给大家提供了常用的接待礼仪,一起来看看吧。

(一)迎宾礼节

迎宾礼仪是日常接待的重要工作。正确的迎宾工作,除了热情

和真诚,礼仪常识必不可少。迎来送往,是日常接待工作的主要方

面。

1.办公室日常迎宾。秘书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的客人,既有预先

约定的,也有临时无约的“不速之客”。不管是有约的还是无约

的,秘书都应热情地以礼相待。

当来宾假设是熟悉且依约前来的,秘书可亲切地与其握手并礼

貌地将其引到事先安排好的会谈地点。对首次到访的来宾,不管有

约无约,秘书都应诚恳地进行自我介绍,然后或确认或恭敬而礼貌

地询问来宾身份,并与其握手致意,必要时可与来宾礼貌地交换名

片。对有约的、重要的,或是远道而来的来宾,为了表示郑重、尊

敬和热情、友好,主人(多数是秘书)应提前到达预先约定的地点或

本单位的大门口、办公楼下恭候来宾。当来宾乘坐的车辆驶近时,

应面带微笑,挥手招呼致意,以示“我们在此已经恭候多时了,欢

送您的光临”之意。

2.办公室之外迎宾。有时,秘书必须陪同或代表领导到机场、

码头、车站等交通场所迎接来宾,或在接待活动地迎接来宾,这相

对于办公室日常迎接来说,程序更为复杂些,礼仪礼节要求也更为

讲究。迎宾时,主人应提前到达迎接地点。来宾到达后,主人应上

前热情地招呼、问候,然后或自我介绍,或互相介绍,或交换名

片。如果与来宾是初次见面,秘书可事先准备好写有如“欢送XX公

司XX先生一行”之类醒目文字的接站牌。

对重要的来宾,可在交通场所或特定的地方举行一定的欢送仪

式。必要时,要安排迎宾线,即在迎宾时,为了表示隆重,同时也

便于主客双方相互致意,主方人员列队迎接来宾。迎宾线可安排在

门内,也可安排在门外,但一定要面向来宾方向。迎宾线的迎接人

员要按职务的上下排列,排列方式可是“一字式”或“雁字式”。

欢送重要来宾时,有时还要安排送花。送花时,一般宜选择代

表“友谊、喜悦、欢送”花语的花卉,如玫瑰、兰花、紫罗兰等。

如果是接待外宾,送花时,一定要尊重来宾所在国对花的禁忌风

俗。一般来说,以红色花系或紫色花系为佳,忌用黄色花卉和菊

花、杜鹃花、石竹花。来宾所在国的国花一般都会受欢送。在数目

上,西方人送花一般是单数,但不能送13朵。

(二)送宾礼节

俗话说:“出迎三步,身送七步。”这是迎送客人的最根本礼

节。送别客人时,秘书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客人送至办公室(或接待

室)门口,或送至电梯口,或送至单位的大门口等,与客人握手道

别,必要时还要为客人翻开车门。送别时一定要注意的是,不管送

到哪里,都要面带微笑,挥手目送客人远去。握手道别时,主人一

般不宜先伸手,以免给人造成“逐客”的误会。

重要的访问应当举行一定的欢送仪式,欢送仪式可在交通场所

或特定的地方举行。必要时,要安排送宾线,即在送宾时,为了表

示隆重,同时也便于主客双方相互话别,主方人员列队送别来宾。

送宾线的人数及安排与迎宾类似。同时,有时还可安排送花。送别

时,可用芍药花、胭脂花等,也可加杨柳、杉枝表示祝福和惜别,

同迎接时送花一样,也要注意有关的禁忌。

1.“请进”手势

引导客人时,接待人员要言行并举。

礼仪培训中,首先轻声地对客人说“您请”,然后可采用“横

摆式”手势,五指伸直并拢,手掌自然伸直,手心向上,肘作弯

曲,腕低与肘。以肘关节为轴,手从腹前抬起向右摆动至身体右前

方,不要将手臂摆至体侧或身后。同时,脚站成右丁字步。头部和

上身微向伸出手地一侧倾斜,另一手下垂或背在背后,目视宾客,

面带微笑。

2.前摆式

如果右手拿着东西或扶着门时,这时要向宾客作向右“请”的

手势时,可以用前摆式,五指并拢,手掌伸直,由身体一侧由下向

上抬起,以肩关节为轴,手臂稍曲,到腰的高度再由身前向右方摆

去,摆到距身体5厘米,并不超过躯干的位置时停止。目视来宾,

面带微笑,也可双手前摆。

3.“请往前走”手势

礼仪培训中,为客人指引方向时,可采用“直臂式”手势,五

指伸直并拢,手心斜向上,曲肘由腹前抬起,向应到的方向摆去,

摆到肩的高度时停止,肘关节根本伸直。应注意在指引方向时,身

体要侧向来宾,眼睛要兼顾所指方向和来宾。

4.“请坐”手势

接待来宾并请其入座时采用“斜摆式”手势,即要用双手扶椅

背将椅子拉出,然后左手或右手屈臂由前抬起,以肘关节为轴,前

臂由上向下摆动,使手臂向下成一斜线,表示请来宾入座。

5.“诸位请”

当来宾较多时,表示“请”可以动作大一些,采用双臂横摆

式。两臂从身体两侧向前上方抬起,两肘微曲,向两侧摆出。指向

前方向一侧的臂应抬高一些,伸直一些,另一手稍低一些,曲一

些。

6.“介绍”手势

为他人做介绍时,手势动作应文雅。无论介绍哪一方,都应手

心朝上,手背朝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手掌根本上抬至肩的高

度,并指向被介绍的一方,面带微笑。在正式场合,不可以用手指

点或拍打被介绍一方的肩和背。

7.鼓掌

鼓掌时,用右手掌轻击左手掌,表示喝彩或欢送。专家介绍,

掌心向上的手势表示诚意、尊重他人,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

坦诚、缺乏诚意等。

8.举手致意

举手致意时,要面向对方、手臂上伸、掌心向外、切勿乱拜。

9.挥手道别

挥手道别时,要做到:身体站直、目视对方、手臂前伸、掌心

向外、左右挥动。

10.递接物品

递接物品时,双手为宜(至少用右手)、递于手中、主动上前(主

动走近接物者,坐着时应站立)、方便接拿。

(1)接待中应注意平衡(平等)原那么,如有两个或以上同级别的

人,应注意平等对待,以免引起不愉快;

(2)对等对应原那么。即根据来访者的身份安排相应级别的领导

和人员接待;按来访者所在单位性质及来访内容,请相应的主管领导

和职能部门接待。

(3)重要客人的接待(VIP迎宾)领导通常应按约定时间在大楼入

口处迎接VIP的来访,重要客人应提前一些在机场迎接。

(4)在接到客人入住酒店后,应给客人留下一定时间,待客人休

息、后再安排活动。

接待活动,一忌迎而不欢,既欢送不真诚,这样不如不迎。二

忌不顾“来者”的身份、规格,礼仪失节。三忌不分相互关系而礼

仪失态。四忌在接待过程中出风头,卖弄自己才华。

接待过程中,不仅要十分注意接待的规格和场面、规模,而且

当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迎接人员应主动热情地走上去握手欢

送,并主动介绍前来欢送的主要人员,但要忌戴手套,忌为客人代

提随身小包或随身物。接待方的领导或官员忌为客人代提行李箱

包,以免有失身份和尊严,忌大声喧哗或打闹说笑。

在安排出面接待的主人时,以固定为好,切忌今天换一个,明

天换一个,弄得说话接不上茬,容易使客人感到陌生拘谨。在安排

接待人员时,人数要适当,人员过少显得不热情、不礼貌,忙得不

可开交还疏漏百出,人员过多既浪费又容易使客人产生一种紧张

感,觉得很不自在。

送别时也有很多禁忌,一般送别时要有一种离情别意,所以一

忌不分关系乱表感情;二忌过分缠绵依恋;三忌言语失态;四忌不顾亲

疏关系乱抢镜头。

一定要作好接待方案

接待方案是很重要的,最好要做一份接待方案,将要做的一些

准备工作和具体的一些安排尽可能细致的写进方案里,同时,方案

写好以后要交给主要领导审阅,看领导对方案有什么要求改动的地

方。

做好车辆安排

现在公车改革以后,很多单位用车都要提前申请,一定要注意

提前把车辆落实到位.要搞清楚对方有多少人,需要多少座位的车

辆。如果是人数比拟少,可以安排一辆小车,如果是人数多较多,

那么要安排一辆大车统一乘坐。在安排的时候,要考虑到车辆越少

越好。

对方的生活习惯

最好和对方的联络员多做一些沟通,在生活安排方面有没有需

要注意的地方。比方对方的北方的考查学习团队,而己方是在南方

的话,在就餐时最好准备一些面食,做菜也要叮嘱餐馆不要都做得

太辣。

要搞清楚对方是什么时候到站,要提高十几分钟到达接站的地

方,最好要做一个接站标示牌,让对方一出站就能看到。同时,将

己方的接站领导给对方做好介绍。如果对方有行李,可以帮助对

方。不要搞错了接站的时间和地点,如果客人到了你还没到,就不

好了.

做好解说

如果车辆乘座时间较长,可以安排一个解说员,将本单位本地

区考查团需要了解的一些情况向对方做出简单的介绍,也可以将本

地区的一些风土人情和风俗特点向对方做好介绍。如果领导重视的

话,最好是要进行一番演练的.

做好后勤效劳

要将本单位的联络员名字和联系告之对方的每一个人,方便

对方有需要的时候联系。水和纸巾人手一份要发放到位,不要遗

漏。另外,要注意用餐的时候按接待标准,不上高档酒和高档菜,

遵守好相关规定。所谓礼多人不怪,虽然八项规定不让做横幅之类

的,但是必要的礼仪不能少.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3:4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71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开平碉楼作文
下一篇:空格符号复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