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效率》的知识点总结
1、竖直提升重物的典型例题
例1、在小型建筑工地,常用简易的起重设备竖直吊运建筑材
料,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下列图的滑轮组。某次将总重G为4000N
的砖块匀速吊运到高为10的楼上,用时40s,卷扬机提供的拉力F
为2500N。求在此过程中:
(1)有用功;
(2)拉力F的功和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难点突破:所谓“有用功”,就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在利
用定滑轮、动滑轮、或者滑轮组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时,我们的目
的都是让重物升到我们所需的高度。所以有用功就应是滑轮钩克服
物体重力向上拉物体的力和物体在此力作用下升高的高度的乘积。
根据二力平衡知识,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我们(滑轮钩)克服物体重
力向上拉物体的力应是一对平衡力。再根据功的定义,功“等于作
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间隔的乘积”,所以,
此时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就是“物重乘以重物上升高度”,即
W有用=G物h物。而我们做的总功就应是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和
绳子自由端移动间隔的乘积。即W总=F绳S绳。机械效率η=W有
/W总=G物h物/F绳S绳。在动滑轮和滑轮组中,我们要注意S绳
=nh物。
通过读题,我们可以知道:G物=4000N,h物=10,t=40s,F
绳=2500N。另外,从图上我们还可知,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n=2。
正确解法:
(1)W有=G物h物=4000×10=4×104;
(2)W总=F绳S绳=F×2h物=2500×2×10=5×104,
P=W/t=5×104/40s=1。25×103W;
(3)η=W有/W总=4×104/5×104=80%。
2、水平拉动重物的典型例题
例2、小勇用右上图所示滑轮组拉着物体匀速前进了0。2,那
么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间隔为。假设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9N,那
么他所做的功是多少?如果小勇对绳的拉力F=4N,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多少?
难点突破:在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或者滑轮组沿水平方向匀
速拉动重物时,物体在滑轮钩的水平拉力下匀速移动。我们的目的
恰好也是让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所以我们做的有用功就滑轮钩的
拉力和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间隔L的乘积。因物体匀速直线运
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滑轮钩的拉力和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一
对平衡力,即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所以有做功可以这样计算:W有
用=fL。特别强调此时的有用功不是W有=G物h物。总功就是作用
在绳子上的拉力F和绳子自由端移动间隔S的乘积。即W总=F绳S
绳。所以机械效率η=W有/W总=fL/F绳S绳。
此题我们读题不难知道f=9N,h物=0。2,F绳=4N。另外从图
知,动滑轮上有3段绳子,所以n=3;
正确解法:
(1)S绳=nh物=3×0。2=0。6
(2)W有=fL=9N×0。2=1。8
(3)η=W有/W总=fL/F绳S绳=1。8/(4N×0。6)=75%
例3、如下列图,斜面长S=10,高h=4。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
F,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
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的功。求:
(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推力F的大小。
难点突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斜面也不例外。我们使用
斜面推物体时,虽然省了力但费了间隔。如图中S=10﹥h=4。不管
我们使用斜面做了多少功,我们的目的只是把物体提到离地面一定
高度的地方。所以我们做的有用功实际上就是克服物体重力向上提
的力和物体被提高高度的乘积,即W有用=G物h物。因物体和斜面
之间有磨擦,我们在推物体过程中还要克服摩擦力做100的功。这
个功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我们叫它额外功。额外功等于物体与
斜面之间的摩擦力f与在斜面上移动的间隔L的乘积,即W额外
=fL。推力F和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间隔S的乘积就是总功了。即W
总=F推S斜面长。有用功加上额外功等于总功,即W总=W有用+W
额外。一般我们用L表示斜面的长,h表示斜面的高,f表示物体与
斜面之间的摩擦力,G表示物重,F表示沿斜面向上推(拉)物体的
力。那么机械效率η=W有/W总=G物h物/FL=G物h物/(G物h
物+FL)。
此题中,斜面的长L=10,斜面的高h=4,物重G=100N,W额外
=100。求W有用、斜面机械效率η、推力F。
正确解法:
(1)W有用=G物h物=100N×4=400;
(2)W总=W有用+W额外=400+100=500,η=W有/W总
=400/500=80%;
(3)F推=W总L斜面长=500/10=50N。
例4。用一个杠杆来提升重物。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
重600N,手向下压杠杆的动力是210N,物体被提升20c。求:
(l)手压杠杆下降的高度;
(2)人做了多少总功;
(3)人做了多少额外功;
(4)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难点突破:根据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可知动力移动间隔是
物体上升高度的3倍,即S=20c×3=60c=0。6。我们的目的是把重
物提升20c,因此,和使用竖直滑轮、斜面提升重物一样,我们做
的有作功应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即W有用=G物h物。人做的总
功等于手向下压杠杆的动力乘以动力移动的间隔,即W总=FS。额外
功等于总功减去有用功(W额外=W总﹣W有用),所以要先求有用
功。杠杆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即η=W有/W总=G物h物/
(F动力S动力移动)。
通过读题,我们可以知道,S动力移动=0。6,G物=600N,F动
力=210N,h物=20c。我们要求:手压杠杆下降的高度S动力移
动、人做的总功W总、人做的额外功W额外、杠杆的机械效率η。
正确解法:
(1)物体上升高度h=20c=0。2,动力移动间隔:S动力移动
=3h=3×0。2=0。6;
(2)人做的总功:W总=FS=210N×0。6=126;
(3)W有用=G物h物=600N×0。2=120,W额=W总—W额
=126—120=6;
(4)η=W有/W总=120/126=95。2%。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2:37: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6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