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朗诵

更新时间:2022-12-30 02:21:49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dg歌曲)

《静夜思》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从中感受歌曲中思念故

乡的情感。

2.能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能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指挥大家演唱

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第二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

2.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

教材分析

《静夜思》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宫调式,四四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

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

句情绪比较平稳,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

的重复,而是歌曲的高潮点,第一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乐句,使音乐显得更加丰满。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进行三度和声练习

学生在练习大跳音程时,先请学生注意听琴,老师弹奏音程后学生再开口演

唱。

教学要求:通过三度和声练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来欣赏音乐家马思聪创作的乐曲《思乡曲》,听一听有什么感

受?(学生谈听后感受。)

这首乐曲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我

们离开家乡时,总免不了要思念家乡的亲人,有许多艺术家都留下了思念家乡的

艺术作品。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静夜思》,就是表达了这

种情感。同学们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这首诗。

师生一起朗诵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静夜思》。

师:同学们朗诵得非常好,我国作曲家黎英海把这首诗谱写成了一首歌曲,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学习歌曲

1.欣赏《静夜思》动画,学生整体感受音乐。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

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

2.聆听《静夜思》范唱。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2)这首歌曲的力度、节奏、速度是怎么样的?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老师随着旋律单手划四四拍指挥手势。)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为合唱,是一首四

四拍的歌曲。力度较弱、节奏比较舒展、速度较慢。

师: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歌曲。

3.《静夜思》歌曲学习。

(1)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们先来学唱第一声部。

要注意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要

做到声断气连;唱准第三乐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连。

(2)学唱第二声部。

注意听第二声部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的?指导学生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

音符的时值。

(3)练习合唱。

①学生在演唱第二声部时,要注意聆听这个声部的准确进入。

②在合唱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另一声部的旋

律,做到声部和谐统一。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产生

对抗的效果。

4.学习歌词。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3)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

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静夜思》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老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老师的口形,随《静夜思》伴奏张口无声地学

唱歌词。

(3)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静夜思》。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

演唱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指导学生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唱

好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达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演唱倚音时,要用弱

的声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乐句的开始同第二乐句结束音是八度关系,

演唱时力度要稍强,突出思乡的情感。歌曲的结尾要渐慢渐弱,表达了人们对自

己的家乡久久难以忘怀。

7.聆听《静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学生用柔和的声音、较弱的力度,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8.欣赏视频《静夜思》。

9.学习四四拍指挥图示。

(1)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已学过的四二拍指挥图示,让学生进行复习。

(2)教师画上四四拍的指挥图示,让学生观察四四拍同四二拍在指挥图示上

有什么不同?

(3)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4)最后,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掌握了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感受到《静夜思》这首歌

曲的意境,体会到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巩

固四四拍指挥图示。

《静夜思》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

在一起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充分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并联想自己学过的古诗,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

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

作美。

教学重点:本课中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是一方面,更要能够

引导学生进入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搭配而创造出的

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曲谱学唱和二声部的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教学用具:录音机、歌曲伴奏、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的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

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上课的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

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

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同学们对诗歌很是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

的词而很快猜到了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同学们的知识很渊博。一年一度的中

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

漫、温馨、迷人、团圆”等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

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

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有《静夜思》……

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以李白的《静夜

思》为词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我们先来聆听一次,感受曲调的抑扬顿挫。

生:初听,感受音乐。

师: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

托给月亮。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

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了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

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时,就应该更加有味道、更加有感情,而且我们也

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带动作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们丰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诵

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出诗人王维的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

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1.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注意装饰音的唱法

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得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

3.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

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

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

学们要很好利用循环呼吸法。

4.在美妙的歌声中,真想动情地舞蹈,但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

上肢运动来指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体现)

四、巩固歌曲

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

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

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看到

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在

明年的中秋节那天,能唱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师生接力唱、

男女生接力唱、领唱等来练习等,就不会有乏味的感觉。)

五、拓展

师:看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么高涨,老师突发奇想,想借助这小小的教室作为

我们的舞台,来开一个“古诗词朗诵音乐会”,也就是古诗新唱,同学们是否有兴

趣?

生:有!

师:那么老师就选用依靠首《读唐诗》的片段来作为演唱会的开场曲。(播

放《读唐诗》)。

师:心细的同学一定在开场曲中发现了很多的诗歌,能说说都有哪些诗歌吗?

生:(略)

师:那在这些诗词里面,我们回忆一下,哪个是你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歌曲?

生:有《咏鹅》和《江雪》。

师:谁来做第一个登场的歌手?

生:分别演唱《咏鹅》和《江雪》。

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

诗利用起来,创编成自己的古诗新唱呢?

生:愿意!(讨论、思考)

师:老师先带个头,我为我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

(一个小片段)

师: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生1: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

生2:……

六、小结

阶段目标:学生们已经能够体会到古诗新唱的乐趣,有了词再配上适当、协

和的乐曲使得古诗更加完美,更能烘托出其中的含义。

师:同学们的创编能力真得很强,我想唐代的那些诗人一定不会想到我们为

他们的诗歌配上了那么优美的旋律。好了,今天的演唱会到此结束,能够举办得

这么成功,要感谢各位编曲家、各位歌星的参与和登台演出,谢谢,再见!

《静夜思》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这首诗的意思。

2.会认“静、夜、思、床、前、明、举、低、故、乡”十个生字,会写“乡、头、

是”三个字以及词语“月光”

3、体会古诗的意思,表达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

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教学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录音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谈话引入: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谁先给大家把你最拿手的一首古诗朗读

或背诵一首?(生诵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2.板书课题,释题。静夜——安静的夜晚。思——所想到的。师:这道诗的

作者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月夜里所看到的和

所想到的。

二、尝试朗读,初步感知

1.听课文录音。

(1)闭眼听录音。师提问题:诗人在深秋的月夜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打开书听课文录音。

2.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

4.分组读课文。

5.小组讨论:诗人在深秋的月夜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整体入手,了解大意

1.出示课件(或挂图),教师大致描述图意,学生转述。师生评价。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图文对照,说说诗句大意。

四、分句导读,理解诗意

1.朗读第一行诗,思考:从诗中知道是什么时候?(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明

亮的月光。)这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月光?(远离家乡的地方。)从哪里可以看出

来?(从诗中的第四句可以看出来。)

2.读第二行,思考:“疑”是什么意思?(以为。)诗人以为什么是地上的霜?(月

光。)

3.读读、议议。讲讲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床前一片银白色的月光,以为

是秋霜降落在床前。)

4.指名读第三、四行诗句,讨论:到底是霜还是月光呢?

(1)这第三、四行里哪些词意思刚好相反?(“举头”和“低头”。)

(2)“举头”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抬头。)诗人抬起头来,望见了什么?低下头

去,想到了什么?

5.读读、议议。试说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抬头望去,只见窗外一轮明月

高高挂在天上,不禁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五、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1.看图体会感情,并想象:诗人先靠在窗前,望着明月,此时此刻,他的心

里会想到什么样呢?(启发想象,围绕着思乡之情各抒己见。)

2.指导朗读:这首诗表达了远离家乡的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们怎样才

能读出这种思想感情呢?(指导朗读时注意韵脚、停顿和重音。)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六、认读认字,指导书写

1.出示卡片认读。

2.记忆字形。

(1)同座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2)全班交流。

(3)重点强调“低”不能掉点。

3.指导书写“头、乡、是”。

七、背诵课文,再说诗意

八、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图画展示出

来。

【板书设计】

13静夜思

明月↖

举头思

低头↗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大致理解诗意,把学生引入到

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起学生朗读这首诗的情感状态。同时渗透了读书

方法的指导,加深了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反复吟诵,来感悟诗的意境和韵味。体

会到了古诗的意思,诗人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

感情。

《静夜思》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板书)(课件)

床前明月光,

夜疑是地上霜。

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设计思路

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从初读──理解──诵读──唱读,

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

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师: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哦。还会背

哪些唐诗?

2.指三四名背。(评价语:你背得真好听!你背诗的样子很可爱!等)

过渡:

咱班孩子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今天咱们

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坐正,咱们要认真地学!请齐

读这首诗。

二、认识二类字

过渡:这首诗里有10个字,我们一起来读。

1.幻灯:10个带拼音的生字,齐拼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静、床、光、

望、乡”几个后鼻音和三拼音节的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幻灯效果:学生记住了哪个字,那个字即在屏

幕中消失,同时配有鼓掌声,以此激励孩子。)

3.幻灯:再出现10个不带拼音的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4.只留“静”字在屏幕。师:把“静”字放在课题里看你们能不能读准,请读课

题。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

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

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

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

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和“抬”有

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

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

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白为什

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老师引

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

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

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

诗。

过渡:

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听

──—

四、吟读

1.师范读。(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平声

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4.集体汇报读。(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过渡:

这样读诗才有味道。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

是唱读的。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看着你们唱诗的样子,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们,你们不是小诗人,而是小诗仙

了!小诗仙们,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古诗,唱读古诗。

2.认识10个二类字。

3.用二类字扩词,比比谁组的多。

二、指导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形成写字口诀:

拼“耳”字:ěrěr

写“耳”字:横竖竖横横横

数“耳“字:“耳耳一二三四五六”生边数边书空。

2.描红、临写,提醒正确的的写字姿势。

3.评价学生作业。

三、实践活动

晚上观察天空,烁烁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用图画来展示。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2:2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6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静夜思朗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