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语文课件
导语: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
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接下来是小编为
大家带来的白杨礼赞语文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
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首
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
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
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
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
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
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
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
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
“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下面
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
美白杨树。并做以下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
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
同学纠正。)
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明确:(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
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
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明确:(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作铺垫。)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
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明确:(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贱视民众、顽
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
杨树。)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明确:(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
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
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学生说出一点即可。)
9、研读赏析第7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出示课件3。)
①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②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③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
由树写到人?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④本段的四个排比句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
深的?
⑤背诵本段。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
②欲扬先抑。③北方农民、抗日军民以及敌后抗日军民的精
神和意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白杨树身上能折射出北方
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换句话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作者赋予了白杨树以不平凡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了北方
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的精神。④“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
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
入。⑤指导背诵。)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也不
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
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
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
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
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
声赞美白杨树”。
学生分析:
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习惯。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
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
趣。
设计理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
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
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
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
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
2、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
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分析5、7段内容,归纳托物抒情的写法。
2、学习托物抒情的'手法;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
的语言。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
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
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
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
生命。
自主学习:
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1、白杨树给你的总得体印象是什么?团结向上、努力
向上。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白杨树的美?(外形、色彩、
品格)
3、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的?(干、
枝、叶、皮)
明确:作者从干、枝、叶、皮四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外形,
目的是突出树的正直,团结,进取,朴质,倔强,不折不挠,
力争上游的精神。把白杨树拟人化了。
合作探讨:
1、小组朗读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内容。
要求:
1)学生画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说说前4
句运用什么写法?
明确: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
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
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全面
地赞美白杨树。。
2、学生齐读5———8句,看主要运用那两种修辞手法?
反问、排比
讨论:这四个句子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逐层加
深的?
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
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
点的北方农民。
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
日军民。
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
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连贯紧凑,
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由外向内,由树及
人,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第8自然段有何作用?
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
旨。
(4)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是怎样揭示出来的?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哨兵,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
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
种手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在前文铺垫的基础上,第7段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运
用排比反问修辞由树及人,层层深入,揭示象征意义,第8
段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课堂小结:
在本文写法上我们有哪些收获?
写作手法: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描写景物:由点到面,由近及远,由下到上,由平视到仰视,
由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语言句式:多用修辞(排比、反问、
比喻拟人)语言优美,富有感情。
巩固提升:
1、仿写句子:
我赞美莲花(菊花,梅花,落叶……),就因为……不
但……尤其…
2、补全对联:
赞高原白杨傲然挺立对抗西北风。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2:1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68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