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摘要: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
集大成者,他融合法、术、势,主张法治。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
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他的思想被秦国接受并通过其法治思想和中
央集权思想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可以
说韩非的法治思想影响了秦国和秦朝的政策,也影响了秦以后的中国政治思想。韩非子的
政治思想在诸子百家中对乱世的治理算是最富实用的统治理论。
关键词:韩非子法家思想统治法治赏罚性恶论术治
韩非子身处古代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历史巨变时期,是战国末期崛
起的法家学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思想家,他以其审视的目光、冷峻的思考、理性的分析,
兼容并蓄,为当时的社会及其最高统治者献上了一份精湛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
其中的管理思想集中展示了这位先哲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睿智与深刻,铸造了韩非子管理
(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秦始皇读韩非子著作后大为惊叹:“寡人得见此人而与之游,死
不恨矣!”
韩非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恶的假设,由此表明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的。
以及对刑赏二柄的合理利用,他特别强调法在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和法术治的三者有机结
合对于治国的重要性。
一、利益是基础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本质、行为规律的判断无疑会决定着管
理的方法和内容,韩非子提出了人是自利的这一基本人性论假说。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
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
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
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韩非子才得出结论:“人情者,有好恶”①。
由此而言,自利是人最普遍、最本质的特征。对于这一特征,统治者就要善于用利益、
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
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
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二、一个假设----人性本恶
韩非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论述人性恶的思想家,虽然其思想难免偏颇,
但是,他对人的逐利本性的观察和论述,应该说,是深刻而犀利的,颇能发人深省。①《韩
非子八经》
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人物,秉承了荀子性恶论的思想。韩非说过:“凡治天下,必因
人性。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他认为人都
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心度》中说:“夫民之性,恶劳而乐逸。”因为人的本性贪图享受,厌恶劳动,为
此韩非子认为对民必须从严管教。这就需要合理运用刑赏二柄。
三、两种手段-----赏和罚
“刑”和“赏”是对立统一而发挥治理作用的。光讲刑,没有赏,光讲威,没有恩,
或重视赏而忽略刑都是不可取的,赏罚并用,恩威并济,两者兼行,天下才能得治。韩非
认为,治理天下,必然依据人的天性而运作。人有好恶分别的,因此需要赏罚。
“赏罚者,利器也。君操之以制臣,臣得之以拥主。”①应该说韩非子关于人是自利
的假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基本符合人的本质特征的。正是在此基础上,韩非子提出
了通过“赏罚二柄”使人们趋利避害,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思想,主张应通过“法”、“利”
而不是“仁”、“义”、“礼”等来管理民众。韩非子论述道:“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
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人主兼失刑、
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②在韩非子看来,赏、罚是体现权势的两
个最重要工具,君主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两个工具旁落他人,否则,君主的势位难保,甚至
性命堪忧。在运用权势方面,韩非子一贯强调要赏厚罚重。“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
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③“圣人权其轻重,求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
仁人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
所欲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
因此,“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厚赏有意外之喜,
因此能真正有效地起到劝善的作用。所以赏就要厚赏,厚赏到这样程度,如“暧乎如时雨”
使百姓“利其泽”④。而严刑重罚就好像是让人面对一块烧红的金子一样,即便充满欲念,
但也不敢伸手去拿。所以罚当重罚,重罚到这样程度,如“畏乎如雷霆”,连尊贵的人,
有权势的人也难逃惩罚。在此基础上,韩非子还提出了“重轻罪”策略,即通过加重对轻
罪的处罚,而防止百姓犯轻罪。轻者不至,重者不来。这便是韩非子所谓“重刑止奸”,
“以刑去刑”的思维。
四、三角支撑----“法、术、势”的管理控制思想①《内储说下六微》
②《二柄》
③《六反》
④《主道》
韩非看到了法、术、势之间的互补关系,认为“法”、“术”、“势”是三个密不可
分的概念,它们有机结合构成了韩非子治国理论和管理思想的核心。“徒法不足与自行”,
三者必须结合,“不可一无”,因而在坚持“以法为本”的基础上主张“抱法处势而用术”。
只有将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君主的霸业。借用现代管理学语言,韩非子实质上
提出了管理中应将制度、权威、技巧三者有机结合的重大命题,在人类管理思想的发展演
变中占有重要地位。
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
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一)法本管理思想
韩非说:“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①所谓法,就是以法治国,不以君主的个人意
志为转移,而是“以法为本”,做到“矫上之失”、“一民之轨”、“法不阿贵”、“令
行禁止”,它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儒家思想相比,无疑是历史的重大进步。
韩非子在其《心度》一篇中指出“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
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
赏繁,乱之本也。„„故法者,王之首也;刑者,爱之首也。”在此,韩非子特别指出,制
定、实施刑、法,不是因为憎恨老百姓,而是爱老百姓表现。因为唯如此,才可以使民静,
并防奸于未然。韩非子对法的地位进行了论述。如:“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
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②又如:“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则民安而国治;
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
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③在韩非子看
来,奉法强几乎成了国强的充要条件。
依靠法治。法治的思想是包括韩非子在内的所有法家的核心思想。按照韩非子的理解,
法是管理国家的基本手段,即“法者,王之本也。”国君如果能够依赖法术治国,则国家
富强,反之,国君如果放弃法治,则国家的管理必定会陷于混乱:“抱法处势则治,背法
去势则乱”,不仅普通君主如此,即便古来圣王,其在管理上取得的成功,归根到底也是
因为依靠法治。因此,中常之主,只要遵守法制管理国家,就可以维护国家的安定:“释
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使中主守法术,则万不失矣。”
韩非子还说:“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④是说,国家要强大,在于国家要做好
法①《有度》
②《有度》
③《有度》
④《外储说右下》
治工作,国家弱乱了,其原因在于国内有人徇私枉法。
关于法的意义,韩非子是从多个侧面去说的:从哲学角度去说,说它是“以道为常,
依法为本”;从为君的角度去说,说它是“法者,王之本也。”;从国家角度去说,说它
是“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从“民”的角度去说,说它对于民来说是“饥而食,
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
就拿今天的中国为例来说,我们国家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实在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工作报告中正式被提出来的。1999年3月,“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我国《宪法》之中。从此,我国的法治思想,法的意识进入了人
们的心中,以其独特的方式进入了千千万万人们的生活之中。
(二)术治管理思想
韩非子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①,“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②。
所谓术,是指君主驭臣之术。在韩非子看来,术和法一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术者,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
著于官俯,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
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③在该篇中,韩非子还分析了申
不害佐韩和公孙鞅治秦不能获得完全成功的原因,申不害是“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
之患也。”公孙鞅则是“法虽勤饰于官,主无术于上之患也。”君主治国,术和法是不可
分离的。关于术的特点,韩非子概括了其最大特点就是隐蔽性,即所谓“法莫如显,而术
不欲见”。“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④韩非说的术实际是权
术。
韩非强调治国一定要讲究用“术”。“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以责实,操杀生之柄,
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认为,术就是君主任免、考核、奖惩各级官员的手段、方法、政
治技巧与政治策略,作为最高统治者“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韩非主张君主要巩固
自己的权势,要使臣下奉公守法以实行“法治”,就必须有一套驾驭臣下的“术”,否则
难以成为天下之主。由此,法、术、势三者相辅相成,即“以术置法,以法立威,威立则令行”。
(三)势乘管理思想
势是法家的一个概念,和兵家的有所不同。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
是指权势。韩非子非常重视“势”,认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⑤。这里谈的
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势的重要,韩非子
做了一①《难三》
②《定法》
③《定法》
④《难三》
⑤《难势》
个比喻,说千斤重的东西在船上就可以漂浮自如,而小小的一个铜钱,如果掉到船下
就会沉入水底,它们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分量的多少,根本原因在于有势与无势。同时的道
理,治理一个国家能否树立权威、行使职权、获得下属支持,重要的在于他的地位与权势
是否巩固。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①语意是,
君主掌握权柄并且拥有威势,所以他就能做到令行禁止。所谓柄,就是杀、生机制的事;
所谓势,就是制服众人的资本。
其次,韩非指出了势的重要性。法、术、势相较,势处于核心地位。他认为“势”是
君主治世的首要工具,贯彻法令必须以掌握权势为前提,没有势便没有了一切;权力和地
位具有至高无上性,“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其
一,“势”在政治中表现为“势位”。“得势位则不进而名成”,可以发号施令。他分析
说“人臣之于君主,非骨肉至亲,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至于普通平民百姓则更不要说
了,“民故服于势”。其二,“势”在执法中表现为“威势”。“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只要掌握了权势就能“令则行、禁则止”。他指出君主与民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具有权势,
所以他认为“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势”。他告诫统治者一定要“法势合一”,明白“抱法
处势则治”的道理,自觉将法和势结合起来并牢牢集权于手中,运用必要的“术”以使自
己拥有最大的权威。
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韩非子说:“人主使人臣虽有智
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此之谓
明法。人主有诱于事者,有雍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②。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
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
则兵弱主卑。”③所以韩非子说:“势重,人君之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治臣,在
臣则胜君”④。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圣人执要,四方来效”⑤。圣人执要是说要抓住要
点、核心问题,而“四方来效”就是要善于授权,把细节的东西交给下属去做,自己牢牢
把握核心权力。
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
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
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要明确,让每个人都看到,
而且每次奖罚也要公开,这样,领导者下的命令才有人服从,权力才能有效行使。同时领
导者要有一些技巧和计谋,这些计谋要做得恰当周密,不能让下属知道,以此保证其实施
的效果。这样才能够控制局面,掌握下属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管理顺利进行。
同时一个领①《八经》
②《南面》
③《饰邪》
④《喻老》
⑤《扬榷》
当然,韩非子作为距今已二千多年的历史人物,其管理思想不可避免会打上时代的烙
印和受到历史的束缚。如只承认人的物质利益,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狭隘的“为君主进
言”的功利主义,人性本恶的思想等等。但无论如何,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即使以今人的眼
光来看仍可谓“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国以后管理思想的形成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对
当前的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而且对整个人类解决新世纪管理难题也具有重
要的智慧启迪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2:1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68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