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更新时间:2022-12-30 02:12:53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美国留学签证费用涨了)

劝学(节选)

本课话题——持之以恒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点评】驽马因持之以恒而成功,金石之所以精彩是因“不舍”地雕刻。其实人生也

因持之以恒而精彩。弱者因半途而废而失败,强者因持之以恒而成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八岁的时候就跟父亲学习书法,他聪明好学,每天都要

伏案练字。可是,时间一长,王献之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感到厌烦,想走捷径,就问父亲学

书法有什么秘诀。王羲之指着家里的七口大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七口缸里,你把这七口缸

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其中的秘诀了。”王献之从此苦练基本功,真的写完了七口大缸

里的水,终于成为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自古以来,要拥有一技之长,必须持之以恒地做

下去。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成大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塞·约翰生

2.全部秘诀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陀思妥耶夫斯基

3.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

——牛顿

4.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杨振宁

5.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木直中

绳()·以为轮()

槁暴

()参省

..

()()

而望矣()舟楫

()

步()骐骥

..

()()

马()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蛇鳝

()

【答案】zhòngróupùcānxǐngqǐjíkuǐqíjìnúqièlòushà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以为轮()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1)“”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知”同“智”

(4)“生”同“性”,天赋,资质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以为妙绝

()

佛印绝

类弥勒()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

(3)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挽弓当挽强

()

(4)利

金就砺则利

()

非利

足也()

父利

其然也()

(5)而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吾尝跂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7)于

取之于

蓝()

青于

蓝()

善假于

物也()

【答案】(1)动词,横渡动词,终止形容词,与世隔绝的形容词,到了极点副

词,很、非常(2)动词,凭借动词,借给(3)形容词,强健、强壮名词,有力的弓(4)

形容词,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动词,以……为利(5)连词,表

转折,却连词,表因果,因而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修

饰,相当于“地”(6)兼词,于之,从这里句末语气词,了(7)介词,从介词,比介

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______________

(2)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

(3)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______________

(4)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

(5)假舆马者,非利

足也()______________

(6)登高

而招()______________

(7)积善

成德()______________

(8)用心一

也()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动词游泳(2)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3)名词作状语向

上;向下(4)动词的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6)形容词作名词高处(7)形容词作名词善行(8)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以为

..

古义: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

..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蚓无爪牙

..

之利

古义: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含贬义)。

(4)用心

..

一也

古义: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怀着的某种念头。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

古义: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答案】1.把……制成。2.广博地学习。3.鸟兽的爪子和牙齿。4.两个词,因

为心思。5.藏身。

|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译文: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

(7)木直中绳,以为轮。()

译文:

(8)无以至千里。()

译文:

【答案】(1)判断句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会再变直,这是由于煣的工

艺使它变成这样的啊。

(2)判断句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判断句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藏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心思浮躁。

(4)状语后置句冰,是水所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寒冷。

(5)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6)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7)省略句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

(8)无以,固定格式就不能远达千里。

[常识·速览]

[识作者]

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宣

帝讳,称孙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

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兰陵镇)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

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

成者。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

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探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

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了墨家、

儒家、道家等不同的类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

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

荀子。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

习、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只有懂得了礼仪,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

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整体·感知]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

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

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文脉·梳理]

①学不可以已②积累、坚持、专心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面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学习意义的一组是()

①学不可以已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使之然也④木直中绳⑤金就砺则利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①为论点,④没有学习时的情况。

【答案】B

2.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说明学习的意义非常重大。

B.通过“青”“冰”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能够发展提高,实

现超越。

C.作者以木“以为轮”的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借助外力,可以改变原来

的本质。

D.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从正面总结出学习的

重要性,与开头的“学不可以已”相呼应。

【解析】“可以改变原来的本质”不正确,改变的只是“原来的状态”。

【答案】C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下面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学习作用的一组是()

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吾尝跂而望矣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④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①③⑤D.③④⑤

【解析】①强调学习,并非涉及学习作用;②与“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相比较,“登

高之博见”才是表现学习的作用。

【答案】D

4.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这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把“学”

放在第一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B.作者用“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所能达到的境界。

C.本段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借助外

部条件的重要作用,说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D.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高,而完全在于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获得

成功。

【解析】“把‘学’放在第一位”不恰当,作者只是强调“学”与“思”二者应协调,

不可极端化。

【答案】A

三、阅读课文第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下面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学习态度的一组是()

①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③④⑤D.①②⑤

【解析】①②均表现学习方法中积累的重要作用。

【答案】C

6.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

B.“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

“舍”。

C.用蚯蚓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D.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意在说明学习还要善于利用外物。

【解析】A项,“重大意义”错,应是“态度、方法”;B项,“‘不舍’还是‘舍’”

有误,对应前面的“不折”“可镂”,应是“‘舍’还是‘不舍’”;D项,“还要善于利

用外物”错误,从反面说要“专心”。

【答案】C

[话题·互动]

话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

须臾之所学也。”你怎么认识这两位大师的不同说法?

学生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

与思要结合起来。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间里苦思冥想的学习方法。

他主张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

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君子之所以能超

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

好学习,也就可以成为有才德的君子。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正反对比,增强说理的分量

课文最后一段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手法。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以

“骐骥”与“驽马”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然后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对比,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

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

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后者“用心躁”。鲜明的对比,反复地论证,增强了文章说理

的分量。

2.写法指导

对比论证四注意

对比论证是指围绕一个中心论点,从正反、纵横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将问题正确和错

误的两方面分别展示出来,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的论证方法。

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能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

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

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使观点更鲜明。

对比论证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比要鲜明、具体。

第二,对比对象要有可比点。对比的各方必须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才能进行对比。如

果两种事物间没有可比性,就没有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论点的目的。

第三,要两两相对,对比均衡,眉目清楚,扣着双方的对比点举例分析。当然,有时为

了突出正面的需要,正面例子可以多举几个。

第四,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

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做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

模棱两可。

3.迁移应用

请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为下面的文段添加论证文字,使观点得到论据的支撑。

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两粒种子躺在泥土里。春天到了,一粒种子破土而出,而另一粒种子说道:“我没那么

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岩石;我若向上长,也许会伤到我的茎。”于是它甘心呆

在泥土里。几天后,它被一只母鸡吃掉了。

【参考答案】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一粒种子敢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自

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另一粒种子,却害怕挫折与磨难,甘心呆在自己的“安乐窝”

里,结果埋葬了自己。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看出,困难与挑战虽会给人以挫折,

却也可以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落而遭淘

汰。有一句话说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可见,

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提高素质,

使人智慧明达、言行无过。还提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启示今天的我们要学会

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专心学习,发展自我。在学习态度上,荀子认为要“锲而不舍”。只有坚

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蚓“用心一也”,故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蟹

“用心躁也”,所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这个比喻告诉我们除了锲而不舍之外,还要

专一。两千年后的今天,知识与信息日新月异,我们拥有比古人更优越的条件,更应该活到

老,学到老,不断地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再加上我们的专心和锲而不舍,一定会取得

学业与事业的成功。

【应用角度】“学无止境”“坚持”“学会借助外物”等。

2.精彩应用

兀立的山峰,本没有灵气,却借助脚下的绿水,构建出人间胜景;火红的花朵,本没有

生机,却借助身旁的绿叶,表现自己的高贵;普通的佛寺,本没有神秘,却借助山林的幽深,

渲染自己的超尘脱俗。一个人,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借助外物的力量,却能铸造辉煌的人

生。

荀子曾说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也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

经验、方法,我们可以拿来,化为己有,巧妙运用,一定会事半功倍。

日本人在这一方面做得真是绝了。只要听说哪个国家有什么新创造,他们定会不惜重金,

把它引到国内加以研究,进行开发,最后利用自己的智慧加以改进。这样的产品一旦投入国

际市场,绝对供不应求。日本就是凭借着这种“借”的本领,将一个弹丸之地变成一方富得

流油的沃土,让许多国家刮目相看。

[佳作·领悟]

读书的苦乐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

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

或考什么“托福”,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

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

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

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

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

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

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

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

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

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

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

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

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

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

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

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

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⑤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

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

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

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

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

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

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

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认

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

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

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⑥可惜串门儿只能“隐身”,“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

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

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注],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

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

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儿吧?

【注】虫豸(zhì):书面语,即虫子。

1.学开头

前两段立论。通过比较读书的“苦”与“乐”,含蓄地指出为功利目的而读则苦,为精

神需要而读则乐。

2.学论证

第③至⑤段是本论部分。作者以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论述读书之乐。其中

第③段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隐身的串门儿”比喻读书,论说了读书的几点快乐:

可以不受时空和礼节的限制,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可无拘无束地与历代的、

各民族的文化大师对话;可随意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可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

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第④段论说读书可进入书本中那些独特、丰富、精彩的境界,亲亲切

切地观赏,省得被动接受别人加工过的东西。这段先用“壶公的悬壶”类比书本,又用“别

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来比喻书中境界,生动地表现了书中境

界的丰富、精彩和令人神往。

第⑤段又论说了读书的几点快乐:用“更上一层楼”与读书比较,突出读书更能使眼光

高远;用“佛境”与“书境”比较,突出读书可让人贯通三界,知过去,知现在,知未来;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精彩的举例,突出读书能使人脱去愚昧,增长智慧,获批判眼光,看清道

貌岸然背后的真面目,了解社会表象下掩盖的真实。

3.学句子

第⑤段中有两句话精彩生动,但也很含蓄,理解如下:

“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意思是:

对于那些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虽然我们可能无机会直接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但我们在书本中看到过与他们同类的人。

“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拣垃圾为

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意思是:有一次我乘车经过巴黎塞纳河,见到宏伟的大桥,但我也知道繁华巴黎的社会底层

有许多穷人,因为我读过有关书籍,清楚了解这些情况。

4.悟结尾

第⑥段是全文结论,含蓄表达了全文主旨。人生短暂,知识无涯,故应为提升心智而潜

心读书。本段用了比较,将书本知识与个人生命作比较,突出“人生短暂,知识无涯”之意;

还用了比喻,将人生喻为“朝生暮死的虫豸”,用意是正因为人生短暂,故更应为张扬生命、

提升心智而潜心读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

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的颜色更深;冰,是水所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

以为轮,其曲中规。

用火烤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能符合圆规(画出的圆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

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按墨线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具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为:冻结成。木直中(zhònɡ)绳:中,合于。(róu)

以为轮:,同“煣”,使动用法,使……弯曲。虽:连词,即使。复:再。挺:直。不复

挺者,使之然也:“……者……也”,判断句式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

结果分句后,表提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金:指金属的刀类。就:动词,接近,

靠近。砺(lì):磨刀石。]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

踮起脚跟眺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

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

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到;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

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增强,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并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尝,副词,曾经。而,连词,修饰关系,相当于“地”。须臾(yú):

片刻。跂(qǐ):踮起脚跟。博见:看见的范围广。顺风而呼:而,连词,表修饰关系。疾:

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彰:清楚。假:凭借,利用。舆(yú):车。利足:脚走得快。

致:达到。舟楫(jí):船只。楫,桨。这里指代“船”。能:善,会。水:游泳,名词作动

词。绝:横渡。生(xìnɡ):同“性”,天赋,资质。善假于物也:于,介词,向。物,外物。

于物,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堆土成为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蛟龙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良马跳跃一次,不会超过十步远;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劣马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

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是金石也能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

却向上能吃泥土,向下能饮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

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

用心躁也。

这是因为心思浮躁。

[渊:深水。得:获得。备:具备。跬(kuǐ)步:半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骐骥(qíjì):良马。驽(nú)马:劣马。功:成功。锲(qiè):用刀雕刻。镂(lòu):雕刻。

一:专一。跪:脚。螯(áo):蟹钳。躁:浮躁,不专一。]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2:1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68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因式分解公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