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民国期刊李清照研究的特点及其意义
作者:齐伯伦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32期
摘要:民国时期,相当数量的李清照研究文献载于当时的期刊、杂志、报纸等媒介之
上,其研究热点主要涉及李清照之生平思想研究、作品研究、时人题咏与仿拟、步韵之创作等
诸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意义。
关键词:李清照研究民国期刊特点意义
李清照为20世纪以来词学研究的三大焦点之一,其研究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热度。而综观
百余年李清照研究史可发现,建国后李清照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论证已较为充分与完备,而民国
时期(1912—1949)载于期刊、杂志等媒介上的李清照研究文献却因种种原因少人问津。如今
借助文献数字化的便利与检索系统的发展,相当数量尘封于故纸堆中的李清照研究文献得以重
新进入学界的视野,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笔者将从这些文献着手,试对其特点与意义进行论
述,以期略补当今李清照研究之不足。
一、李清照研究的热点问题
民国建立后,民众有集合、结社、言论与出版之自由,新式知识人以“出版”为工具,传递
信息、发表意见、钻研学问、商讨问题。这些新式报刊的兴起与日益普及,为当时学者研究成
果的发布与交流提供了新的便利平台,对我国现代学术研究之起步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笔者经检索系统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李清照研究文献载于当时的期刊、杂志、报纸等媒介
之上,其研究热点主要涉及李清照之生平思想研究、作品研究、时人题咏与仿拟、步韵之创作
等诸方面,以下将一一详述。
热点之一,关于李清照生平思想之研究。当时载于民国期刊上的文献大致有以下几类:其
一,李清照生平简介类文章。这类文章面向一般大众,篇幅较短,以较为浅近的语言对李清照
的家世、生平、作品加以简介,旨在向大众普及关于李清照的基本历史文化知识。其代表有白
尼《李易安的一生》、子锵《我所佩服的一位女文人:李清照》、邵西镐《最伟大的女词人:
李清照》等。其二,评传类文章。此类文章大都篇幅较长,对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创作与思
想、历史地位与评价等方面都加以较为严谨和详实的研究和考述,可称当时李清照生平思想研
究集大成式的作品。代表作品有胡云翼《李清照评传》、杨樾亭《李易安的评传》、张寿林
《易安居士评传》等。其三,年谱、事迹系年类文章。此类文章数量较少,笔者寓目的有刘秀
钰《李清照年谱》、陈郁文《李易安夫妇事迹系年》以及附于朱芳春《李清照研究》中的《李
清照年谱》《李清照生世大事略》。其四,具体的生平事迹考证类文章。关于李清照的里籍、
改嫁(再嫁)、晚年归处等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民国期刊上的此类考证文章亦不少见。其代
表作品有石渠《李易安改嫁辩诬》、胡健中《李清照在金华》、邵梦兰《李清照事迹考》、夏
承焘《易安居士事辑后语:附徐益藩跋》等。此类文章中,李清照是否改嫁这一历史公案是研
龙源期刊网
究者们所关注的重点。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改嫁”是男权社会出于各自目
的对李清照的污蔑,纯属子虚乌有之事。
热点之二,关于李清照作品之研究。当时载于民国期刊上的文献大致有以下几类:其一,
李清照诗之研究。李清照虽以词名世,民国时期的研究者同样注意到了她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
造诣。如王璠在《李清照的诗》中将李清照的诗歌划分为“温雅”“雄壮”“愤慨”三种特色并一一
详加论证,他认为李诗确如王灼所评论的那样“才力华瞻,逼近前人”,其造诣“亦不亚于词”。
再如范袆《尺波楼杂纂:记李易安诗》中认为李诗“秀挺无匹”、《太平洋主人读书杂记:李易
安诗》一文评李诗“雅健可喜”等。其二,李清照词之研究。易安体历来以“别是一家”与“当行
本色”著名于世。民国时期对于李词的研究,一部分在宏观上对李词的整体把握与评介,如赵
景深、琳《李清照的漱玉词》、德麟《读李清照的漱玉词》、龙沐勋《漱玉词叙论》等;另一
部分是在微观层面不同角度从对李词的具体研究,如施蛰存在《李清照词的标点》一文对胡云
翼、闻涛二人标点《漱玉词》中的错讹之处进行的探讨、朗润之在《李清照与黄花》一文中对
李词中“黄花”这一频繁出现的意象的研究、唐圭璋先生在《宋词互见考》中所列举的李清照词
集中与周邦彦、朱淑真等人的词作互见问题等等。其三,李清照文之研究。李清照文章著述存
世不多,民国时期研究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她的《〈金石录〉后序》《词论》两篇文章之上。
如王璠《〈金石录后序〉作年考》、姜桂侬《读〈金石录后序〉》、黄盛璋《李清照〈金石录
后序〉作年考辨:兼辨生年、嫁年、卒年》等。对李清照《词论》的探讨大都混杂在各类研究
文献之中,独立名篇的只有佚名作者的《李清照词论》一文。李清照的《打马赋》与《打马图
说》在民国期刊文献中则仅录其文,未作评述。
民国时期,得益于摄影与印刷技术的发展,期刊、杂志上刊印有相当数量前代流传下来抑
或是时人绘制摹写的李清照画像、写真等作品,其上往往有时人的诗词题咏或者序言。这些文
献虽然散碎,却能为我们呈现出民国人眼中的李清照形象的演变,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如姚
朋图在《题李易安酴釄春去图》以诗论李词“漱玉新词盖代无”、徐宗浩于《题李易安遗像(并
序)》言李清照“才高学瞻,好诋诃人,遂为忌者诬谤”、魏在田《庆春泽·青社第二课题易安
居士像》以词句“清韵流传,词人老去,乱离辜负才华”表达对李清照身世的慨叹等等。除了画
像上的题咏、序言作品之外,民国时期还有不少时人对李清照词作的仿拟与步韵之作。这些创
作看似与研究无关,实则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接受与宗尚之态度。如碧霞
《蝶恋花·仿李易安用欧阳文忠韵寄琴仙武昌》、香雨《重阳即事·调寄醉花阴用李清照韵》、
王志刚《声声慢·咏絮效易安居士》等。这些文献,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李清照作品的传播史与
接受史,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民国期刊李清照研究的特点
综观以上民国期刊所载的李清照研究文章,我们还可以从文献数量、研究者、期刊之性
质、创作体例、女性特色等不同角度对其特点加以概括与论证。
从数量上来看,载于民国期刊上的李清照研究文献在百余年李清照研究成果总量中只占有
极少的比例,与同时期另外两位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之研究成果总量相比也相差很大。王兆
龙源期刊网
鹏先生在《百年来李清照、辛弃疾研究成果量的时段变化》[1]中指出,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
前,李清照研究一直是处于低迷的状态,1915至1956的42年间年均成果量仅为1.3项,其中
15年的成果量甚至为零。其处于“低迷”状态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三点:其一,李清照的
女性身份,使其历来在由男性主导的学术创作与研究领域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其二,民国正
是中国现代学术的肇兴与奠基时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民国时期李清照研究的“低迷”状
态,不得不考虑中国现代学术彼时正处于萌芽期的历史现实;其三,民国短短38年时间却经
历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次革命,狂飙突进一般的时代变迁、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并不
是利于学术延续与发展的沃壤。
从研究者之角度来看,这些文献著作者的身份、职业可谓十分广泛。他们中间有致力于词
学研究的专家,如唐圭璋、夏承焘、龙沐勋诸位先生,也有当时及后来的学术大家,如胡云
翼、施蜇存、西谛(郑振铎)、赵景深等。他们的研究著作以较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历来为学
界所重视,如胡云翼《李清照评传》、唐圭璋先生《宋词互见考》、龙榆生《漱玉词叙论》
等。除了这些学问大家外,发表在民国期刊上的李清照研究论著更多是不见经传、生平较难考
索的普通人作品,这部分人当中有学生与教师,有诗词爱好者,有为期刊报社撰稿的无名作者
等。代表作品有朂吾《女词人李易安》、白尼《李易安的一生》、白水《宋词人:李清照》
等。这些论著虽大都通俗浅易,学术价值难与那些大家媲美,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呈现、
还原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民国时期李清照研究之原生态。若一味漠然视之,则难免有遗珠之叹。
从李清照研究文献所载的期刊性质来看,这些文献兼有学术性与通俗性。这些期刊与杂志
大致可分为学术期刊与一般通俗读物两类。前者多为当时的高校、学术机构与组织所创办的刊
物,如《复旦学报》《师大月刊》《之江中国文学会集刊》《文学周报》《词学季刊》等。载
于其上的文献,学术价值和专业性相对较高,多着眼于李清照的生平考证、作品研究等,撰稿
人也多为高校的教师或从事文学研究与创作的学界人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载有李清照
研究文献的学术期刊层次也是多样的。除了高校出版的学报,如前文所提到的《复旦学报》
《师大月刊》等,还有不少中学甚至小学出版的刊物,如《五中周刊》《南昌女中》《福州高
中校刊》《小学生(上海1931)》等。这些刊物或可说明,民国时期的学术教育机构自上而
下均对李清照之研究给予了关注。除了上述学术刊物外,相当数量的李清照研究文献刊载于那
些以通俗取胜的一般性大众读物上,如《三六九画报》《立言画刊》《莺花杂志》《家庭杂志
(上海1934)》《玫瑰(上海1939)》等。载于此类期刊杂志的文章多旨在向普罗大众介绍
李清照这样一位历史文化人物,着眼点大都在李清照的生平轶事之上,有时还配以插图,趣味
性及可读性较强。
从体例上来看,载于民国期刊上的李清照研究文献除了那些汲取西方现代学术理念并以白
话写成的研究论著之外,传统的以文言写就的诗话(词话)、谈片类的文章也不在少数。后者
如唐圭璋先生《梦桐室词话:宋人斥李易安论》、范袆《尺波楼杂纂:记李易安诗》、后生
《可畏庐漫话:李易安之声声慢词》等。这类文章充分体现了民国时期李清照研究对前人学术
传统的继承与延续,以及传统话体批评文学在欧风美雨、时代剧变的历史浪潮之中依然保持着
的顽强生命力。
龙源期刊网
最后,载于民国期刊的李清照研究文献有着鲜明的“女性解放”的时代色彩。民国初年,在
共和政体的支持和自由民主理念的支配下,女子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1915年兴起的
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批判了传统“良妻贤母”的女子教育宗旨,提倡女子要“为
女子自身计,当为国家前途计,非以供男子私人之役”。与此同时,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思潮
传入中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如胡适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介绍美国妇女的精神的讲演
中提出,“不认男外、女内的区别,男女同有在社会上谋自由独立的生活的天职”的观念,“是
我们中国妇女所最缺乏的观念”。[2]因而,在当时多方面的影响之下,彼时期刊上李清照研究
文献有着非常鲜明的女性解放的时代特点。首先表现在刊载这些研究文献的很多是面向广大女
性读者的刊物,如《妇女杂志(上海)》《女青年月刊》《苏州振华女学校刊》《女子月刊》
《中国妇女》《江西妇女:女界文艺》等。其次,女性研究者、著作者众多。需要指出的是,
无论研究者、著作者的性别,绝大多数的研究文献都肯定了李清照这样一位不让须眉的杰出女
性人物的才华,对于她坎坷的一生以及男权社会对她名誉的戕害给予了深深的同情。而对于李
清照的研究,女性研究者却具备着男性所无的天然优势。正如邓红梅女士在《女性词史·绪
论》一文中所指出的,“一切发诸其本真的生命体验,无须模拟与揣测,当然就不存在因观察
角度的局限和情感投入的多少而具有的不全面甚至隔膜之病了。”[3]这些民国时期的女性研究
者中有学生、有教师、有作家,她们的研究有着女性特有的纤细与敏感,对李清照这样一位备
受男权社会压制的同性中的佼佼者往往有着独特的见解与感发。如刘概华在《宋代女词人李清
照》一文末尾援引谢野晶子女士《妇人与文学》中的几句话道:“说到过去与现在,妇人的实
力,虽然不能和男子相比,但是明日,却是充满着不可预测的激变和自由的无边无量的世界。
我们妇人虽说失望于过去和现在,而对于未来绝无绝望的理由。靠着我们的注意和实际的努
力,我们女性的素质,能够骤然开展,也未可知!”[4]
三、意义
李清照是一位多才多能而以词之成就卓立文学史的女性作家。她“压倒须眉”的杰出才华、
“易安体”别具一格的超凡造诣、反对妥协投降的的爱国热情赢得了历代有识之士的激赏,而她
一生坎坷曲折的命运也令无数后人为之深深叹惋。作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李
清照之研究历来为人们所关注。时至民国,新式期刊的出现以及现代学术体系的肇兴,为传统
李清照之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对当时载于期刊之上的李清照研究文献加以整理、研
究,对当今学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民国期刊所载的李清照研究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对李清照研究文献以及研究史空
白之补充。综观百余年李清照研究史可发现,目前学界对于建国后李清照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论
证已较为充分与完备,而民国时期(1912—1949)载于期刊、杂志等媒介上的李清照研究文献
却因种种原因少人问津。如今经由数字化处理后得到的民国期刊李清照研究文献使得一批鲜
活、原始的文献资料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这是一片亟待开发且值得深挖的富矿。以前学界对民
国时期李清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寥寥几位学术大家、精英的成本著作上,而这批期刊所载文献
的整理与研究可以拓宽、加深当代研究者的视野,为我们展现一个较为真实、完整的民国时期
李清照研究原生态。
龙源期刊网
其次,这些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和展现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民国人眼中的
李清照形象。爱朗诺在《才女之累赘:李清照的重塑与再造》[5]一文提出,每个朝代都在不
断地重塑着历史人物,这种现象是各国文化传统都有的。身为女性、才华横溢、自视甚高而对
同人批评相当苛刻的李清照在宋代是个异数,招致了胡仔等人的严厉批判。李清照逝世数百年
后,对她的议论依然莫衷一是,一般文人肯定她的才华,但对其不守妇道的“改嫁”行为不能原
谅。时至清代,众多考据学家如俞正燮、陆心源等人力图替李清照“雪冤”“辩诬”。受前代影
响,被“重塑”后的李清照形象在民国报刊所载的研究文献中也时有所见,如前文所述,笔者寓
目的李清照研究文献有数篇都是为李清照改嫁一事辩诬的文章,如石渠《李易安改嫁辩诬》、
郭允叔《书俞理初易安居士事辑后》、鸥盦《谈李清照的再嫁问题》等。这些研究者继承了清
代考据家的观点,认为李清照改嫁一事乃是男权社会对其别有用心的“厚诬”。而关于李清照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胡云翼在《李清照评传》中的评价可作为当时人的代表。胡氏在文中盛
赞李清照“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称不朽了。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
永存了”。这些研究文献,对研究民国时期李清照形象的演变以及李清照作品的传播史与接受
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民国期刊所载李清照研究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不仅可以为民国学术史、报刊史、文
化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更能为当代的李清照研究乃至更多词家之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借
鉴意义。此外,这些文献的深入研究,还可以为我们还原出民国时期在欧美女性解放思潮传入
中国后对当时的学术圈、文化圈乃至整个社会影响的历史情境,对于今天中国女性主义文化的
研究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兆鹏.百年来李清照、辛弃疾研究成果量的时段变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3(7).
[2]胡适.美国的妇人[J].新青年,1918(5).
[3]邓红梅.女性词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4]刘概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J].五中月刊,1933(162).
[5]爱朗诺.才女之累赘:李清照的重塑与再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0:3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64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