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剩

更新时间:2022-12-30 00:01:14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0日发(作者:黑眼豆豆的歌)

龙源期刊网

从生产相对过剩到生产绝对过剩

作者:吴宏伟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第24期

[摘要]在整个社会总需要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一段时期内全社会所有使用价值的总量

只能是一个非常有限的量,资本为了增值,就必须寻找新的需要。但人的需要却是非常有限

的,这就迫使资本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去突破这种限制。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不但受到购买力不

足的障碍——产生相对生产过剩,还受到需要不足的障碍——产生绝对生产过剩。

[关键词]资本增值;新需要;相对生产过剩;绝对生产过剩

doi:10.3969/.1673-0194.2014.24.050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24-0072-03

1使用价值总量的有限性

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在社会总需要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一定时期全社会使用价值总量

只能是一个有限的量。换句话说,全社会所需要的物资总和与服务总和两者合在一起,肯定存

在一个有限的界定。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这里所说的物品概念,其范畴体系统一界定为物品

和服务两大类别。科技的发展,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无限发展,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物品

的潜力有着无尽的发展态势,似乎只有资源枯竭才是这种生产力唯一的限制。不过,按照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资本生产的物品数量成为一个社会的使用价值是有一些条件和背景的。

资本生产物品的数量完全可以无限无穷地增长和扩大,但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其使用价值

的总量是一个有上线的固定值。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使用价值总量不可能随着资本生产的物

品的增长而无限度地扩大。

通常情况下,除了发生一定特殊情况外,一个社会所有使用价值的量是由其所有的需求来

确定的。马克思说:“资本作为生产出来的产品会遇到现有消费量或消费能力的限制。作为一

种特定的使用价值,资本的数量在一定限度内是可多可少的,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因为它只能满

足特定的需要就不再为消费所需要了。作为特定的、片面的、具有某种质的使用价值,例如,

谷物,它的数量本身只是在一定程度内才是可多可少的,它只在一定数量上,或者说在某种限

度内才是需要的。而这种限度一方面决定于作为使用价值的产品的性质,产品的特殊效用、用

途;另一方面,决定于需要这种特定消费的交换者的人数。这种限度决定于消费者的人数乘以

他们对这种特殊产品的需要量。使用价值本身不具有价值本身所具有的无限度性。一定的物品

只有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被消费,才是需要的对象。例如,只能吃掉一定数量的谷物等等。因

此,产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自身中含有某种限制,即对该产品的需要的限制,但这种限制现在不

是由生产者的需要来计量,而是由交换者的总需要来计量。当不再需要某种特定的使用价值

龙源期刊网

时,产品就不再是使用价值。产品作为使用价值是由对它的需要来计量的。一旦产品不再有使

用价值,它也就不再是流通对象(因为它不是货币)”。

一个社会资本生产的物品体系并不是越丰富就会导致越好的结果,不管从哪个角度思考,

从人类个体来看是一样,从全社会来看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个物品再有用,一旦超出了

人类需求体系的限度,其超出部分就不会被人类使用。所以,一个物品使用价值的总量不是由

资本生产决定的,而是由人类的需求体系来确定的。具体说来,从个体的需求视角来分系,由

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系统在一定时期是有一上线和下线的;从全社会来看,一定区域一定

时期、对各种物品的需要也是有一个上线和下线的问题。也就是从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整体来

看,一定时期的需求系统是一个容纳的范围的,不可能无限的、任意的扩大和增长。

人类目前的需求系统的水平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整个社会没有新的使用需

求体系的出现和产生,也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个区域的人类社会使用价值总量是会

固定在一个相对不变的层次上的。人类社会使用价值总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变,这个不变理念对

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那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一个区域的社会价值总

量的上线边界。衡量一个人劳动的价值大小,不是按照个人实际生产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而是

按照全社会来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管个体劳动花费的时间多长多少。不过,人类个体的

个人行为的劳动要能够成为全体社会所承认接受的社会型劳动,其前提条件是劳动产品必须作

为使用价值得到他人的接受。如果产品不具有使用价值,那就不能作为商品卖出去。无论这个

产品的生产者支出了多少个人劳动,也不能转化为任何社会劳动,不能实现任何价值。

2资本扩张的前提

马克思指出了在生产过程以外资本生产的第一个限制就是消费本身,即对该商品的需要。

这是剔除了支付能力因素、直接面对人类一般需要的消费。接着,马克思指出,价值的流通必

须有等价物存在,“可是,因为流通最初曾假定是一个固定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量,而另一

方面,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一个新价值,所以对这个新价值来说,事实上似乎不会有等价

物存在”。这个“等价物”,实际上就是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新需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马克思

分析了这个“等价物”出现的3个层次的限制:作为使用价值受到一般需要的限制;作为价值受

到他人生产的限制;交换以货币为媒介,流通受到货币的限制。马克思对这个“等价物”或者需

求来源的分析,比各种各样的经济学家们,都要深刻得多。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过于重视价值

层次的限制而忽视货币的分析;从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出发赞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浅薄性自

不待言;主张通过国家开支创造需求实际上是夸大了货币在需求构成中的作用,3种经济学家

所共同忽视的,是马克思3个层次分析中最基本、也是决定性的分析,这就是从资本与人类一

般需要的动态关系出发,来揭示需求的发展空间和限度,从而从人类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这

个制高点上,说明资本的历史使命和极限。

3资本极大拓展了人类新需要

龙源期刊网

资本开拓新需要的冲动内在化于资本的本性之中。政治经济学一般用资本的概念本身(资

本就是带来更多价值的价值)、资本家发财的贪欲、资本竞争的压力来解释资本增值的冲动,

这是正确的,但是还不够。资本增殖的本性,来自于前述必要社会劳动时间总量不断减少的绝

对压力。如果资本不能开拓出新的需要空间,不但不能增值,连原有的价值都难以保存。在这

里,为了能够形象说明这个问题,马克思例举了一个案例来生动的阐释,“由于生产力提高一

倍,以前需要使用100资本的地方,现在只需要使用50资本,于是就有50资本和相应的必要

劳动游离出来;因此必须为游离出来的资本和劳动创造出一个在质上不同的新的生产部门,这

个生产部门会满足并引起新的需要”。如果创造这个新的生产部门的企图失败,游离出来的50

资本就会发生价值丧失。这就是说,没有新的需要,资本随时面临被消灭的命运。

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创造人类有用性的体系,大胆预言了人和整个

自然世界发展的辩证关系。“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

物;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

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恰恰由于资本

对整个人类需要系统的深度开发,才真正促使人类克服了对自然的神秘感,把自然作为利用对

象来征服;同时,这里己经揭示了在资本主义高峰阶段人类对自然的傲慢的根源。“资本按照

自己的这种趋势,既要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见,又要克服把自然神化的现象,克服流传下来

的、在一定界限内闭关自守地满足于现有需要和重复旧生活方式的状况”。资本普遍化和大众

化的发展态势,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萌芽状态的开始。另外,马克思还强调

了资本这种东西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资本破坏着一切并使之不断革命化,摧毁一切阻碍发展

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

4需要的有限性和绝对生产过剩

在上文所引用的关于资本和人的需要之间动态关系的一大段论述之后,马克思接着指出,

“但是,决不能因为资本把每一个这样的界限都当作限制,因而在观念上超越它,所以就得出

结论说,资本已在实际上克服了它,并且,因为每一个这样的限制都是同资本的使命相矛盾

的,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是在矛盾中运动的,这些矛盾不断地被克服,但又不断地产生出来。不

仅如此,资本不可遏止地追求的普遍性,在资本本身的性质上遇到了界限,这些界限在资本发

展到一定阶段时,会使人们认识到资本本身就是这种趋势的最大限制,因而驱使人们利用资本

本身来消灭资本”。

这段引语被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家们广泛地用来说明资本积累的矛盾和限制。但马克

思在这里所说的“界限”的真实含义并没有得到充分注意。在这一段之前,马克思指出,“它的

第一个限制就是消费本身,即对该商品的需要”。马克思特别在括号中加以说明,“根据迄今我

们所依据的前提,还根本谈不到无支付能力的需要,即需要某种商品而自己又拿不出商品或货

币去交换”。马克思又指出,剩余等价物表现为第二个限制,包括货币的限制。这实际上就

是:使用价值对价值的限制;价值对使用价值的限制。或者说,资本的限制表现为:超过需要

界限的绝对生产过剩;超过价值界限的相对生产过剩(缺乏等价物或作为等价物代表的货

币)。

龙源期刊网

人的需要不是一个可以由资本永无止境开发的范畴。相对于资本发展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来

说,人类的需要体系是一个有上线的系统。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和其他动物一样,

它的一切生理发展和需求是有限的,它的活动范围和发展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西方经济学中

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弹性理论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这种有限性。按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论

来说,物品消费量在无限增长,其产生的边际效用效能必然在逐渐地缩小和减少,资本生产的

物品总量一旦大大超出了人类使用可以容纳包容的界限,这种边际效用就会变成一种负效用负

效应,人类的欢乐就会因为这个物品的使用变成一种痛苦,从而导致人类对这样的物品就不再

怎么需要,反而产生一种厌恶的感受。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实际上就是对西方经济学“欲望无穷”

这个前提的一个批判。弹性理论告诉我们,奢侈品的需求弹性高,必需品的需求弹性低。在

《草稿》中,马克思己经指出,先前表现为人类奢侈型的物品,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人类的必

需物品了。当众多的奢侈型物品纷纷变成为人类日常的必需品体系的部分,那就在相当程度

上,导致人类对这些物品的需求可能和空间容纳范围逐渐缩小和减少,不可能随着价格的降低

而迅速提高需求量,也不可能随着收入的增加大幅度增加这些物品的消费。这是绝对生产过剩

的表现,是生产力发展对需要的充分满足造成的需求不足。面对这种需求不足,资本必须扬弃

奢侈品,在原来奢侈的物品变成普通的物品的同时,制造出更多的新的奢侈品来。这是资本的

长期出路,比凯恩斯创造短期需求的手段更为高明。

实际上,在大量无产阶级的基本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局部绝对生产过剩就己经发

生了。一边是绝对的生产过剩,一边是相对的生产过剩,这两者并存正是当今资本主义的现

实,所谓的“穷人没钱花,有钱人有钱没处花”。如果认为由于许多穷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

不存在绝对的生产过剩,就只能片面地强调贫困化的作用,全然看不到富裕化对资本主义生产

的影响。即使很多人挨饿受冻,绝对生产过剩还是照样存在,因为资本从来就不会为这些没有

支付能力的人们而生产;对于具有充裕的支付能力的人,资本也从来不管这些人是否会在需要

的过度满足中窒息。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不但受到购买力不足的障碍,还受到需要不足的障

碍,一种存在于富裕阶层的社会的“绝对消费力”的绝对障碍。对于危机理论来说,这种局部绝

对生产过剩的意义就是,对于生产超过需要的领域来说,新资本的投入是没有意义的。在面临

绝对生产过剩的领域,资本的命运取决于资本能否开辟出人的新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鲍金.“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对马克思一个重要命题的当代解读[J].上海交通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0:0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62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安迪生
下一篇:龟公
标签:生产过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