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是什么意思呢

更新时间:2022-12-29 22:45:52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9日发(作者:长沙摄影)

万圣节的日期和由来

万圣节又被称为万圣节前夜,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他

们喊着“不给糖就捣蛋”的口号。次日则举行重大的弥撒,追思圣徒。那这个节日的由来是

什么,西方国家又是如何度过的,都有什么区别呢?

相传在2000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但自公元前500

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因

为凯尔特人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

那时的人们相信,故人的灵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

而活着的人则惧怕鬼魂,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鬼魂无法找寻活人,又

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这些鬼魂吓走。这也就是现在大部分西方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

庆祝。

随后,大约在公元9世纪,基-督教会考虑到许多圣徒还没有自己的节日,就把11月1

日定为万圣节,由于它与鬼节相差仅一天,后来人们就把他们合二为一。以后这一节日又

流传到北美和其它一些地区。随着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

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

节日习俗:南瓜灯和太妃苹果糖必不可少

我们或多或少都从外国的书刊或影视作品中了解到,西方人在过万圣节时总是会在家里或

院子里摆上南瓜灯。但爱尔兰人最早制作的并不是南瓜灯,而是在挖空的萝卜里放一根小

蜡烛做成萝卜灯。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

更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新宠。

此外,由于万圣夜临近苹果的丰收期,太妃糖苹果成为应景食品。制法是把苹果插上竹签,

然后手持竹签把苹果放在太妃糖浆中转动,有时会再粘上果仁。从前,各家各户会自制太

妃糖苹果送给小孩。而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很少有人会自己花时间和精力制

作,于是商家们推出了各式各样好看、好玩又好吃的太妃苹果糖。

除此之外,南瓜派也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特别是在美国。南瓜派是美国南方的深秋到初

冬的传统家常点心,平常就有在吃,特别在万圣夜的前后,成为一种应景的食物。另外烘

干的南瓜子也是常被当做万圣夜的食品。

英国万圣节

英国是万圣节的起源地,但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特色的活动:每年10月中下旬,在伦敦的

大街小巷中就能感受到“灵异”的气氛。万圣节期间,伦敦塔附近会还原很多过去施刑现场,

人们在参观的同时仿佛能感受到鬼影重重。而伦敦最大的夜总会会在10月31日当晚举

行万圣节舞会,通宵狂欢。

约克郡是英国著名的鬼郡,每年万圣节当日,市中心一带的路段都会封锁,用作举办节日

活动的场所。这个规模冠绝全英的万圣节庆典,每年有超过4万人参与,参加者以妖魔

鬼怪的可怕造型示人,并一同上街吓人。此外,当日有不少活动供游客参与:猛鬼街头剧

场、鬼怪时装表演、乐队演出等。

美国万圣节

万圣节传入美国是在1840年间。由于当时的爱尔兰饥荒,造成大批爱尔兰人移民美国,

他们把庆祝万圣节的习俗也带到了美国这片土地。

美国每逢此日所有商店都出售鬼怪形食品、糖果、服装和面具等。由于南瓜灯是节日的标

志,所以家家户户都要买南瓜制作南瓜灯、进行南瓜灯比赛。

晚上小朋友都会参加讨糖吃的活动,他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如果主人不给糖,孩子

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给主人造麻烦,或是将垃圾扔到主人家门口,或是踩烂他们门口的南瓜,

这就是著名的“不给糖就捣蛋”。

加拿大万圣节

万圣节在加拿大也称“鬼节”。当天晚上,加拿大民众化装成很可怕的样子,希望以此吓走

“鬼魂”。化装成“鬼”的人们,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纷纷提着兜挨家挨户去要糖,加拿大总

督府和府更是门庭若市。

而在万圣节之前,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加拿大还专门有一个南瓜节,也被视为该国

的感恩节。届时,超市和果园里,橘红色的南瓜堆积如山。人们买回南瓜后,会做许多风

味独特的南瓜饼、南瓜糕或南瓜排骨,味道都非常不错。

法国万圣节

据悉,过万圣节并不是法国的传统,不过近几年在法国也慢慢开始流行。1982年,有个

叫“AmericanDream”的饭馆开始在巴黎庆祝万圣节,当时饭馆的工作人员还要向法国人解

释他们在庆祝什么。

到了1995年,万圣节就几乎家喻户晓了。年长的法国人一说起来,还会流露出一种不屑,

觉得是美国人的节日,可是小孩子们却乐此不疲的挨家挨户的要糖吃。

法国人在万圣节这天,一般都去巴黎蒙马特高地公墓和拉兹神父公墓献菊花,在巴黎到这

两个公墓的沿途有成千上万的花店,摆满了清香高雅的菊花,去墓地的人络绎不绝。在这

天,天主教信徒会感谢赞美主,同时祈求天国诸圣代为祈祷,好使天主能接纳信徒的祷告。

万圣节的由来与习俗

2017-10-3014:36|#2楼

一、万圣节的日期和习俗

万圣节又叫鬼节,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不过这一天的

气氛却远不像它的名称那样让人听上去就“毛骨悚然”。每当万圣节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

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

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也正是这两样——奇异的“杰克灯”和“不请

吃就捣乱”的恶作剧。“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也极为简单。将南瓜掏空,然后在

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

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然而万圣节的重头戏还是

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

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与“杰克灯”相呼应的橙色与黑色是

万圣节前夜的传统颜色,黑色的代表有黑猫,蜘蛛和巫婆,橘色的则有南瓜灯(Jack-O'-

Lantern),这些都是常见的万圣节象征。万圣节时,将家里的大餐桌用橙色、黄色、草绿色

渲染出浓浓的乡村气氛,音响里面放着舒缓淳朴的乡村乐曲,极是温馨。如今,万圣节的装

饰物也开始大量使用紫色、绿色和红色。如果你家餐厅的装饰更适合这些色彩,那么这些

同样会带给你节日装饰的灵感。

二、万圣节的来历

万圣节前夜就是“圣夜”的意思。而今天,万圣节前夜已经变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欢迎的

节日之一,许多玩家都以极大的热情来庆祝这一节日。万圣节在10月31日,其实是赞

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朔节是赞美春天的节日一样。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

——德鲁伊德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10月31日午夜开始,直至次日11月1日

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会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

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

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谅的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

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

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如今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节前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

相吓唬的好机会。于是人们不再把这节日仅仅用来。

三、万圣节的习俗

Trickortreat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or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

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ALLSOULSDAY”(万灵之

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

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

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

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

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

口袋里。雕空南瓜做面具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

一个名叫JACK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JACK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

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就与恶魔约法

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

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在古

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LANTERNS”,而

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

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孩子

们喜爱的节日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

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

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

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

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

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

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

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

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

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

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

谁就是优胜者

万圣节的起源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

“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杰克南瓜灯刻上趣怪

样貌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

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

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

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

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

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

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

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

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

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

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

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

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信主后,立基-督教为国教,当时的基-督教实

际已演变成天主教。君士坦丁下令全国人民都要皈依基-督教,结果没有悔改的异教徒加

入了教会,把各样异教作风带进来,包括死节,他们要维持这节日为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教会无法消除民众的异教风俗,只有把部分风俗圣化,特别是十月三一日的死节。在

第八世纪,罗马教皇定十一月一日为万圣日(AllSaints’Day),来记念教会史上一切殉道的

圣徒。这样,十月卅一日便是万圣日的前夕。天主教会容许民众在-十-月卅一日守节,因

为十一月一日是圣日。后来AllSaint’sDay变成AllHallowsDay,而hallows是“神圣”的

意思,十月卅一日便是万圣夜(AllHallowsEvening)。Evening后来缩减为eve和een,前

者是“前夕”的意思,后者是evening的缩写,意即“夜晚”,便成为今天的Halloween,代

表死节是万圣日的前夕。华人索性把十月三一日称为万圣节,其实该译作“万灵节”。

万圣节的由来与习俗

2017-10-3014:40|#3楼

万圣节又叫鬼节,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不过这一天的

气氛却远不像它的名称那样让人听上去就“毛骨悚然”。每当万圣节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

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走家窜户要糖果。

万圣节的由来:

第一种说法: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有许多版本,最普遍的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

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凯尔特人。凯尔特的新年在十一

月一日,新年前夜,凯尔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

瓜灯是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

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

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

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

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

黑猫、咒语等痕迹。据说当天遇见黑猫,就等于遇见了巫婆,一年都会倒大霉,所以在那

天,大家都要乔装打扮,驱走那些不吉利的象征。

第二种说法: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HALLOW”即圣徒之意。

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

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

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

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

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

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

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

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

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

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

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

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

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第三种说法:

凯尔特人相信太阳神帮助他们种植农作物。但是,每年太阳神都会被一个名叫Samhain的

邪-恶力量攻击并被囚禁六个月。Samhain,还有两个称号,分别是“LordofDead(死亡领

主)”以及“PrinceofDarkness(暗黑王子)”,他带着寒冷以及黑暗的冬天来到凯尔特人的

土地。凯尔特人非常害怕10月31日的夜晚,因为他们觉得这晚,有一堆邪-恶灵魂潜伏

在任何地方。他们在家生起火来让那些邪-恶灵魂离开他们的家(上一个没有翻译的段落

有一句是说火焰可以把鬼魂吓走的。)他们相信是Samhain把死人叫出来的,他们还相信

Samhain会把死人变为其他东西,好像猫。凯尔特人会装着可怕的伪装来把那群邪-恶灵

魂赶走。(这就是万圣节的原型)后罗马占领了凯尔特人的土地,把罗马的节日和凯尔特

人10月31日的Samhain祭典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万圣节。

第四种说法:

原来万圣节源于古代克勒特人(Celt,即爱尔兰人祖先)的属阴节(Samhain,读作Sow-in)。

基-督教传入后,为同化异教,就把原有的万圣节(AllSaints'Day或AllHallows)改在同一

日,

就是十一月一日,而十月三十一日就变成万圣节前夕(Halloween)。克勒特人原是游牧

民族。属阴节,一方面是他们准备冬天来临和迎接新年的节日;另一方面也是宗教节日。

属阴(Samhain)就是他们所信仰的神明之一,其祭司叫招逸(Druid)。虽没正式的历史

记载,但一般研究者都认为,他们相信在属阴节,人们能看见灵界的事物,其中包括回归

的死人灵魂和灵界的邪魔。这些灵界个体都是属于邪-恶的,要在属阴节那天加害于人,

所以克勒特人就要讨好(Treat)这些鬼灵,免得它们作恶报仇(Trick)。例如有人在家

门前放置食物,让鬼灵去享用,这就是TrickorTreat的起源。同时,当晚招逸祭司还举行

宗教典礼。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指出,仪式中还有将被宰的牲畜用来献祭。至于有没有杀人

献祭,虽意见不一但无人否定。此外,肯定是有占卜邪术之类的事。

万圣节的其他习俗也有些邪术和迷信的起源,例如挖了人脸的大南瓜(Jack-O-Lantern)。

据说是个叫积奇(Jack)的人,因为行为极端恶劣,死后连天堂或是地狱都不予接纳,只

好到处游荡徘徊,找到一个箩卜(turnip),挖空了中间,放些烧红的煤块,好在黑暗中

找路。此外,万圣节的服装起源于属阴节祭礼中,参加者宰杀牲畜并披上牲畜的皮。还有,

参加者戴上的各式面具原是为逃避邪灵的,也流传了下来。

你准备好成为“万圣节之王”了吗

10月到来,万圣莅临儿童节之后,最让孩子兴奋的节日

乔装?打扮?----要玩就得不同寻常,你准备好做“万圣节之王”了吗

10月31日(周六)、11月1日(周日)哆纷少儿学科英语期待“王”的降临

如何才能成为“王”?

开动脑筋打扮自己及爸爸或是妈妈(必须有一位家长陪同参与),哆纷的摄影师会记录你

们的华丽登场,只需让所有人的目光聚焦于你,赞美于你!

王,不仅是荣誉,更有无尚的奖励

评选第一名:儿童卫视360智能手表

评选第二名:大嘴猴儿童拉杆箱

评选第三名:LV5礼盒任选一个

活动地点:哆纷少儿学科英语校内:昌源路假日城市K区建设银行三楼)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22:4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58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权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