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发(作者:dirtygirl)合球是起源于荷兰的球类项目,它的最大特点是男女同场竞技,但比赛之中男女球员之间又不会相互冲撞,既保证了男女球员共同参与的平等机会,又使得比赛依然精彩激烈。合球的场地、器材、规则与篮球相近,但又不同,步法要求更快,攻防转换也更快,非常适合学生参与。
合球
合球也称考夫球,是一项男女混合组队的球类运动。
考夫球起源于荷兰的莱斯特,至今仅有80多年的历史。根据比赛的性质,人们把这项运动称作“合球”,也叫“荷兰式篮球”。
合球运动的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男女混合同场竞技的运动项目,而且易于开展,参与人不受性别、年龄、运动水平的限制;合球的器材简便,易于安置和搬运,可因地制宜,在各条件的场地上都可以进行;规则简单,易于理解,游戏和比赛方法多样化,作为休闲体育项目和竞技项目都很适宜;合球运动能够锻炼和培养人的全面运动能力,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
合球
国际标准的合球比赛场地长40米,宽20米,分成正方形的两个半场。两个球柱位于球场中央纵轴线上,与两端线的距离为6.67米。球柱直径为5-8厘米,高3.5米,顶端固定球篮。球篮内径为39-41厘米,篮筐高25厘米。合球用皮质或合成材料制成,周长为68-70.5厘米,重量为425-475克。
比赛时,每队上场4名男运动员、4名女运动员,分成进攻与防守2组,每组男、女运动员各2名。每次将球投中对方球篮得1分。当两队得分之和为2的倍数时(如2:0、1:1或3:1),两组球员必须换区并且交换攻守角色。
比赛进行中,不能持球走,不能运球,只可以通过传球使球从后场进入前场。进攻队持球队员只有在摆脱对方的防守时(即处于“自由位置”时)才可投篮。攻防双方不允许有身体接触。
编辑本段
历史
合球,得名于“团队精神和男女平等”,1902年起源于荷兰,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球类运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男女混合的队际球类运动,它的所有规则均体现了此项运动的宗旨——团队精神和男女平等,故称之为“合球”。它的最大特点是男女同场竞技,但比赛之中男女球员之间又不会相互冲撞,既保证了男女球员共同参与的平等机会,又使得比赛依然精彩激烈。合球的场地、器材、规则与篮球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它步法要求更快,攻防转换也更快。
合球于2004年传入中国,目前是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引进和推广的项目。
编辑本段
基本精神
1.
合球
合球是用手来玩的球类运动,在游戏和比赛中只能用手控制球。
2.合球是两性混合且男女平等的运动。
3. 球篮是合球比赛的目标,投篮得分多少是判定胜负的唯一条件。
4.球篮高度必须高得难以扣篮得分。
5.合球是可自球场四个边投篮得分的运动。
6.合球是以讲求团队合作的运动。
7.合球是一项四对四(半场而言)相互抗衡的运动。
8.合球是一项鼓励全能技术(all-round skills)的运动。
9.合球是不允许身体过分接触的一项运动。
编辑本段
主要规则
1.合球是用手玩球的运动,是男女混合竞技的运动。
2.场地长40公尺、宽20公尺,以中线分成两个半场(场地可依长宽比 2:1来增减)。
3.
合球
合球比赛以投篮得分的多寡来判定胜负,投进1球得1分。篮柱分立于两半场中央,距离底线6.67米处。球篮由合成材料或藤条(2005年后将不再用藤条)制成,安装在篮柱上端,球篮上沿离地面3.50米,没有篮板。球的尺寸与足球相同,但略重30公克。
4.比赛时间为上、下半场各3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
5.每队派4男4女上场比赛,2男2女分配在“进攻区”(例如右半场),另外2男2女则分配在“防守区”(左半场),A队的“进攻区”相对地就是B队的“防守区”,反之亦然。所以,A队是进攻右半场的球篮;B队是进攻左半场的球篮。每队必须试图在自己的进攻区投篮得分,不得越区攻防。下半场开始时,两队进攻区交换(也就是交换进攻篮)。
6.两队分数相加为2的倍数时(1:1、2:0或3:1... ),两队的球员必须换区,同时改变攻防角色,也就是A队原先在“进攻区”的球员换位到“防守区”、原先在“防守区”的 球员换位到“进攻区”,B队球员亦是如此。
7.同性一对一盯人防守,不得二对一防守,不得防守异性球员(否则判由对方罚球一次)。
8.经由传球来改变球的位置;不得运球或带球走;不得击打、夺取对方手中的球;不得过分妨碍传球;不得直接将球递交给队友;不得以脚触球或用拳击球;不得倒地触球;不得推人、抱人或用肢体碰撞妨碍;不得利用队友掩护(cutting)获球投篮,不得摇动篮柱影响投篮;不得拖延比赛。
严格限制身体接触和违反体育道德行为,对犯规的处罚有“自由传球”,“罚球”,“黄牌” 警告,“红牌” 罚出场等罚则。
编辑本段
场地
长40米,宽20米,在边线上划分为两等分,从各自端线起分别为A、B区。在距两端线内6.67米(三分之一)处的中央各设一个篮筐。比赛是以投篮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其基本战术与篮球雷同,只是运动员不能连续运球,带球只能跑一步。当运球停止时,身体旋转或一脚前后移动不算犯规。
防守时只准一对一,而且只准男运动员对男运动员、女运动员对女运动员。攻方持球时,守方不准抢球,但传球时可以断抢。投篮时,投篮队员距防守者不足一手臂长的距离时,投进的球不算得分。
编辑本段
国际规定
攻方
合球
、守方均不可有故意妨碍、阻挡对方队员的动作。比赛时双方出场队员各8名,必须是4男4女。在比赛进行中,队员只能在规定的场区内活动,即两队在A、B区分别有两名男队员和两名女队员进行其攻守职能,不得越过场区。
一方犯规时,由另一方在罚球点掷任意球,但球要在4秒钟内出手,其他队员需在罚球区外站立。每当双方合计攻入两个球后,各队都要调换场上队员的位置,规定的顺序是A区队员到B区、B区队员到A区。
合球在室内、室外均可进行。合球的篮筐与篮柱与篮球有所不同。"篮柱上没有篮板,只有一个高25厘米、直径为40厘米的圆柱形篮筐,球筐上沿距地面3.50米。合球所使用的球与足球大小相仿,但比足球稍重,约在425-475克之间。
合球的比赛时间为60分钟,分为上下两个相等的半时,中间休息10分钟。
国际合球联合会已有40多个会员国,1984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世界运动会上,合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
合球是一种文明与激情共存的体育运动,打球时没有身体接触,没有激烈的对抗,而跑动和传球、投篮对人体协调性要求很高,运动量也合理,不容易受伤,老少咸宜。但同时对战术要求较高,非常讲究集体观念和合作默契,所以需要智力和体力相结合。合球只能男防男、女防女,不能混合防守。是男女同场竞技,使得比赛趣味性很强。我们把合球引进学校,就是希望学生们通过合球运动,获得一个强健的体魄,还能从中收获快乐。
合球的英文名称为Korfball
,Korf 源自荷兰文,意义与英文的basket 相同,所以合球又称荷兰式篮球或考夫球,是一项男女混合组队的球类运动,以将球投入对方球篮为目标。合球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全面、合作、两性平等及有限度的身体接触等。
合球运动是1903 年由荷兰的一名名叫尼可?布鲁克修森(Nico Broekheuyn)的体育老师发明的。当时他看到学校已经是男女生一起上课了,,于是想到为什么不能有一个游戏让男生和女生一起来玩呢?于是从普及率较高的篮球入手,创造了一种叫做“合球”的运动。它同时汲取了篮球、足球、手球运动的各项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合球运动从场地、器械到规则和基本动作都比较简单,是集可行性、健身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该项目在欧洲开展非常普及,水平
也较高;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开展,被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第四大球类运动项目。合球运动在2003 年完成百年庆典后,开始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推广,其意义无疑是重大而深远的。合球界都期待着中国的加入,期待中国成为国际合球联合会的第42 个会员,同时也期待合球能被中国接受,成为中国政府正式认可的第100 个体育运动项目。
合球运动1903年由荷兰人发明,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际合球联合会已有40多个会员国。合球运动在欧洲开展非常普及,水平也最高。在亚洲只有台湾、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
展,中国大陆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展,只在北京几所学校有人在玩。合球运动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每队有八名球员(男、女各4人)上场比赛,合球场地长40m、宽20m。两支篮柱分别放在两区的纵轴上面,篮柱与
端线的距离为边线长度的1 /6。两支篮柱分别悬挂球篮一个。每投中球篮1次得1分,以得分之多少判分胜负。比赛分上、下半时各30分钟。合球比赛时不可用脚触球、带球走、越区、妨碍传球、防守异性球员、2人防守1人、在防守位置投篮或持球超过4秒。犯规时视情节的轻重分别判罚自由传球、或界外掷球、或警告、或罚球、或退场。合球运动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诸如:团队合作精神、男女平等、全面能力、重竞技轻暴力等等。本文通过对高校开展合球运动的可行性分析,试图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合球运动自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
2. 1 合球是团体游戏
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学习和体验与人相处之道,仍然是教育上的重要课题。合球是团队性质的球类活动,从竞技运动的立场看,高水平的合球代表队把重点放在技术与组织的完整性上,其目的在结合个别球员的优点突破防守,传球到最有利于得分的位置,这类球队永远追求的是高水平的成就。事实上,合球运动又是一种“平衡文化”的活动,从事这类型团队活动的人不会受到体能、性别、年龄与运动能力的影响,大家所追求的是轻轻松松地在一起锻炼身体与多认识一些朋友。换言之,大家都是以放松的方式,享受男女老幼之间的社会互动。
2. 2 合球是男女混合的团队球类运动
人类为求生存而分化。在主张“男女平等”的时代,人类更须学习如何异中求同,分工合作,实践理想。中国人主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虽然相互对立,但两者却能互相依赖、互相扶持。“男女混
合教育”的主张即建立在这种理念上面,以“男女混合教育”为基本的合球运动,可以将此观念深入而毫不牵强
地投入于行动中,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忧虑和沮丧都将会依此一扫而空。
2. 3 合球注重合作的精神
由于“运球”被认为是一种单打独斗的行为,所以合球运动规定不可以运球,只能传球而且没有回场与传球次数的限制。合球用“鼓励传球”这种最简单的行为模式来训练团队球员之间的合作能力。简
言之,良好的传球与接球,追求在取与舍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点,取与舍之间的适当平衡就是合作的最基本原则。通常一位好的球员在传球给队友之前必先观察判断队友的位置、接球的能力、自己的传球能力、
传球的方式、对方干扰的能力,并且传球之前还必须与队友作某种有形或无形的沟通,才能把握最有利的时机,把球传到最有利于得分的位置。
2. 4 合球培养良好的心态与行为
服从 在球赛中可以学习接受裁判员的判定。
建议 在球赛中学习到如何作善意的建议。
公平竞争 以规则所不接受的方式拿到球
时能将球主动地交还给对方,对方球员及裁判员则对此种行为报以掌声(肯定)。
诚实 在球赛中不可以把不属于自己的球据为己有。
礼节 在球赛开始或结束时与同区的队友
握手。在球赛中当裁判员判定球属于对方时,能以正常传球的方式把球交给对手。
合作 自己得分时与队友握手并表示感谢。
运动风度 对手得分时恭喜对手或拍手道贺。
合球培养全面的能力
合球运动要求球员必须具备全面攻、守的能力,球员必须同时具备决策与执行的能力。在打球的时候,不论手中是否持球,球员完全仰赖自己对「情景」的观察、分析而设计下个步骤的执行方案,进而当机立断地出手投篮或移位接球、或准确地把球传给处于有利投篮位置的队友(帮助)、或前往篮下争取反弹球,合球要求迅速地进行角色变化。因此,任何一位进攻球员都必须及时扮演投篮者、喂球者、与抢反弹球者等三种不同的角色。合球场上谁也不对谁下达命令,因为合球场上只依事情或情景的运行次序为命令,不断地变换角色的能力即这种精神的写照,这正是合球运动的主要教育功能特色之一。
2. 6 合球主张一对一的公平竞争方式
合球规则中排位的规定:不可2人防守1人、不可在“切断”对方球员的防守路线之后投篮、不可防守异性球员等。合作与竞争是一体的两面,当团队面对实力相当的对手,也就提供给各团队一个整合队友能力的机会。现实生活中也许比较缺乏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实际的比赛中这种“1对1”的公平竞争方式可以让球员超脱常规生活的干扰,学习如何在面对竞争时将团队的力量发挥至最大。
2. 7 合球是重技巧轻暴力的运动
此处所谓的技能就是凭真功夫而不是靠巧取豪夺的方式取得胜利。合球规则中限制球员身体接触的程度,球场暴力攻击的现象自然较少、较小,而且容易化解,容易在理性和谐的情景中竞技。球类比赛中体型高大的自然占尽好处,但合球的篮柱高,可从篮柱四周投篮,以及持球者处于对方的合法防守位置不可以投篮之规定,自然须以技巧而不是身高取胜。合球运动有正确的共同目标,虽然球篮的位置较高投篮不易,但只要全力以赴多观察、多练习、多比较、多学习必能精进球技,传、接、投都能得心顺手,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合球是因应混合教育所设计的团队球类运动。是集实用性、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参与者可从活动中了解两性的差异与两性相处之道。现在是个讲求团队合作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因应情景的转变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地发挥角色功能;现在又是一个讲求沟通的时代,我们宜以优异的沟通技巧让大家共同合力。合球运动中只传球而不运球的规定,目的即在让人充分体会“施舍与接受”之道;现在还是一个讲求互利的时代,我们必须尊重我们的对手,讲求公平竞争与保持良好的
运动风度。高校开展合球运动是可行的,它对发展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公平竞争具有积极的作用,也符合高校体育改革的精神。
一、合球运动在我国的传播及基本规则
1.合球运动在我国的传播
2004年3 月,国际合球联合会(International KorfballFederation)主席Jan Fransoo、由荷兰合球国家队主教练率领的国家队一行来华,目的是在中国推广合球运动,希望中国成立合球协会,将中国吸纳成为国际合球联合会会员。代表团在北京停留6 天,参观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与相关领导会面并讨论了合球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在余下的几天里,代表团一行前往北京八中、北京22 中、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学校推广合球运动,向学校师生介绍合球运动,开展合球表演赛,传授合球基本规则及技战术。这是我国大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合球。2004 年5月,首届全国合球培训班在北京举行。2008 年5月,第八期全国合球培训班在郑州大学举行。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举办了八期合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为高校培训了一大批合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合球在高校也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2.合球运动的基本规则
(1)场地长40 米,宽20 米,以中线分成两个半场(场地可依长宽比2∶1 来增减)。
(2)两个篮柱分别位于场地的纵轴上,并距离端线6.67 米处,两侧篮柱分别悬
挂球篮一个。
(3)比赛分上、下半时各30 分钟,中场休息10 分钟。(4)每投中球篮一次得一分,以得分多少判定胜负。
(5)不得推人、抱人、或用肢体碰撞妨碍,不得运球、带球走、脚触球、越区、防守异性球员、二对一防守、在防守位置投篮或持球超过4 秒等。
(6)犯规时视情节的轻重分别判罚球、自由传球、界外掷球等。
二、合球运动在高校推广的价值
1.合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和教育功能,使合球运动在高校推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合球运动规则简单,灵活多样,游戏性、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比赛的情绪。比赛时,每队有八名球员(男、女各四名)上场,队员用手传球配合,以将球投进对方队的球篮为最终目标。合球比赛中不允许运球,不允许过分的身体接触和碰撞,较好地改进了篮球运动身高占尽优势的缺点,技战术及队员间的默契配合成为取胜的关键。运动参与机会建立在更为平等的立场上,使得更多的人群能加入到运动中来。通过参加合球这一团体游戏,学习和体验与人相处之道,同时学生能在运动及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充分享受运动获得的成就感,从而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
(2)合球运动中强调男女配合,符合中国文化的特质,很容易被接受和推广。中国文化不仅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而且在国与国的关系上,都表现出那种雍容、和平、温良、宽容的品格,这种亲和力是其它类型文化所欢迎的。同样,对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合球运动更有亲和力。
人类为求生存而分化,在主张“男女平等”的时代,人类更须学习如何异中求同,分工合作,实践理想。中国人主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和谐,宁静”,阴阳虽然相互对立,但两者却能互相依赖、互相扶持。“男女混合教育”的主张即建立在这种理念上面,以“男女混合教育”为基本的合球运动,可以将此观念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于行动中,日常学习及生活中的忧虑和沮丧都将会依此一扫而空。
当今社会是一个两性平等的社会,积极与异性相处,实现良好的两性关系是和谐社会生活的基础。合球运动因混合教育而产生,参与者可从活动中充分了解两性的差异与相处之道,以促进两性合作、沟通、尊重、欣赏与包容。在高校推广与普及合球运动,不仅能增进男女学生沟通合作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如何达到两性和谐,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增加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提升校园整体的运动风气,营造一个健康、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3)合球
运动讲究团队协作,注重全面运动能力的培养。
合球运动是一项讲究全队配合的男女混合运动,禁止了被认为是单打独斗的个人行为,鼓励传球而且没有回场与传球次数的限制。队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在“鼓励传球”的行为模式训练中得到了有效发展。一位好的球员在传球给队友之前必须先进行各种观察与判断,还必须与队友作某种有形或无形的沟通,才能把握最有利的时机,把球传到最有利于得分的位置。同时,合球运动要求球员必须同时具备全面攻、防能力,“决策与执行”的能力,以及迅速的角色变化能力,是一项培养全面能力的运动。在打球的时候,不论手中是否持球,球员必须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分析,设计下个步骤的执行计划,在最适当的位置与时机,发挥最佳的功能。队员的个人能力层次得到了提升,团队内横向沟通与协调变得顺畅,这也正是合球运动的主要教育功能特色之一。
2.合球运动适合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需要
推广与普及合球运动,既符合现代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需要,又提供了推动这项运动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渠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反映时代的特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材要反映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发展。”同时,多功能、高综合的体育课程目标,也决定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必须向综合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将合球运动引进高校校园,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活跃了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学校体育是发现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摇篮,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高校体育对学生踏入社会后的体育观念和意识的养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体育人才,为社区体
育和全民健身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合球运动,可进一步夯实此项运动的发展基础,扩大影响力,从而有力推动合球在我国的实质性发展进程。
三、合球运动在高校发展的优势
1.高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教育部制订的《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这既赋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要求高校应因时因地制宜,开发运动项目资源,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在高校开展合球运动正符
合教育部的纲要,它既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优化传统学校体育模式,而且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高校体育师资力量的优势
高校体育教师绝大部分是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专业人才,有着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有着扎实的各项体育技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有一技之长,为高校开展合球运动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人才的保证。虽然合球运动是崭新的,但他们思想观念转变快,对学校体育有着深刻理解和体会,这一新教学内容会很快受到他们的欢迎和采纳。
3.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优势
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是体育健身活动的物质保障,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主要集中在学校。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及体育经费投入较大。条件好的学校都有体育馆、健身房、田径场、乒乓球馆,篮、排、足球场等体育设施,能较好地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合球运动的篮柱设计简单、轻巧,搬运方便,利于布置,这为高校开展合球运动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保障。
4.符合高校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高校学生的年龄均处在20 岁左右,该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又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成熟期,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兴趣爱好广泛,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刻,只要注意引导,易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开展合球运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的需要,这为高校开展合球运动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总之,合球运动集实用性、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为一体,讲求团队合作,强调男女平等,既有助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又充分肯定与满足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合球运动的健身价值与教育意义,以及在高校的发展优势,预示着合球运动在我国高校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