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60

更新时间:2022-12-29 17:12:24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9日发(作者:巴拿马与中国建交)

2014年高考真题360°解析·诗歌鉴赏·山东卷

陈振永

第一部分真题分析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

1,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

2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1居士:指文人雅士。

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题技巧】

(1)题属于景物形象分析类试题,(2)题属于人物形象分析类试题。

1、景物形象分析类试题解答技巧

解答景物形象分析类试题要从景物本身特征入手,着重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写的是什么景;第二

个,所写之景具有怎样的特征。

诗句中有“花”一词,而且言其“百般红”,很明显这句诗写的是花,而且是盛开的春花。

然后看所写春花的特征,这要结合诗句本身进行分析。“园花经雨百般红”这一句除了“花”“百般红”,

还有“园”与“雨”两个景物。

为什么特意点明是“园花”呢?因为园花规模大,生机强,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就让人体会到春色之

勃发。如果写的是墙角、桥边、荒野开花,则往往是萧索冷清之景:姜夔的《扬州慢》追怀丧乱,则写“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梅花的遭遇,则

吟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香来。”虽然坚强不屈,人格高洁,但是总摆脱不了孤独,给人以清冷之感。

此诗的“雨”为春雨,相关诗句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诸句意境不同,但所绘皆为

浓重盎然的春色。

把握了(花)“园”与(春)“雨”在古诗中的形象特征,再扣紧“百般红”,就可以得知这句所写花的

特征:艳丽。

“园花经雨百般红”写百花惊艳,“乔木峥嵘明月中”写万木峥嵘。乔木是高大的树木,峥嵘形容树

木茂盛深远,树木高大且茂盛,又在月光之下,用“清幽”形容则可。

“乔木”在现代汉语里指高大的树木,是植物学专业术语,但在古代诗歌里却含有独特的意象特征。孟

子曾经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孟子说,所谓故国,不是有树木就是,而是指有世臣,大王没有可以信任的大臣,过去使用提拔的人,如

今已被罢免而不知逃跑到那里去了。因而,后世诗歌中的“乔木”,多蕴含故国故土之思或者伤感喟叹之

情。苏轼有诗写道:“不贪为我宝,安步当君车。故国多乔木,先人有敝庐。”意思是说,我把不贪当做处

世之宝,你安步当车,故国多乔木,家乡有先人的庐屋。姜夔《扬州慢》里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

句,使用移情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这里借“乔木”寄

寓家国之悲。南宋词人张炎写有“凄凉可是歌来暮,乔木萧萧梧叶雨。”则饱含悲伤。初唐陈子昂的《燕

昭王》:“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抒发了世

事沧桑的感喟。

2、人物形象分析类试题解答技巧

解答人物形象分析类试题要从人物自身言行、举动、心理入手,着重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这人的

社会角色是什么;第二个,这人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题目就是“寻诗”,通过诗人的“寻诗”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诗人,这是他的社会角色。看他的行

动:两诗都写寻诗,第一首三日困醉后寻诗,白日寻诗,第二首醒来推户即寻诗,夜中寻诗,可以看出主

人公沉迷于诗歌创作;第一首亭角寻诗,第二首爱把山瓢,写出了诗人不慕富贵,性格淡泊,志趣高雅。

这里着重强调一点,高考答题时要高度重视注释,因为高考试题严格控制篇幅,惜字如金,对解题没

有关系的内容,是不会进行注释的,一旦有注释,那解题时是肯定应该用得到的。本题第一条注释点明诗

人社会角色,第二条注释点明诗人洒脱自然。

答案

14.(1)①艳丽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

的高雅情趣。

第二部分语文百科

一居士是哪些人

1,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居士”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居士锦带”。这里的“居

士”指“道艺处士”,即颇有道德有才而不求仕的人。

2,对在家信道信佛之人的泛称,也可以用来称道教中人。

3,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苏轼自称

东坡居士。在本诗中,陈居士就是诗人自称。

二春雨意象特征补充

诗歌中的春雨也并非全关生机之春。

1,“风雨”。雨携风而至,花谢春残,让人伤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地落红;“元宵佳

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满怀离索。

2,“烟雨”。雨与烟相伴,迷离,惆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是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

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伤古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用“烟雨”来描述人生波折遭遇。

3,“细雨”。“细雨”的形象特征主要有两个:一是闲适惬意,例如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

细雨不须归绿蓑衣”表达的是闲淡自然情,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表达的是悠游闲适,刘长

卿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可以看出欣赏景色时的惬意,但是含有寂寥之情;二是凄凉悲

伤,例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明月意象大全

1,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的《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张继的《枫

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

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第三部分强化训练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閒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案

(1)全联视听结合,生动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

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

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2)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

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应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

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17:1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4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初中暑假日记
下一篇:美国签证系统
标签:高考360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