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入围全球50大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12-29 16:04:4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9日发(作者:安娜卡列尼娜苏菲玛索)

电视剧《陈情令》里的传统文化元素解析

作者:张琳

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05期

摘要:大火的电视剧《陈情令》蕴含着诸多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

深。本文探寻电视剧《陈情令》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试以传统文化解析其中奥妙,并

结合实际提出感悟和思考。

关键词:国风;传统文化;礼仪;家训;《陈情令》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02

“随着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推动,复古文化思潮再度流行。”[1]当代真正能形成浪潮的影视

剧是极少的,而《陈情令》便是其中翘楚。比起皮囊的美好,能给观众留下隽永印象的当属影

视剧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电视剧《陈情令》中的服饰、武器、家训,皆是国风的重要体

现。

1着古文化之衣

《陈情令》中的服饰十分精良,在给观众带来绝佳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悄然传播着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而服饰文化又可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

《陈情令》中古文化服饰的典型是姑苏蓝氏的抹额。每一位蓝氏子弟的额头上都系有细细

的缎带,这就是抹额,且姑苏蓝氏的抹额有特殊的寓意,旨在“规束自我”。抹额并非作者和编

剧杜撰出来的装饰,其在历史上真实存在,有关抹额的记录最早能够追溯到商周时期。抹额作

为束发工具,有保暖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抹额的实用性被大大削弱,装饰作用及约

束行为的礼仪作用得到凸显。

“古人的人情感核心在于一个‘礼’字”[2],抹额的礼仪作用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束己

守礼”的推崇。儿童的启蒙经《三字经》云:“亲师友,习礼仪。”儿童自幼便被教导要学习礼

仪,足可以体现礼仪的重要性。唐代的韩愈在《送齐皞下第序》中言“下之人克己慎行”,意思

是下面的人员要懂得约束自己,要谨言慎行。“诗、词是古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3],古

人在诗、词中屡屡提到“克己守礼”,可见在工作生活中他们也极其看重礼仪。儒、墨、道三派

的观念主张中共同的一点就是劝人讲礼仪,大到治国劝勉君主“为政以德”,小到教导个人“克

己复礼为仁”。剧中蓝忘机时刻保持抹额的端正,正好契合了蓝氏时时刻刻规束自己的家训,

一条小小的缎带便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礼仪的重视。

中国古代对“礼”的约束,还体现在爱情上,讲究“发乎情,止乎于礼”。“爱情给人一种奋

不顾身的勇气,‘诱饵’‘幻想’都敢相信,‘天堂’‘地狱’都敢去敢闯,为爱而生的‘苦果’都愿去

尝。这是一种执着的、如飞蛾扑火般无悔的情感。”[4]真正的爱情是美好的,所以很多人奋不

顾身地去追寻,而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也变得开放起来,这样固然有好处,可“不止乎于礼”

的行为也让“爱情”这个神圣的词语变得廉价,在情感泛滥,爱情真假难辨的情况下,“人们全

然丧失了建立一段感情和亲密关系的能力”[5]。

“生活是复杂的,是矛盾的。”[6]愛情也是如此,它在给人带来风险的同时,也给予人们苦

味生活甜蜜的调剂。“漫漫人生,其实正如铁轨一样”[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爱情只是构

成轨道的一部分,有的人能够约束自己的出格之举,平稳度过爱情这段轨道,越走越好;而有

的人则不能约束好自己,颠簸着在爱情这条轨道上行进,一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每个人都是

一个独立的个体,爱情也许会让我们收获陪伴一生的人,但爱情再美好,我们也不该失去自

我、做出出格之举,这是底线,也是约束。

2使古文化之器

古文化之器的典型是蓝忘机的忘机琴。蓝忘机使用的是一把七弦琴,即古琴,“忘机”是琴

的名称。中国古琴起源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文人雅士认为奏琴能够修身养性,如“伯牙子期,

高山对坐”[8]。饮酒奏琴引为知音,因此有诸多琴谱流传了下来,这些琴谱对中国传统音乐具

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古琴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琴占据重要的

地位。《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古琴的句子,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

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诗歌的本质是‘吟咏性情’”[9],由此可知古琴在我国古代的普遍

性以及大众对它的高认可度。

除了古琴之外,“忘机”之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列子·黄帝》有“鸥鹭忘机”的

典故,意思是人没有巧诈之心,而后被用于诗词,清代王鹏运《红情》词:“只闲闲鸥鹭忘

机,云水任宽窄。”在道家用语中,“忘机”也作消除机巧之心之意。宋代刘志芳作古琴曲:“是

以圣人与万物同尘,常无心以相随。鸥鹭忘机也。”曲谱颇具淡泊之风。

忘机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文化的悠久历史,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心赤诚的向

往。“一直以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都是文学领域的研究内容之一,其原因不仅在于

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充满性格张力,更在于作品中的人物被赋予了时代特色。”[10]《陈情令》

中的蓝忘机是一位清心的谪仙形象,其性格是淡泊雅正的。“生活本就充满着艰辛”[11],我们

常常为了逃避生活中的不美好,而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人物,蓝忘机受到大众的欢迎,也反映

了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对清雅之风的仰慕,正是世人的俗体现了蓝忘机的超凡脱俗。

古人追求无私与淡泊,而“人类的贪欲往往都是从无到有的”[12],现代社会越来越发达,

人类的贪欲也越来越大,于是无私被自私替代,人类开始热衷于名利钱权,雅正清风也被污浊

之气干扰。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忘机琴以一曲清新的琴音拨正风气。

3遵古文化之训

古文化之训的典型是剧中各个族氏的家训。中国自原始社会开始,就凭借血缘维系开展氏

族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整体框架一直延续至今,家训是氏族家庭的特殊产物,并且极具代表

性。

家训可解释为家庭训诫,是家庭对家庭成员的教诲约束,具有延续性。每个家庭的家训都

有特殊之处,《陈情令》中各大家族的家训就有明显差别,虽然都是为了约束家庭成员,但是

约束的方向是不同的。姑苏蓝氏有3000多条家训,大体是告诫蓝氏子弟,无论在哪里都要约

束自己的言行,时刻保持雅正;而云梦江氏的家训较为典型的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从家训的内容,我们也能看出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元素。例如,云梦江氏的家训类似“知

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最早出自《论语》,是别人评价孔子的,意为明知做不到还要做。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孔子毫不退却,即便困难如山难以跨越,孔子也坚持不懈。“儒家伦理思

想在中国两三千年的封建宗法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13],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对迎难而上、

坚持不懈的推崇,这和电视剧主人公魏无羡的处世态度是一致的。《局外人》展现的是“我用

冷漠,对抗世界的荒谬”[14];而《陈情令》展现的则是明知一个人的力量渺小,明知抗争恶势

力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还是要去做。也许正是因为受到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影响,所以

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主角们做不到冷眼旁觀。“人性有善恶两个对立面”[15],乱世中苟安也属

于人性的隐恶。“很多现代人被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毒害”[16],趋利避害,畏难而止。“柏

拉图曾说:‘人类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与自私、逃避痛苦。’”[17]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为

了大我舍弃小我是崇高精神的显现。

前两年有句很火的网络语:“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挣一个亿,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

不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体现吗?虽然一亿是很大一笔财富,听起来不可能实现,但只要

一直坚持,有计划地努力,看似不可能的事也有可能实现。古人告诉我们,人生要敢想敢做,

然而“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能初心不改、不惜代价坚持追求自己梦想的凤毛麟角”[18]。虽

然敢想敢做不一定能达成最初的目标,面对巨大的困难荆棘,我们也有失败的可能,但“每一

个亲身经历的人都在探索、寻觅、发现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19]。有时候,“失败”

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是作者基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创作出来

的。”[20]电视剧的目的是取悦观众,《陈情令》里的大部分主角都有着惩奸除恶的信念,折射

了中国人骨子里对锄强扶弱、走正道的认可,现在流传下来的诸多有关侠义、向善的家训是上

述态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21],家训中也含有深厚的情感,有前人对后人的劝诫、勉

励,更有含蓄的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以此抒怀、劝勉,诸多志士仁

人也是如此。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财富,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要勇往直前、孜孜不倦的训

诫,是一个国家的“家训”,更是前人留给后人细水长流的爱。

“我们都是尘世中平凡的那个”[22],但是假若我们真的能够参破前人的训诫,便能在平凡

中找到自己的不凡之处,成为“名震江湖的侠客”。

4结语

《陈情令》大火,掀起了国风浪潮,很多青年一代由此改变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开始推

崇古风。着古文化之衣能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文化的别样美,使古文化之器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

文化,遵古文化之训能够让当代青年了解史实。

然而更重要的是,那些隐藏在器物、名词之下的传统文化精神,其是当代青年最宝贵的财

富。电视剧掀起的热潮终有退潮的一天,但中国传统文化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光芒璀璨的,问题

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掀开掩盖光芒的布帘。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浅论李商隐诗歌的美学意蕴与经济价值[J].汉字文化,2020(22):26-27,50.

[2]王斐.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人的重塑作用[J].汉字文化,2020(02):51-52.

[3]沈嘉欣.从“乌青体”看当代诗歌的多元化特点[J].汉字文化,2020(03):33-35.

[4]朱天慈.浅谈席慕蓉诗作中体现的爱情观及其社会意义[J].汉字文化,2019(14):80-

81.

[5]巢千丽.浅析电影《龙虾》中的婚恋观与人性的冲突[J].汉字文化,2019(11):91-92.

[6]王璐.浅析《许三观卖血记》中徐玉兰的矛盾与成长[J].汉字文化,2020(10):124-

125.

[7]张越.电影《驿路》中的婚恋观[J].汉字文化,2019(12):84-85.

[8]田爱平.浅析黄仲则与李白作诗的相似点——以《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为例

[J].汉字文化,2020(04):39-40,45.

[9]范瑞懿.《沧浪诗话》诗歌理论初探[J].艺术科技,2019,32(07):129,138.

[10]许凌云.浅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形象[J].汉字文化,2019(10):85-86.

[11]余雅雯.浅谈《小鞋子》里苦难生活中的人性之光[J].汉字文化,2019(16):102-103.

[12]徐亦鑫.从《驿路》看人性的复杂性[J].汉字文化,2019(11):97-98.

[13]关欣瑜.浅析电影《入殓师》里的生死观[J].汉字文化,2019(11):99-100.

[14]魏中华.浅析《局外人》中的荒诞世界与对本真的追求[J].汉字文化,2019(10):41-

42.

[15]雷澳佳.浅谈电影《釜山行》中人性的两个对立面[J].汉字文化,2019(10):93-94.

[16]徐菲.浅析《如父如子》中的亲情观[J].汉字文化,2019(10):39-40.

[17]赵紫薇.浅析电影《赎罪》中的爱情与人性[J].汉字文化,2019(16):127-128.

[18]余晓晓.浅析《月亮与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死亡的魅力[J].汉字文化,2019(18):

92-93.

[19]周林晔.生命短暂,价值恒久——浅析电影《变脸》与个人价值[J].汉字文化,2020

(02):119-120.

[20]侍渝杰.浅论《罪与罚》的伦理观[J].大众文艺,2019(7):45-46.

[21]刘新元.浅析《诺丁山》中的爱情观[J].汉字文化,2019(08):28-30.

[22]胡佳敏.浅论电影《幸福的拉扎罗》中的魔幻与现实[J].汉字文化,2019(10):91-92.

作者简介:张琳(200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赏析。

指导老师:郑仁霞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16:0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40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