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文言文

更新时间:2022-12-29 14:46:0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9日发(作者:投保英文)

对牛弹琴文言文答案

【篇一:《牛与文化》阅读答案】

期,人类用勇敢和智慧驯服了野牛,从此人、牛关系更加密切,它成

了氏族的图腾,它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它成了祭祀天地、祖先

的祭品,它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它成了表达艺术家艺术灵魂

的心声,它的精神是开拓者最好的寄托,它的鞠躬尽瘁、勤劳无私对

人类的价值观已经达到最高顶峰!

②于是牛文化在人民中间拓展,牛文化中的佳话、神话、风俗、典

故、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等广为流传,深藏民间,深受百姓

喜爱,可谓蔚为大观。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事物纪

原》中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汉

书.礼仪志》中说: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

斗食令吏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唐代

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宋朝景

佑元年,全国颁行《土牛经》。清middot;康熙《济南府志middot;岁

时》中说:立春日,官吏各具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

示劝农之意焉。《义县志middot;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曰风调

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到清朝乾隆年间把

立春鞭土牛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

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

③历代文人以牛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唐代的李白、杜

甫、白居易、杜牧、王维、柳宗元、元稹、张籍等;宋代的陆游、

王安石、杨万里、黄庭坚、等;元代的洪希文、舒顿、赵孟、周权、

张庸等;明代的李东阳、曾鲸、高启、等;清代的汤贻纷、朱彝尊、

张赐宁等官员和著名诗人都有脍(zhigrave;)人口的咏牛诗,给人

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④现代写牛的诗文就更多了,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的名句已家喻户晓。李可染在他的牛画中写道:给予人者多,取

与人者寡,其为牛乎!王茂亮的《牛颂》把牛的品格、功劳写得淋漓

尽致:大千世界,亿万生灵,鞠躬尽瘁,当属牛公。牛之性格,憨厚

宽容;任劳任怨,蔑利轻名;但为众生,不辞羸病;默默奉献,忍辱

负重。德高如岳,品节如松。穷尽赞词,难状其功。今为牛颂,谨致

推崇。

⑤在中国的词汇中,牛词典故很多,如:吴牛喘月、对牛弹琴、庖

丁解牛、汗牛充栋、牛骥同皂、牛刀小试、牛鼎烹鸡、牛头马面、

牛鬼蛇神、牛衣对泣、风马牛不相及等等,牛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

之中。

⑥现代的牛雕塑作品更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如:画家齐白石早

年的竹根雕牧童牛,雕塑家钱绍武的牛狼斗,中国军事博物馆雕塑

家刘林的犟牛,韩美林在深圳蛇口四海公园雕塑的《盖世金牛》,

为迎接香港回归西藏雕塑的《雪城神牛》,深圳邓小平雕像作者、

雕塑家滕文金雕塑的《立牛》,广东著名雕塑家潘鹤为深圳创作的

《孺子牛》等等,使人们受到教益和鼓舞并深受人们喜爱,《孺子

牛》已成为特区人艰苦创业的象征。

⑦人们为什么喜欢牛?牛文化为什么多姿多彩?究其原因,是人们

崇敬牛脚踏实地的无私奉献精神,牛的这种精神给人以启迪,给人

以教育,给人以无穷的力量,给人以做人的道理。

(作者:厉有为。有删节)

16.看拼音写汉字:脍zhigrave;人口(2分)

17.本文主要介绍、、、这样几种有关牛的文化,作者是按

来组织文字的。(10分)

18.第②段中运用了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顺序

19.历代文人以牛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下列判断有误

的一项是()(4分)

a.王安石咏牛诗: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

千箱实。不仅写出炙了牛耕作的勤劳,还赞扬耕牛一毛不取的无私奉

献精神。

b.南北宋时期李纲的《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历尽疲惫谁

复伤。但得众生皆饱暖,不辞羸病卧残阳。这首诗,写牛的悲惨遭

遇,也写出了牛的抱怨,抱怨人吃饱穿暖了却任由自己瘦弱病倒。

c.宋代苏轼的词《浣溪沙》中有牛衣古柳卖黄瓜之句。牛衣,是

农人在冬季为了给牛御寒,专门用草麻之类编织成器物给牛披上,

反映了人对牛的关心和爱护。

d.唐朝陆龟蒙的《放牛》诗中写道:荒坡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

孤鸟立。清代王恕的《牧牛词》中也写道: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

闲闲立春鸟。牛这样的庞然动物,竟允许小鸟在它的背上歇息,充

分显示了牛性情的温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6.(2分)炙

17.(10分)鞭春牛的风俗、写牛的诗文、有关牛的词汇、牛的

雕塑作品

时间顺序

18.(4分)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鞭春牛风俗的历久不衰、牛对人

的重要性。

19.(4分)b

【篇二:精编四篇文言文原文翻译阅读答案】

翻译】

刘羽冲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

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

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

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

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

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

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

便在抑郁中病死。

思考:

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

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贾人渡河

【译文】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

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

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

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

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

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

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

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

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

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

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

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词。

2.(1)号:求救(2)予:给

(3)许:答应,许诺(4)薄:撞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济阴之巨室也: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

承诺的人。

3.选出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a)

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了灭顶

之灾的事。

b.本文揭露了商人老奸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

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的故事,批判了渔夫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本人写了两个对立的认为形象:贾人许金能酬,说话算话;渔者

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贾人许百金而只酬十金的理由是什么。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他认

为一个打渔的,每天收入不了多少,能得十金就应该满足了。

5.请以渔者为对象,写一个简评,要求运用成语或名言警句。

虽然商人失信于你,你也不应该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

快。不要忘了,人命大于天。你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多言何益

[翻译]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

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

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

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分析]墨子就“多言有益乎?”这个问题,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手

法,说明了一个道理: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

一语道破。诵读时按图“多言有益乎?”这一问题,从对比的两个

方面去理解,得出“惟其言之时也”的道理。

[道理]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

1.解释

(1)言(说话)(2)恒(持久)(3)鸣(啼叫)(4)益(好处)

(2).选文运用了(举例)和(对比)说理方法,告诉我们(说话

应切合时机)的道理。

对牛弹琴

【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

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

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

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1.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

2.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

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篇三:课外文言文训练答案】

t>(一)陈万年教子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②戒:同“诫”,教训。③谄:

奉承拍马

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

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

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

(一次),陈万年病了,在家休息,将儿子陈咸叫到床前训话,讲

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拿

起棍子要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着了,不听我讲,

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

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挥

手让陈咸离开。)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4分)

(1)欲杖之用杖打(2)具晓所言完全,都

(3)咸叩头谢曰认错(4)大要教咸谄之大致

2.翻译:大要教咸谄也。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3.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

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正确

的。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经常,常常。)②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③

多言有益乎(好处,益处)④时夜而鸣(啼鸣,鸣叫)(2)翻

译下面句子:唯其言之时也。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①说话要说到点子

上。②说话要看准时机。

(三)、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

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

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就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

细地听。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低头。)②不合其耳也(耳朵听。)

③孤犊之鸣(鸣叫声,作名词。)④即掉尾奋耳(摇摆;竖直。)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

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那牛就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3)从某

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①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

言事。②凡事要看对象,否则徒劳无功。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

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②株:树木被砍

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③走:跑的意思。④颈:脖颈,就

是脖子。⑤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⑥耒:耒耜,古

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⑦冀: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

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

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

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答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兔走触株(跑)②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

③冀复得兔(希望)④而身为宋国笑(自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

同的一项是(4分)(a)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

获。

今有人日攘(6)邻之鸡者,或(7)告之(8)曰:‘是(9)非君子

之道(10)。’曰:‘请损之(11),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12)。’如(13)知(14)其非义,斯速(15)已矣,何(16)

待来年(17)?”(6)攘:这里是指偷窃的意思。(7)或:有人。

(8)之:代词,他。(9)是:此,这。(10)道:道德(11)请

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12)已:停止、

结束、罢休。(13)如:如果。(14)知:知道。(15)速:马上。

(16)何:为何。(17)来年:明年。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

“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也可以直接说是“这不是君子的做法”)

那个人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

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

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④〔游〕玩耍。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⑦〔竞〕争着。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⑩〔信〕果真。〔唯〕只有。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

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

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

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

的。”(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

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

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

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

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

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

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

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

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

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注释】(1)牧:

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

(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

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

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

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

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

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

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

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

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

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

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

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

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

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

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

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

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

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

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或(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其短短(短处、缺点)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2分)

2.并壳者,欲以去热也。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

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3.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

答。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

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

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

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

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

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

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

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

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①杜处士:姓杜的读

书人。②所宝:所珍藏的画。宝,这里是动词,珍藏。

⑨掉尾:翘起尾巴。10、谬:荒谬。11、然:认为是对的。

12、改:改变。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好书画(喜欢)

(认为对)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古语说:“农事应当问奴仆,纺织应当问婢女。”

3.读了这则小故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示例:1.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2.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3.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

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

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

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

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

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

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意义就是说无论做

什么都要问其熟练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14:4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37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