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过去的教案,都是教师用手工编写而成。现在青年教师,更
喜欢用电脑编写教案。因为这样方便随时修改,这就是电子教案。下
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供大家参
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
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说:“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
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
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①指明读阅读提示。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
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
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
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
很大的作用呢?
③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做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假设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
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
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
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
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
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
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
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
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
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
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
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
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
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
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
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
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
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
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
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
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
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
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
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
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
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
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
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
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
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
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
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2
【教学准备】
1、课件。
2、小黑卡片:
写上名言:
⑴成功是克服困难而来的。
⑵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一条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从单元及导语入手:
我们继续学习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是讲生活中的
启示。今天老师引领着同学们去罗马广场,去看看那美丽、古老、人
们向往的地方。
2、学习星罗棋布:
师: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村庄、街道。)
师点着图说: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
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3、师:有一次,父亲带着我,爬上高高的塔顶,指着纵横交
错的街道,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引着学生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
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
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4、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学?
(生:自读自悟。)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点击自读自悟1。)
自读自悟:
1、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你读懂了什么?
⑴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
理解。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学生自由学习。
⑶学生汇报:
①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刚才我还交待了一个任务,划出你喜欢的词语,你划了哪
个词语,说说吧!
(学生自己说理解,不会的同学帮忙。)
③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六个词读一读吧。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
的话。你能理解这句话吗?
(肤浅的、字面上的意思。)
师: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给我
们以生活的启示。
2、让我们再来细读课文,自读自悟,谁来读读自读自悟要求。
(点击自读自悟课件2。)
自读自悟: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生活的启示,细读课文,想想
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
解:
⑴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理解。
⑵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织毛衣。
师:你喜欢哪个句子?
句子1: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出示句子课件。)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梦想;②想出念头;③有设计、认可;④当众认购。)
师:有了一条成功的路,真是大喜过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文吧。
(齐读4~9段。)
句子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
告辞。
师:这句话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呢?
师:多么大的困难,这是不可逾越的,这条路走不通了,这
时候的情绪非常低落,该怎么读呢?把第十自然段的前面部分也读一
读,试一试吧。
(练读、指名读、评议。)
师:幸福之路被困难堵住了,大喜过望的失望,特别让人沮
丧。这时候,作者告辞回家,此时此刻,他会想什么?
(引出父亲的话,读。)
师:在父亲话的指引下,她想出了战胜困难的办法,取得了(成
功)。
句子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
里流了出来。
①齐读。
②这句话写得真好,但含义深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用一个词来说说她的时装店怎样了?
(火了、发了、兴旺了。)
师小结:当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向我订购四十件衣服时,我(大
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我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板书:
开创事业)当我知道两个星期根本交不出四十件衣服时,(那朵幸福的
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在这时我想到了父亲
的话,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
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就
能战胜困难(板书:战胜困难),找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这真是“天
无绝人之路。”
师:还有那件事你印象深刻?
(开时装展。)
板书:
发展事业
齐读12~13自然段。
小结:在生活的道路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生活的道路
是崎岖的,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牢牢记住(出示小黑条)成功是克服困
难而来的,那么通往广场的路就(不止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课
文学到这,你知道吗?广场的路指的是(成功的路)(板书:成功),通往
广场的路这句话的含义你知道吗?(出示小黑卡)(对,真正有才能的人
会探索出自己的道路。)让我们来齐读这两句名言。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让我们再次自读自悟,(出示自读自悟要求3)谁来读一读?
自读自悟:
用生活中的成功事例来说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⑴从网上、书上搜集到的;
⑵从身边的人了解到的;
⑶自己克服困难的事例。
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
⑴下岗、经商。
⑵爱迪生发明电灯。
⑶两兄弟学画画、学音乐。
3、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师:看样子,大家都读懂了课题中的这句话,再读一读,现
在你知道了吗?“广场”指的是什么?(成功、目的地)爸爸带她去广场
的真正用意是(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师指着黑板说),让我们在生
活之路上积极地去面对挑战吧!齐读全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
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
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
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
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
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
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
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
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
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
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
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
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
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
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
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
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
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
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
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
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
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
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
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
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
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
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
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
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
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
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
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
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
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
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
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
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
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
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
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
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
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
…,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
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
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
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
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
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
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
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
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
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
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
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14:4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3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