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美

更新时间:2022-12-29 12:54:09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9日发(作者:顺其自然英语)

1948国共谈判代表成员

篇一:1948国共谈判代表成员

194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为中华民国举行的首次全国性的

总统选举,选举方式为具有民意基础的中华民国行宪国民大

会代表(以下简称国大代表)参与投票的间接选举。该选举

于1948年4月20日投票,选举地点则是在南京市。副总统

选举虽同时进行,不过与总统选举分开计票,且并无与总统

一起搭档的选举制度设计。该选举采,且是首轮得票必需超

过半数以上才能当选的绝对多数选举。在总统选举方面,中

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蒋中正以2430票的悬殊比数击败获得

269票的同党对手,以将近八成的高得票率当选行宪后的首

任中华民国总统。不过,虽如预期的顺利当选,但是蒋所嘱

意的副总统候选人孙科并未获得当选。在经过四轮投票后,

以1295票比1438票败给了桂系所拥护的李宗仁。不久,

选举中当选正副总统的蒋中正、李宗仁于同年5月20日在

中华民国总统府(原为,行宪后由总统府继承)宣誓就职,

不过蒋中正任期未满一年则因中国内战因素被迫宣布下野

(民国38年(西元1949年)1月),辞去总统职位,但在“民

国”39年(西元1950年)3月)在台湾省(今台北市)复行

视事,正式复任总统职务。因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因

素,194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不但是中华民国于台湾唯一一

次举行的总统大选,也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次的多候选人

总统。制宪国民大会主条目:1936年中华民国政府初步完成

宪法的草案,称为“五五宪草”,然而不久抗战爆发,制宪工

作遂停顿。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问题先

后举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然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

党谈判联合政府失败后,国民政府单方面宣布1946年年底

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宪法。1946年12月25日,《中华

民国宪法》三读通过,于1947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

25日正式实施,中华民国至此正式进入行宪的宪政时代。而

五五宪草下草拟的《中华民国宪法》,原本政体设计上趋于

总统制,但是经国共两党推荐的中华民国制宪总工程师民社

党人士张君劢根据政协宪草决议案,将其修改为偏向内阁制

的宪法,这种修改经过多番波折最终在制宪国民大会上得到

蒋中正和国民党籍代表的认可而获得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又被称为“张君劢宪法”。行宪国民大会行宪后,中华民国政

府随即于全中国各地举行第一届中华民国国大代表选举,预

计选出全中国的3045名国大代表,1948年12月24日,各

地呈报中央共选出2042名超过三分之二。虽然中国共产党

拒绝参加且部分省份与直辖市无法选出其代表,不过当时控

制中国绝大部分的中华民国政府,仍旧选出2961位的国大

代表(本应选出3045位)。而这些国大代表,其最重要工作

就是进行中国总统及副总统的选举。中华民国第一届国大代

表的选举总统会议,开会时间为1948年3月29日-1948年

5月20日,选举总统时间则于同年4月20日。代表中国四

十多省市的国大代表共有2841名报到,而国大代表投出总

统选票的地点,则设于南京市的国民大会堂。另外,连同总

统选举一起选举的该国首届的副总统选举,也预计于该次总

统选举后随即进行,不过与总统选举分开计票,且并无搭档

竞选的选举制度设计。依据当时中华民国法律,选举总统或

副总统皆由国大代表以间接选举方式执行。又根据该国总统

副总统选举法第四条第三项,首轮总统或副总统投票后,候

选人需要国大代表总人数(3045名)一半同意(1523名)

情况下,才能确认当选。若没有人超过半数,则必须行使第

二轮与第三轮投票,而该两轮的投票候选人则最多三名。再

者,若第三轮投票,仍无候选人以超过一半国大代表的绝对

多数(1523票)当选者,则以第三轮投票中的最高票与次高

票作为两候选人,然后在第四轮总统投票中,于两位候选人

当中,“重行投票圈选一名”(不必超过3045名国大代表的半

数)。在总统选举方面,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中

正虽然遭受中国共产党叛变的威胁,不过于中国国民党党

内及中国政界仍旧维持一定影响力(蒋中正为中国国民党总

裁,党的最高领导人)。因此,在1948年4月20日早上的

总统选举过程中,当选第一任中国总统。在国大代表一人一

票的秘密选举中,蒋中正以2430票的八成超高得票率,击

败只获得269票的同党对手居正,并以绝对多数当选。副总

统参选人比起总统选举单纯,该届副总统选举较为复杂。在

1948年4月20日副总统候选人登记截止前,共有李宗仁、

孙科、程潜、于右任、莫德惠、徐傅霖等六人参选。其中前

四位为中国国民党籍,徐傅霖属中国社会民主党,莫德惠为

无党籍。其中,由于蒋中正自己本身是出身,因此希望

在副总统人选上,能够由文人出任,以平衡正副总统的角色

形象。李宗仁出身武人,桂系的军事力量在历史上又多次与

蒋不合,只会造成蒋日后的行政阻力,大力反对李氏参选。

不过,因李宗仁在对日抗战期间颇有战功,且于政界富有人

望,蒋中正终无法迫其退选。劝退不成后,蒋中正乃在副总

统选举当中,全力支持国父孙文长子,曾任行政院院长,时

任国民政府副主席、立法院院长的孙科。在总统选举过后,

随即举行副总统投票。虽然蒋中正发表声明表示副总统应由

文人担任,且表明支持孙科,但受到多位国大代表支持的李

宗仁,竞选气势一直为六人之冠。于是在1948年4月20日

下午的首轮投票中,李宗仁获得了六位参选人最高的754票,

而另外候选人得票情形分别为:孙科559票,程潜522票,

于右任493票,莫德惠218票,徐傅霖则得到214票。因为

没有人过1523票的门槛,依法选前三高票继续第二轮投票。

1948年4月24日,在依法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李宗仁获

得1163票,蒋中正支持的孙科得到945票,而最后一名为

程潜616票。也就是出炉后的投票结果,依旧没人过半数。

在此情况下,该大会再于数日后的4月28日举行第三轮投

票,而该投票中,李宗仁得1156票,孙科1040票,程潜则

得到515票。因为第三轮投票结果,仍未有人过半数,于是

以李宗仁与孙科为两位候选人的副总统第四轮投票,于隔日

继续举行。依法,第四轮投票中,将由两人圈选出副总统当

选人。在第四轮“相对多数当选”;且只有两位候选人的这次

副总统投票中,李宗仁获得1438票,孙科则得到1295票。

李宗仁虽没有过半数,但依法(选举法第五条,准用该法第

四条第三项)获得了该选举的胜利。最后,行宪后中国的第

一任副总统产生,是由国民党桂系首领李宗仁,打败蒋中正

支持的孙科获得当选。候选人

政党

得票

当选情况

得票数

得票率

总统2,43090.03%当选

2699.97%

副总统1,43852.62%当选

1,29547.38%

篇二:1948国共谈判代表成员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

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

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

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

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

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

战的序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

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

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

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

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篇三:1948国

共谈判代表成员

战犯第一名:蒋中正

蒋幼年是个顽皮的孩子,1890年忽发奇想,欲测知自己口

腔至会厌深度,戏以箸探入。祖父蒋斯千往问王采玉说:“孙

儿恐已哑了?”蒋在梦中跃起说:“孙能言,不哑。”闻者大笑。

1891年,王采玉忧虑蒋尤好嬉戏乐水,遂请示于蒋斯千,早

送入家塾。1892年,开始进入家塾,跟从任介眉读书。1893

年,蒋知识稍开,喜舞玩刀棒,哗召邻舍子,效军队战斗状,

自为大将,部署群儿指挥,或高视阔步,指天画地,登坛说

故事,以为戏。1894年,改从蒋谨藩读《大学》、《中庸》。

1895年春,复从任介眉读《论语》、《孟子》。6月,又从蒋

谨藩读《礼记》。1896年,读《孝经》。1897年,读《春秋》、

《左传》。1898年,读《诗经》。1899年,往嵊县葛溪,师

从姚宗元读《尚书》。1900年,赴榆林村,师从毛凤美读《易》。

1901年,赴崎山下村,就读于皇甫氏。与元配毛福梅结婚。

1902年,蒋应童子试,见试场陋习,内心不齿参加科举。1903

年,蒋赴县城,肄业凤麓学堂,接受西洋新式教育。1905年,

蒋赴宁波,从顾清廉为师于箭金公学堂,读周秦《诸子》、《说

文解字》及《曾文正公全集》,并研究程朱理学。顾先生教

授蒋以《孙子兵法》,且讲述民族大义,蒋开始有出国学陆

军之志愿。

投笔从戎

1906年1月,蒋赴县城,肄业于龙津中学堂。3月,蒋立

志革命,乃自剪发辫,托友寄家,以示决心。4月,蒋东渡

日本,肄业于东京清华学校,在东京认识陈其美。蒋试图就

读军校,因为日清协议,他不是清政府官方保送,到日本后,

因非公费留学不能入军校。同年冬,蒋返回中国。

1907年夏天,蒋赴保定,肄业陆军部全国陆军速成学堂。

年终应考官费留日陆军学生,获选。

参与革命

主条目:二次革命、护法之役、中华革命党和护国之役

参见:袁世凯、陈其美、陶成章、蒋经国及蒋纬国

1908年,蒋再东渡日本,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肄业。暑假

归国省亲。蒋由陈其美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在日本参与

革命党,化名中村(なかむら)。

1909年,仍肄业振武学校。蒋初次谒见孙中山。

1910年,蒋毕业于振武学校,升入高田市陆军第十三师团

野炮兵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实习营地在今新潟县上越

市,实习生军阶是二等兵。后来晋升上等兵。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消息传到日本。蒋即由长崎趁日

轮回国,10月30日抵上海。蒋微服回国,至上海,陈其美

令主持攻浙事,任攻浙先锋指挥官,蒋率敢死队炸浙江巡抚

署,虏巡抚增韫。10月,蒋返回上海,任沪军第五团团长,

助陈其美筹谋底定全江苏。11月3日,陈其美夺取上海,并

为攻占南京聚集力量,蒋参加这些活动,得到已成为上海都

督之陈其美赏识而被提升。蒋隶属第二师,师长黄郛,旅长

是张宗昌。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4日,因派系之争,陈其美命蒋

将光复会首领陶成章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病房。孙中山下令

“严速究缉”,蒋因陶案之故,乃避往日本,化名石冈(いし

おか)逃亡。蒋的文胆陈布雷等称因“陶成章谋刺陈其美,破

坏革命”,蒋“怒杀之;遂辞去沪军第五团团长,东渡日本,

习德文”。3月,蒋创办《军声》杂志,著《征蒙作战刍议》、

《军政统一问题》、《革命战后军政之经营》、《蒙藏问题之根

本解决》、《巴尔干战局影响于中国与列国之外交》等篇。是

年冬天,蒋回国乡居。

1913年二次革命,即“讨袁之役”,又称“癸丑之役”、“赣宁

之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肖恩亥革命后发

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斗争。3月国会召开前夕,袁派

人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袁世凯暗杀宋教仁,罢免

国民党籍四都督,向五国银行签订大借款,阴谋颠覆民国。

民党群起声讨,推陈其美为驻沪讨袁军总司令”。7月,蒋奉

令进攻江南制造局,不能攻克。蒋败退闸北,并被英国巡捕

缴械。沪军都督杨善德下令缉捕蒋。蒋从事秘密活动,旋即

东渡日本。

1914年6月23日,在东京开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众推

孙为总理。是年夏,蒋奉孙命令,主持上海、南京讨伐袁世

凯军事,自兼第一路司令,负责上海西部进攻任务,事泄,

袁捕之甚急,蒋乃赴日本。袁遂下令严缉蒋,并收买党人王

金发加以暗图,蒋觉察到后,应陈电邀赴日本。蒋旋即奉命

赴哈尔滨,视察东北形势。蒋书告孙,讲述欧战趋势并倒袁

计划。蒋在东北策划讨袁工作,但因日本势力控制东北,难

有进展,于秋间返回日本。蒋曾与日本在华军方接触,以警

告其不得占领东北、不得阻碍革命。

1915年,蒋以讨袁之志未竟,局促居于东京,锐意于学,

并开始作日记。“陈其美就任淞沪司令长官,召”蒋“回国出任

机务,谋运动肇和舰及袭取应瑞舰,并攻夺陆地各官署,未

成。”9月,陈其美滞留上海,设总机关于法租界,由蒋担任

军事职务。10月,蒋奉孙命回上海,拟定“淞沪起义军事计

划书”,供陈其美参考。11月10日,陈其美派王明山等

刺杀袁氏死党郑汝成。制造局守军不能及时响应。陈其

美偕蒋退回机关部,及法国巡捕房侦探前来搜捕,自露台越

屋走避。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

即皇帝位。“袁世凯推翻共和,在北京称帝”。

1916年2月14日,蒋率杨虎等攻袭取江阴要塞,以为进

取长江之根据,并宣布独立。占领五日后因内部叛变,同行

者皆宵夜遁逃。蒋独留垒中,至深夜,二名士兵来告:“垒已

空,盍速行。”蒋乃命二人为向导,离炮台出险返回上海。5

月8日,陈其美被刺杀。蒋“为经纪丧葬,并撰文哭之”。7

月,奉孙中山命,驰赴潍县,出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

蒋前往指挥作战,权不集中,难著成效。蒋乃赴北京观察政

局,同年秋复返回上海。

1917年7月,孙赴广州领导护法运动,海军首先响应,策

动海军之经费来自于德国公使,资金由孙交蒋在上海一手经

理,开启蒋与上海金融界建立联系管道之契机。

青年蒋介石任第二支队司令时之标准戎装像,1918年

政坛崛起[编辑]

参见:中国国民党及中国共产党

1918年3月,蒋被孙中山召到广州任陈炯明司令部作战科

主任,因受排挤,于7月辞职。两月后,被调到福建长泰当

陈炯明第二支队司令。离开福建后,蒋在上海设立一家商业

交易所。经过一年时间,赚了一百万元,为孙中山筹措了一

笔活动资金。1926年春,蒋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扣押中

国共产党人。1926年5月,蒋提出“整理党务案”,打击和排

斥中国共产党人。[1]

护法运动[编辑]

主条目:护法运动

参见:张勋复辟、北洋军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漳州战

斗及六·一六事变

1917年,蒋留在上海,联络南京、绍兴之,意图肃清

袁世凯余下势力。

1918年春,蒋奉召赴广东,在途中撰“上今后南北两军行

动之判断书”。3月11日,蒋奉派到广东汕头,出任援闽粤

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职,拟定第一期第二期作战计划,并

亲自督战。是年夏,蒋辞职返回上海,旋即奉命赴福建就任

粤军第二支队司令职。是年冬,攻取永泰,旋即奉命停战。

1919年秋,蒋辞职回上海。是年冬,蒋游日本,旋即返国。

1920年,蒋奉命赴福建漳州,促陈炯明等回师广州。10月5

日,蒋抵汕头总部,参加作战机务,并上第三期攻击及作战

计划。陈炯明任命蒋为粤军第二军前总指挥官,蒋不就职,

回乡服侍母亲。1921年6月14日,蒋母亲王太夫人逝世。

蒋请归葬母。

1922年,蒋到广西参见孙中山,商议决定出师日期,建议

迁移大本营至于韶州。不久陈炯明有异志,阻碍北伐,蒋忧

愤成疾,辞职归乡。6月,陈炯明率部叛变,孙中山避难于

永丰舰[1]。蒋闻知孙蒙难,奉孙”事紧急,盼速来”电召,即

赴广东。6月29日,蒋抵广东,登舰随侍40多天。自是蒋

日夕跟从孙指挥海军沿省河进攻叛军,直到8月9日闻北伐

军回师失利消息,蒋始侍孙中山离开广东赴上海,8月14日

抵达上海。并著《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以揭发陈炯明罪

状。冬,蒋奉命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赴福建计划进

剿。蒋即回师广州讨伐陈炯明部。

联俄容共[编辑]

主条目:联俄容共和孙文越飞宣言

更多资料:蒋中正考察苏联和苏俄在中国

1923年,中国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成立,蒋被任为委员。

2月17日,孙特任蒋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8月5日,孙复

命蒋率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其政治军事及党务。蒋于9月5

日抵莫斯科,11月29日启程返国。同年冬天,蒋返国覆命。

孙中山任命蒋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之委任状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结束后,与蒋合影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结束后,与蒋校长(中)、教导

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左)、第二团团长王柏龄(右)合影

接任黄埔军校校长[编辑]

主条目:黄埔军校

参见:廖仲恺、广州商团事变及中苏关系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委蒋为陆军军官

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2月6日,蒋设陆军军官学校筹备

处于广州南堤。一个月后,蒋辞职,开始发放遣散费。蒋将

筹备处交予廖仲恺后离开广东返回家乡。4月,孙批复蒋“务

须任劳任怨,百折不回,从穷苦中去奋斗,故不准辞职”。4

月21日,蒋返回广州。

1924年夏,蒋到校视事,5月3日,奉命特任为陆军军官

学校(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同年秋,奉

命兼任长洲要塞司令。军事委员会改组,蒋仍任委员,旋奉

派为各军事训练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又奉命兼粤军总司令部

训练部部长。同年冬,革命委员会成立,蒋奉派为革命委员

会全权委员,负责弭平商团事变。新军改称党军,蒋奉命为

军事秘书。毛泽东曾说过,蒋是靠黄埔军校起家。

东征陈炯明及中山舰事件[编辑]

主条目:国民革命军东征和中山舰事件

参见:胡汉民、黄埔军校、西山会议及沙基惨案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祭总理文

1925年2月,蒋率领黄埔军校教导团及粤军第一次东征陈

炯明,指挥右路作战,官兵三千人,不过一个月,直捣潮、

汕、梅县。3月12日,孙中山于北京逝世,蒋在军中发哀告

全军将士书,回广州祭奠,并整理校务。4月,中央任命蒋

为党军司令官。6月,杨希闵、刘震寰叛变,蒋奉命令兼任

广州卫戍司令,回师讨平叛乱。7月,军事委员会成立,蒋

为委员,建议革命六大计划。8月,廖仲恺遇害,人心激愤,

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特别委员会,任命蒋为委员,负责政治

军事及警察全权,处理廖仲恺案,平定时局。党军改为国民

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9月,蒋奉命为东征军总指挥。

10月,第二次东征,首克惠州城,连战皆捷,东江大定。12

月,蒋凯旋广州。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选举

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蒋当选为执行委员,旋即由执

行委员第一次全会推举蒋为常务委员。两广统一委员会成

立,蒋提议早定北伐大计,应援西北国民军。3月,黄埔军

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蒋仍出任校长职。蒋相信中国共

产党煽动中山舰叛变,谋求加害于自己,蒋发觉后,迅速处

置,事变遂得以平息;汪兆铭避嫌离开广东。蒋诿过于汪

精卫,说汪挑拨国共关系,迫使汪离开广州出国。

1926年4月,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

国代表大会,蒋通电反对。蒋建议中央,提请整理军务,肃

清党纪,准期北伐。4月16日,中央党政联席会议推举蒋为

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第二次全体执行委员会开会,蒋为

主席,决议接受海内外请愿北伐案,发表宣言。蒋对党政军

大权“因是渐渐收回”。

1926年6月1日,中央常会决议,任命蒋为中央组织部部

长。6月4日,中央全体执行委员及各省市海外党部联席会

议开会决议,迅即出师北伐,并任命蒋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政治委员会决议任命蒋为国民政府委员。7月5日,中央决

议任蒋为中央党部部部长,7月6日,又推举蒋为常务

委员会主席。

篇四:1948国共谈判代表成员

到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数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国共力量对比倒了过来。毛泽东估计,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时国民党提出举行国共和

谈,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

便争取时间,卷土重来。共产党则提出八项条件作为进行和

平谈判的基础。这八条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

三废除伪法统;四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

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

收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切权力。实质上是共产党想通过谈判

要国民党投降。1949年4月,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进行谈判,

在八条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

党政府拒绝签字。于是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大陆全境,国

民党撤退到台湾岛。篇五:

1948国共谈判代表成员

提问需要满足:其他人可能遇到相似问题,或问题的解决

方法对其他人有所助益。如果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遇到困难,

欢迎提问并说明你的求知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12:5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3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greenday
标签:陈其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