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导游词
西湖之景,让人不知不觉以沉醉其中,到处是美景,到处是美画。人总羡慕
别人是画中之物,其不知自己也是画中之人。下面是下sob带来的关于西湖美景
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用。
曲院风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下面我将带大家游览代表西湖夏景的曲院
风荷。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原
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
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被称之为曲院荷风。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来曲院逐渐衰芜。到了清康熙帝品题西湖
十景后,改曲院荷风为曲院风荷,并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当时遗
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如今的曲院风
荷是一九八三年以来逐步建成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
和滨湖密林五大景区。公园周围有岳飞庙,郭庄,杭州植物园等,组合成西湖北
线常年游人密集的游览热线。
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
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我们现在所在的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
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大家看,荷花都绽开
自己一朵朵的粉嫩的花朵,莲叶田田,菡苞婷婷,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
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此时感受曲苑风荷的情境,真的就是红粉靓梳妆,翠盖
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如果登上那边的迎薰阁远眺,便可见到接天碧叶无穷
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风景。而乘坐游船行走在荷花边,看着那五分碧叶,
四分荷花,更留一分与水,暑气一扫而光。清风徐来,荷香阵阵,是不是觉得所
有的烦恼都化为乌有了呢?
几多名品,数首赞歌,西湖如西子,淡妆又浓抹;荷花比佳人,意境亦如是
啊,你看宋人杨万里的一张大图,红白莲花共半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如汉殿
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平湖秋月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到的地方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了。杭州人中
秋赏月有三大去处:一是湖中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是在湖中赏月;二是历史上
南宋皇城遗址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是在山上赏月;至于在西湖岸边,首推这月
白风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了。平湖秋月景区东临白堤西端,南濒外西湖。其
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是指秋夜于湖中泛舟
尽揽秋风明月的情景。这可以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
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
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
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
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虽在唐代时就建有望湖亭,但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
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
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建景碑亭
于其左。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
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
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曾说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
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月光下的西湖,山溶水意,一派清绝,有多少
人为之陶醉?平湖秋月三面临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
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真是万顷湖平
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啊。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撰有一
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道出了平湖秋月
平日赏景的绝妙之处啊!
断桥残雪
各位游客:白堤尽头的这座单孔石拱桥就是著名的断桥了。这座桥看起来虽
然很普通,但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却是最大的。在《白蛇传》
中,白蛇娘子与许仙在此雨中相逢,借伞定情;又在此邂逅重逢,言归于好。越
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
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因这段人与妖之间的奇情奇事,断桥名望冠于
西湖且蜚声天下,享湖上第一情人桥之誉。断桥之名得于唐朝,早在唐朝,断桥
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宋代称保佑桥,元代
称段家桥。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断桥,是1941年改建,50年代又经修饰的。
断桥残雪其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
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
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也有人说,南
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画家取残山剩水之意,于是拟出了桥名和景名,后一种
说法似乎更可取。明末的张岱却别立一说,他在《西湖梦寻》写道:白堤上沿堤
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他认为断桥残
雪,事实上是说月影。
断桥残雪景致确实美不胜收,然而在断桥上观西湖雪景,更是销魂。每当雪
后初晴,伫立桥头西眺北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铺琼砌玉,湖山晶莹朗澈,
些许冷艳,些许凄清,胜却喧哗热闹、绿浓红盛多多,名列西湖十景当之无愧。
难怪古人常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了。
当然,断桥观景,不止冬日雪残时分,明末画家李流芳曾说:往时至湖上,
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
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可知,断桥观景,可得湖
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花港观鱼
各位游客,这就是杭州著名的花港观鱼公园。它位于西湖的西南角,前接柳
丝葱茏的苏堤,北靠层峦叠翠的西山,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两面镶着
翡翠框架的镜子分嵌左右,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为一处以花、港、鱼为主要
特色的大型自然山水式园林,是观鱼、赏花的好地方。据记载,从前在西山大麦
岭后的花家山,有一条小溪流经此处流入西湖,叫做花港。水因山名,地以水名。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带称为花港了。而花港观鱼名称,源于宋朝。当时,有个内侍
官叫卢允升的,在这花港侧畔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花园别墅,称为卢园。园内栽
种奇花异木,叠石为山,凿地为池,引花港水于其中,畜养异色鱼数十种,于是
游人萃集,雅士题咏,颇及一时之盛,堪称胜观。南宋宁宗时,宫廷画院画师祝
穆、马远等创立西湖十景名目时,就把卢园观鱼也列为西湖十景的一景,题为花
港观鱼。从此,这偏于西湖一隅的私家花园,就闻名遐迩了,成为西湖著名的游
览胜地。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
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
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旧时的花港观鱼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今天的花港观鱼公园占地20多
万平方米,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等景区,是杭州人休闲度假的理
想去处,也是外地游客的必到之处。自2021年公园免费开放之后,更是游人如
织。我们现在所在的红鱼池,是全园的主景,池中放养着数万尾金鳞红鲤,池岸
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驾设曲桥,大家可以在桥上投入食饵或鼓掌相呼,
然后倚桥栏俯看,可见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戏水。微风过处,沿池岸的花木
落英缤纷,飘浮于水面,好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画图,无人不起羡鱼之情。
在这里纵情鱼趣,真是鱼跃人欢,其乐融融
双峰插云
下面我将带大家去游览西湖十景之一的双峰插云。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
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是古时候西湖群山中喧盛一时的佛教名山,山
顶都建有佛寺、佛塔。每当山雨欲来之时,群山云雾迷漫,双峰的塔尖若隐若现
插入云端,
自西湖舟中远观,但见:云海浩茫茫,峰尖隐隐现。故名两峰插云,南宋时列
为西湖十景之一。清代以来,两峰佛塔被毁,插云景观名存实亡。到了清康熙帝
品题名胜时,改两峰插云为双峰插云以足西湖十景全数,并建景碑亭于洪春桥,
景观内涵迁演成登高眺望湖山大观。站在亭前沿正南和正西方向远眺,可以望见
南北高峰,其实南高峰海拔仅254米,北高峰海拔314米,只因湖西近处群山低缓
才得高峰之名。
两峰的自然风光异常优美,晴雨晨昏不同,尤其在雨后或阴翳多云天气,彩
云、白云或浓或淡,忽缠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胧。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
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西湖志》描述道:每逢春秋佳日,凭栏四望,
俨如天门双阙,祥云随风卷舒,日光遥映,常观五色,引人入胜。清晨,缕缕薄
雾从山下冉冉升起,遥望双峰,恰似一对面蒙轻纱、身披蝉翼的少女,娇怯含羞,
好像有意使你看不清,猜不透,表现出一种飘逸的美;在春雨霏霏或秋雨绵绵时
节,山间云雾蒸腾,势如潮涌,云浓似山,山淡似云,使你云山难分,它又表现
出一种雄奇的美;雨后初晴,云铺山腰,茫茫一片,翠黛的双峰若沉若浮,时隐
时现,彷佛浩瀚大海中的两个仙岛,它又显示出一种神秘的美。诡异多姿的双峰
云景,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白居易任满离杭后,曾对朋友们说:一片温来一片柔,时时常挂在心头,
痛思舍去总难舍,若欲丢开不忍丢。恋恋依依唯自系,甜甜美美实她留,诸君能
问吾心病,却是相思不是愁。他的朋友问他究竟相思什么?他莞尔一笑,答道:
乃南北两峰,西湖一水也,西湖南北双峰的云景竟使大诗人相思成病,能不令人
神往么?
南屏晚钟
各位游客,大家是否有听到一阵悠扬的钟声,这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
钟了。南屏晚钟,因南屏山下净慈寺的钟声而得名。南屏山绵延横亘于西湖南岸,
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林木苍翠,秀石玲珑,且多空穴。
晴好日,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
峦好象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每当山下净慈寺等寺庙里梵钟鸣响,钟
声回荡,随风远飘大半个杭城,余音缭绕,经久不息,尤其在暮色苍茫时,那阵
阵晚钟特别动人心魂,故有南屏晚钟景致.是西湖十景中最早成名、最具魅力的
胜境。北宋末赫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
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净慈
寺是后周显得元年(九五四),吴越国主钱弘叔为供养南山佛教开山祖师永明禅师
而建的,原名慧日永明禅院,南宋时才改名为净慈禅寺,与灵隐寺,昭庆寺,圣因
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
净慈寺初建时就设钟楼一座.明代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嫌旧钟太小,
重铸了一口重达10吨的巨钟。
南屏晚钟的情韵,悠然成型,钟声飞向西湖上空,直达西湖彼岸,回音迭起,
尤其是在天气晴好时,交响混合,经久不息。北宋以后,净慈寺与兴教寺一兴一
衰,岁月既久,南屏晚钟的盛誉和胜况专属于净慈寺名下,净慈寺钟楼历经毁建,
大钟也废而复铸,不断演绎着兴衰盛败。现在的青铜大梵钟是在1986年12月由
杭州制氧机厂铸造的,重10
余吨,高3米,钟上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文,
计6.8万余字。近年来,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人士和外宾、侨胞、游
客聚集在净慈寺钟楼内外,举行新年撞钟除旧迎新活动。当第一百零八声钟声响,
正好是新年伊始之时。这一象征着祥和、欢乐、安定、团结的活动,为古老的南
屏晚钟注入了新的涵义和魅力
雷峰夕照
各位游客:说到雷峰夕照啊,大家一定想起鼎鼎大名的雷峰塔了吧。很多人
认识雷峰塔是因为白娘子的故事。但是事实上,雷峰塔并不像神话故事中所说的
那样,是法海为镇压白娘子所造,他是公元977年吴越国王为庆贺王妃得子而建,
并奉藏佛发,以祈求国泰民安。初名黄妃塔,由于塔地处城市西郊,老百姓又称
其为西关塔,后人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
雷峰塔有太多的苦难经历了。北宋末,塔遭雷击,南宋初修复为五级浮屠。
南宋以后,雷峰塔木构檐廊屡毁屡修,当时画家陈清波等绘有《雷峰夕照》图,
塔下又有御园以芳园。斜阳落照,塔起金轮,湖上黄昏暮景中无有堪与之相匹者,
西湖十景中自然少不了它的一席之地。岂料,明喜靖年间,倭寇海盗侵入杭州,
怀疑雷峰塔中藏有伏兵,竟放火吞噬了木构檐廊,仅剩砖体塔身,有人题诗叹为
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只剩塔芯的雷峰塔,仍然凌空兀立,以残缺美
的特殊风姿又耸峙了四百余年。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他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
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宝俶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
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
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
附。虽赤城栖霞不过是也。因为民间谣传,雷峰塔砖有辟祸镇邪的神力,故而盗
挖者屡禁不绝,本来摇摇欲坠的雷峰塔就这样被他们挖着挖着在1924年9月25
日下午轰然倒塌了。当时鲁迅先生曾写过《论雷峰塔倒掉》和《再论雷峰塔倒掉》,
在他的文章里,把雷峰塔比做封建势力的象征。所以在几年前,关于是否重建雷
峰塔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最后,杭州市政府以市民投票的方式决定了
重建雷峰塔,使得雷峰夕照再现人间!
现在我们又可以自豪地说:雷峰如老衲,宝俶如美人,一湖映双塔,三堤凌
碧波了。
三潭印月
各位游客;古时候,人们常把想象中的海上仙山琼岛统称为蓬莱三岛分别称
做瀛洲、蓬莱、方丈。后来在中国古典园林营建中也恪守一池三山的模式,隐寓
蓬莱三岛。西湖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就来游览被称为小瀛洲的三潭印月岛。全岛
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
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
上园林的经典之作。此外,历史上三潭印月还以种植西湖莼菜而著名。
三潭印月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堆积而成的。早在吴越的时候,这里
就建造过水心保宁寺。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
形成初步的格局。到了清雍正年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对此苦心经营,堤岛之
间,南北贯以曲桥,东西连以土堤,并建亭桥楼阁,植奇花异草,形成了西湖十
八景之一的鱼沼秋蓉。清光绪年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
貌。
小瀛洲最使人忘情的要数岛南面的那三座石塔了。这三座塔始建于宋元佑四
年,是当年苏东坡疏浚西湖时,为防西湖淤塞而在苏堤外湖水最深处所立的标志,
称为三潭,规定三塔之内禁止种植菱藕。南宋时,马远等人因此地波光潭影,风
景秀丽,是湖中赏月最胜处,就题名为三潭印月。明代时三塔被毁,现在所见的
三塔并不是原址,是明天启元年在此重建的。三塔位置呈等边三角形,每两塔之
间相距62米,塔高2米,
塔身呈球形,塔腹中空,四周排列着五个小圆孔,饰着浮雕图案。塔顶呈葫
芦形,造型优美。每逢月夜,特别是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
洞口糊上薄纸,烛光外透,倒映在湖面,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
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明人张宁诗云:
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中秋佳节,品尝着美味的
月饼,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是不是会觉得一湖金水欲溶秋,发出此景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见的感慨呢?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11:5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2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