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五篇
第一篇: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求近似数的实用性.(二)使学生掌
握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三)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难点:
掌握近似数的判断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即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物中引出近似数.
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
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的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
而是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
十、整百、整千数表示.如:我们国家的领土大约960万平方千
米;我国人口大约12亿;我们学校有学生大约1200人等等.这样做
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
(二)学习新课出示例题:
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
近似数大约是几百?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06接近哪个整百数?
(接近200)206≈200用“≈”连接,“≈”叫做约等号.读作:206约
等于200.
讨论下面几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
样求的?314≈300(十位上的1不满5)325≈300(十位上的2不满5)
336≈300(十位上的3不满5)347≈300(十位上的4不满5)那么我
们进一步讨论284接近哪个整百数?为什么?怎样想的?
284≈300(十位上的8满5,把十位、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向百位进
1)继续进行小组讨论:395,486,573,264,358的数大约是几百?
395≈400
486≈500
573≈600264≈300
358≈400根据同学讨论的情况,归纳小结:
要求三位数的近似数,关键是看它十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也就
是4或3,2,1)就把位和个位上的数去掉写成0.如果满5,(也就是
5或6,7,8,9)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
1.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作“四舍五入”法.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投影)386≈400
247≈200
579≈600
739≈700462≈500
305≈300
758≈800
428≈400观察比较两组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小组讨论)相同点:
两组题都是求三位数的近似数.
不同点:第(1)组各数十位上的数都满5,(大于或等于5),所以都
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1.第(2)组各数十位上的
数都不满5,(小于5)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舍掉改写成0.
请同学们强调:把一个三位数改写成整百的近似数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看十位上的数是否满5,来决定四舍五入.
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求四位数的近似数?关键要看
哪一位上的数呢?出示:6250大约是几千?6250≈60006250百位
上是2(小于5),就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掉,改写成0.2.做一
做.(投影)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独立写在本上)3845≈4000
2489≈2000
5290≈5000
4562≈5000
2908≈3000
8397≈8000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求一个四位数的
近似数,要看百位上的数是否满5,百位上的数不满5,直接把千位后
面的尾数舍掉改写成0.如果百位上的数满5,把千位后面的尾数改写
成0,同时还要把百位上的数向它的前一位进1)3.求下面各数的近似
数.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教师总结:
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或千
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
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
1.
作业:看书第20、21页.
第二篇:201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案.doc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具体事例,经历把精确数用四舍五
入法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精确数,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
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近似数。
3.了解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数。
教学难点:
准确地求出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除汉族外,其他的都是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民族叫少
数民族吗?中国人多数是汉族,所以把人数比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
我们应该关心少数民族的同学及每一个人。你们想了解一些少数民族
到底有多少人吗?(课件出示课本60页的四幅图)
二、自主学习。1.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幅图,思考以下问题:
图中有几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各是多少?这个数是怎么得来的?学
生回答,教师板书:回族:8602978人纳西族:278009人壮族:
15489630人蒙古族:4806849人
这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都是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得到
的真实数据。
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精确数。2.求近似数。
在实际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描述一些事物。你能把少数民族
的人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吗?
让学生试着改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们改写的结果汇报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8602978≈860万278009≈28万
学生说想法时,可能不完整,只要意思对即可。
(尝试改写近似数的过程,使同学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
了初步的了解)3.四舍五入法的意义。
师: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一个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也就
是把一个数按要求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时,要看千位上的数是
否满5,如果不满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并加上“万”字;如
果是5或比5大,把万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万位进1,最后加上“万”
字,并用“≈”表示。把壮族和蒙古族人数用近似数表示。
15489630≈1549万4806849≈481万
学生改写后,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改写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
四舍五入法。
三、尝试练习。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61页四副图下面的数据,试着判断哪
个是近似数,哪个是精确数。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2)把
上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四、练一练
(1)认真看图,了解有关信息。(2)写出横线上的数。(3)同
学之间互相交流。
五、拓展练习1.判断。
(1)2105643=211万
(2)850000≈85万
(3)784999≈79万
(4)2198000≈220万
(让学生通过判断,分清什么情况用“=”,什么情况用“≈”,
熟练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4512000、
7898521、4510236、95000、154980、98250093.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数。47()690≈48万665()987≈665万4()
6213≈45万69()0123≈698万
(这几道题稍有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
第三篇: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说课稿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数学教材第22-23页:教学
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完成例10及相应“做一做”题目和
练习五第1—3题。
2、教材内容的地位及其作用
近似数的概念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
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调查和直观描述,不仅让学生了解近似数,同
时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现数学学习的有用性,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的教学,一方面为学
习—求较大数的近似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积的近似值、
求商的近似值以及为除法试商等内容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另一方面通
过数学小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
进行计算的国家,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好数学的热情。
3、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会写、会用“”;
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⑵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⑶情感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5、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根据哪一位上的数来决定
是“四舍”还是“五入”。
6、教学准备1)布置调查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
确数量,只
要知道它们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如我们的祖国陆地国土面积大
约有96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或我家房
子的面积大约有70平方米等,像这样的大概数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很
多,你了解吗?请你收集有关这方面的数据。2)制作教学课件
二、教法、学法指导
1、近似数的概念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
教学近似数的概念,教师采用调查法和直观描述法,让学生在调查和
直观描述中了解近似数的用处,体会到近似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科渗透德育,是促进学科综合的需要。通过数学小知识的教
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
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悠久的文化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
信心;
3、教师采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语、数教材的页数作为数据)编题,
一方面克服例题给予学生可能造成的思维定势,减少机械模仿的成份;
另一方面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解答起来会兴趣更浓。
4、本课教学重点是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突
出重点方面教师把突破口放在指导学生理解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的方
法,让学生采用比较(想: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先看这个数更接近
哪个整百数的方法来确定这个数的近似数),再让学生按想这种思路
尝试求一些数的近似数,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数进行分组、观察和比
较,体会这些数的特点,讨论得出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从而
理解“四舍五入法”。同时又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找到省略千位或
十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从而为总结求万以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提供铺
垫。本课的难点在于根据哪一位上的数来决定是“四舍”还是“五
入”。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采用题组练习,如求6253≈(几千)
6253≈(几百)6253≈(几十),让学生在练习、比较和观察中明确求
一个数的近似数,首先要了解省略的最高位是谁,再根据省略的尾数
最高位上的数来决定是“舍”还是“入”,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
数满“5”,就“入”,否则就是“舍”。
三、教学程序设计•交流导入
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老
师随机板书这些数据,然后指出以上数据都是近似数,并告诉学生近
似数是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数。过渡: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导入,板书课题)(本设计的
训练意图:
学生通过直观描述,体会到近似数的广泛应用,培养交流能力的
同时,也为引出近似数的概念和新课的导入起到过渡和、铺垫的作用。
•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1、学习求近似数,会写、会用“≈”1)尝试找近似数
师让学生汇报:第六册数学书和语文书分别有几页?学生汇报之
后,师通
过媒体,出示题目:第六册数学书有123页,第六册语文书有
165页。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师让学生读题后,说说自己对题意
的理解。)接着,学生思考、讨论:123大约是几百?165大约是几
百?说明理由。(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123大约是100想:因为123与100只相差23,与200相差
77,所以123比较接近100。
165大约是200想:因为165与100相差65,与200只相差
35,所以165比较接近200。2)教学“≈”
123大约是100可以写作:123≈100
约等号
读作:123约等于100
师让学生练习:165大约是200,写作什么?读作什么?1)练习、
比较,理解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练习: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
说说你的想法。103≈113≈133≈143≈153≈163≈173≈183≈
193≈
师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想法后,请学生观察并给这些数进行分组,
说明理由。然后再请学生比较两组数,说说它们的异同点。最后思考
讨论: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学生根据板
书,思考讨论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103≈100113≈100
123≈100133≈100143≈100
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不满5,尾数直接舍去,改写成0163≈200
173≈200
183≈200
193≈200
省略的尾数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向它的前一位进1
(本设计的训练意图:让学生弄清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
法是本
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让学生采用比较(想:要求一个数,先看这
个数更接近哪个整百数的方法来确定这个数的近似数),再让学生按
想这种思路,找一组数的近似数,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
出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理解“四舍五入法”。学生理解和初
步掌握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为学习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及省略
十位后面的尾数提供迁移类推的依据。)
2、阶段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之后,师组织学生交流思路并引导学生说说:省略
百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2)思考讨论并填空
6253≈(几千)6253≈(几百)6253≈(几十)学生回答并说明
理由。
(本设计的训练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通
过讨论,让学生搞清求近似数的关键—确定省略的最高位是谁,是否
满5或不满5来决定“舍”还是“入”,为总结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
的方法做铺垫。)•总结交流,提炼方法a)揭示“四舍五入法”
学生讨论:求万以内的近似数,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
位、千位后
面的尾数,应该怎样做?。(链接资料:求近似数的方法除“四
舍五入法”之外,有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进一法”或“去尾
法”或“四舍六入法”);
(本设计训练意图:为今后学习“进一法”和“去尾法”等知识
提供铺垫,同时也突出了数学学习的延续性。)
b)数学小知识学习—渗透德育教育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学好数
学的积极性。)•强化和巩固
1、学生看书,进一步理解“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及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1、2题•课堂总结
什么是近似数?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课
堂练习
1、指导练习五第①课时;
2、判断正误,说明理由。a)7830=8000()b)5063≈6000()
3、填空题
a)当360≈3000时,内取的数字可以是。
b)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是500,这个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c)一台空调的价格是1080元,小明家决定买2台。算一算,然后
建议小明爸爸大约需要带多少钱?附板书:
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10.3≈10015.3≈20011.3≈100
16.3≈20012.3≈10017.3≈20013.3≈100
18.3≈200.3≈10019.
3≈20014
第四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实验附小数学组
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经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
的概念。而本课的学习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教
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
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我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
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
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
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67人大约是几十人,四
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
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
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
非常容易接受。
一、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
改写成以万或者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教材中安
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
的改写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
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
来的方便。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
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
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
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
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
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
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二、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
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接触
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而本单元的学习是相对系统一些,同
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为主)。
第五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
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
索的机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让学生亲身经历将
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
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
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再创造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使学生经历、感
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
学生活动的天地,让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
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
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
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
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
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
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
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
见过或听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
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
学校总学生数、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
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
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
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
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
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11:4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2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