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歌与艺术表现研究
王炳茗
【摘要】余光中是我国台湾现代诗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也以其丰硕的诗歌文学创作
享誉海内外.诗人在西化和现代化之间,在古典和现代之间,在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
之间,完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提出了"新古典主义"理念,经历了"多元
期""成熟期"和"升华期"三大创作阶段."乡愁"是其诗歌的主旋律,而艺术表现
上则在西方诗歌和音乐的影响下,呈现出意象、形式、诗歌一体和文化交融之美,
余光中的诗歌因而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瑰宝.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8)012
【总页数】2页(P28-29)
【关键词】余光中;诗歌;古典主义;现代诗
【作者】王炳茗
【作者单位】山西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山西晋中030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5
余光中先生是当代我国台湾诗文界的一位杰出作家,其作品代表着当代诗歌的最高
艺术成就。他曾说“西化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中国化的现代诗
[1]。为促进中国现代诗全面发展,余光积极寻求道路,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传承,并提出了“新古典主义”理念,以其独特而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走出了
一条属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之路。
一、余光中诗歌的发展历程
余光中1928年出生在江苏南京,祖籍为福建永春,抗战时又曾流落重庆,之后分
别就读于金陵大学和厦门大学,直到1949年21岁时,来到了台大外文系,并赴
美进修。之后,他辗转执教于我国香港、台湾的大学,并多次赴美深造。颠沛流离
的生活让他早早体会到了人间的聚散和漂泊,也让他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
化艺术的充分熏陶。余光中是一个多产的诗文大家,这里据其诗歌创作发展的基本
历程,将其诗歌发展阶段划分为多元期、成长期和升华期。
(一)多元期
余光中的青少年时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结出硕果的年代,其文学创作和主要文
学作品也受到这一运动的重大影响。例如,余光中赴台后创作的七本重要诗集《舟
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五陵少年》和
《天狼星》,前三本是较为抒情、浪漫的,后面则变得抽象和生涩。余光中也是著
名的文学翻译家,该时期他翻译了《梵谷传》和一些西方现代女诗人的作品,在赴
美期间,他也大量接触了现代西洋艺术和西洋音乐,这些经历对余光中的诗歌文学
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体现在创作《钟乳石》和《万圣节》之后,余光中的创作
风格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浓重装饰风格,慢慢变得自由、奔放、抽象。
如诗歌《夏晨》:
夏晨我园中无数的啼鸟,
像一把一把轻快的剪刀,
千剪万剪剪开了夜幕,
露出幕后半醒的初曙。
…………
我独自漫步在自己园中
向整个的宇宙说一声早。
诗歌文风抒情、浪漫,将啼鸟喻为剪刀,并出现了个人与宇宙的对话,给人以极大
的想象空间和较强的美感,较为灵活生动。
再如《圆通寺》中写道:
用薄金属锤成的日子
属于敲打乐器
不信,你可以去叩地平线。
此时的诗歌主题进一步发展,少了抽象和虚无,多了认知、领悟和思考。
之后,关于诗歌的现代与传统、虚无与自我等主题引发了学界的大争论,也促成使
余光中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并在1962年发表文章,明确指出了中国诗的
现代化,应当从中国古典传统里走出来,接受西方古典传统和现代文艺的洗礼,之
后再重新回归。这便是余光中在诗文创作中所提出的一个新观点——新古典主义。
(二)成长期
任何一个艺术创作者,都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淬炼才能达到创作生涯的顶峰。而这一
时期,余光中花了整整二十余年,从而实现了从完全的现代主义向新古典主义的转
变。《莲的联想》就是余光中成长期的代表作品。在这一时期,余光中的回归意识
和传统风格逐渐显现,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之中,余光中不断超越、不断发展,经历
了沧桑变化,他将眼光对准了我们古老而富有内涵的民族文化,将个人的思考与体
验上升到家国情怀的高度,找寻中华文明与历史的核心灵魂,在不同历史空间演练
与穿梭后,余光中在回归传统的思想情怀层面实现了成长和成熟。如20世纪70
年代的《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而《莲的联想》则更为全面和生动地展现了
余光中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其中一些诗句如下: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诗句既有优美之态,又有高雅之境,在现代诗中采用典型的文言用法,古典清远,
形神交融。余光中写莲,也是写神和人,在现代诗中巧妙地融入了东方的禅思,体
现了生命的长度和深度。《敲打乐》诞生于诗人旅美期间,其中充满了诗人的爱国
情怀,既奔放又激昂,可以说这一时期诗人诗歌艺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升华期
笔者认为,《莲的联想》是余光中诗歌创作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主要是初创期,也
是他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时期。在《莲的联想》到《隔水观音》之间,余光中实
现了传统意识的回归,进入了发展和成熟期。直到《紫荆赋》出现,余光中从早期
的新月浪漫派、新古典主义完成传统意识的回归之后,进入了兼容并蓄的写实主义
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力发展下,台湾的文学创
作同样也走向民主、兼容并包的风格。外界环境的变化,内心世界的重塑,这些都
一一反映在余光中的诗歌创作之中。其风格逐渐走向古典与写实兼容,既写实,又
善于运用古典手法再现现代事物。无论是知性还是感性,诗人的语言、风格、修辞
艺术等都信手拈来,行云流水。
二、余光中诗歌艺术的表现特征
诗歌的艺术性不是指诗歌内容本身,而是诗歌语言的组织方式和诗歌内容的表现手
法[2]。余光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艺术的充分熏陶;因此,他巧妙
地将古代文言句法和西方语言模式带入中国现代白话诗中。无论是诗体建设还是理
论积淀,余光中都贡献了突出的力量。本文将从意象美、形式美、诗歌一体之美三
方面阐述余光中诗歌的艺术表现特征。
(一)意象美
余光中在文章《论意象》中曾这样说道:“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
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3]因此,
意象的传递其实就像一个编码和译码的过程,诗人编码,读者译码,若译码正确,
则还原了诗人的本意。诗歌的意象是其审美的重要特质,而余光中正是一个善于营
造意象的诗人,他将难以白描之处,采用意象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全新的审美体验。
在诗歌《十年看山》中,余光中写道:“那片无穷无尽的后土,四海漂泊的龙族叫
它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它做江湖”。诗人采用时空变换的方
式创造了一个丰富的具象时空层和抽象心理层。在《乡愁》一诗中,诗人为人生的
不同阶段寻找到不同的意象表达,反映出不同年龄层的家国情怀。在《如果远方有
战争》中,诗人将爱情与战争进行对比,诗中充满了恋人与战士、爱情与战争、小
我与全世界的对立意象。
(二)形式美
闻一多先生曾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诗主要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在新
诗的形式发展史上,众多文学大家都发表过独特而经典的观点,而余光中在这方面
的贡献最为突出。余光中的诗体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自由诗在自由
中寻找律动。余光中认为,必须摆脱前人固定的格律,从而形成新的格律。不需要
像古典诗歌那样严格规定音步,现代诗更应该从诗歌情感的角度自由发挥,寻求节
奏。第二,格律诗要在约束中寻找自由。现代格律体诗是建筑美的重要体现,即整
齐对称,基本采用二字尺或三字尺的方式。例如,《乡愁四韵》中四节格式,首尾
两句相同,具有象征性的意象不断往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和声的效果。第三,律与
变的诗性调和。余光中不喜欢过分的严格古板,但也不能完全无视节奏和格律;因
此,他主张诗可以进行适度的诗性调和。有的插入感叹词、有的插入标点、有的模
仿古典诗中的对偶等。律中求变是贯穿余光中一生的美学思想。
(三)诗歌一体之美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诗歌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音乐不仅对诗歌的主题、形式、风
格产生影响,更对诗歌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余光中曾说,音乐是诗在
感性上存在的重要因素,没有了音乐,诗的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半。总体来说,诗人
的诗歌作品表现出一种清雅、和谐的东方魅力,充满了节奏美和音韵之美。
在《山雨》中诗人这样写道:
雾愈聚愈浓就浓成了阵雨
人愈走愈深就走进米南宫里
路愈转愈暗就暗下来吧黄昏
余光中以排比的方式建立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立体感,同时充分地表达了情绪。余光
中也擅长用反复的方式,营造优美的旋律,如《乡愁》,步步推进,感人至深。押
韵在余光中的诗歌中增强了语言的音乐之美,在很多诗中诗人都运用了双声叠韵的
手法,如《等你,在雨中》和《火金姑》等。
三、结语
余光中的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对台湾现代诗和大陆新诗的发展都产生了
重要启示,可以说诗人“浪子回头”的身份让他真正融会贯通,搭建起中国传统文
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新桥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诗创作风格。余光中在五十余
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一直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和清醒的自我认知,他的独特创作成
就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诗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之一。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余光中.余光中集:第二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2]郭文姝.余光中诗歌修辞艺术探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0.
[3]余光中.余光中集:第八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07:4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2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