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公开课教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课题】: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进位制概念;
(2)理解进制的本质;
(3)了解计算机所采用的数制及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原因。
2、技能目标:
掌握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转换方法。
3、能力目标:
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
(1)进制的概念
(2)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
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部分同学已经知道计算机中使用的进位制是二进制,那什么是二进
制,它跟我们数学上使用的十进制有什么联系呢怎么把我们十进制与二进
制联系起来,并实现二进制与十进制间的相互转换将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
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听讲。
二、切入课堂内容:
1、什么是进位制
提出问题:什么是进位制
教师举实例解释:进制也就是进位制,是人们规定的一种进位方法,即
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对于任何一种进制
—X进制,就表示某一位置上的数运算时是逢X进一位。
2、什么是十进制
提出问题:十进制,它是如何构成的
十进制由三个部分构成:
(1)由0、1、2、3、4、5、6、7、8、9十个数码组成;
(2)进位方法,逢十进一;(基数为10)
(3)采用位权表示法,即一个数码在不同位置上所代表的值不同。
引入基数和位权的概念:
一种进制就规定了一组固定的数字,数字的个数就是这种类制的基数,
如十进制规定了,0,1,2…9共10个数字,则十进制的基数就为10。
举例介绍什么是位权。
比如:数码7,在个位上表示为7,在十位表示为70,在百位表示为70
0,
在千位表示为7000。
7777=7000+700+70+7=7*103+7*102+7*101+7*100
可见,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
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这里的个(100)、十(101)、百(102),称
为位权,位权的大小是以基数为底,数码所在位置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
幂,十进制数的位权是以10为底的幂。
3、什么是二进制
教师提出问题:其它进位制的数又是如何的呢引入二进制。
(1)二进制的表示方法(同样由三部分组成)
①由0、1两个数码来描述。如二进制数1101,记为11012或者1101B
②进位方法,逢二进一;(基数为2)
③位权大小为2-n...、2-1、20、21、22...2n
(2)计算机为什么使用二进制
计算机为什么使用二进制数,而不用十进制呢
二进制只有两个数码,在计算机中我们可以使用高电平来表示1,使
用低电平来表示0。而十进制有十个数码,得有十个状态才能表示,物理实
现起来比较难,这是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跟运算有
关,我们将在以后的课程中一一学习。
4、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1)、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
例1:将二进制数(101101)2转换成十进制数。
解:根据进位制的定义可知(按位权展开)
(10110)2=1*25+0*24+1*23+1*22+0*21
=32+0+8+4+0
所以,(10110)2=44。
(2)、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例2:将25转换为二进制数(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通
常采用除二取余法,即用2连续除十进制数,直到商为0,逆序排列余数即
可得到——简称除二取余法)。
解:25÷2=12余数1
12÷2=6余数0
6÷2=3余数0
3÷2=1余数1
1÷2=0余数1
所以25=(11001)2
5、提出课后思考题
把(1011101)2转换成十进制数是多少
把45转化为二进制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一、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
二、十进制构成:
(1)由0、1……9十个数码组成;(基数为10)
(2)进位方法:逢十进一;
(3)采用位权表示法,位权的大小是以基数为底,数码所在位置序号为
指数的整数次幂,十进制数的位权是以10为底的幂。
三、二进制的构成:
(1)由0、1两个数码组成。(基数为2)
(2)进位方法:逢二进一;
(3)位权大小为2-n...、2-1、20、21、22...2n
四、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1、二进制转十进制—按位权展开
2、十进制转二进制—除2取余法:即用2连续除十进制数,直到商为
0,逆序排列余数即可得到—简称除二取余法。
五、课后思考:
把(1011101)2转换成十进制数是多少
把45转化为二进制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要学生了解进制数制,掌握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的相互转换。大纲要求,学生只要能掌握进制转换的方法就可以了,而且
只对整数部分作要求,小数部分不作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上完成
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基本上可以让学生较好的接受本节课的知识。
本节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
量明显不够。这点,应该在第二课时的时候进行加强。最好在总结了两种
转换方法后,留出时间,给出几道综合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加
强。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06:2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1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