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

更新时间:2022-12-29 05:38:1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9日发(作者:marumaru)

1

题目:比较“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条件与发展特点

金砖四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最主要代表,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崭露头

角。面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金砖四国的表现要远胜于发达经济体,被公认

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根据IMF的估算,按PPP(即购买力平价)衡量,新兴市场经济体占全球产出

的比重,从1980年代的36%,增加到2009年的46%,上升了10个百分点;预测到

2014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规模将达到全球产出的51%,首次超过发达经济体。其

中,金砖四国占全球产出的比重,从1992年的14.4%,上升到2009年的22.3%,接近

全球产出的1/4。由于金砖四国占世界人口的40%,世界土地资源的1/3,这些都注

定金砖四国将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金砖四国虽然都属新兴市场,但发展模式各不相同,特别是与发达经济体比较

起来,金砖四国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较金砖四国发展模式的特点,讨论各自

的潜力与不足,以及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多方高度关注。

增长动力各有千秋

从拉动GDP增长的消费、投资与净出口这三驾马车看,金砖四国的增长动力

各有千秋。

巴西:内需为主,外需贡献较小;内需以消费为主,投资率偏低。

巴西增长动力基本上是内需,其中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达到八成左右,而

外需(即净出口)的贡献则只有2%~3%,有的年份更低甚至为负。与其他新兴

国家相比,巴西的投资率一向偏低,不到20%。这主要是由于巴西的实际利率和赋

税很高,投资成本高而产生的“挤出效应”。2007年卢拉政府开始推行“加速经济

增长计划”,努力将投资率提升至25%。

俄罗斯:内需为主,外需也很重要,增长绩效严重依赖于能源出口。

俄罗斯的增长动力主要靠内需,但外需也很重要。其中,消费占GDP的比重在

60%以上,投资占20%以上,净出口在10%上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俄罗斯的

增长绩效严重依赖能源出口。国际上能源价格高的时候,往往是俄罗斯财政与增

长绩效好的时候。能源产品出口占总出口增量的80%。1992年油气出口占总出

口的28.4%,到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到60.3%。

印度:依靠消费、投资带动增长,服务业出口有明显优势。

印度的增长主要也是靠内需,但内需中,消费所占比重较高,私人消费加政府

消费,对GDP的贡献常常会超过50%。和其他金砖三国比较,相对发达的金融体系

是印度经济高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而经济内部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消费部门的现

代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这些年,印度的投资增速很快,对GDP的贡献也较

大,其中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在40%~50%。

净出口方面,波动较大,常常是负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服务业出口有明显

优势。IDG的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在

服务业外包的国际化浪潮中,印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

国,并垄断了美国市场。根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

示,2004年外包业务为印度公司带来了17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占全球同类市场的

44%。

中国:主要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扩大消费任务艰巨。

中国经济增长由投资与出口带动的特点非常明显。在对GDP的贡献中,投资

一直占有最重要的比重,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往往大于消费对GDP的贡献。

在金砖四国中,1996~2006年,中国的投资率最高,平均为40%。近几年投资率实际

2

上更高。

投资率的上升使得消费率处在一个相对下滑的态势。因此,如何扩大居民消

费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课题。

外需方面,中国也非常倚重。近年来,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大增。2005~2007

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平均达到21%。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近年来也上升非常快。

2003年超过50%,2007年上升到66.8%。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距巨大

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角度看,金砖四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巴西与俄罗斯的

城市化水平高,但工业化则显得滞后;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还有进一步

的发展空间;印度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都相对落后。因此,下一个阶段,从增长引擎角

度,城市化仍将是中国增长的重要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对推动印度发展同等重

要。对巴西与俄罗斯而言,主要是工业化(或再工业化),而城市化发展则应侧重

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服务业的升级。

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来看,印度作为农业大国的特点还非常明显,农业

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达到17.8%,而其他三个国家都在5%以下。印度的工业化

较落后。从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从来没有超过30%。制造业占GDP的

比重也是金砖四国中最低的,为16%。

再从工业增加值来看,俄罗斯1990年工业增加值曾经占到GDP的48%,但此

后逐步减少,2007年只占到39%。因此,在俄罗斯,面临着一个再工业化的过程。

巴西的情况略有类似,在1980年的时候,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

44%,2007年只有31%,出现所谓工业化的倒退。这和1980年代开始的拉美债务

危机有关。巴西自1990年代起,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其中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严重影响了巴西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002~2004年,巴西工

业曾有所恢复,但仍比1980年代的水平低得多。但是,自2005年起,这一进程中断

了,2005~2007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为1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等

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加大了对巴西初级产品的需求,导致巴西初级产品部

门的繁荣和工业及制造业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的衰退。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从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达到54.2%,这个份额

已经很高;从制造业对GDP的贡献来看,中国所占的比重最高,达48.7%。而其他

三个国家则都不到20%。中国今后的工业化发展,应该不再选择提高其在GDP中

的比重,而是不断地提升产业结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这样才有利于产业结构

改善,增加就业,以及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从城市化与人均GDP水平的国际比较看,很少有国家在城市化率未到60%之

前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因此,提高城市化水平,实际上是一国经济增长与人

均收入提高的重要途径。

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印度的城市化率不到30%,中国也只是40%多一点。

与此同时,巴西的城市化率达到85%,俄罗斯的城市化率也有73%。仅从数据看,

中国与印度的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巴西,可以

说是过度城市化,特别是与滞后的工业化比较起来,二者显得非常不协调。过度城

市化与滞后工业化所带来的问题,是很难通过工业化创造大量的就业,提高人们的

收入水平,从而导致大量的城市贫困人群。巴西的发展恐怕是某种程度的“去城

市化”更为现实一些,同时加快工业化的发展。俄罗斯的城市化也已经很高。相

对于中国与印度,俄罗斯与巴西在城市化方面,应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如何大

力发展现代城市服务业,在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的同时,提升服务业的层

3

次和水平。

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

俄罗斯、中国作为转型经济国家,政府强有力,政府调控经济的色彩还很浓。

俄罗斯与中国除了发展问题还有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转型的问题。俄罗斯

的体制转型采取的是休克疗法,导致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增长停滞甚至增长为负;中

国的体制转型采取的是渐进改革,从而能够较好地处理改革、增长与稳定的关系,

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与社会的稳定。正由于中俄都是转型经济国家,因此不可

避免地保留了较强的政府调控色彩,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巴西与印

度。

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经济中的国有成分明显提高。据估算,2003年前国有经

济成分占GDP的34%,近年达到50%以上,并且呈继续提高之势。在全俄10个最

大的公司中,有6个是国有或国家控股公司。10大国有公司的销售额超过GDP的

20%。最突出的是天然气工业公司,联邦预算收入的8%来自于该公司。根据经合

组织资料,国有油气公司目前已控制石油开采量的33%,天然气开采量的80%。

就中国而言,1998~2005年,全国的国有企业数从23.8万家减少到12.6万家,

减少了47.1%。通过全面的战略改组,国有企业的实力大大提升。在1998~2005

年期间,全国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逐年增加,即使是企业数目大幅度减少的地方国

有企业,其资产总额也保持了强劲的上升势头。根据UBS的估计,中国由国家管理

的机构,包括市政服务、医疗护理和科学教育,占2006年GDP的11%;国有企业和

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了当年GDP的26%,二者合计,国有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

37%。而从控制的社会资产而言,则达到54%。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政府主动

放弃主导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掌控资本密集型行业,持有这些重要行业企业的大量

股份。总体来讲,中国国有经济及与之相关的政府的影响力还非常大。

印度和巴西政府干预经济的力量相对较弱。

印度与巴西也在不断改革。不过,这种改革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框架内进行。

尽管不同时期,也有对于政府干预的不同认识,从而也导致政府力量与政府干预色

彩的时强时弱。但总体上,政府力量在印度与巴西经济中体现得相对较弱。

比如印度,除金融领域外,中央政府目前拥有214个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接近

1500亿美元,生产总值占到印度GDP的11%。主要分布于粮食、发电、能源、交

通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其中,工业制造型企业为27%,这些企业生产了占整个印

度95%的煤、66%的成品油、83%的天然气、32%的成品钢、35%的铝和27%的

氮肥。240家中央企业中,仅印度铁路公司就雇用了160万名工人,为全世界最大

的商业雇主。

巴西在“华盛顿共识”的影响下,私有化进程推进较快,是对早先结构主义发

展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的一种“反动”,从而大大削弱了政府力量对经济的影响。

1980年初国企数量为800多家,1998~2002年间国企数量平均为108家。

4

相关知识:

新兴经济体,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新兴的经济实体。目前并

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英国《经济学家》将新兴经济体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

为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也称“金砖四国”;第二梯队包括墨西哥、韩国、

南非、波兰、土耳其、埃及等“新钻”国家。

按日本学者门仓贵史的说法,新兴经济国家要具有五大条件:丰富的自然

资源,增长的年轻劳动人口,国内政经稳定,积极引进外资,消费人群扩

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简称:IMF)于1945

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

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

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

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进行合理比较。但是,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所谓发展模式,即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也就是在

自己特有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下所形成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体制、

结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是世界各国家或地区在实行现代化

道路过程中对政治、经济体制及战略等的选择。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

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

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

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

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净出口,即出口产品价值与进口产品价值的差额。

内需:即内部需求,一般把对外国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就是相对的国内的需求。

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消费就是消费者对食品服装耐用品服务等等

的消费。投资是企业的投资。政府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包括公共建设,职员工

资,转移支付(补助,救灾)等支出。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

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

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投资率: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年度)内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

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挤出

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5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

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时间×100%

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应付给政府的

费用。

《加速经济增长计划》:增长计划被卢拉总统誉为最近40年最具挑战性的战略

计划,主要措施包括以下5个方面:1、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即提高基础设施的

公共投资,建立投资管理委员会以跟踪监控和评估投资项目。2、鼓励信贷和融

资。为需求多渠道投资,拟增加联邦银行项目投资,利用工龄保障金建立基础设

施投资基金,适度扩大州、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基础卫生和住宅建设的负债率。3、

改善投资环境。修订宪法23条规定,规范联邦单位的投资政策,减少恶性竞争。4、

改善税收体制,建立投资减、免税机制5、中长期税制措施

2008年,石油在俄罗斯出口中所占比例为56%,金属和机械所占比例分别为5%

和4.4%。俄罗斯的GDP主要是机械制造业,航空工业,核工业,能源出口

服务业;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

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

消费同时性等特征。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最

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

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2005年下降到52.1%,

而上世纪90年代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接近80%[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

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

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消费率过低造成储蓄率过高,

进而又促使高储蓄率转化为高投资率,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

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难以转变。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

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

国。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

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

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

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

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

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

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

6

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工业化的发展,

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

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

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

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

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初级产品:又称原始产品,指未经加工或因销售习惯而略作加工的产品,人们通

过劳动,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尚待进一步加工或已经简单加工的产品。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

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

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目前,作为我国国民

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

中体现。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

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

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

过度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据统计,目前巴西有3500万人居住在城市贫民窟中,

占全国城市人口的25.4%。受社会结构制约、财政能力限制以及各治理主体间协

调合作等因素影响,巴西的贫民窟治理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短期内形势

并不乐观。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

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

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

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

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

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

资本密集型产业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是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

门。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有以下几种: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

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

“华盛顿共识”是冷战结束前后,以华盛顿为组织总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

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许多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硬性推出的一套经济改

革政策。它一般包括三大内容:“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种

政策建议得到美国财政部和华尔街的大力支持,在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拉

7

丁美洲推广开来。在其中的一些国家,该“共识”曾经取得非凡的成就。然而,拉

美国家却积累起成堆的经济、社会问题,导致最近阿根廷和巴西等接近经济崩溃

的边缘,社会动荡加剧。巴西曾经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从

1960年到1979年,巴西的人均收入增长了160%。如果这种增长持续下去,

巴西现在的生活水平将接近一些西欧国家。但它从1980年以来,经济增长比率

大约为八分之一。而到了2003年,巴西经济出现衰退。“华盛顿共识”耽误

拉美经济25年经济增长尝试失败

“休克疗法”原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经济

学领域,指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

正是面对这样一种险恶的经济形势,受聘于危难之际的萨克斯,大胆地提出了一

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

府开支,取消补贴,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

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营部门和企业民营化,重新安排债务和

接受外援等等。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

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

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

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最初实施,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效。该疗

法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

稳定。1986~1987年通货膨胀率仅为10~15%,1988年为21.5%,1989年

为16.6%。国民经济通过短暂的下降也逐步回升。实行休克疗法的第二年,

即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2.9%,但随后几年都保持了2.5%左右的增

长势头。同时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债务问题也得到了明显缓解,并最终

使玻利维亚克服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初战告捷,为

萨克斯赢得了较高的声誉。玻利维亚发生的惊人变化,被世人称为“玻利

维亚奇迹”,萨克斯本人也被誉为“国际金融界的金童”,休克疗法也由

此享誉世界,备受世人瞩目。

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失败

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

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

寿命也在恶化。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05:3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14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总结范文
下一篇:翻唱歌曲
标签:金砖四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