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
心任务。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人口、资源、环境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要保证经济和社
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
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
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条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
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
临着严峻的挑战,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环境污染严重,
等等。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
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
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
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
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就是经济
增长中要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
费方式,使经济的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
量,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
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经
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
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要选择有利于节约
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
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从而促进经济发
展与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
境条件。
第三,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
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
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70
年代以来,我国对人口的控制是非常成功的,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
使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方面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只
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
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
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
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
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
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
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
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二是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
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
乡人居环境;
四是加强水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
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
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
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
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弃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资源
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
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
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
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
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一,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
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
开发、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
利用体系。第二,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
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
扭转生态恶化趋势。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
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
况。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
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第五,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
资源、环境、生态等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
人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了实现代内公平和代际
公平,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在发展观念和
发展实践上所实现的深刻转变和战略转型。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05:2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14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