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明的故事
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日》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唐明皇·李隆基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
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着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
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唐·张说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清明》唐·杜甫
着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阊门即事》唐·柳公权
耕夫占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风筝》唐·高骈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使东川·清明日》唐·元稹
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今日清明汉江上,一身骑马县官迎。
清明节的故事
来源一: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日。
我国人民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
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
人的敬意和怀念。这一天,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不过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
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
己的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皇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受尽屈辱。有一
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
后捧给重耳吃。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晋国,
重耳后来成为历史上很有名的晋文公。
寒食节暨清明节的前一天。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
从,唯独介子推拒绝受封,带母亲隐居绵山去了。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逼介
子推带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
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上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来源二: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历书》记载,春分后十
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
得名。它也是我国节日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
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
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
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大多数都在4月5日,但如果遇到闰年就会
在4月4日,今年就是这个情况。
文化:
提起清明,还不得不提一下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北宋画家张择
端的《清明上河图》。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总计五米多
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
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
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吃青团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
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
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
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
日。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以前就有
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
通礼》云:“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
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
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植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献中早有记载。清明本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
之一,早在周代就出现了“清明”这个词。到了汉代,《岁时百问》曰:“万物生
长此时,皆清静而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形成节日与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汉
代规定清明在寒食节后两天,具体日子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唐宋时改为寒食节后
一天。清明节因寒食节演变成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其由来则与绵山介子推与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有关。
4、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
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
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
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5、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
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
士。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
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6、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
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
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
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
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
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
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04:51: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12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