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更新时间:2022-12-29 03:50:00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9日发(作者:我为什么没有男朋友)

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在当下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要准确、简洁。你还在对

写报告感到⼀筹莫展吗?下⾯是⼩编整理的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星的⽊条伸⼊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星的⽊条伸⼊试管;

(3)在另⼀⽀试管中加⼊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2g⼆氧化锰,把带⽕星的⽊条伸⼊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星的⽊条

伸⼊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实验后将⼆氧化锰回收、⼲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

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

(1)⽊条不复燃

(2)⽊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够的O2试⽊条复燃

(3)3H2O2产⽣⼤量⽓泡⽊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条复然

(4)新加⼊的H2O2产⽣⼤量⽓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H2O2继续分解

(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

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2

实验1

⽤玻璃杯取⾼度为h1的常温⾃来⽔,然后放在盛有⽔的平底锅内加热,使杯内⽔温升⾼并达到沸

点,待冷却⾄常温后,加⼊适量⽣⽯灰,蒸馏⽔变成由⼤量⽩⾊颗粒组成的混浊液体,此时⽩⾊颗粒很

⼤。静⽌约15分钟,漂浮⽩⾊颗粒⼤多消失,⽔底剩有较多的⽩⾊颗粒(较⼩),此时溶液较为透明,⽔

⾯有少量漂浮物,杯底微热。

实验2

取⽔⽅式同实验⼀。在达到沸点后,加⼊适量⽣⽯灰,发现⽯灰颗粒⽴即分解成为微粒(氢氧化

钙),并使⽔混浊。约过5分钟,底部有⽩⾊粉末沉淀,上端⽔渐变清澈,还能看见⼀些微⼩颗粒向上运

动。⼤约到25分钟时,下端沉淀为极细腻的⽩⾊粉末,温度⽐实验1同⼀时间⾼,溶液清澈透明(⽐同⼀

时间透明),并且体积越来越多(⽐实验⼀同⼀时间要多),但仍有少量微⼩粒⼦不断向上运动。

总结⼀下实验⼀,⼆:

1.从实验2看,冷却时间越长,清澈溶液体积越多,即颗粒(氢氧化钙)完全溶解于⽔的数量越多。则

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说明温度越低,氢氧化钙的溶解率越⾼。在初始温度较⾼情况下,氢氧化钙溶解率呈单调递减趋势。

2.从实验2,1看,导致液体体积,透明度在相对低温情况下都不如2⾼的原因,在于1其中产⽣的

氢氧化钙在单位时间内少。所以,温度越⾼,分解率越快。

⼏句报告外⾯的话:

1.⽔⾯漂浮物的成因。有三种可能:1,氢氧化钙有想溶于⽔的意思,但缓慢溶解⼀些溶不下去

了,可能密度变⼩,于是上升到⽔⾯。2,少量颗粒遇热膨胀,密度变⼩,浮到⽔⾯。3,⽣⽯灰在与

⽔结合时,由于⽔不纯的原因,被⽔拿⾛了点东西,可⼜没⽣成东西,只好抱着残缺的⾝体去上⾯⽣

活。

2.关于氢氧化钙个性论。⼤多数物体,像糖,搁到⽔⾥越受刺激分⼦越活分,结果就激动起来,找

到了新家,跟⽔合作的⽣活在另⼀个世界。但氢氧化钙不⼀样,⼈家越是给他搞排场,让他分⼦激动,

他反⽽越冷静,越喜欢独处的美,于是⾃⼰⽣活不受打扰,悠哉游哉。当然,这些的前提都是他们还是

⾃⼰。

3.关于氢氧化钙特殊性质的科学说法(引):

为什么有些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下降

⼤多数固体物质溶于⽔时吸收热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时,平衡有利于向吸热的⽅向

移动,所以,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增⼤,例如KNO3、NH4NO3等。有少数物质,溶解时有

放热现象,⼀般地说,它们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降低,例如Ca(OH)2等。

对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降低的问题,还有⼀种解释,氢氧化钙有两种⽔合物

〔Ca(OH)2??2H2O和Ca(OH)2??12H2O〕。这两种⽔合物的溶解度较⼤,⽆⽔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

⼩。随着温度的升⾼,这些结晶⽔合物逐渐变为⽆⽔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

升⾼⽽减⼩

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3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

化学理论的应⽤、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

了各种新的研究⽅法,但是,实验⽅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段。新课程改⾰将科学探究作为突

破⼝,科学探究不但是⼀种重要的学习⽅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的科学

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化学实验的⽅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独⽴进⾏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

发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通过使⽤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发展思维能⼒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达到全⾯提⾼学⽣的科学

素养的⽬的。

⼀、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于学⽣适应现代⽣活和未来发展

的需要,着眼于提⾼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

融合的⾼中化学课程⽬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法”是让学⽣掌握学习的⽅法,

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关怀的体现。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是“让学⽣在知识探索的过

程中,在知识、学法、⼈⽂等⽅⾯得到发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

活动,使学⽣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式的转

变,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1]⾼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

实验”是作为⼀个独⽴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为化学课程改⾰指明了⽅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

由此产⽣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有以下⼏个主要⽅⾯的转

变:

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并重转变,改变以往

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案的

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参与实验⽅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改变化

学实验“照⽅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

促进学⽣科学素养主动、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蒸⽓反应”的探

究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来设计实验⽅案;另⼀⽅⾯⼜提供了⼀个实

验⽅案,让学⽣参考并尝试利⽤该⽅案进⾏实验,最后让学⽣⼩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这样的实验教

学,在指导学⽣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锻炼了学⽣进⾏实验探究的动⼿能⼒。

另外,新课标不再硬性划分演⽰实验和学⽣实验,⽽是给教师创造性和学⽣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

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主观察、分

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从这⼀⾓度看,它和学⽣实验⼀样,都是

学⽣的活动。在新课标中也提倡学⽣进⾏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实现从“单兵作战”的⾃发研究向群众性

研究与组队研究的“两条腿⾛路”转变。

2、从只重视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活、技术的联系,注重⽤实

验探究的⽅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

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活化[2]。

新课标“注重从学⽣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活情景中学化学”,帮助学⽣“从科学、技术

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此外,新课标还列出若⼲可供选

择的学习情景素材,这有助于教师落实“贴近⽣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加深学⽣对“科学——技术

——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的社会责任感,启发教师不断地从社会⽣活和新的科技发展中吸取新

鲜的信息,学⽣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

决⽇常⽣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学⽣的科学素养,具有⼗分重要的意义和

价值。化学实验的内容选取于⽇常⽣活和社会⽣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实验药品取⽤于学⽣⾝边常见的

化学物质,这样可使学⽣有⼀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边,有利于调动学⽣学习的积

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实验素材。诸如必修2中“⽤⽣活

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实验;选修1中“鲜果中维⽣素C的还原性”实验;选修2中“⽤淀粉⾃制吸⽔材料,并

进⾏模拟保⽔试验”;选修4中“温度对加酶洗⾐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选修5中“⾃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

作⽤”实验;选修6中“⽤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中化学耗氧量”实验等等。

3、从只应⽤近代实验⽅法向适当应⽤现代实验⽅法和仪器,重视中学实验向现代化转变,这就是

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现代化[2]。

化学实验的现代化科学⼿段的发明与使⽤,是和⼈类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分不开的。鉴定物

质的化学成分需要定性分析,测定物质的各组分的含量需要定量分析,确定物质的结构需要结构分析。

⾼中化学新课程在化学分析⽅法的定量化和实验⼿段的现代化⽅⾯,跟以往的化学课程相⽐有了很⼤的

改进。在⾼中化学新课程中引⼊了现代仪器分析的四⼤类仪器或⽅法(光谱类、⾊谱类、质谱类、电化

学类)。例如:选修5中,“⽤质谱法测定相对分⼦质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法鉴定分⼦结

构”;选修6中“⽤化学⽅法或红外光谱法检验卤代烷中的卤素”实验,“⽤中和滴定法或⽓相⾊谱法测定醋

酸中醋酸的含量”实验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现代实验分析仪器和⽅法的学习并不是要求学⽣都

要掌握它们的具体的原理和应⽤技术,不同的实验技术所要求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有的只是属于介绍性

质,只要求学⽣掌握其最基本的原理,达到拓展科学视野的⽬的就可以了。

4、重视绿⾊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验中的体现,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绿⾊化[2]。⾼

中化学新课程在设计上⼗分注重“体现绿⾊化学思想”。例如:选修6(实验化学课程模块)中,将“形成绿

⾊化学的观念”作为⼀项重要⽬标;将“树⽴绿⾊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单独作为⼀条“内容标

准”;将“查阅资料:符合‘绿⾊化学’思想的化⼯产品的⽣产”作为“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项学习活动。

⼆、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更为突出的作⽤和意义。因此,抓好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

分重要的教学内容。那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个⽅

⾯去考虑:

(⼀)、加强思想认识,重视实验教育功能的发挥

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可⾏⽅法、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是化学实验的主要教

育功能。对此教师⾸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同时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发挥好这些化学实验教育功

能。

具体⽽⾔,教师在实验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上,需要注意从学⽣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活实

际出发,以激发学⽣学习化学兴趣,帮助学⽣认识化学与⼈类⽣活的密切关系,关注⼈类所⾯临的与化

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学

习化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会得到⼤量的感性认识,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运⽤已有知识和

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同时,学会团结协作是当前社会分⼯⽇益完善、细致所导致的对⼈才⾃⾝素质的要

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中要重视选择⼀些需要通过⼩组协作⽅式才能完成的试验探索,让学⽣在实验探

索的过程中根据要求,进⾏分⼯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新课程在必修1的第⼀章《从实验学化学》⾥就已经明确了“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然科

学”并强调了掌握好实验⽅法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利⽤好第⼀节《化学实验基本⽅法》的教材,先对

学⽣进⾏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学习⽅法的教育,这包括了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教育。实验安全教育

可以通过学⽣分组进⾏思考与交流再由学⽣⼩结,使学⽣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操作应该规范,应该仔细检

查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成功。然后,利⽤⼩组合作做实验可以两⼈⼀组,有⼤致的分⼯,职责

基本明确,紧密配合的形式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学⽣完成实验后要做好总结和相互评价,⽼师最后

结合⾃⼰观察的情况点评学⽣们的表现,表扬⼀些组或个⼈。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的实

验安全意识,⼜树⽴了学⽣的团结协作意识。

(⼆)、提⾼动⼿能⼒,关注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进⾏化学实验的基础是实验者必须对化学实验基本⽅法和技能有⼀定的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课程⽬

标中将“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法,能设计并完成⼀些化学实

验”列作“知识与技能”⽬标之⼀。在新课程⾥增加了⼤量的学⽣实验探究的内容,在实验探究中的每⼀个

实验,必须由学⽣亲⾃动⼿做实验才能完成,因此,提⾼学⽣的实验动⼿能⼒是完成好化学实验教学的

基础。同时,要⼗分重视学⽣解决问题的能⼒培养,特别是观察、实验、假说、推理、收集资料、分析

资料、处理数据等。要重视通过实验发展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良

好的品质,培养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编写时由于考虑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是演⽰实验多,学⽣实验少,如果教

师教学是按照“教师演⽰实验→学⽣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得出结论→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练

习”,其效果是学⽣会应试⽽没有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

尽可能做到演⽰实验学⽣化,让每个学⽣都有动⼿的机会。其学⽣操作流程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设

计实验原理→选实验器材→动⼿实验→记录现象及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例如:在必修1的第⼀章第⼀节《化学实验基本⽅法》中,教材并没有硬性区分演⽰实验和学⽣实

验,为了更好的提⾼学⽣的实验能⼒,提倡教师多采⽤边讲边实验的教学⽅式。这样有利于学⽣掌握实

验技能,培养观察、思维、独⽴操作等能⼒,容易获得成功感。建议实验1“粗盐的提纯”、实验2“硫酸

根离⼦的检验”作为边讲边进⾏学⽣实验,实验3“实验室制取蒸馏⽔”作为演⽰实验,实验4“萃取和分

液”即需在⽼师的指导或⽰范下学⽣完成实验。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学⽣问题解决的能⼒

增强培养学⽣的问题意识,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是提⾼学⽣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能⼒的前提。

问题意识是指学⽣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的⼀些怀疑、焦虑、探究的⼼理状态,这种⼼理状态驱使学⽣积

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

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于实验探究的问题可能来⾃⾃然现象、社会⽣活和

⽣产实践,也可能来⾃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可能来⾃教师精⼼设计的问题情境,⽆论是什么情况,始终

要让学⽣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对于教材中某些验证性的实验如果改为探究性的实

验,可将学⽣带⼊科学探究的情境中,从⽽不断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

例如,对于必修1中的“Fe(OH)2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教师先讲清楚Fe(OH)2的颜⾊、状态及溶

解性,然后演⽰新制的FeSO4与NaOH溶液反应,结果学⽣未能观察到⽩⾊絮状沉淀,⽽看到的却是灰

绿⾊沉淀。这⼀现象会⽴即引起了学⽣的注意,教师要及时引导学⽣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要⽤新制的

FeSO4溶液?②为何将滴管插⼊试管⾥溶液的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

什么物质?当学⽣通过分析认识到FeSO4、Fe(OH)2易被空⽓中的氧⽓所氧化时,换⼀瓶已煮沸过的

NaOH溶液,以除去溶解的氧⽓,再进⾏实验,先得到了⽩⾊沉淀,但过⼀会⼉就转变成灰绿⾊,然后

逐渐变为红褐⾊,这⼀现象⼜引起了学⽣的疑问。教师进⼀步引导讨论:采取什么⽅法能使⽣成的

Fe(OH)2氧化速率减慢?经过⼀系列的思考、讨论、⽐较,最后选⽤在新制FeSO4液⾯上,滴加⼏滴苯

作保护层,将滴管伸⼊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终于得到了⽩⾊Fe(OH)2沉淀,并保持了较长

的时间。通过类似的实验教学,最终会使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种习惯,成为⼀种需要。

三、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经验

实验是培养学⽣解决问题能⼒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发现和形成、实验设计、操作、观

察、思维、表达和交流等科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的实验意识、课题发现能⼒、实验设计能

⼒、实验观察能⼒和实验操作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这是其他活动形式难

以代替的。

新教材为学⽣创造了许多动⼿的机会,怎样才能调动好学⽣的积极性?我在担任新课程⾼⼀化学的

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提⾼学⽣的实验能⼒,积累了⼀点经验与⼤家分享。我借助于学

⽣⼿头上的⼀本教辅书《化学活动与探究》组织学⽣开展课外实验教学。该书的活动项⽬取材于教材中

的典型,并设计成活动卡⽚。每个卡⽚上包括了6个栏⽬:问题思考、活动探究⽬的、活动探究⽤品、

活动探究内容、交流与讨论、收获与体会。以下是⼀些具体的做法:在开始活动前,让全班学⽣⾃愿分

成8个⼩组,实⾏组长负责制。每个星期轮排1个⼩组进⾏实验,各组⾃由选题,实验的内容可以从活

动卡⽚中30个活动项⽬中选取。组长负责组织,在课余时间内完成实验,包括实验预习、分⼯、活动

记录(包括实验内容、实验讨论、实验收获等,以上内容在实验报告中反映)及活动评价(包括⾃评、他

评,他评中包括组长对组员的评议和组员对组长的评议)。整个⼩组的实验活动在1个星期内完成,并由

组长在下周的化学课上⽤15分钟进⾏“结案陈词”(告知同学他们的实验课题、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

验收获、活动评价的得分等)。累计每个星期不同⼩组的实验报告,定期进⾏展⽰,让⼤家进⾏投票选

出最佳合作⼩组等。在各组活动过程中,⽼师也会参与到其中,⼩组做得好的地⽅,要及时地表扬,对

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点拨、疏通,起到指点迷津的作⽤;并对他们实验过程进⾏评价,并纳⼊学分

制的计算范畴。通过这些实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思想品质;培养学

⽣团结协作、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激发了学⽣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求学⽣认真对

待实验,作为教师更要认真对待每⼀个实验,通过实验启发引导学⽣关注实验过程,突出学⽣在实验教

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评价能⼒。

总⽽⾔之,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实验教学改⾰在⾼中化学课程改

⾰中的地位举⾜轻重。⼴⼤的化学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提

⾼认识,明确⽬标。围绕实验展开学习是中学化学教学特⾊的充分体现,化学实验教学只要真正得到落

实,对激发学⽣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潜能,发展学⽣的个性将会产⽣积

极的作⽤,也为化学教育⾛素质教育之路发挥出独特的功能[3]。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迫切要求实

验教学理念的更新,这是⼀次挑战,让我们有所准备,勇于⾯对这⼀挑战。

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4

实验名称:

盐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的:

探究不同种类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联系与区别,找出产⽣其现象的原因。

实验仪器:

试管11⽀、不同测量范围的精密PH试纸、玻璃棒、表⾯⽫

实验药品:

待测试剂(C=1mol/L)11种:NaCl、KNO3、NaSO4、Na2CO3、Na2S、CH3COONa、NH4Cl、

(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

酸碱指⽰剂:

甲基橙、酚酞、⽯蕊

实验过程:

⼀、测强酸强碱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1:NaCl

实验步骤:⽤精密PH试纸测得PH=6.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2:KNO3

实验步骤:⽤精密PH试纸测得PH=6.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3:NaSO4

实验步骤:⽤精密PH试纸测得PH=6.7

实验现象:

⼆、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4:Na2CO3

实验步骤: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5:CH3COONa

实验步骤: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淡红⾊;⽤精密PH试纸测得PH=9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6:Na2S

实验步骤: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三、测强酸弱碱盐的PH

待测试剂7:NH4Cl

实验步骤:NH4Cl溶液中滴加⽯蕊试液,显淡紫⾊;⽤精密PH试纸测得PH=7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8:(NH4)2SO4

实验步骤:(NH4)2SO4溶液中滴加⽯蕊试液,显红⾊;⽤精密PH试纸测得PH=3.5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9:Al2(SO4)3

实验步骤:Al2(SO4)3溶液中滴加⽯蕊试液,显深红⾊;⽤精密PH试纸测得PH=2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0:FeCl3

实验步骤: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红⾊;⽤精密PH试纸测得PH=1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1:Cu(NO3)2

实验步骤: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深红⾊;⽤精密PH试纸测得PH=1.5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注:本实验中所有PH均按室温25℃情况下测得)

盐的种类化学式PH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NaCl6.4弱酸性

KNO36.4

NaSO46.7

强碱弱酸盐Na2CO314碱性

Na2S14

CH3COONa9

强酸弱碱盐NH4Cl7中性

(NH4)2SO43.5酸性

Al2(SO4)32

FeCl31

Cu(NO3)21.5

从上表可推知: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部分显酸性。

实验反思:

1、不同类型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发⽣了⽔解。e.g.

①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溶液的⽔解:NH4++H2O→NH3H2O+H+。使得C(H+)>C(OH—),因此溶

液显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溶液:CH3COONa溶液的⽔解:CH3COO—+H2O→CH3COO+OH—。使得C(H+)

③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是因为没有发⽣⽔解,C(H+)=C(OH—),PH=7(25℃)

2、经对照书本提供的实验结果:

“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则此实验存在误差:

a.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由于配制溶液的⽔并不完全是纯净⽔,⽽是经过

氯⽓消毒的⽔,因⽽其中含有微量的H+,离⼦⽅程式Cl2+H2O==2H++Cl-+ClO-

b.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显中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

①配置溶液浓度偏⼩,结果不准确;

②不在PH试纸测量范围之内,使其不能准确测得PH。

3、同种类型,离⼦组成不同的盐,其溶液虽然酸碱性⼀致,但具体的PH还是有差别的(除显中性

的强酸强碱盐溶液)。分析其原因:PH受该盐⽔解后⽣成的弱电解质的酸碱度有关。对于强酸弱碱盐溶

液,⽔解后⽣成的弱碱的碱性越弱,越难电离,C(OH—)越⼩,因⽽C(H+)越⼤,酸性越强;对于强碱弱

酸盐溶液,⽔解后⽣成的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难电离,C(H+)越⼩,因⽽C(OH—)越⼤,酸性越强。

4、实验时,先⽤酸碱指⽰剂⼤致估计酸碱性,再⽤精密PH试纸测量的原因:各种不同的精密PH

试纸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必须在其测量范围之内才能较准确的测出溶液的PH。

5、在测Cu(NO3)2、FeCl3酸碱性的时候,向其中滴加的是甲基橙⽽最好不⽤⽯蕊的原因:

①⽯蕊的酸碱测量范围较⼴,在⼀定程度上扩⼤了测量的误差,⽽甲基橙的范围⼩,且由理论分析

可知Cu(NO3)2、FeCl3的PH也在其测量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减⼩误差。

②FeCl3是黄⾊溶液,Cu(NO3)2是蓝⾊溶液,加⼊紫⾊⽯蕊后显⽰出来的颜⾊可能不能准确反映

其酸碱性。

P.S.有这么多试剂⽤来做实验还是少见的,所以我发挥主观能动性,随便做了⼏个⼩实验。

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5

⼀、实验室规则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

2.进⼊实验室必须穿⽩⼤⾐。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故迟到或早退。不得⾼声说话。严禁拿

实验器具开玩笑。实验室内禁⽌吸烟、⽤餐。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处理,应及时请教

指导⽼师。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

知使⽤⽅法,才能开始使⽤;仪器发⽣故障,应⽴即关闭电源并报告⽼师,不得擅⾃拆修。

5.取⽤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即⽤毕⽴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

染。

6.爱护公物,节约⽔、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

7.注意⽔、电、试剂的使⽤安全。使⽤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源。⽤试管加热时,管⼝不准对

⼈。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内或溅到别⼈⾝上。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温、有毒物质

抛洒在实验台上。

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槽,应倒到垃圾桶内。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稀

释,⽅可倒⼊⽔槽内,并放⽔冲⾛。

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

实验失败,须认真查找原因,⽽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

交。

10.实验完毕,个⼈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过的玻璃器⽫应刷洗⼲净归置好,⽅可离开

实验室。值⽇⽣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

⽔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值⽇⽣登记制度。

⼆、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实验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实验的结果和问题,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分析、综

合、概括问题的能⼒,同时也是学习撰写研究论⽂的过程。

1.实验报告应该在专⽤的⽣化实验报告本上、按上述格式要求书写。

2.实验报告的前三部分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

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与操作步骤)要求在实验课前预习后撰写,作为实验预习报告的内容。预习时也

要考虑并设计好相应实验记录的表格。

3.每项内容的基本要求

(1)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的原理,涉及化学反应时⽤化学反应⽅程式表⽰。

(2)实验材料:应包括各种来源的⽣物样品及试剂和主要仪器。说明化学试剂时要避免使⽤未被普

遍接受的商品名和俗名。试剂要标清所⽤的浓度。

(3)实验步骤:描述要简洁,不能照抄实验讲义,可以采⽤⼯艺流程图的⽅式或⾃⾏设计的表格来

表⽰,但对实验条件和操作的关键环节应写清楚,以便他⼈重复。

(4)实验记录:包括主要实验条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中的原始数据。

(5)结果(定量实验包括计算):应把所得的实验结果(如观察现象)和数据进⾏整理、归纳、分析、对

⽐,尽量⽤图表的形式概括实验的结果,如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较表等(有时对实验结果还可

附以必要的说明)。

(6)讨论:不应是实验结果的重述,⽽是以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如对定性实验,在分析实验结

果的基础上应有中肯的结论。还可以包括关于实验⽅法、操作技术和有关实验的⼀些问题,对实验异常

结果的分析和评论,对于实验设计的认识、体会和建议,对实验课的改进意见等。

(7)结论:⼀般实验要有结论,结论要简单扼要,说明本次实验所获得的结果。

三、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百分制)

1.实验预习报告内容(30分)

学⽣进⼊实验室前应预习实验,并书写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应包括以下三部分:①实验原理

(10分):要求以⾃⼰的语⾔归纳要点;②实验材料(5分):包括样品、试剂及仪器。只列出主要仪器、试

剂(常规材料不列);③实验⽅法(15分):包括流程或路线、操作步骤,要以流程图、表格式给出要点,简

明扼要。依据各部分内容是否完整、清楚、简明等,分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项⽬完整,能反映实验者的加⼯、整理、提炼。

合格:较完整,有⼀定整理,但不够精炼。

不合格:不完整、缺项,⼤段⽂字,完全照抄教材,记流⽔账。

实验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进⾏实验。该实验应重新预约,待实验室安排时间后⽅可进⾏实

验。

2.实验记录内容(20分)

实验记录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必须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实验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①主要实验条件(如材料的来源、质量;试剂的规格、⽤量、

浓度;实验时间、操作要点中的技巧、失误等,以便总结实验时进⾏核对和作为查找成败原因的参考依

据);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加⼊试剂后溶液颜⾊的变化);③原始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数据表格(注意三

线表格式),准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记录测量值时,要根据仪器的精确度准确记录有效数字

(如吸光值为0.050,不应写成0.05),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

实验记录应在实验过程中书写;应该⽤钢笔或者圆珠笔记录,不能⽤铅笔。记录不可擦抹和涂改,

写错时可以准确划去重记。记录数据时请教师审核并签名。

实验记录分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如实详细地记录了实验条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及实验中的原始数据(如三次测定

的吸光度值)等;实验记录⽤钢笔或者圆珠笔记录,没有抹擦和涂改迹象。书写准确,表格规范(三线

表)。有教师的签字审核。

合格:记录了主要实验条件,但不详细、凌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不细致;原始数据⽆涂改迹象,

但不规范。有教师的签字审核。

不合格:记录不完整,有遗漏;原始数据有抹擦和涂改迹象、捏造数据(以0分计);图、表格形式错误;

⽤铅笔记录原始数据;⽆教师的签字审核。若记录的结果有怀疑、遗漏、丢失,必须重做实验,培养严

谨的科学作风。

3.结果与讨论(45分)

(1)数据处理(5分)

对实验中所测得的⼀系列数值,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法进⾏整理和分析。数据处理时,要根据计算

公式正确书写中间计算过程或推导过程及结果,得出最终实验结果。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单位(国

际单位制)。经过统计处理的数据要以-〒SD表⽰。可分成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处理⽅法合理,中间过程清楚,数据格式单位规范。

合格:处理⽅法较合理,有中间计算过程;数据格式单位较规范。

不合格:处理⽅法不当;⽆中间过程;有效数字的位数、单位不规范。

(2)结果(20分)

实验结果部分应把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处理的最终数据进⾏归纳、分析、⽐对,以列表法或作图法来

表⽰。同时对结果还可附以必要的说明。

要注意图表的规范:表格要有编号、标题;表格中数据要有单位(通常列在每⼀列顶端的第⼀⾏或每

⼀⾏左端的第⼀列)。图也要有编号、标题,标注在图的下⽅;直⾓坐标图的纵轴和横轴要标出⽅向、名

称、单位和长度单位;电泳图谱和层析图谱等要标明正、负极⽅向及分离出的区带、⾊带或⾊斑的组分

或成分。电泳结果还要标记泳道,并在图题下给出泳道的注释;要标出分⼦量标准的各条带的⼤⼩。并

且注意需要结合图表对结果进⾏较详细的解释说明。

可分成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实验结果有归纳、解释说明,结果准确,格式规范。

合格:堆砌实验现象、数据,解释说明少。

不合格:最终实验结果错误且⽆解释说明,图表、数字不规范。

(3)讨论(20分)

讨论应围绕实验结果进⾏,不是实验结果的重述,⽽是以实验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基本内容包

括:①⽤已有的专业知识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讨论,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的各种资料、数据、现象等进

⾏综合分析、解释,说明实验结果,重点阐述实验中出现的⼀般规律与特殊性规律之间的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03:5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09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