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案设计
甘坑小学王星华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
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
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
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浇水事实
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从“浇水的时间不一定”和“浇水的量
也不一定”认识种树人浇水的无规律性。板书:浇水无规律)
二、研读交流--聆听浇水道理
1.教师:种树人来的时间并没有规律,浇水量也不一定,看到这里,你
有什么问题?
2.梳理学生的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在这过程中教师有选择地
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帮助后进生。)
4.汇报交流(通过抓住“百年的基业”,“不确定中”“种树的人不再来了,
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种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那漫
漫的岁月中,不可能像种菜或种稻子那样能够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变幻莫测
的自然界中,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相机板书:会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
去(板书:长成大树),从而明白“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5.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
请你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会有一场怎样的对话,任选其中一角
色,进行口语交际。(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强调不照搬课文的原句,根据自己
的理解,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6.指导朗读。
⑴种树人是怎样说这些话的?该怎样读?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
⑵指名读、互读、自由读、评读、全班读。
三、发表见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1)从“给树苗浇水”这件事中,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
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想表达什么的见解。(相机板书:(树苗)--(人))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见解。(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相
机从如下几点加以点拨)
a.“不确定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
一说。
b.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在不确定中生活
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相机板书:生活考验
锻炼自主努力成长)
c.反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在确定中生活
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相机板书:种树喻育人)
(3)引读,加深理解。(听了种树人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心中无
比感动,“我”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
2.抒发自己的见解。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
流、集体交流。小组推荐发言代表时,要照顾胆小说话少的同学,给他们建立自
信的机会。)
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1、提炼成名言警句。
2、写成读后感。
板书设计
种树人----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甘坑小学王星华
为了贯彻课标精神,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
己的见解”。本节课紧紧围绕这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训练。如:提
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
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有一场怎样的对话?”,让学生在主
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
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生常抢走慢生思维和表达的空
间。所以本课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差异,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有
意识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帮助他们。
在汇报交流时,照顾到胆小说话少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充
分肯定他们。使他们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而兴。
《凡卡》说课稿
甘坑小学王星华
一、说教材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
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
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
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
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
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本学期提出了两项阅读的新要求,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作者
的表达方法。通过前几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本组课文应该进行
较为综合的练习,而《凡卡》则是难得的例文。由于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完成了初
读感知、整体建构、略读“回忆”和学习生字的教学目标,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
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
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
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
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学生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
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直奔重点,引导感悟。
学法: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
导入新课,从复习课文内容入手,回顾《凡卡》一文的写作特点,并在学生
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
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然后引导学生就以这两个大问题为统帅,进行探究、讨论
和交流。由于课始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探讨也
就有了热情。
(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
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突出
重点,因此我要求学生快速读信,找出内容最重要、感情最强烈的段落。接着直
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导学生精读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弄清
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在
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接着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10、第15自然段,
并鼓励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胆提问,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
体会凡卡的不幸,养成边读边思、读中存疑的良好读书习惯。到此,学生解决了
课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然后解决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
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使学生认识到凡卡不幸的命运不是
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必然结果。最后,让学生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
地读一读,读到回忆处,停下来想一想凡卡的“快乐”生活,在学生有所感触的
情况下,教师质疑:这篇小说一半写苦,一半写甜,这是不是有矛盾?引导学生
讨论,领悟作者写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快乐”,更衬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
惨”。
(三)再问再议,拓展练笔:
小说最后写了凡卡寄信和做梦,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
的梦而已。我要求学生自由读20、21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重
点讨论问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
联系“地址不详”,认识到他爷爷不能收到信。然后我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就算
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带回去吗?在此基础上,播放最后一节课文录
音,让学生领悟:对于凡卡来说,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最后,
让学生任选一题做课后扩展练习: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
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2、读了
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会使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得到深化。
四、说板书和作业
板书:加上题目只有十个字,简明扼要地将凡卡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回忆中生
活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感情和小说表达上的特点。
作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写人物外貌的,有描写景物的,
也有抒发思想感情的。这些精彩的语句、段落都有积累的价值。因此,我让学生
自主选择,把他们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另外,如果教学时间不够充裕的话,练
笔也将作为作业留给学生。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02:0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04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