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对音乐版权公共性的再认识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产生了巨大的革新。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时代下的重
要产物,全方位地推进了各行各业的建设,同时也为音乐版权公共性的发展方向带来了更多可能。本
文主要从音乐版权公共性着手,深度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的引领之下,音乐版权公共性能够被迅速挖
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音乐创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同时还有效缩小了著作权人、邻接权人以及
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同时还有助于深化音乐创作产权的繁荣度。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音乐版权公共性
扬州大学法学院/张志凯
大数据技术出现至今,已然经历数年,其起始于2013年,是
我国音乐发展最具关键性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国的音乐产业渐
渐转变了发展形态,由实体唱片形态转变成了以互联网技术为载
体的网络音乐模式。根据《2018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的具体
数据来看,中国音乐产业的网络化渗透极为迅猛,造成这一现象
的主要推进者就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2017年,我国数字音乐
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580.6亿元,这其中PC以及移动端的总产
值则是达到了惊人的180亿元,同比增长25.6%。在2017年,数
字音乐用户的具体规模数量已然达到5.23亿。由此可见,音乐作
品的传播形态以及其传播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著作权以及邻
接权之间的联系越发加强,二者的连接更为紧密。本文主要从音
乐版权公共性方面着手,对处于大数据背景之下的音乐版权的具
体变化做出了再审视,寻求音乐版权公共性在大数据时代的引领
之下存在的运作规律,以求为当前行业竞争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一、大数据对于音乐版权公共性的发掘
对于音乐作品的接受程度完全是消费者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因此这就使得市场预测难以正常开展。为了有效缓解消费者需求
方面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隐患,唱片公司通常会通过两种手段来
避免隐患问题:首先就是大量生产,也就是说通过畅销作品的经
济收益来缓解或者低效失败作品的低收益;其次则是通过粉丝经
济、促销宣传等手法对当前作品做出大肆宣传,以此来提高当前
音乐作品的知名度。可是,即使传播权利人能够竭尽所能地扩大
当前音乐作品的知名度,唱片公司在进行音乐作品售卖的时候依
然无法有效确定当前公众的音乐审美方向。除此以外,在版权人
接近公众的时候,其作品还存在着严重的被抄袭风险。而且音乐
作品的发表历程漫长,其中涉及到包含著作权、邻接权以及其他
权益在内的多项内容,这就为音乐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在大数据技术被充分应用之前,上述隐患通常需要由唱片公
司、演出公司以及出版社共同承担,其借助于选题策划、宣传营销
以及金融运作等方式来提高创作人员以及消费者对其的依赖性,
通过大量生产来获取少数成功作品的经济收益。在互联网信息技
术出现之后,音乐版权人能够将音乐放置于网络平台之中出售,
这使得其再次遇到苦难:其一,数字载体直接取代了唱片、磁带等
实体音乐载体,这就使得音乐的首次销售不复存在。而且由于采
用数字平台,因此常常会对非付费人员做直接排除处理;其二,数
字音乐作品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合理防范,避免出现未被授
权而使用获取经济收效,这是一种相对廉价的手段,虽然能够有
效克制“市场失灵”问题,但是其也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应用,这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市场的具体走向,音乐作品的销售因此
受到影响。
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则是为这些不确定性增添了巨大的扶
持作用,官杰·弗兰克曾指出大数据技术能够将人的因素呈现到
最大,也就是受众的反应。在当前时代之下,只要人们上网,那么
其自身必然会成为庞大数据库的信息提供者,其试听音乐的情
况、评论、浏览记录等等都会被智能终端予以记录。通过大数据技
术能够有效挖掘:第一,音乐爱好人的消费趋势;第二,根据音乐
消费者的历史购买数据,厂商可以推算其今后的音乐购买方向;
第三,对消费者此前购买的数据做出合理分析,为其提供更为优
质的音乐服务;第四,能够充分掌握未来音乐市场的发展走向。
二、大数据背景下音乐版权公共性的再认识
在大数据的引领之下,作品流通过程更具可能性,其切实有
效地摆脱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版权人以及消费群体之间的连
接更为密切,这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音乐版权公共性的价值。如
果仔细分析话,就能够发现二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存在以下两种方
向:首先就是版权人与非主动的音乐消费者之间产生互动,此类
消费者仅仅是喜欢当前版权人的某一作品,其对于作者的其他新
作品的创作参与度明显不高,但是此类消费者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绝对不容小觑。此类消费者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其听觉器官将
111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艺术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00:52: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0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